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923019
☆新锐作家网络红人温姬拉全新作品,只有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才能掌控人生。
☆一本开启你思维蜕变与高效成长之书,有技巧、有方法、有干货!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得多,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努力,只是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做关键的事。
☆帮你重新定义努力的真正含义,找到努力的正确姿势,让你从此告别无效努力成就你的人生逆袭。
本书是新锐作家、网络红人温姬拉全新作品,它将帮你开启思维蜕变与高效成长之路。本书有干货、有技巧、有方法,可读性与实操性非常强,也有很多生活的小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让你快速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自己,从此开启开挂人生。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永不放弃,坚持正确的方法,在人生关键点发力,便可以提升效率,找到实现自我价值之道。
Chapter 1成长就是不停跟自己较劲
是什么阻碍你过上想要的生活
怀着美好的期待去变好
没有勤奋的天赋终成过眼烟云
别因为想“定下来”而搁浅生活
接受自己去改变,胖子也能有春天
关起回首过去那扇门,大步往前走
“穷”,也要去“好好生活”
不必太焦虑,没有不会好转的事物
Chapter 2做不妥协的自己,过不平凡的一生
不愿妥协,是因为不想错过想要的人生
职场新人,你要努力挣得一份安身立命
你的恐惧才是你改变现状的力量
没有特别幸运,请先特别努力
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
世界上的谎言就是“你不行”
不主动尝试,就不知道自己多勇敢
你吃过的苦,终会铺成你要走的路
Chapter3停止无效努力,要在人生关键点发力
越有力量的选择,越能往上跃升
比起忧虑未来,做好当下事情更重要
为什么要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
把你的人生变得有无限可能
不抱怨,拥抱你选择的生活
别怕困难,早点儿出发才能早点儿抵达
多数自由的选择,都需要经济基础
Chapter 4拒绝舒适区,自律才能不平庸
自律:你的日积月累终会让人望尘莫及
安全感:用努力与生活进行等价交换
坚持早起,你的梦想终会成真
摆脱平庸关键不是选择,而是积累
对的事,天天做,活出更好的姿态
女孩子为什么要奋斗,因为不甘庸碌
很多的懒,不过是你不懂时间规划
保持适度的饥饿感,变成更好的自己
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你要拼命,也要学会享受生活
Chapter 5活出仪式感,让生活更高级
你越有仪式感,人生越容易成功
当每件事都变得糟糕时,你该如何面对
我们真的是凭自己本事单身的
与自己来一场握手言和
愿5年后的你,活出想要的样子
月薪3000元只是起点,去站到想站的位置
你可以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命岂能尽如人意,人人都要有嗜好
愿你一直富有,愿世界对你不设限
是什么阻碍你过上想要的生活
1
梅子和我感慨“亲戚”的烦恼。
同母亲回乡探亲,亲戚们饭桌上念叨的“成家立业”“工作稳定”“早日成婚”让梅子感觉自身迅速贬值。
他们认为梅子读了大学,应享受比他们更稳定的生活,不必在外奔波,可以做个公务员或者老师,结婚生子,安稳一生。
当年没考上梅子所在大学的某亲戚女儿细妹,做老师包吃住月入5000元,年存款几万,比在外漂泊的梅子好得多。
但梅子自己问起细妹工作的事情,得知她的情况并不圆满。细妹读广告学,想毕业后从事广告文案策划,给房地产、服装品牌、化妆品等写广告,立志成为文案界大牛。毕业时,细妹却发现广告工作工资低,常常加班。父母觉得这样赚钱又慢又辛苦,就鼓动细妹回乡当老师。细妹同意了。
通过远房亲戚的帮助,细妹顺利当上老师。准时上下班和稳定的工资让细妹感到安定。然而一段时间过后,细妹没有了激情。她志不在此。过于平稳的小城生活让细妹觉得无聊,她想重新做回广告行业。
可是比起同龄广告人,她少了一年经验,能否找到工作,她心里没底。她也怕贸然离职伤了那位远房亲戚的情分。父母也坚决反对,怕女儿离职会难以照顾家里,细妹以后的生活也没保障。重重顾虑下,细妹继续留职工作,每月准时给家里寄钱。
“还能说什么?比起很多人,我的生活已经很舒适。一说换工作,家族都会群起攻之,说我折腾、矫情,容易轻松的不要,非得走弯路……算了,就这样吧!”
梅子本想鼓励细妹追求理想,听到她的感慨,只好作罢。
是啊,很多人过着的所谓“身不由己”的生活,看着都挺舒适——轻松、容易,不需要太努力。但这份舒适感,是阻碍人们过上理想生活的元凶。它让人们在“还算不错”的生活里,日复一日地消磨,不甘心又不想改变。总以为,理想可以等以后实现。
一切太舒适,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
2
梅子在F市某企业做人力资源,月薪不高。刨去日常开销、给父母的家用,每月剩余不足1000元。这让梅子父母心理落差很大,本以为女儿毕业工作就能供车供房,谁知她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梅子当初拒绝回县城教书的决定,被大家视为愚蠢。母亲也批评梅子:只看到现在,一点不为未来打算。
她今年本想趁过年和父母聊聊理想抱负、社会残酷。想想他们之前的态度,只得作罢。
梅子心里也盼望着早点做些成绩出来,她不停鞭策自己。毕业两年,她升了一次职,涨了一次薪,养成了跑步健身的习惯,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并努力朝业余心理咨询师、专业心理咨询师奋进……
她享受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的过程,在F市的小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
可父母只看见女儿工资不高、存款很少,与一些同龄人有差距,感觉面子上挂不住,忽视女儿的努力和进步。
在外奔波的生活可能辛苦一些,劳碌一些,支持少一些。但正是那些不容易,才让人感觉在走上坡路。
梅子说:不能让生命就这样平淡地过了,竭尽所能去变好。
她定下目标:十年内一定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就,让他们看到她的选择,她未来的生活。
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愿意拒绝诱惑,愿意放弃现在的舒适,愿意为之奋斗,是生命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也是很少人能过上理想生活的原因——大多数人做不到。
3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很喜欢长跑,数十年坚持每天跑10公里,坚持创作。意志坚定得让人感慨。他在文章《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想偷懒的时候问一问自己,你作为一个小说家,不需要早出晚归挤在满员电车里受罪,也不需要出席无聊的会议,这不是很幸运的事情吗?”
在接受《大方》杂志采访时,对于坚持长跑的原因,他又说:“不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自己不行,生活太过轻松的话,人就要完蛋了。这也是我每天坚持跑步的理由之一。不想写的时候也要坚持写。”
逼迫自己离开舒适区,不把生活过得太容易,是村上春树持续创作佳作的原因。
嗯,生活太过轻松的话,人就要完蛋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丰富,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很容易就能满足,不愁吃穿,还算体面。然而,这种生活并不等同于“想要的生活”。
想要的生活,往往在物质条件的追求上,伴随着理想追求,有认同感、归属感、价值感的实现,属于较高的精神层次。
现实中,很多人都没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究竟是什么阻碍人们过上想要的生活呢?
答案是:舒适。
德国某作家说:没人愿意放弃现在的舒适换取以后的伟大。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廉价、快捷、容易。
是的,廉价、快捷、容易。
如此轻松舒适,你哪舍得逼自己一把。
4
没人愿意走那条更难的路。可是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轻易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快速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廉价。
如果你不愿意下厨,你将永远不会吃得健康;如果你不愿意起床,你将永远无法让美梦成真;如果你不愿意去健身房,你将永远不会有健美身材;如果你不愿意关掉电视,你将永远不会翻开书本阅读。
如果你不愿意走出舒适圈,你将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
做好选择,别怕路途艰难,只顾风雨兼程。
怀着美好的期待去变好
1
次收到小孩满月酒请帖时,我读大二,二十岁。
小孩的妈妈是我的初中同学莲芳。我惊讶于她的邀请,毕竟和她有过一段不愉快的记忆。
初二那年,莲芳和我同班、同宿舍。莲芳是这个乡镇中学里少数长得好、会打扮,拥有MP3和诺基亚手机的女同学。
她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少女,却是其他同学眼里自带主角光环的传奇。
她打架,逃课,公开交男朋友,经常夜归或干脆夜不归宿。因为舍长的身份,我时常和她起冲突,却时常败下阵来。
每到周末放假,就有男生骑摩托车来接莲芳。莲芳和其他几个女孩坐在摩托车后大笑着绝尘而去。
与我结伴走回去的女生,在飞扬的尘土里咳嗽着。有人羡慕说:“要是我也有人接,不用走路该多好。”
我说:“不用羡慕她,那是停滞不前的虚张声势。”
初三,学校将班级重新编排。我和莲芳分在不同班,总能听到她逃课被批评处分的消息。中考时,逃课好几天的她被父亲押着来考试。
后来莲芳和男朋友一起去深圳打工,她的校园传说渐渐被淡忘。直到她结婚生子,请我们去喝满月酒。
我没参加,给她寄了一套孩子的衣服。
到场的同学说,莲芳她老公在酒席间闹起了脾气,很不满莲芳邀请那么多老同学,说多摆几桌又多花两千块。
一向泼辣的莲芳在老公的责骂下没有出声,默默流泪。
老同学悄悄在给孩子的红包里加重了分量,希望她老公不要太难为莲芳。
同学们感慨莲芳变化很大,她现在这么没脾气,完全不像当年那个她了。打开她的QQ空间,看她手抱女儿低眉顺眼地笑,我有点心酸。
2
摆满月酒是莲芳的第二胎,胎生的是女儿,那年莲芳未满19岁,没有满月酒。
三年多过去,她的相册从青春时代洗剪吹式的飞扬跋扈,到一家三口的合照,虽为人母,却稚气未脱,眉目间的泼辣荡然无存。
生下个女娃后,莲芳辞职了。他们一家三口在深圳某个城中村的一个单间里住着,老公是工厂工人,她在家带孩子,洗衣做饭,偶尔带孩子逛公园。
她的空间说说从努力赚钱的口号变成了对孩子老公絮絮叨叨的抱怨。
闲时她会上QQ,偶尔找我聊天。
莲芳问我:大学生,忙吗?
我:没有,在搜些期末考试需要的资料。
莲芳:好有学问。
我:恭喜你,都结婚生孩子了。
莲芳:是啊。不过是女儿。
我:男女都一个样。当时没考上高中,怎么不去读技校?
莲芳:不想去。读技校后还不是要出来打工,还不是要找人嫁了?我现在挺好,老公养着,不用工作。不过,还是在学校时好呀,没生活压力。我习惯自由和潇洒,读书不适合我。
莲芳:孩子醒了,我去喂奶。
我:去吧。
我想,即使再回到过去,很多人也是无法改写命运的。很多人或许都和莲芳一样,只想回到那段青春时光再享受多一次放纵,而非改变。
莲芳只想延续青春期的放纵和浪费。放纵之后,把人生一切变好的可能都押在一个男人身上,押在一次婚姻上。自己所有改变的可能,也都被屏蔽掉。
然后,生活给予的回答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谁能拯救一个对生活举手投降的人。
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工作,需要抚养孩子,老公粗鲁,当众嫌弃她——她的生活陷入困境,却无力挣扎,被凌乱和困顿拖着走。
生活的每一步,把“别人”计算得太实在,就容易缺少那点未知的可能性。未知,往往不是失败和痛苦,里边还有希望。放弃选择未知,一开始就是失败。
习惯的力量很大,当你习惯走同样的路,吃同样的饭,见同样的人,那样你会错过另一条路上别样的风景。
过早地习惯放纵和享受,就容易错失努力带来的“生活的控制感”,就容易缺乏对未来的“期待和欲望”。
另一条路或许并不难走,可能是路上的一处拐角,也可能是原来路上的往前两步,为什么不试着走一下呢?
3
与莲芳对生活的“实在”态度刚好相反,朋友小A几乎看破红尘。
小A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银行当柜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点钞票、拉业务,给客户送点小礼品,然后再点钞票。
一年半前她击败上百名竞争对手,获得这个岗位。本该是众人羡慕、薪资丰厚的工作,没想到才一年,她就感觉到生活很无聊,日后几十年一眼看到底,她活得很无力。加上同事间对客户量的竞争,父母对她单身的不理解,她觉得身边的人很冷漠,没有人会帮她,没有人和她交流,她充满了无助感。
她说,有时想想,生活也就是这样了——苦难的、辛酸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她跟我说这话时,感觉像苍老了十几岁。
为什么不自己先去交流呢?为什么不先求助呢?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给自己一点小惊喜呢?
去买一束花,去参加同城的跑步活动;或者只是去书店、咖啡厅待一天;抑或来一场短途旅行。
只要度过这个无望的时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活在这世上,总要有点活下去的欲望。这点欲望可以是变酷、变美,赚很多钱,有个男朋友,有个女朋友;抑或只是下一顿吃什么,明天换什么发型。
如果那件事让你有快乐或期待,就多想想,然后去做。
没有一点变好的欲望,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改变,你也很难做出。
生活,需要在不断地打破和建立平衡中,寻找和建立越来越美好、自信、舒适的自己。
没有勤奋的天赋终成过眼烟云
1
小叔热爱看书,他读初中那会儿流行小人书,作为金庸迷,他在课上看《射雕英雄传》。
书被缴了,小叔被老师通报家长。
爷爷觉得太丢面子,去到学校把小叔揍一顿,说不再让他读书了。
当兵的父亲回到乡下,跟爷爷说,他负责小叔的学费,爷爷不再过问。
父亲塞给小叔5元钱,说拿去买书吧。对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学生来说,5元钱是一笔巨款。那是父亲当兵的津贴。
小叔当时在县级市的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豆腐块文章。父亲认为小叔有读书的天赋,有写作的天赋,他觉得将来家族里可能会出一个文豪。不能因为穷而扼杀掉他的可能性。
小叔终究没有成为文豪,初中毕业他到深圳打工,遇到了婶婶,结婚生子。他从手表制作厂的工人升为钻床师傅,从承包户变成了老板,再没有和写作沾边。
过往看金庸武侠,看《杨家将》《水浒传》,看古龙小说的文学底蕴都变成了小叔寒假回家过年,跟孩子们讲故事的资本。
我很喜欢小叔讲杨家将、讲穆桂英挂帅的故事,比起枯燥的历史课,小叔的讲述多了生动的场景和几分英雄气概。
“小叔太厉害了,比我们历史老师厉害。”我对老爸感慨。爸说:“当然,当年你小叔可是发表过文章的,是作家。”
小叔摆摆手:“没什么用,都没坚持。隔壁十三叔的女儿当时可比我笨,可她坚持读书,听说上大学还连续发表文章,人家现在都大学教授啦。我呀,还只是个体户。”
说起这段过往小叔很动容,他吸一口烟:“如果当时坚持写下去,今天或许不同。”
小叔看着我:“听说你也在写文章,也算是文化人了,千万不能骄傲,不要放弃。天赋谁都有一点,但你不去做,不去坚持,到头来,依旧一无是处。”
想起作家严歌苓说过的一句话:有天赋是幸运的,但是,用足够的意志来实现天赋,恐怕是更大的幸运。
2
前不久,一个写作了一年的作者要出书了,她叫末末小七。
很惊讶,为什么写一年就能达到出实体书的水准了呢?
原来,在初中时她就开始写作,写日记,写小说,写散文,一年前往某公众号投了一篇稿,反响很好,各“大号”纷纷转载,阅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件事坚定了姑娘写作的决心,从此她在新媒体写作的道路上狂奔。
小七说,她热爱写作,所以一开始写,尽管慢,但是坚持下来,一年前进入新媒体写作也是契机吧。那时她是新手,很多写得多写得好的人走在她前面。
一年过去了,通过每周写两三篇文的坚持,她慢慢超过了一些人,走到了前面。
是不是她比别人有更多时间看书和写作呢?
不是。小七是普通上班族,用业余时间来写作。她经常需要加班,每天工作时长为十几小时,尽管这样,姑娘还是坚持每天晚上11点钟以后写作。
平时乘车,吃饭的零碎时间也被用起来,看到一些现象就多思考,有灵感就迅速记下来。因为文章质量高,就有编辑来约她出书了。
看起来顺风顺水,实则也是一路战斗: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码字,拒绝很多社交,几个月不出去逛街,节假日就连续两三天对着电脑写作。
她跟我们说,她相信热爱和坚持的力量,笨一点慢一点没关系,能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之前,我以为她可能是一个比我们有天赋的姑娘,所以写作不仅高产,而且涵盖范围广。了解了她的经历之后,我不禁感叹:原来,所谓天赋不过是热爱加坚持。
小七现在的作品都是她七八年来每天稳扎稳打的阅读和写作累积起来的。一边咬牙前进,一边抵达。
那些一开始跑在前面,现在却杳无音信的人呀,你们放弃了吗?会否在某个夜里想起自己拥有天赋的时刻?
西谚有云:每个人生来都是天才,但大多数人只把天资保留了几分钟。
这或许是大部分人一生庸碌的原因。
3
一个作者曾说过:要在一个行业里赚取利润,就必须做到前20%,而那20%的人都是因为不断地输出而被记住,被赋予价值。
我们能记住的演员,能记住的歌手,所崇拜的作者都是因为他们不断地更新作品。
20世纪被人称作“天才歌手”的邓丽君,如今的KTV里很多她的歌曲都是热门歌曲,去世至今受到无数歌迷的推崇与怀念,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极大的影响。
她一共出了21张专辑,有444首歌曲,出道的29年里,唱过2000多首歌,涵盖国语、闽南语、日语、印尼语、英语、粤语、意大利语等各语种。
刘德华能红几十年,是因为几十年里他的影视作品一直不断,从1982年出道至今,共参演过100多部作品,几乎每年参演三四部电影。
歌手陈奕迅,1995年出道至今,唱过2547首单曲,自己的歌曲有300多首,专辑有31张,平均每年出14首歌曲。
我喜欢的作家严歌苓从1979年发表处女作以来,共创作22部长篇小说,24部中短篇小说(其中的英语版本多是她个人再创作,而不是翻译),还有其他无数剧本和散文……平均每年三四部作品。
他们有天赋吗?当然有。能红一时的演员,能一时受热捧的作者,他们都有天赋。
可他们的天赋不会永远都有,被记住的拥有天赋者都是勤奋的结果。
那些能在行业内有地位、有影响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用勤奋打磨天赋,把天资延续了数十年。
那些没有勤奋的天赋终会成过眼烟云,一无是处。
4
那么如何把自己的天赋延续下去呢?
宋朝的王安石就在《伤仲永》中提到过:金溪一个叫方仲永的人,5岁就能写字能题词,写的文章有文采有道理,被认为是天才。于是父亲带他四处拜访求利,不让他学习。在仲永20岁时,终于“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认为,仲永的天赋比一般人要优秀得多,但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我把后天教育理解为在行业里的持续知识积累和刻意练习。
这个道理放到今天依然适用。
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变化太快,“终身学习”和“刻意练习”的理念随之兴起。终身学习是把学习时间拉长到一辈子,目的是适应社会的变化。刻意练习是指人们为了习得一项技能,有意识地反复持续地练习。
“刻意练习”和“终身学习”是可操作的,也是把天赋延续下去的手段。
正如天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说:如果人们知道我是多么努力地工作换来了我的成就,似乎也就没什么了不起了。
5
美国作家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提到一个观点:精深练习×一万小时=技能。
意思是: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天才,天才歌手也好,天才作家也罢,都需要练习一万小时才能达到行业内的天才级技能。
书里提到一个案例:
一家鞋厂的工人雷·赖蒙堂,在他22岁那年突然想做一名歌手兼作曲家。赖蒙堂没有接触过多少音乐方面的知识,也没有钱,于是他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学习方法:买回了数十盘唱片专辑,有斯蒂芬·斯蒂尔斯、奥蒂斯·雷丁、艾尔·格林……
然后他闭关练习了两年。每天他都花几个小时练习跟唱。
赖蒙堂说:“我知道自己唱得不对,就一遍又一遍地唱,喉咙一直是哑的。我练了很久,终于知道了怎么用腹部唱歌。”
8年后,赖蒙堂的张专辑卖了近50万张。《滚石》杂志评价说:他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教堂里的赞美诗,而听众则误认为是奥蒂斯·雷丁和艾尔·格林的声音。
人们都认为赖蒙堂的声音得天独厚,很有天赋,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那是坚持练习的结果。
一万小时练习法则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
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
所以,一个技能,你每天练习2小时,那么你就需要近14年才达到水准。
如果你每天练习3小时,需要近10年,才能达到水准,无论你是谁。
这样听起来有点残酷,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尽管你很平凡,你的天赋也不突出,只有一点写作的才华,只有一点歌唱的天赋;但只要持续刻意练习,有耐心,有自我管理的好办法,以一万小时的长度去练习,定能成才。
世上没有那么多幸运儿,没有那么多天才,所谓天才也不过是勤奋的天赋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