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2076498
音乐与心理学,两者都是对人类心灵的触动,两者的结合,将极大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君子乐:中国古典音乐心理分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中国人对于音乐的神经感知非常敏锐,在古代大量的传统优秀乐曲的熏陶下,成为了礼仪规范的谦谦君子。这其中包含了民族历代文化传递下来的智慧,汗水和辛劳的结晶,充满了喜怒哀乐之情,也为世界的音乐宝库增添了绚丽多彩的珍奇作品。中国的古典音乐运用独特的“宫、商、角、徽、羽”五音阶,调节人们的情绪,清韵高逸,安定人们的身心,解消人们内心中的紧张感和压力,其源远流长,典雅绝伦,是民族音乐疗法的奠基石。
作者在心理门诊中面临许多抑郁症、强迫症和儿童自闭症的案例,接触到箫、陶笛、埙、葫芦丝、巴乌、排箫和古琴、扬琴等,并设法把它们运用到心理治疗中去。此外,对于有情绪障碍的成人,以及有跨文化适应问题的来访者,作者又运用古筝、萨克斯、单簧管和西洋长笛的音乐疗法来进行沟通治疗。
目录
丛书序言一
丛书序言二
前言
一、辉煌与奢侈
(一)中国古代的“大型交响乐队”
(二)乐器掌握音乐的主导权
(三)皇帝也是“发烧友”
(四)后的疯狂
(五)古乐的心理意义
二、音乐与人性心理
(一)古琴中的“天人合一”
(二)孔子的艺术境界
(三)空谷幽兰的故事
(四)高山流水亦移情
(五)胡笳催泪断人肠
(六)广陵英雄,悲壮绝响
三、音乐与恋爱心理
(一)音乐的魔力
(二)有“琴”人终成眷属
(三)江州司马青衫湿
(四)一曲“长恨”听不尽
(五)长生的七夕恋曲
(六)爱的悲怆诀别
四、名著中的音乐心理分析
(一)“空城计”中弹琴退敌的真假
(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三)《金瓶梅》乐事大观赏
(四)何为《红楼梦》中的“天书”
(五)大侠弹琴为哪般
五、佛乐飘飘悟真道
(一)弘法的舟楫
(二)皇帝创作佛曲
(三)《普庵咒》的魔力
(四)寺庙音乐的香火传承
(五)佛教音乐的文化心理意义
六、心灵的禅境与乐境
(一)以禅入乐,以乐载禅
(二)闻声悟道
(三)清静专一心
(四)山水之乐
(五)古琴禅
七、千古风流的音乐大师
(一)抒情优美的白石歌曲
(二)一樽还酹江月
(三)寄情于琴的音疗家
(四)艺僧善乐垂青史
(五)永远的弘一大师
八、中国民乐疗法探究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和健康
(二)民乐疗法的基础理论
(三)民乐疗法对心灵的诠释
(四)身心健康之道的“音药”
九、品茶赏乐心自在
(一)茶乐养心,自在安详
(二)四季听茶,精彩人生
(三)茶事音乐,艺术奇葩
(四)闻香识茶,听香之韵
前言
能出这样一本有情趣、能让人品味的书,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
从儿时起,我对音乐就特别敏感,听到美妙的乐曲,不仅内心会产生震撼和冲动,连整个身体都会血脉贲张,有一种手舞足蹈、想飞翔的感觉。在音符的跳跃奔流声中,我有时会感动得泪流满面。有些大型的组曲,我甚至能过耳不忘,即吟即诵。这在同龄儿童群体中是极为少见的个案。
儿时我又非常着迷于民乐中的竹笛和二胡,并发疯般地练习,居然偶尔也能携带其出场表演。在那个年代,学习音乐是“高消费”的事儿。家里长辈并不赞同我学习艺术和文学,而是希望我习武强身,研习医学和经济学,所以自觉得身上的“音乐细胞”逐渐被消磨殆尽。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出国留学,选择了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专业方向。在当年汹涌的留学大潮中,选择这样的专业非常少见,然而我却觉得身上的“音乐细胞”又开始苏醒。留学期间,我在国外专业权威刊物上发表的篇论文就是《中医与音乐疗法对心理治疗作用的研究》。同时,为了对语言障碍和情绪、行为障碍的儿童进行治疗,我对西洋乐器中的口琴、吉他和电子琴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研习。
作为心理学高级人才被引进回国工作后,在心理门诊中面临许多抑郁症、强迫症和儿童自闭症的案例,我又开始醉心于箫、陶笛、埙、葫芦丝、巴乌、排箫和古琴、扬琴等的学习,并设法把它们运用到心理治疗中去。此外,对于有情绪障碍的成人以及有跨文化适应问题的来访者,我又学习运用古筝、萨克斯、单簧管和西洋长笛的音乐疗法来进行沟通治疗。目前,在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可以用来演奏作音乐疗法的乐器有三十多种。这在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中也是很少见的“个案”。
我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对于音乐的学习以及乐器运用的态度如下:
,心理学知识、心理治疗技术与音乐专业知识相辅相成,心理治疗以人性、专业技术第二,音乐欣赏走大众化道路。
第二,在音乐治疗中以追求精神的升华、情绪的愉悦,快感刺激为主,让当事人积累感觉运动经验;以学习乐理知识,掌握演奏技巧为次。
第三,掌握通晓各类乐器,以“玩”为主,以“练”为次;以提高生活情趣为主,而以精通、专业考级成为一两门乐器专业演奏家为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中国人对于音乐的神经感知非常敏锐,在古代大量的传统优秀乐曲的熏陶下,成为了礼仪规范的谦谦君子。这其中包含了历代民族文化传递下来的智慧、汗水和辛劳的结晶,充满了喜怒哀乐之情,也为世界的音乐宝库增添了许多绚丽多彩的珍奇作品。
中国的古典音乐运用独特的“宫、商、角、徵、羽”五音阶,调节人们的情绪,清韵高逸,安定人们的身心,缓解人们内心中的紧张感和压力,其源远流长,典雅绝伦,是民族音乐疗法的奠基石。
作为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中“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我们试图在本书内容表达上用一种有艺术情趣,轻幽默、科普性的写作方法来进行。书中涉及的中国古典音乐、诗歌、小说、历史,儒、佛、道和茶艺等,领域相当广泛,并且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鉴赏性,希望读者能够喜欢,做到开卷有益。
愿心理学和音乐的“联姻”能成功,让每个爱好者都能通过本书开启一扇新的心灵窗户。
徐光兴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八、中国民乐疗法探究
(四)身心健康之道的“音药”
音乐疗法对于人的身心疾病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利器之一。在现代社会中,由压力造成的“现代病”,用音乐来防治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例如对酗酒、抽烟成瘾、暴饮暴食、网络成瘾等的抑制,以及焦虑、紧张、抑郁、睡眠障碍等的矫治,音乐都发挥了很大的功效,因此又被称之为现代人的“音药”。
西方心理学界对音乐疗法的理论是建立在“知觉、认知和即兴演奏”基础上的。首先通过音乐,治疗师和来访者建立关系;接着通过体验音乐,治疗师和来访者进行情感的描绘和交流;后通过即兴演奏,创造一种新的情感关系。这就是基本的音乐疗法全过程。
因此,西方的音乐治疗师总是把即兴演奏活动中内在的基本知觉机制和认知过程看得理所当然、毫无疑问。而且没有这些机制和过程,音乐与治疗的关系就不可能发生。
西方的音乐治疗师的任务和治疗技术还包括:解释,即治疗师向来访者提供或建议一个理解或领悟;指导来访者聆听音乐,或一起演奏音乐;处理移情和反移情的关系,让来访者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体验等,其理论和技术的要点在于,如何使认知、意识、音乐关系和情感体验形成一个完整的构造。
而东方的音乐疗法以中国的民乐为代表,其基本的理论和认识与西方的观念是不同的。
首先,中国人对音乐是从生命意识角度来认识的,就像《尚书·大禹谟》中讲“厚生”,即厚民之生,反映的是重视民生的文化、生活观念,而“民以食为天”就是这种厚生意识的心理特征之一。音乐也是一种厚民之生,是永续的求生意识,在艺术上的心理积淀。因此欣赏或创造音乐是生命的陶醉、幸福和延续。生命现象是人存在的基本状态,唯有生命的延续,才有人自身与整个族类的发展。人意识到、并自觉维护其自身生命力所产生的意志力,其中必然伴随着人对生活的认识(知),伴随着人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情),它是知、意、情的完美统一,它贯穿于人的一切生存活动(包括艺术活动)中间。所以人类的音乐和艺术活动,初也是作为生存活动的一部分而产生的。
由此而言,当中国人沉浸于音乐和舞蹈狂热的“乐”的情感状态中时,生命体在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这其中始终洋溢着对生命热情的、欢乐的肯定……它是生命力的激发,也是生命力的高涨。
其次,音乐是一种心理上精神愉悦(审美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古代孔子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论语·述而》曾记录有一句经常为人引用的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对这句话,一般解释为,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可以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想不到音乐的美妙能够达到如此的地步。这仅仅是作为孔子对《韶》乐的赞叹来看待。然而,孔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的实质,并非仅限于表述自己由于听乐的快乐之至,而忘掉了肉的滋味。实际上,据其谈话的语境,可以看到,孔子这里已经是在对“肉味”之美与“乐舞”之美的比较和评价中,肯定了音乐审美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生理性的口食快感的满足,更多追求的是精神上愉悦快乐的审美境界。
在积极的意义上,孔子将这种音乐审美的生活态度推及整个人生,便成就他“乐天知命故不忧”,处于逆境而不馁,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这或许可以称之为“知命之乐”。这是中国人音乐疗法的根基所在。再者,中国人把音乐与教育矫治、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乐记》是我国古代重要而系统的音乐思想论著。在《乐象篇》中写道:
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乐化篇》中写道: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耐无乱。先王耻其乐,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患,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乐象篇》中所谓“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就是从乐教的角度,对“乐”的情感态度在“君子”与“小人”之间作了进一步的区分。其意在表达这样的思想,君子通过行乐时“乐”的体验来提高内心的道德修养;而小人则乐于通过乐的行为来满足本能的声色欲望。若用道德修养去约束欲望,就能快乐而不致紊乱;如果仅以欲望的满足为其目标,便会惑乱自身而得不到应有的审美愉悦境界。
《乐化篇》所述,则是从实施乐舞活动的具体过程,对乐曲的性质、文辞的条理以及音调节奏的对比因素上以规范,力图“感动人之善心”,不使贪图声色之欲的放纵之心、邪恶之气影响人,达到先王作乐的目的。上述两段话,把中国人音乐疗法的目的、理念和价值观阐述得非常清楚。
因此,东西方的音乐疗法中的“音药”是不同的。西方的“音药”,是针对病理、变态和身心疾患为主;而中国的“音药”,是一种“大药”,针对的是人生的幸福,精神世界的追求和身心道德修养的。西方的“音药”是一种让人不疯狂、不变态、身心健康的科学与技术;而中国的“音药”是一种让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价值,激发生命力的文化方式。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鉴西方的心理学研究技术,对民族音乐疗法进行分类研究,包括:①涉及音乐演奏和聆听的感觉——运动能力(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视觉运动、反射、协调、姿态等);②涉及音乐演奏和聆听的感知——运动能力(对形象—背景和部分—整体关系的感知,视觉、听觉辨别能力等);③涉及音乐创作和聆听的认知能力(参与能力,短时及长时记忆,抉择能力,基本学习能力,如颜色、数字、阅读、写作、识别时间、形状辨别、空间关系、顺序、问题解决、因果关系、反应模式和学习风格等)。还可包括创造力(来访者对音乐的创造和反应能力)和音乐技能(演奏音乐的技巧、识谱能力、音准、节奏仿效等。)
在进行音乐心理治疗时,也可运用以下西方音乐治疗中一些有用的技术:
(1)共情技术。治疗师通过音乐来表达来访者或患者相同的或正在表达的情感。
(2)构建技术。治疗师通过为患者的即兴演奏提供一个稳定的节拍或基调核心,或者和声的背景,以及帮助患者的演奏建立起乐句段落,进而努力建立一个稳定的节奏。
(3)亲密技术。包括治疗师与患者分享乐器,或给患者提供音乐“礼物”(如演奏机会)。治疗师可以为治疗关系创造一个小的音乐片段作为主题,很多时候可以进行即兴的歌词创作,看起来好像是治疗师在自言自语地谈论患者的生活经历。
(4)引发技术。是指治疗师为患者提供某些特定技能的示范,引发患者进行模仿,或重复地呈现某些节奏或旋律,鼓励患者做出类似的反应。在音乐的结构(如节奏、旋律、歌词等)建立起来之后,治疗师就要给出空间让患者进行反应。
(5)运用转向技术。治疗师会在即兴演奏中引入一些变化(如节奏、旋律、歌词、调式和节拍),或者治疗师演奏与患者的音乐不同但是相配合的音乐。增加或减少即兴演奏的力度、速度或节奏,或旋律的紧张度等手法能重新吸引患者的注意力。
(6)关联技术。治疗师让患者使用一些音乐素材来表达一些事物,或者让患者回忆一个具体的事情,并使用即兴演奏来表现这个事情。自由联想练习、幻想以及讲故事等方式都可以被用在这个方法之中。
(7)情感探求技术。治疗师为患者提供机会探索情感体验或扩展情感体验范围时使用。治疗师与患者在一起即兴演奏时,容纳患者的感情或让患者表达需努力才能表达的感情,这就是治疗师的即兴演奏方式。治疗师会让患者用即兴演奏表现相反的情绪感受。
纵观古今历史与文化,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已今非昔比。音乐在帮助我们融合生活体验的同时,也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的流行已改变了我们与它的联系——创造了音乐生活和文化习惯。
中国的民族音乐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音药”,有待于我们努力去发掘、收集和整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