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190121
★想要读懂一位文坛大师,你不能不知道的几个重要关键点: 他在文坛的地位是怎样的? 他的良师益友是哪几位? 为什么他能够拥有如此高的赞誉? 他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坛巨擘? 他所生活的国家和时代,对其写作初衷、语境和写作风格有什么影响? 在阅读名家经典著作的过程中,该如何吸取文学精髓,并能够灵活应用? 创新阅读体验NO.1,让世界文学“大人物”与你零距离接触 读懂一位文坛大师,就从本书开始!
本书讲述了海明威别样的一生。讲述了他的极简的写作文风,以及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自传性写作。本书对海明威创作经历与创作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解析,总结了他的叙事艺术和叙事聚焦,用*简短的词语和含蓄的句子来表达深刻的内涵和庄重的思想。他的作品传达出人不能被打败的精神,他的反战思想在作品中有深刻体现。本书在海明威的作品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全面的解读。
在本书中,海明威告诉你写作中的叙事艺术及自传性创作的那些事儿。
前言 /001
引言 /001
部分 生平与经历
1. 出生与家庭 /003
2. 少年时代 /006
3. 中学校园里的活跃者 /008
4.《堪萨斯市星报》实习记者 /010
5. 军旅:战火中的青春 /012
英雄是这样炼成的 /013
初恋 /016
6. 苦闷 /018
《多伦多明星报》——记者生涯的开始 /019
写作与生存都如此艰难 /020
7. 婚姻 /021
8. 打拼从巴黎开始 /023
西班牙——斗牛的好地方 /025
海明威当上了父亲 /026
9. 步入文坛 结识文坛益友 /027
海明威与埃兹拉·庞德 /027
海明威与格特鲁德·斯泰因 /029
海明威与詹姆斯·乔伊斯 /031
海明威与福特·马多克斯·福特 /032
饿着肚子也要写作 /034
10. 文坛上的新星 /035
《太阳照常升起》/037
次婚变与第二次婚姻 /039
11. 十年创作 铸就经典 /041
回到美国 /041
《永别了,武器》——现代派作品的 /042
打猎,寄情于山谷 /043
《午后之死》与暴怒的海明威 /044
非洲之行与《非洲的青山》/045
《乞力马扎罗的雪》/047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048
钓鱼,到深海去 /049
12. 西班牙之行 /051
与玛莎相识 /052
《西班牙大地》纪录片 /054
《有钱人和没钱人》 一片批评声 /057
剧本《第五纵队》 还有批评声 /059
《丧钟为谁而鸣》出版 第二次婚姻结束 /059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 海明威的战地辉煌 /062
第三次婚姻与难忘的中国之行 /062
另类的战地记者 /068
海洋篇——反间谍组织 /068
从海战到空战——诺曼底登陆和空中打飞弹经历 69
陆地战——随军南下的战斗经历 /070
欧洲战场的硝烟湮灭了第三次婚姻 /073
第四次婚姻来了 /075
14. 喜忧参半的这一年 /078
15. 重游昔日战场 再振创作雄风 /079
因为阿德里安娜,海明威的文思不再枯竭 /079
《过河入林》:对青春和自由的追念 /081
16. 创作的——《老人与海》/082
17. 丧钟为海明威而鸣 /084
创作中的死亡情结 /084
死神总来光顾 /086
海明威之死 /087
举国哀痛 /089
18. 关于死亡 /091
海明威死亡之谜 /091
海明威死亡情结 /092
对海明威死亡情结的评价 /093
第二部分 创作
阶段:“迷惘”的文学主题 /097
第二阶段:“冰山原则”的创作 /101
第三阶段:“硬汉子”形象的塑造 /105
第三部分 叙事艺术与艺术风格
海明威的艺术手法 /111
叙事人称 /111
叙事聚焦 /123
叙述方式 /125
海明威作品的艺术风格 /128
含蓄、深沉 /128
精练、简洁 /131
第四部分 主要作品分析
《太阳照常升起》/137
《永别了,武器》/140
《丧钟为谁而鸣》/144
《老人与海》/147
附录
海明威生平及创作年表 /155
参考文献 /162
让我们随着这套“大人物系列”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
置身于历史的画卷,仰望文字长空的星辉,寻找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历程。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瀑布、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森林、峡谷、田庄,世界文学之窗一扇一扇向我们打开,久远凝固的历史画面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在我们面前展开,让我们去漫游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让我们去游历文学世界的每个角落,体会人们的情感、爱恋、幸福以及痛苦、忧伤、希望……
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之路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美国总统 约翰·肯尼迪
海明威的所有作品都洋溢着他那闪闪发光、但却瞬间即逝的精神。
—— 哥伦比亚作家 马尔克斯
海明威是当代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他敢于突破传统,创造新的风格和手法为适应题材的需要。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 威拉德·索普
因为他精通叙事艺术,突出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
英雄是这样炼成的
1918年7月8日的一个午夜,海明威来到福赛耳塔附近皮亚维河沿岸的战壕为战士分发巧克力。寂静的夜,战场上少有的安静,海明威从一个意大利士兵手中拿过一支枪,突然向奥地利军队的前沿阵地猛烈射击。他的枪声惊动了宿营的敌人,对方顿时枪声大作。几秒钟后,一个意大利狙击手跌倒在用钢丝网拦住的真空地带。见此情景,海明威跃出战壕,想把那个意大利狙击手救回来。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迫击炮弹在他身边爆炸,火光闪过,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随后便是一团红色的火球,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令人窒息的火药气味。他感到前额好像被人敲了一闷棍,脑海里出现许多绿色和白色的火星。海明威使劲地甩了甩头,从震荡中清醒过来,继续艰难地向夜幕中的狙击手倒下的方向爬去。那个受了重伤的人,发出十分凄凉的声音。海明威慢慢爬向他。他弓起身子,将那人扶起后背起,蹒跚摇晃着往回走。走了不到 50米的人,敌人的重机枪扫射,击中了他右腿的膝关节。海明威又摔倒了。此刻,他觉得自己要死了,但他依然前进,像蜗牛一样向安全地带爬行。在这种半昏死状态中,海明威连滚带爬地走完了100米,身后留下了一条血路。海明威终于返回了掩体。
那个被救的伤员死了。海明威浑身上下鲜血淋漓,火烧火燎地疼痛让他一次又一次地昏过去。黎明时分,海明威被抬到了3公里之外的救护站,在那里的露天手术台上医生对他开始了手术急救。在注射了吗啡和抗破伤风针剂后从他的腿上取出了28块弹片。然后由救护车送往战地医院,5天之后又被转送到米兰的基地医院。
1918年7月17日早晨6点,海明威到达米兰医院。这一天距离海明威的19岁生日仅差4天。
海明威身上的伤有 237 处之多,大都在腰部以下,除了两个膝盖受伤
较重外,其他基本上算是轻伤。刚来医院时的海明威,身上简直像个筛子,许多医生以为他不能再走路了。医术高超的森玛雷利大夫为他实施了多次手术,将他身体中的绝大部分弹片取了出来。
由于海明威的身体素质好加上年轻,伤势恢复得很快。8月,他便可以摇着轮椅行动了;9月中旬,尽管右脚还穿不了鞋子,但他却能拄着双拐到楼下散步了;10月中旬,他拄着一根手杖,便可一拐一拐地逛街了。
海明威在康复期间得到了好的治疗,而且也获得了荣誉。他得到了意大利政府颁发给他的“战斗英雄银质勋章”。他的勋章授奖词是:“他在遭受敌人许多弹片的创伤后,不是先考虑自己,而首先以高尚的兄弟情义,向同时受重伤的意大利伤员伸出了救援之手。”
海明威是个在意大利受伤的美国人,所以美国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也都纷纷在显要位置刊登了有关他作战受伤的消息。海明威家乡的报纸《橡树叶》根据海明威的家信编成故事加以报道,《芝加哥晚邮报》也刊登他的英雄故事。
对这些来得太快了的荣誉,海明威非常高兴。同时他也为自己能够经受战火的考验和接受长时间的治疗而神奇恢复起来的健康而自豪。他每天都坐在病床上接受各界人士的来访和慰问,还收到了许多来自国内外对他表达敬重的鼓励和问候的信函。海明威尽管身上伤痕累累,但他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救治他的大夫、护士,前来探视他的朋友以及跟他一起治疗的伤员们,大家都非常喜欢他,而且普遍感觉到他这个人性格当中有区别于常人的独特素质。
这时的海明威对战争的看法还是理想主义的,他随时准备为祖国而献身。若干年后,他意识到了战争的真相,开始反思这场战争,这在他的作品中都有直接的反映。比如《永别了,武器》。
1918年11月,次世界大战结束,海明威回到美国。战争结束后,人们通常会歌颂英雄。《纽约太阳报》的记者对海明威进行采访。橡树园的乡亲更是对他翘首企盼,当地报纸对他的报道明显夸大其词。他所在的中学还邀请他作报告,请他讲述战场上的故事,介绍战斗中的经验。
战争成就了他。这场战争为海明威的创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题材和人物原型,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伟大的构思。同时,战争留给海明威的伤病使他痛苦不堪,甚至影响后期的创作,直至自杀去世。可以说,战争也折磨和扼杀了这一伟大作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