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190138
★想要读懂一位文坛大师,你不能不知道的几个重要关键点: 他在文坛的地位是怎样的? 他的良师益友是哪几位? 为什么他能够拥有如此高的赞誉? 他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坛巨擘? 他所生活的国家和时代,对其写作初衷、语境和写作风格有什么影响? 在阅读名家经典著作的过程中,该如何吸取文学精髓,并能够灵活应用? 创新阅读体验NO.1,让世界文学“大人物”与你零距离接触 读懂一位文坛大师,就从本书开始!
本书讲述了契科夫的成长经历和他的短暂一生。讲述了他对人与自然的深层思考,讲述了他的民主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写作情怀,讲述了他的创作坎坷和爱情经历。本书分析和总结了他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他塑造和刻画的典型人物形象《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本书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和戏剧中,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写作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及特色赏析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讲解。
在本书中,契诃夫告诉你怎样截取日常人民生活片段写出罕见作品的那些事儿。
前言 /001
引言 /001
部分 生平与创作
1. 童年与少年时代(1860—1876)/003
2. 独居乡里(1876—1879)/005
3. 创作初期(1880—1886)/007
大学期间(1879—1884)/008
初入文坛的“安东沙·契洪特”/008
尼古拉·列依金的教诲与简洁文风的形成 /010
走向社会 结识良师益友(1884—1886)/012
契诃夫与苏沃林 /012
契诃夫与格利戈罗维奇 /016
4. 创作中期(1887—1892)/019
思想上的苦行者 文坛上的新星(1887—1890)/019
人与自然的思考——《草原》/019
心灵之约:契诃夫与柴可夫斯基 /020
精神世界的痛苦 /023
萨哈林岛之行(1890.4—1890.12)/025
欧洲之旅(1891.3—1891.5)/029
乡间别墅小住(1891.5—1892.3)/031
5. 创作高峰期(1892—1903)/032
移居梅里霍沃庄园(1892.3—1898.4)/032
热衷于公益事业 /034
社会责任的担当和批判精神的创作 /035
契诃夫与米齐诺娃的初恋 /040
契诃夫与托尔斯泰的忘年之交 /046
民主精神与正义之举 /050
迁居雅尔塔(1898.9.15—1904)/052
契诃夫与克尼碧尔的爱情与婚姻 /053
晚期的创作高潮 /057
6. 后的岁月,人生谢幕(1903—1904)/061
第二部分 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
1. 小说 /069
创作思想与批判意识 /069
创作手法及艺术特色 /072
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077
2. 戏剧 /083
戏剧创作与艺术成就 /083
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 /088
第三部分 主要作品介绍
《第六病室》/099
《樱桃园》/128
附录
契诃夫生平及创作年表 /156
参考文献 /160
让我们随着这套“大人物系列”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
置身于历史的画卷,仰望文字长空的星辉,寻找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历程。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瀑布、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森林、峡谷、田庄,世界文学之窗一扇一扇向我们打开,久远凝固的历史画面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在我们面前展开,让我们去漫游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让我们去游历文学世界的每个角落,体会人们的情感、爱恋、幸福以及痛苦、忧伤、希望……
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之路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他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
——苏联作家 高尔基
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是属于有力、优秀一类的。
——托马斯·曼
我愿意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
——英国女作家 卡特琳·曼斯菲尔德
他的小说创造了新的形式,因此我丝毫不假作谦逊地肯定说,在技术方面契诃夫远比我高明!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俄国作家、思想家 列夫·托尔斯泰斯
契诃夫与米齐诺娃
在19世纪的俄国文学史上,契诃夫的书信跟托尔斯泰的日记堪称两大奇观。契诃夫一生写了4000多封书信,其中契诃夫跟米齐诺娃的书信有67封,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真性情和他们长达近10年的感情。
丽卡·米齐诺娃是契诃夫的妹妹玛丽亚的朋友,她经常来看玛丽亚。契诃夫和他的兄弟们对米齐诺娃很友好。米齐诺娃年轻漂亮,一头金发,身材美而丰满。她热情开朗,喜爱唱歌,懂三门外语。她次来到契诃夫家做客时只有19岁,当时的契诃夫28岁。契诃夫身高中等偏上,眉清目秀,那深邃而明亮的眼睛,既闪烁着睿智的思想,也闪现着质朴的纯真。他说话的声音非常悦耳,赢得了很多女人的青睐。
早在1890年1月,米齐诺娃与契诃夫就开始有了信件往来。封信是米齐诺娃写给契诃夫的,信中,她自己说是一首哀歌,写一首哀歌给她心之向往的人,这个感觉很奇妙。米齐诺娃心里爱着契诃夫,但她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爱自己,所以心里充满了一种哀怨。可能是年龄、地位,或是社会影响力的原因,他们拉开了彼此的距离;也可能是契诃夫天性善良,心态轻松自在,追求自由,对于任何事物都不顶礼膜拜,对世俗生活的不留意,或者如他小说中的观点,认为夫妻日夜相伴的日常生活是一种庸俗,契诃夫以他俄罗斯式的犹豫,冷静地同米齐诺娃保持着距离。
1890年4月21日,契诃夫前往萨哈林岛时,米齐诺娃和大家一起到火车站为他送行。
契诃夫从萨哈林岛回来后,米齐诺娃在契诃夫的家中遇到了列维坦。列维坦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天性敏感,气质忧郁,浪漫多情。他和契诃夫的哥哥尼古拉在绘画和雕塑学校时是同学,与契诃夫在1881年就成为好朋友了,是契诃夫家中的常客。年轻漂亮的米齐诺娃自然引起画家的关注和追求。1891年1月13日,米齐诺娃试探着给契诃夫写信:“如果列维坦哪怕有一点像您,我就会请他吃晚饭了。”她想借此看契诃夫的反应。丽卡·米齐诺娃米齐诺娃的感情就在这种寻寻觅觅、迟疑坐困的信件中揣摩着契诃夫对自己的爱情。
契诃夫在1891年3月去了欧洲,5月回来后,全家搬到莫斯科郊区阿历克辛别墅。离开了莫斯科,米齐诺娃与契诃夫开始了书信的密切往来。5月17日,在阿历克辛别墅的契诃夫给米齐诺娃的信中表现出了内心的热情:“请您来闻闻花香、钓钓鱼、散散步、唱唱歌……请您到我们这儿来吧,我们会热情拥抱您的。”信发出后,没有接到回信,契诃夫在5月23日又发出一封信,这次是以妹妹的名义请她回信。米齐诺娃的回信在 6 月12 日到达,收到信的契诃夫当天又写了一封很特别的信,表达了自己的心神不宁,再次邀请米齐诺娃:“我们的花园非常好,浓绿的林荫路,幽静的角落、小河、磨坊、小船、月夜、夜莺、火鸟……在小河和池塘里有聪明的青蛙。我们常去散步,而且我常常闭着眼睛,把右臂膀弯成一个半圆,想象着是您正与我挽手同行。”此信的特别之处体现在署名上,契诃夫画了一个穿心之箭的图形代替自己的签名,这时的契诃夫对米齐诺娃的感情超出了一般的朋友。
契诃夫对米齐诺娃是有爱的,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1892年春天,契诃夫搬到梅里霍沃,米齐诺娃也经常去那里。这时的契诃夫与米齐诺娃的爱情纯真而美好,两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米齐诺娃在一封从巴黎发出的信中写道:“为了能够不知不觉地出现在梅里霍沃,在车站,米齐诺娃和大家为契诃夫送行坐在您的沙发上,和您聊上10分钟……我愿意牺牲一半的生命。”她对契诃夫的痴情与日俱增。在另一封信里米齐诺娃说:“我每天都要在日历上划去一天,距我无上幸福的日子还剩310天!”面对痴情的年轻姑娘,契诃夫回信这样说:“这让我很高兴,但是否可将这无上幸福的日子推迟两三年?”“无上幸福的日子”就是结婚的日子。契诃夫是个善良的人,他关心着人们的疾苦,不想伤害任何人,但他却伤害了米齐诺娃。他在信中说自己是一个苍老的年轻人,他这样写道:“我的爱情不是太阳,无论是对于我本人,还是对于我爱的小鸟,都成不了春天的气候 ! 我热烈爱着的,不是你,在你身上我爱着我过去的痛苦和失去的青春。”这让情绪高涨、充满了爱的渴望的米齐诺娃不知所措。
就在契诃夫和米齐诺娃热恋的那几年里,他一直怀疑“幸福婚姻”能否带来“幸福生活”。契诃夫在向米齐诺娃传达着他不准备结婚的信息,但又割舍不了对她的爱,他自己也因此而纠结。其间,他写的小说《文学与教师》正是这阶段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
《文学与教师》中的教师尼基丁和玛霞谈恋爱时,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刚结婚时,每一个日子都是幸福的、愉快的。但是度过了一段幸福的家庭生活之后,尼基丁感到这种日复一日的生活很庸俗、很可怕,于是,他生出了逃离之心。这正是契诃夫的观念,反对庸俗,认为夫妻日夜相伴是一种庸俗,他不想有这种婚姻生活的羁绊。
在米齐诺娃与契诃夫相恋的日子里,契诃夫始终没有给她一个结婚的承诺。当列维坦追求米齐诺娃的时候,契诃夫的内心情感被触动,某种感伤、遗憾涌上心头。他对爱不愿放弃,于是发出这样的感慨:“没有您,我很寂寞,我愿意出5个卢布买到与您攀谈 5分钟的机会。”但契诃夫对朝朝暮暮、日复一日的婚姻生活想想就忍受不了,他不愿被束缚。对契诃夫信中那充满着深情和戏谑的恋情,米齐诺娃还是失望了。她痛苦地确认自己这场刻骨铭心的爱恋终将是一个悲剧性结局。
这时,契诃夫的朋友俄国作家帕塔宾科常到梅里霍沃做客,米齐诺娃与之相识。帕塔宾科在当时是个名气非常大的作家,帕塔宾科的出现,让米齐诺娃的情感失去了平衡,她与帕塔宾科于1894年春天私奔到巴黎,并有了孩子。契诃夫内心感到悲凉和失落。可是不久,他就听说帕塔宾科抛弃了米齐诺娃。
1895年春,米齐诺娃回到莫斯科。她又成为梅里霍沃的常客,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他们似乎变成了轻松愉快的朋友关系,仍然开彼此的玩笑,但已经没有了激情。不久,她的孩子也夭折了。如花的岁月就这样在情感的磕绊中过去了,她强迫自己生活在失忆中。她的爱,她的一切与契诃夫有关的梦想都远去了,现在的她更强烈地想当一名演员。
生活的变故并没有让米齐诺娃放弃对契诃夫的爱,她在1898年10月给契诃夫的信中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知道,直到我生命后一刻,我的全部思想、感情、歌声和力量,都是属于你的!”
米齐诺娃是契诃夫纯洁的初恋,她婚姻的失败和失去孩子的痛苦,让契诃夫觉得是自己伤害了米齐诺娃,可又何尝不是伤害着自己呢?这种向往式的、遗憾式的感情结局,激发了契诃夫的文学创作热情。
1895年10至11月期间,契诃夫在梅里霍沃庄园里写下了剧本《海鸥》,剧中“海鸥”的生活原型就是米齐诺娃。在《海鸥》所有的人物里,女主人公妮娜是可爱、朴实、善良的人物。米齐诺娃也把《海鸥》中的女主人公看作是自己,她曾说:“我是契诃夫的海鸥。”《海鸥》是契诃夫戏剧剧本里复杂的一部,戏的主题是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剧本中的妮娜就是米齐诺娃,特里勃列夫和特里果林两个作家身上都有契诃夫的影子,因为二人的台词里头都有契诃夫自己想说的话。
1896年10月17日,《海鸥》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由于剧院的导演对契诃夫的戏剧创作思路不了解,沿用了传统的演剧形式来表现,结果演出惨遭失败。这给契诃夫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病倒了。1897年3月22日凌晨,契诃夫再度大口咯血,病情较以前加重。3月25日,他被朋友送到莫斯科的奥斯特罗莫夫医院。
《海鸥》得到了当时的小说家、剧作家聂米洛维奇的关注,他亲自导演的《海鸥》于1898年12月17日在新建的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出,演出大获成功。
《海鸥》的成功让契诃夫在戏剧舞台上站稳了脚跟,奠定了契诃夫作为一位不可替代的戏剧大师的地位,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世界一流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一只展翅飞翔的海鸥成为剧院的院徽。
契诃夫和米齐诺娃的相爱是真诚的,他们的书信中经常有“醋栗熟了,浆果就要熟了”这样的句子。很简单的语言,没有多少矫情的语句、文饰的美,但是内涵非常丰厚。可能是在某一时刻心有灵犀的那一个微笑、一个回眸,或者心灵的撞击,还可能是他们对人生品味达到某一个共识的那一刹那,总之,他们的人生有了一次妙曼的相遇,他们的情感有着很浓郁的、值得品味的内涵。在两个人的爱情天平上,总是有扬有抑,这个天平一次又一次地失衡,导致他们之间永远是“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契诃夫和米齐诺娃相识相恋的9年里,是契诃夫创作的时期,这期间的作品中,有太多米齐诺娃的身影,有太多契诃夫的思恋,复杂的情感给剧本平添了许多丰富的色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