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87981丛书名: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师轻松过系列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师轻松过系列:护理学(师)一本通》为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考试所考查的知识点和大纲考点,根据新考试大纲的要求和特点,中公教育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织经验丰富的师资精心编写了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系列辅导用书。专为考生研发,精选考点和试题,重点难点处有二维码微视频,帮助考生更容易理解,轻松掌握考点。考生复习备考阶段使用本书,可以巩固复习重点,找出薄弱点,强化练习,夯实基础。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师轻松过系列:护理学(师)一本通》本书以新考试大纲为根本依据,对繁多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每章配有考试分析,帮助考生把握考试要求。重要考点讲解分析之外配有考点自测,难懂考点处配有二维码微视频,考练结合,突破难点,针对性强,讲解透彻,是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护师考生的不错之选。
目 录
目录
部分基础护理学
章绪论
单元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第二单元中国护理学发展
第三单元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及护理工作方式
第四单元护士素质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单元人
第二单元健康
第三单元环境
第四单元护理
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
单元系统论
第二单元成长与发展理论
第三单元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第四单元压力理论
第五单元角色理论
第四章护理理论
单元纽曼健康系统模式
第二单元奥伦自理理论
第三单元罗伊适应模式
第四单元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
第五章医疗服务体系
单元医院
第二单元社区卫生服务
第三单元卫生服务策略
第六章沟通
单元护士与患者的关系
第二单元护士与患者的沟通
第七章护士工作与法律
单元医疗卫生法规
第二单元护理立法
第三单元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第四单元医疗事故与处理
第八章护理程序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护理评估
第三单元护理诊断
第四单元护理计划
第五单元实施
第六单元评价
第九章舒适、休息、睡眠与活动
单元舒适
第二单元疼痛
第三单元休息与睡眠
第四单元活动
第十章营养与饮食
单元人体的营养需要
第二单元医院饮食
第三单元饮食护理
第四单元特殊饮食护理
第十一章排泄
单元排尿的护理
第二单元排便的护理
第十二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单元医院内感染
第二单元清洁、消毒、灭菌
第三单元洗手与手的消毒
第四单元无菌技术
第五单元隔离技术
第十三章给药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口服给药法
第三单元吸入给药法
第四单元注射给药法
第五单元药物过敏试验
第六单元局部给药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单元静脉输液
第二单元静脉输血
第十五章冷热疗法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热疗法的应用
第三单元冷疗法的应用
第十六章病情观察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病情观察的内容
第十七章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单元常用抢救技术
第二单元危重患者的护理
第十八章临终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临终关怀
第三单元临终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死亡后护理
第五单元临终患者家属及丧亲者护理
第二部分内科护理学
章绪论
单元护理体检
第二单元常用实验检查
第三单元其他检查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
第五单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患者的护理
第六单元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护理
第七单元肺炎患者的护理
第八单元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第九单元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
第十单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护理
第十一单元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
第五单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第六单元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第七单元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胃炎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
第五单元肝硬化患者的护理
第六单元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第七单元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第八单元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第九单元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
第十单元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的护理
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
第五单元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
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贫血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第八章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第九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中暑患者的护理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癫痫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护理
第三部分外科护理学
章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调患者的护理
单元正常体液平衡
第二单元水和钠代谢紊乱的护理
第三单元电解质代谢异常的护理
第四单元酸碱平衡失调的护理
第五单元液体疗法及护理
第二章外科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肠内营养
第三单元肠外营养
第三章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三单元感染性休克
第四单元护理措施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三单元急性肾衰竭
第四单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五章麻醉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全身麻醉
第三单元椎管内麻醉
第四单元局部麻醉
第五单元围麻醉期护理
第六单元术后镇痛
第六章心肺脑复苏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心肺复苏
第三单元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第七章外科重症监护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护理
第八章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
单元手术前患者的护理
第二单元手术后患者的护理
第九章手术室护理工作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手术物品准备和无菌处理
第三单元手术人员的准备
第四单元病人的准备
第五单元手术配合
第六单元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第十章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三单元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四单元全身性感染
第五单元特异性感染
第十一章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清创术与更换敷料
第三单元烧伤
第十二章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器官移植术前准备
第三单元皮肤移植患者的护理
第十三章肿瘤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常见体表肿瘤
第三单元护理
第十四章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
单元颅内压增高
第二单元急性脑疝
第十五章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颅骨骨折
第二单元脑损伤
第三单元颅脑损伤的护理
第十六章颈部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三单元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四单元甲状腺肿瘤
第五单元常见颈部肿块
第十七章乳房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急性乳腺炎
第三单元乳房良性肿块
第四单元乳腺癌
第十八章胸部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肋骨骨折
第三单元损伤性气胸
第四单元损伤性血胸
第五单元护理
第十九章脓胸患者的护理
单元急性脓胸
第二单元慢性脓胸
第三单元护理
第二十章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护理
第二十一章食管癌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食管癌
第二十二章心脏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单元体外循环
第二十三章腹外疝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腹股沟疝
第三单元股疝
第四单元其他腹外疝
第五单元护理
第二十四章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急性腹膜炎
第三单元腹腔脓肿
第四单元护理
第二十五章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常见实质性脏器损伤
第三单元常见的空腔脏器损伤
第四单元护理
第二十六章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第三单元胃癌
第二十七章肠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阑尾炎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肠梗阻
第四单元肠瘘
第五单元大肠癌
第二十八章直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直肠肛管解剖生理
第二单元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第三单元护理
第二十九章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门静脉高压症
第三十章肝脏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原发性肝癌
第三单元肝脓肿
第三十一章胆道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及护理
第三单元胆石症和胆道感染
第四单元胆道蛔虫病
第三十二章胰腺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急性胰腺炎
第三单元胰腺癌及壶腹部癌
第三十三章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护理
第三十四章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下肢静脉曲张
第二单元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三十五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
单元常见症状
第二单元辅助检查
第三十六章泌尿系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肾损伤
第二单元膀胱损伤
第三单元尿道损伤
第三十七章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上尿路结石
第三单元膀胱结石
第四单元尿道结石
第五单元护理
第三十八章肾结核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护理
第三十九章泌尿系梗阻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良性前列腺增生
第三单元急性尿潴留
第四十章泌尿系肿瘤患者的护理
单元肾癌
第二单元膀胱癌
第三单元前列腺癌
第四十一章骨科患者的一般护理
单元牵引术与护理
第二单元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第三单元功能锻炼
第四十二章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骨折概述
第二单元常见的四肢骨折
第三单元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骨盆骨折
第五单元关节脱位
第六单元断肢再植
第四十三章常见骨关节感染患者的护理
单元化脓性骨髓炎
第二单元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单元骨与关节结核
第四十四章骨肿瘤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常见骨肿瘤
第四十五章腰腿痛及颈肩痛患者的护理
单元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二单元颈椎病
第四部分妇产科护理学
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单元外生殖器
第二单元内生殖器
第三单元骨盆
第四单元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第五单元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第六单元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单元妊娠生理
第二单元妊娠期母体变化
第三单元妊娠诊断
第四单元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第五单元产前检查
第六单元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单元影响分娩的因素
第二单元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四章产褥期妇女护理
单元产褥期母体变化
第二单元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第三单元母乳喂养
第五章新生儿保健
单元正常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与护理
第二单元婴儿抚触
第六章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单元胎儿宫内窘迫的护理
第二单元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第七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单元流产
第二单元异位妊娠
第三单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四单元前置胎盘
第五单元胎盘早期剥离
第六单元早产
第七单元过期妊娠
第八单元羊水量异常
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单元心脏病
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
第三单元糖尿病
第四单元贫血
第九章异常分娩的护理
单元产力异常
第二单元产道异常
第三单元胎位、胎儿发育异常
第十章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单元胎膜早破
第二单元产后出血
第三单元羊水栓塞
第十一章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单元产褥感染
第二单元晚期产后出血
第三单元产后心理障碍
第十二章妇科护理病历
第十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外阴部炎症
第三单元阴道炎症
第四单元子宫颈炎症
第五单元盆腔炎症
第六单元尖锐湿疣
第七单元淋病
第八单元梅毒
第九单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第十四章月经失调患者的护理
单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二单元闭经
第三单元痛经
第四单元绝经综合征
第十五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葡萄胎
第二单元侵蚀性葡萄胎
第三单元绒毛膜癌
第四单元化疗患者的护理
第十六章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单元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
第二单元宫颈癌
第三单元子宫肌瘤
第四单元子宫内膜癌
第五单元卵巢肿瘤
第六单元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十七章外阴、阴道手术患者的护理
单元外阴、阴道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
第二单元外阴癌
第三单元外阴、阴道创伤
第四单元子宫脱垂
第五单元尿瘘
第十八章不孕症妇女的护理
单元不孕症
第二单元辅助生殖技术及护理
第十九章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单元避孕方法及护理
第二单元终止妊娠方法及护理
第三单元女性绝育方法及护理
第二十章妇女保健
第二十一章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
单元会阴擦洗/冲洗
第二单元阴道灌洗
第三单元会阴热敷
第四单元阴道、子宫颈上药
第二十二章妇产科诊疗及手术患者的护理
单元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查
第二单元子宫颈活体组织检查
第三单元诊断性刮宫术
第四单元输卵管畅通术
第五单元阴道后穹隆穿刺术
第六单元内窥镜检查术
第七单元会阴切开缝合术
第八单元胎头吸引术
第九单元人工剥离胎盘术
第十单元产钳术
第十一单元剖宫产术
第五部分儿科护理学
章绪论
单元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第二单元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二章小儿保健
单元小儿年龄阶段划分及各期特点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
第三单元小儿心理发展
第四单元小儿的营养与喂养
第五单元预防接种
第三章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三单元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四单元新生儿窒息
第五单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六单元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七单元新生儿黄疸
第八单元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第九单元新生儿肺炎
第十单元新生儿败血症
第十一单元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第十二单元新生儿破伤风
第四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营养不良
第二单元小儿肥胖症
第三单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四单元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单元口腔炎
第三单元小儿腹泻
第四单元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第五单元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单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三单元急性感染性喉炎
第四单元急性支气管炎
第五单元小儿肺炎
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单元先天性心脏病
第八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第二单元小儿贫血概述
第三单元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四单元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第五单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单元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单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第四单元泌尿道感染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单元化脓性脑膜炎
第三单元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第四单元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第五单元脑性瘫痪
第六单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第十一章结缔组织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风湿热
第二单元儿童类风湿病
第三单元过敏性紫癜
第四单元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十二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传染病总论
第二单元麻疹
第三单元水痘
第四单元猩红热
第五单元流行性腮腺炎
第六单元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第十三章小儿结核病的护理
单元总论
第二单元原发型肺结核
第三单元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第四单元结核性脑膜炎
第十四章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惊厥
第二单元急性颅内压增高
第三单元急性呼吸衰竭
第四单元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五单元急性肾衰竭
第六单元心跳呼吸骤停
第六部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单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第二单元护士行为规范
第二章医学伦理道德
单元医患关系
第二单元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道德
第三单元医疗伦理道德的评价和监督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部分基础护理学
章绪论
单元现代护理的诞生、发展与南丁格尔的贡献
第二单元中国护理学发展
第三单元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及护理工作方式
第四单元护士素质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单元人
第二单元健康
第三单元环境
第四单元护理
第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
单元系统论
第二单元成长与发展理论
第三单元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第四单元压力理论
第五单元角色理论
第四章护理理论
单元纽曼健康系统模式
第二单元奥伦自理理论
第三单元罗伊适应模式
第四单元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
第五章医疗服务体系
单元医院
第二单元社区卫生服务
第三单元卫生服务策略
第六章沟通
单元护士与患者的关系
第二单元护士与患者的沟通
第七章护士工作与法律
单元医疗卫生法规
第二单元护理立法
第三单元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第四单元医疗事故与处理
第八章护理程序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护理评估
第三单元护理诊断
第四单元护理计划
第五单元实施
第六单元评价
第九章舒适、休息、睡眠与活动
单元舒适
第二单元疼痛
第三单元休息与睡眠
第四单元活动
第十章营养与饮食
单元人体的营养需要
第二单元医院饮食
第三单元饮食护理
第四单元特殊饮食护理
第十一章排泄
单元排尿的护理
第二单元排便的护理
第十二章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单元医院内感染
第二单元清洁、消毒、灭菌
第三单元洗手与手的消毒
第四单元无菌技术
第五单元隔离技术
第十三章给药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口服给药法
第三单元吸入给药法
第四单元注射给药法
第五单元药物过敏试验
第六单元局部给药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单元静脉输液
第二单元静脉输血
第十五章冷热疗法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热疗法的应用
第三单元冷疗法的应用
第十六章病情观察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病情观察的内容
第十七章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单元常用抢救技术
第二单元危重患者的护理
第十八章临终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临终关怀
第三单元临终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死亡后护理
第五单元临终患者家属及丧亲者护理
第二部分内科护理学
章绪论
单元护理体检
第二单元常用实验检查
第三单元其他检查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
第五单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患者的护理
第六单元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护理
第七单元肺炎患者的护理
第八单元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第九单元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
第十单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护理
第十一单元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
第五单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第六单元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第七单元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胃炎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
第五单元肝硬化患者的护理
第六单元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第七单元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第八单元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第九单元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
第十单元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的护理
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肾盂肾炎患者的护理
第五单元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
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贫血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第八章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第九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中暑患者的护理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常见症状护理
第二单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癫痫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护理
第三部分外科护理学
章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调患者的护理
单元正常体液平衡
第二单元水和钠代谢紊乱的护理
第三单元电解质代谢异常的护理
第四单元酸碱平衡失调的护理
第五单元液体疗法及护理
第二章外科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肠内营养
第三单元肠外营养
第三章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三单元感染性休克
第四单元护理措施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三单元急性肾衰竭
第四单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五章麻醉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全身麻醉
第三单元椎管内麻醉
第四单元局部麻醉
第五单元围麻醉期护理
第六单元术后镇痛
第六章心肺脑复苏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心肺复苏
第三单元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第七章外科重症监护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护理
第八章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
单元手术前患者的护理
第二单元手术后患者的护理
第九章手术室护理工作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手术物品准备和无菌处理
第三单元手术人员的准备
第四单元病人的准备
第五单元手术配合
第六单元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第十章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三单元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四单元全身性感染
第五单元特异性感染
第十一章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清创术与更换敷料
第三单元烧伤
第十二章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器官移植术前准备
第三单元皮肤移植患者的护理
第十三章肿瘤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常见体表肿瘤
第三单元护理
第十四章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
单元颅内压增高
第二单元急性脑疝
第十五章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颅骨骨折
第二单元脑损伤
第三单元颅脑损伤的护理
第十六章颈部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三单元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四单元甲状腺肿瘤
第五单元常见颈部肿块
第十七章乳房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急性乳腺炎
第三单元乳房良性肿块
第四单元乳腺癌
第十八章胸部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肋骨骨折
第三单元损伤性气胸
第四单元损伤性血胸
第五单元护理
第十九章脓胸患者的护理
单元急性脓胸
第二单元慢性脓胸
第三单元护理
第二十章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护理
第二十一章食管癌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食管癌
第二十二章心脏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单元体外循环
第二十三章腹外疝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腹股沟疝
第三单元股疝
第四单元其他腹外疝
第五单元护理
第二十四章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急性腹膜炎
第三单元腹腔脓肿
第四单元护理
第二十五章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常见实质性脏器损伤
第三单元常见的空腔脏器损伤
第四单元护理
第二十六章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第三单元胃癌
第二十七章肠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阑尾炎患者的护理
第三单元肠梗阻
第四单元肠瘘
第五单元大肠癌
第二十八章直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直肠肛管解剖生理
第二单元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第三单元护理
第二十九章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门静脉高压症
第三十章肝脏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原发性肝癌
第三单元肝脓肿
第三十一章胆道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及护理
第三单元胆石症和胆道感染
第四单元胆道蛔虫病
第三十二章胰腺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解剖生理概要
第二单元急性胰腺炎
第三单元胰腺癌及壶腹部癌
第三十三章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护理
第三十四章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下肢静脉曲张
第二单元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三十五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
单元常见症状
第二单元辅助检查
第三十六章泌尿系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肾损伤
第二单元膀胱损伤
第三单元尿道损伤
第三十七章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上尿路结石
第三单元膀胱结石
第四单元尿道结石
第五单元护理
第三十八章肾结核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护理
第三十九章泌尿系梗阻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良性前列腺增生
第三单元急性尿潴留
第四十章泌尿系肿瘤患者的护理
单元肾癌
第二单元膀胱癌
第三单元前列腺癌
第四十一章骨科患者的一般护理
单元牵引术与护理
第二单元石膏绷带术与护理
第三单元功能锻炼
第四十二章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护理
单元骨折概述
第二单元常见的四肢骨折
第三单元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第四单元骨盆骨折
第五单元关节脱位
第六单元断肢再植
第四十三章常见骨关节感染患者的护理
单元化脓性骨髓炎
第二单元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单元骨与关节结核
第四十四章骨肿瘤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常见骨肿瘤
第四十五章腰腿痛及颈肩痛患者的护理
单元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二单元颈椎病
第四部分妇产科护理学
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单元外生殖器
第二单元内生殖器
第三单元骨盆
第四单元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第五单元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第六单元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单元妊娠生理
第二单元妊娠期母体变化
第三单元妊娠诊断
第四单元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第五单元产前检查
第六单元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单元影响分娩的因素
第二单元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四章产褥期妇女护理
单元产褥期母体变化
第二单元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第三单元母乳喂养
第五章新生儿保健
单元正常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与护理
第二单元婴儿抚触
第六章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单元胎儿宫内窘迫的护理
第二单元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第七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单元流产
第二单元异位妊娠
第三单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四单元前置胎盘
第五单元胎盘早期剥离
第六单元早产
第七单元过期妊娠
第八单元羊水量异常
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单元心脏病
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
第三单元糖尿病
第四单元贫血
第九章异常分娩的护理
单元产力异常
第二单元产道异常
第三单元胎位、胎儿发育异常
第十章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单元胎膜早破
第二单元产后出血
第三单元羊水栓塞
第十一章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单元产褥感染
第二单元晚期产后出血
第三单元产后心理障碍
第十二章妇科护理病历
第十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外阴部炎症
第三单元阴道炎症
第四单元子宫颈炎症
第五单元盆腔炎症
第六单元尖锐湿疣
第七单元淋病
第八单元梅毒
第九单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第十四章月经失调患者的护理
单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二单元闭经
第三单元痛经
第四单元绝经综合征
第十五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护理
单元葡萄胎
第二单元侵蚀性葡萄胎
第三单元绒毛膜癌
第四单元化疗患者的护理
第十六章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单元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
第二单元宫颈癌
第三单元子宫肌瘤
第四单元子宫内膜癌
第五单元卵巢肿瘤
第六单元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十七章外阴、阴道手术患者的护理
单元外阴、阴道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
第二单元外阴癌
第三单元外阴、阴道创伤
第四单元子宫脱垂
第五单元尿瘘
第十八章不孕症妇女的护理
单元不孕症
第二单元辅助生殖技术及护理
第十九章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单元避孕方法及护理
第二单元终止妊娠方法及护理
第三单元女性绝育方法及护理
第二十章妇女保健
第二十一章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
单元会阴擦洗/冲洗
第二单元阴道灌洗
第三单元会阴热敷
第四单元阴道、子宫颈上药
第二十二章妇产科诊疗及手术患者的护理
单元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查
第二单元子宫颈活体组织检查
第三单元诊断性刮宫术
第四单元输卵管畅通术
第五单元阴道后穹隆穿刺术
第六单元内窥镜检查术
第七单元会阴切开缝合术
第八单元胎头吸引术
第九单元人工剥离胎盘术
第十单元产钳术
第十一单元剖宫产术
第五部分儿科护理学
章绪论
单元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第二单元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二章小儿保健
单元小儿年龄阶段划分及各期特点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
第三单元小儿心理发展
第四单元小儿的营养与喂养
第五单元预防接种
第三章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三单元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四单元新生儿窒息
第五单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六单元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七单元新生儿黄疸
第八单元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第九单元新生儿肺炎
第十单元新生儿败血症
第十一单元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第十二单元新生儿破伤风
第四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营养不良
第二单元小儿肥胖症
第三单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四单元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单元口腔炎
第三单元小儿腹泻
第四单元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第五单元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单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三单元急性感染性喉炎
第四单元急性支气管炎
第五单元小儿肺炎
第七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单元先天性心脏病
第八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第二单元小儿贫血概述
第三单元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四单元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第五单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单元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单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第四单元泌尿道感染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单元化脓性脑膜炎
第三单元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第四单元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第五单元脑性瘫痪
第六单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第十一章结缔组织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风湿热
第二单元儿童类风湿病
第三单元过敏性紫癜
第四单元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十二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单元传染病总论
第二单元麻疹
第三单元水痘
第四单元猩红热
第五单元流行性腮腺炎
第六单元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第十三章小儿结核病的护理
单元总论
第二单元原发型肺结核
第三单元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第四单元结核性脑膜炎
第十四章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单元小儿惊厥
第二单元急性颅内压增高
第三单元急性呼吸衰竭
第四单元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五单元急性肾衰竭
第六单元心跳呼吸骤停
第六部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单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第二单元护士行为规范
第二章医学伦理道德
单元医患关系
第二单元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道德
第三单元医疗伦理道德的评价和监督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在线试读
部分
基础护理学
第十章营养与饮食
单元人体的营养需要
掌握:热能;营养素。
人体为维持生命活动和从事劳动,每日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人体热能的需要是与其热能的消耗相一致的,即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对处在正常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还要增加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
人体热能主要来源于蛋白质、脂肪、糖类。因此又把它们称为热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时,实际供给热能分别是:蛋白质16.7kJ/g、脂肪37.6kJ/g、糖类16.7kJ/g。
1.碳水化合物
一般以占总热能的60%~70%为宜。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如各种粮食和薯类。
2.蛋白质
(1)蛋白质宜占总热能的10%~14%。蛋白质供给量成人大约每人每日每千克体重为1g。我国膳食以植物为主,蛋白质质量稍差,故定为1.2g上下。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类和豆类。
(2)生理功能:①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②调节生理功能;③构成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物质,如酶、激素、抗体等;④供给热能,但不甚经济。
(3)分类:构成蛋白质的20余种氨基酸分为2类,分别是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①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中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共8种(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
②非必需氨基酸,能在人体合成,食物也可以供给一部分。
3.脂肪
脂肪的供给量易受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变动范围较大。一般占总热能的20%~25%,不宜超过30%,以避免油脂摄入过多。供给量成年人50g/d左右。其主要来源是各种植物油及炼过的动物脂肪。
生理功能:①提供必需脂肪酸;②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③供给和贮存热能;④增加饱腹感;⑤保护脏器,维持体温;⑥构成身体组织:类脂质如磷脂、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必需成分。
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①中性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又称三酰甘油。脂肪酸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故又称必须脂肪酸。②类脂质是溶于脂肪或脂肪溶剂的物质。
4.无机盐(矿物质)
表1-27无机盐
表1-28矿物质生理功能
5.维生素
根据溶解性,维生素可为两大类:①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②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3(维生素PP)、B6、B12、叶酸、维生素C等。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虽然需要量很少,但必须由食物供给。其主要功用是调节生理功能,已知许多维生素参与辅酶的组成,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当膳食中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初表现为组织中维生素的储备量下降,继则出现生化缺陷和生理功能异常,进而引起组织学上的缺陷,后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表1-29常见维生素缺乏表现
6.水
水是人体构成的重要成分,占体重的60%~70%。
第二单元医院饮食
掌握:基本饮食。
熟练掌握: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医院饮食分为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表1-30基本饮食
表1-31常见治疗饮食类别及适用证
表1-32试验饮食
第三单元饮食护理
掌握:营养的评估;患者饮食护理措施。
1.饮食习惯评估
了解患者进食时间的长短和规律性;摄入食物的种类和制作方式;摄入量等。
2.身体评估
(1)观察患者的体形(消瘦、肥胖、健壮等)、面色、皮肤、头发的光泽、指甲、牙齿等,这些方面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的营养状况。
(2)测身高、体重: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2.5。
(3)皮肤皱褶厚度:又称皮下脂肪厚度。常测量肱三头肌。男性正常值为12.5mm,女性为16.5mm。
(4)上臂围、上臂肌围:用以评价人体脂肪、蛋白质的营养状况。
3.生化评估
生化测量客观地反映人的营养状态,测量血、尿中某些营养素或其他代谢产物的含量。如血红蛋白、胆红素等。
1.促进患者食欲
(1)去除干扰性因素:解除疼痛;高热患者及时降温;疲劳时,帮助患者更换卧位,必要时做背部按摩;注重心理护理。
(2)尊重患者的饮食习惯。
(3)提供良好就餐环境。
2.协助患者进餐
(1)进食前:①督促并协助患者漱口或做口腔护理,对卧床患者按需要给予便器,用后撤去,协助洗手。②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病情允许可协助下床进餐,不能下床可协助患者坐起或用床上小桌,卧床患者取侧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适当支托。③护士应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净双手;根据饮食单上的饮食种类,掌握当日需要禁食、限量及延迟进食等要求,仔细核对,防止差错。④检查探视者带来的食物,符合患者的治疗原则方可食用。
(2)进食时:①护士督促和协助配餐员,及时将热饭菜正确地送给每位患者,并放在患者易取到的位置。对需禁食的患者应告知原因,以取得配合,在床头(尾)上挂标记。②对不能自行进餐者应耐心喂食。③对双目失明或双眼被遮盖的患者,应告知食物名称;如患者自行进餐,可按钟面图放置食物,并告诉患者方位及食物种类,以方便患者顺序取食。④护士应巡视病室,观察患者的进餐情况,鼓励患者进食,检查、督促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的落实情况。
(3)进食后:①清理餐具,协助患者洗手、漱口或做口腔护理,整理床单位;②根据需要做好记录;③对需禁食或限食的患者应做好交接班。
第四单元特殊饮食护理
熟练掌握:管饲饮食。
1.概念和目的
(1)概念: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经管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及药物的方法。
(2)目的:供给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流质食物、水分及药物。适用于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拒绝进食的患者,以及早产儿、病情危重的婴幼儿和某些手术后或肿瘤患者。
2.操作方法
插入胃管的方法。
(1)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
(2)插管长度:测量方法有2种:①从发际到剑突的距离;②从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成人插入胃内的长度约45~55cm。
(3)润滑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①清醒患者:经鼻腔导管插至咽喉部(10~15cm处),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可顺利将导管插入,直至所标记处。②昏迷患者:在插管前,应协助患者去枕,将头后仰;当胃管插至15cm时,用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顺利通过食管口。
(4)插管中:①如患者出现恶心,应暂停插管,嘱患者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②如插入不畅,应检查口腔,观察胃管是否盘在口中;③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胃管。
(5)证实胃管在胃内,方法有3种:①将胃管末端接无菌注射器回抽,可抽出胃液。②将导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碗中,无气泡溢出。如有大量气泡,证明已误入气管。③将听诊器放在患者胃部,用无菌注射器迅速注入10ml空气,听到有气过水声。
(6)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颊部。
(7)灌注食物及药物,方法是先注入少量温开水,再缓慢注入流质食物或药物,注入后,再注入适量温开水冲洗胃管。
(8)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夹紧后用别针固定于患者枕旁。
3.拔出胃管的方法
(1)将弯盘置于患者颌下,用夹子夹紧胃管末端(避免拔管时,液体反流入呼吸道),放入弯盘内,轻轻揭去固定的胶布。
(2)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的胃管,嘱患者做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时拔管,边拔边擦,到咽喉部时迅速拔出。
4.注意事项
(1)插管时,动作应轻、稳,当胃管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即环状软骨水平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时,更应轻、慢,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2)插管后,必须先证实胃管在胃内,方可灌注食物。
(3)通过鼻饲管给药时,应先核对药物,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4)鼻饲液温度为38~40℃,鼻饲量每次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h。
(5)长期鼻饲的患者,应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乳胶胃管每周更换,硅胶管每月更换。方法是晚上后1次鼻饲后,拔出胃管,第二日早晨再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6)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或梗阻,以及鼻腔、食管手术后的患者禁用鼻饲法。
基础护理学
第十章营养与饮食
单元人体的营养需要
掌握:热能;营养素。
人体为维持生命活动和从事劳动,每日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人体热能的需要是与其热能的消耗相一致的,即能量的需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对处在正常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还要增加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
人体热能主要来源于蛋白质、脂肪、糖类。因此又把它们称为热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时,实际供给热能分别是:蛋白质16.7kJ/g、脂肪37.6kJ/g、糖类16.7kJ/g。
1.碳水化合物
一般以占总热能的60%~70%为宜。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如各种粮食和薯类。
2.蛋白质
(1)蛋白质宜占总热能的10%~14%。蛋白质供给量成人大约每人每日每千克体重为1g。我国膳食以植物为主,蛋白质质量稍差,故定为1.2g上下。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类和豆类。
(2)生理功能:①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②调节生理功能;③构成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物质,如酶、激素、抗体等;④供给热能,但不甚经济。
(3)分类:构成蛋白质的20余种氨基酸分为2类,分别是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①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中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共8种(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
②非必需氨基酸,能在人体合成,食物也可以供给一部分。
3.脂肪
脂肪的供给量易受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变动范围较大。一般占总热能的20%~25%,不宜超过30%,以避免油脂摄入过多。供给量成年人50g/d左右。其主要来源是各种植物油及炼过的动物脂肪。
生理功能:①提供必需脂肪酸;②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③供给和贮存热能;④增加饱腹感;⑤保护脏器,维持体温;⑥构成身体组织:类脂质如磷脂、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必需成分。
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①中性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又称三酰甘油。脂肪酸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故又称必须脂肪酸。②类脂质是溶于脂肪或脂肪溶剂的物质。
4.无机盐(矿物质)
表1-27无机盐
表1-28矿物质生理功能
5.维生素
根据溶解性,维生素可为两大类:①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②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3(维生素PP)、B6、B12、叶酸、维生素C等。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虽然需要量很少,但必须由食物供给。其主要功用是调节生理功能,已知许多维生素参与辅酶的组成,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当膳食中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初表现为组织中维生素的储备量下降,继则出现生化缺陷和生理功能异常,进而引起组织学上的缺陷,后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表1-29常见维生素缺乏表现
6.水
水是人体构成的重要成分,占体重的60%~70%。
第二单元医院饮食
掌握:基本饮食。
熟练掌握: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医院饮食分为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表1-30基本饮食
表1-31常见治疗饮食类别及适用证
表1-32试验饮食
第三单元饮食护理
掌握:营养的评估;患者饮食护理措施。
1.饮食习惯评估
了解患者进食时间的长短和规律性;摄入食物的种类和制作方式;摄入量等。
2.身体评估
(1)观察患者的体形(消瘦、肥胖、健壮等)、面色、皮肤、头发的光泽、指甲、牙齿等,这些方面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的营养状况。
(2)测身高、体重: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2.5。
(3)皮肤皱褶厚度:又称皮下脂肪厚度。常测量肱三头肌。男性正常值为12.5mm,女性为16.5mm。
(4)上臂围、上臂肌围:用以评价人体脂肪、蛋白质的营养状况。
3.生化评估
生化测量客观地反映人的营养状态,测量血、尿中某些营养素或其他代谢产物的含量。如血红蛋白、胆红素等。
1.促进患者食欲
(1)去除干扰性因素:解除疼痛;高热患者及时降温;疲劳时,帮助患者更换卧位,必要时做背部按摩;注重心理护理。
(2)尊重患者的饮食习惯。
(3)提供良好就餐环境。
2.协助患者进餐
(1)进食前:①督促并协助患者漱口或做口腔护理,对卧床患者按需要给予便器,用后撤去,协助洗手。②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病情允许可协助下床进餐,不能下床可协助患者坐起或用床上小桌,卧床患者取侧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适当支托。③护士应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净双手;根据饮食单上的饮食种类,掌握当日需要禁食、限量及延迟进食等要求,仔细核对,防止差错。④检查探视者带来的食物,符合患者的治疗原则方可食用。
(2)进食时:①护士督促和协助配餐员,及时将热饭菜正确地送给每位患者,并放在患者易取到的位置。对需禁食的患者应告知原因,以取得配合,在床头(尾)上挂标记。②对不能自行进餐者应耐心喂食。③对双目失明或双眼被遮盖的患者,应告知食物名称;如患者自行进餐,可按钟面图放置食物,并告诉患者方位及食物种类,以方便患者顺序取食。④护士应巡视病室,观察患者的进餐情况,鼓励患者进食,检查、督促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的落实情况。
(3)进食后:①清理餐具,协助患者洗手、漱口或做口腔护理,整理床单位;②根据需要做好记录;③对需禁食或限食的患者应做好交接班。
第四单元特殊饮食护理
熟练掌握:管饲饮食。
1.概念和目的
(1)概念: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经管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及药物的方法。
(2)目的:供给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流质食物、水分及药物。适用于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拒绝进食的患者,以及早产儿、病情危重的婴幼儿和某些手术后或肿瘤患者。
2.操作方法
插入胃管的方法。
(1)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
(2)插管长度:测量方法有2种:①从发际到剑突的距离;②从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成人插入胃内的长度约45~55cm。
(3)润滑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①清醒患者:经鼻腔导管插至咽喉部(10~15cm处),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可顺利将导管插入,直至所标记处。②昏迷患者:在插管前,应协助患者去枕,将头后仰;当胃管插至15cm时,用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顺利通过食管口。
(4)插管中:①如患者出现恶心,应暂停插管,嘱患者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②如插入不畅,应检查口腔,观察胃管是否盘在口中;③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胃管。
(5)证实胃管在胃内,方法有3种:①将胃管末端接无菌注射器回抽,可抽出胃液。②将导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碗中,无气泡溢出。如有大量气泡,证明已误入气管。③将听诊器放在患者胃部,用无菌注射器迅速注入10ml空气,听到有气过水声。
(6)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及面颊部。
(7)灌注食物及药物,方法是先注入少量温开水,再缓慢注入流质食物或药物,注入后,再注入适量温开水冲洗胃管。
(8)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夹紧后用别针固定于患者枕旁。
3.拔出胃管的方法
(1)将弯盘置于患者颌下,用夹子夹紧胃管末端(避免拔管时,液体反流入呼吸道),放入弯盘内,轻轻揭去固定的胶布。
(2)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的胃管,嘱患者做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时拔管,边拔边擦,到咽喉部时迅速拔出。
4.注意事项
(1)插管时,动作应轻、稳,当胃管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即环状软骨水平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时,更应轻、慢,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2)插管后,必须先证实胃管在胃内,方可灌注食物。
(3)通过鼻饲管给药时,应先核对药物,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4)鼻饲液温度为38~40℃,鼻饲量每次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h。
(5)长期鼻饲的患者,应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乳胶胃管每周更换,硅胶管每月更换。方法是晚上后1次鼻饲后,拔出胃管,第二日早晨再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6)凡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或梗阻,以及鼻腔、食管手术后的患者禁用鼻饲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