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968629
内容简介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是英国人约翰·奥特维·布兰德和艾特豪德·拜克豪斯合写的慈禧传记。布兰德是当时的《泰晤士报》记者,而拜克豪斯出生于英国一个金融世家。由于两人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与上层人物多有接触,并阅读过部分“宫廷秘档”和私人信札,因此书中对官场生活乃至“富闱内幕”,都有着比较详尽的记述。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以日记的形式展现了清末中国的情形——如何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慈禧太后两次垂帘听政的背后故事、维新运动中各派人的争权夺利、义和团运动的纠结及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慈禧仓皇出逃的惶恐……真切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不为人知的慈禧太后。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以日记的形式展现了清末中国的情形——如何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慈禧太后两次垂帘听政的背后故事、维新运动中各派人的争权夺利、义和团运动的纠结及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慈禧仓皇出逃的惶恐……真切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不为人知的慈禧太后。
目 录
序言 慈禧王朝面面观
章 慈禧身世
第二章 逃往热河
第三章 辛酉政变
第四章 首度垂帘
第五章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1864)
第六章 太监惹祸
第七章 礼仪问题
第八章 同治皇帝
第九章 御史以死明志
第十章 二度垂帘
第十一章 慈禧还政
第十二章 维新变革
第十三章 百日变法
第十四章 戊戌政变
第十五章 三度垂帘
第十六章 义和团的兴起
第十七章 大臣景善日记
第十八章 缅怀两位勇士
第十九章 施政纲领
第二十章 离京西巡
第二十一章 义和团领袖之死
第二十二章 慈禧悔过
第二十三章 两宫回京
第二十四章 慈禧新政
第二十五章 荣禄遗折
第二十六章 慈禧弥留
第二十七章 慈禧宾天
第二十八章 评价慈禧
译后记 慈禧和她的时代
章 慈禧身世
第二章 逃往热河
第三章 辛酉政变
第四章 首度垂帘
第五章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1864)
第六章 太监惹祸
第七章 礼仪问题
第八章 同治皇帝
第九章 御史以死明志
第十章 二度垂帘
第十一章 慈禧还政
第十二章 维新变革
第十三章 百日变法
第十四章 戊戌政变
第十五章 三度垂帘
第十六章 义和团的兴起
第十七章 大臣景善日记
第十八章 缅怀两位勇士
第十九章 施政纲领
第二十章 离京西巡
第二十一章 义和团领袖之死
第二十二章 慈禧悔过
第二十三章 两宫回京
第二十四章 慈禧新政
第二十五章 荣禄遗折
第二十六章 慈禧弥留
第二十七章 慈禧宾天
第二十八章 评价慈禧
译后记 慈禧和她的时代
在线试读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
送葬队伍刚刚离开热河就大雨滂沱,道路泥泞,行走困难。沿途没有任何住宿的地方,皇太后也不得不找山谷避避,大队人马落后她们十英里。叶赫那拉不忘礼数,她以两宫皇太后的名义派人去询问先帝的灵柩是否安好,顾命大臣们回信平安到达个休息点,叶赫那拉以私人名义拿出银两犒赏抬棺人每人一千两。怡亲王深知只要皇太后活着一个小时,自己的危险都要增加一分,但又不得不按照规矩恭敬的处理事情。他恭敬的回消息,说先帝灵柩一切都好,请两官皇太后放心。叶赫那拉又派人送去消息,称赞怡亲王办事尽心尽责。紧要关头,他们双方还不忘礼数,这些内容在清官档案里都有记载,这真是证明中国人即使在危急时刻仍不忘形式和礼数的好的事例了。义和拳闹事的时候也是如此。
不久雨停了,皇太后继续赶路,在荣禄的护送下,她们安全穿过山谷,没有遭到暗杀。九月二十九日,她们到达北京,比送葬队伍提前整整三天。一到北京他们就秘密召开会议,先帝的兄弟们,站在她们一边的大臣和皇亲国戚都出席了。会议开得时间很长,讨论得也很激烈。尽管皇太后手里握着玉玺,但是也不能公然捉拿扶柩的大臣,大清朝哪有这种先例。这么做就是对先帝的大不敬,对刚上台的小皇帝也不利。后他们商定.要谨慎行事,一切必须符合祖制,等先帝的灵柩一到北京,先革了载垣他们的职,然后再见机行事。
十月初二一大早,灵柩如期抵京,从西北门进城。头天晚上,恭亲王在此已经安排了大批军力,防止载垣的势力在这里动武。在两宫皇太后的陪伴下,小皇帝到城门口迎接灵柩,随同的还有先帝的兄弟们以及一些大臣。灵柩由城门而入,众人下跪迎接,以表敬意。先帝灵柩以及仪仗队打头阵,接着是八旗军,怡亲王以及顾命大臣已经将先帝灵柩安全送抵京城,接下来,按规矩,他还必须亲自向小皇帝当庭奏报。为了举行这个仪式,在城门内搭了个大帐篷,两官皇太后,先帝兄弟们,还有军机大臣桂良和周祖培都在帐内。
叶赫那拉一如既往的威严,彰显着她的权威,她首先称赞怡亲王扶柩回京有功,接着说,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削去他们顾命大臣之职。怡亲王断然拒绝,称自己是先帝任命的顾命大臣,在小皇帝成人之前,没有他的同意,无论是叶赫那拉还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干政。
“好啊,那咱们就瞧瞧。”叶赫那拉随即命令守卫拿下三位顾命大臣。然后迅速带着小皇帝到紫禁城城门迎接先帝灵柩,在中国,无论事多急,死者为大。那些被罢免的顾命大臣们也跟着,根本就没机会逃跑或者抵抗,因为道路两旁都是效忠叶赫那拉的军队。此时,叶赫那拉牢牢掌握局势,这是她次品尝胜利和权力的滋味。
……
送葬队伍刚刚离开热河就大雨滂沱,道路泥泞,行走困难。沿途没有任何住宿的地方,皇太后也不得不找山谷避避,大队人马落后她们十英里。叶赫那拉不忘礼数,她以两宫皇太后的名义派人去询问先帝的灵柩是否安好,顾命大臣们回信平安到达个休息点,叶赫那拉以私人名义拿出银两犒赏抬棺人每人一千两。怡亲王深知只要皇太后活着一个小时,自己的危险都要增加一分,但又不得不按照规矩恭敬的处理事情。他恭敬的回消息,说先帝灵柩一切都好,请两官皇太后放心。叶赫那拉又派人送去消息,称赞怡亲王办事尽心尽责。紧要关头,他们双方还不忘礼数,这些内容在清官档案里都有记载,这真是证明中国人即使在危急时刻仍不忘形式和礼数的好的事例了。义和拳闹事的时候也是如此。
不久雨停了,皇太后继续赶路,在荣禄的护送下,她们安全穿过山谷,没有遭到暗杀。九月二十九日,她们到达北京,比送葬队伍提前整整三天。一到北京他们就秘密召开会议,先帝的兄弟们,站在她们一边的大臣和皇亲国戚都出席了。会议开得时间很长,讨论得也很激烈。尽管皇太后手里握着玉玺,但是也不能公然捉拿扶柩的大臣,大清朝哪有这种先例。这么做就是对先帝的大不敬,对刚上台的小皇帝也不利。后他们商定.要谨慎行事,一切必须符合祖制,等先帝的灵柩一到北京,先革了载垣他们的职,然后再见机行事。
十月初二一大早,灵柩如期抵京,从西北门进城。头天晚上,恭亲王在此已经安排了大批军力,防止载垣的势力在这里动武。在两宫皇太后的陪伴下,小皇帝到城门口迎接灵柩,随同的还有先帝的兄弟们以及一些大臣。灵柩由城门而入,众人下跪迎接,以表敬意。先帝灵柩以及仪仗队打头阵,接着是八旗军,怡亲王以及顾命大臣已经将先帝灵柩安全送抵京城,接下来,按规矩,他还必须亲自向小皇帝当庭奏报。为了举行这个仪式,在城门内搭了个大帐篷,两官皇太后,先帝兄弟们,还有军机大臣桂良和周祖培都在帐内。
叶赫那拉一如既往的威严,彰显着她的权威,她首先称赞怡亲王扶柩回京有功,接着说,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削去他们顾命大臣之职。怡亲王断然拒绝,称自己是先帝任命的顾命大臣,在小皇帝成人之前,没有他的同意,无论是叶赫那拉还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干政。
“好啊,那咱们就瞧瞧。”叶赫那拉随即命令守卫拿下三位顾命大臣。然后迅速带着小皇帝到紫禁城城门迎接先帝灵柩,在中国,无论事多急,死者为大。那些被罢免的顾命大臣们也跟着,根本就没机会逃跑或者抵抗,因为道路两旁都是效忠叶赫那拉的军队。此时,叶赫那拉牢牢掌握局势,这是她次品尝胜利和权力的滋味。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