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8133157
推荐理由1:海军准将约翰·巴里文学奖获奖作品,《纽约时报》畅销书
推荐理由2:无论你读过多少描写太平洋战争的书,这本一定不能错过!
推荐理由3:“关于美国海军这段历史*激情、*雄辩、*深刻的作品”
—— 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退役前)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欧洲盟军*司令部司令
1944~1945年,从太平洋中部到日本本土,美国跨越全面战争门槛。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第五舰队一路向西,引出日本的整个航母舰队,捣毁日军据点;陆战队正面登陆有数万防御兵力的塞班岛,在短短两个月内相继攻入塞班、关岛、天宁三岛;陆军航空队首次大范围空投凝固汽油弹,火攻东京,使在劫难逃的敌军陷入地狱般的火海。一系列战役帮助美军开辟了通向日本的空中走廊,使美军得以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次在战争中动用核武器。
基于*学术研究、大量一手资料及个人叙述,霍恩费舍尔以其电影般的笔触与敏锐的洞察力,记录了二战改变全球命运的*后一幕。在这本书中,作者着重讲述了步兵营、海军特遣队和航空中队等形形色色的作战部队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如何进行调遣,如何同仇敌忾,打赢了这场跨半球的全面战争。同时也记录了这场民族与文化的冲突: 面对穷途末路依旧以死相拼的敌军,是否存在合乎道义的方式?比起将敌人活活饿死,用子弹射杀是否更加人道?面对宁愿举家赴死也不愿被俘的日本平民,美军是否要突破道德界限,将炮火对准无辜的平民?
时至今日,世界仍然动荡不安,本书既是对勇者的绝佳纪念,也是对世人的一种告诫。
第一部分 海
第1章 反守为攻
第2章 西征路上
第3章 整军待命
第4章 直逼小泽
第5章 外殖民地
第6章 敌舰传言
第7章 OBB和UDT
第8章 恶劣天气
第二部分 陆
第9章 更重、更高、更快
第10章 另一个登陆日
第11章 跟踪、袭击、报告
第12章 坦克突击
第13章 山下的景象
第14章 首次对阵
第15章 飞机大战
第16章 快速航母沉没
第17章 为了修建一座更好的机场
第18章 穿越黑暗
第19章 史密斯战史密斯
第20章 撒旦的气息
第21章 死战命令
第22章 日暮途穷
第23章 狼奔豕突
第24章 自杀崖
第25章 政权更迭
第26章 钢铁洪流
第27章 困兽犹斗
第三部分 空
第28章 横空出世
第29章 千钧一发
第30章 匹夫有责
第31章 天赐之风
第32章 死亡之翼
第33章 机遇与疯狂
第34章 灭顶之灾
第35章 大局已定
第四部分 地
第36章 帝国丧钟
第37章 战之殇
致谢
作者简介
媒体对霍恩费舍尔其他海军历史著作的评价
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退役前)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欧洲盟军*司令部司令,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
《巨浪上的舰队》是描写太平洋战争*后阶段的权威著作,相比于当前对美国海军历史关键时刻的描写,它是关于美国海军这段历史*激情、*雄辩、*深刻的作品。
小W.J.霍兰德(W. J. Holland, Jr)美国海军退役少将,著有《齐心协力》(Pull Together)
霍恩费舍尔的作品再一次震撼了读者!他的作品不仅关注人物性格和决策,而且充满了新颖的解说。他将战争场面描写得栩栩如生,这在同类题材中并不多见。这种别开生面的写法让读者沉浸其中,欲罢不能。
小约翰•雷曼(John F. Lehman, Jr.),前美国海军部长,著有《制海权》(Command of the Seas)
本书源自严谨的研究,是一本观点独到的杰作。霍恩费舍尔的文风清新明快,在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中,他从多方面描述了这座巨大战场上的地缘政治、个人野心和军事战略之间的较量,*终引出为了结束这场战争而做出的投掷原子弹的痛苦决定。情节交叉环绕,引人入胜。
克雷格·L.西蒙兹(Craig L. Symonds),著有《海军史》(Naval History)
霍恩费舍尔撰写的所有的书,都备具权威性和可读性,他善于使用富含隐喻与细节的散文写作……霍恩费舍尔很早就赢得了“太平洋战争记录者”的称号,而《巨浪上的舰队》这本书更是为他锦上添花。
维克托·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古典著作与军事历史高级研究员,著有《杀戮与文化》(Carnage and Culture)
霍恩费舍尔在本书中将原创的学术研究、迷人的散文写作手法、出色的历史判断力以及同情兵士的胸怀完美结合,全面讲述了太平洋战争的*后一年,试图向读者揭示为什么美国打败日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为什么美军行动如此高效,为什么美军*终表现出了人道主义倾向。《巨浪上的舰队》通俗易懂,又不乏学者风范,深受读者喜爱,是学术性军事史著作中的佼佼者。
格哈德·L.温伯格(Gerhard L. Weinberg),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名誉教授。著有《战争中的世界:“二战”全球史》(A World at Arms: A Glob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本书从美日双方的视角出发,细致地剖析了太平洋战争*后阶段的关键事件。其中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以及原子弹轰炸背景和现状的描写发人深思。
唐纳德·L.米勒(Donald L. Miller),著有《太平洋的作战日》(D-Days in the Pacific)
《巨浪上的舰队》是一部关于太平洋战争关键时刻的鸿篇巨制。作者是当代*杰出的历史学者之一,用诗歌般的语言,从宏观角度描述了太平洋战争的决定性时刻,记录了那片被海洋包围着的广阔土地及其上空所发生的、传奇般的陆、海、空战。他的文字让读者身临其境:航空母舰上的甲板,处于激烈争夺战中的岛屿洞穴以及扔下原子弹的四引擎轰炸机驾驶舱。
奈杰尔·汉密尔顿(Nigel Hamilton),著有《战时的罗斯福》三部曲(FDR at War)
霍恩费舍尔将焦点集中在1944年至1955年间,将读者带入海、陆、空战的现场。对于美国为什么*终决定使用原子弹来结束日军疯狂的自杀式袭击,本书做出了*的阐释。
詹姆斯·M.斯科特(James M.Scott),《查尔斯顿邮信报》(Charleston Post and Courier)
霍恩费舍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海军史学院的院长,尤其擅长节奏明快的叙事方式。在他的巧手下,这个故事如同一部紧张刺激的惊悚小说,同时又有着如同散文诗般的语言。《巨浪上的舰队》是同类书中*好的纪实类文学,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整本书脉络清晰。霍恩费舍尔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在他这本宛如《伊利亚特》般的作品中,清晰地刻画了数百个人物,用巧妙的过渡技巧推动着整个故事的进展,让读者兴味盎然。在这本迷人又大获好评的书中,霍恩费舍尔指出美国之所以没有使用*可怕的武器只是因为那种武器还未诞生,这个武器将意味着成千上万的死亡,对参战双方都无可幸免。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太平洋战争的关键时刻不是在中途岛或瓜达康纳尔岛(Guadalcanal)发生的海战,而是日本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在策划偷袭珍珠港之前针对美国战争经济总动员所发出的警告。由此导致在中央太平洋地区开展的以攻占塞班岛为代表的“跳岛”战术。如同霍恩费舍尔对其他海军历史的精彩描写一样,在本书中,霍恩费舍尔将“跳岛”战术与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目标挂钩,尤其是做为B-29轰炸机的基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霍恩费舍尔还关注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军事后勤问题。
《战略桥梁》(The Strategy Bridge)
霍恩费舍尔通过不带感情色彩的历史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太平洋战争时期的道德故事。《巨浪上的舰队》不仅讲述了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而且记录了一段真实存在的、不屈不挠的历史。在太平洋海域之上的所有国家都被迫与死亡崇拜进行抗争。我们能从这段真实的历史中吸取丰富的教训。
《达拉斯早报》(The Dallas Morning News)
历史学家詹姆斯·D.霍恩费舍尔在关于太平洋战争的*著作中,探索了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美国为了遏制日本不得不使用原子弹武器的惊人教训。本书是一部丰富严谨的军事史,有着新颖的批评性分析方式。《巨浪上的舰队》是对太平洋战争*后阶段的描写,作者写作技巧娴熟、观点新颖,对著名的海军史学家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的研究作了补充。本书中,霍恩费舍尔分析世界冲突,拷问人性,让我们去思考“二战”以外的意义。
第1章 反守为攻
抢占特鲁克岛
虽然太平洋战争爆发已近两年,但这场海军之间的较量尚未演变为全面战争。事实上,有人甚至将其称为“假战”。所谓假战,本来是指在欧洲战场上,从盟国对德宣战到1940年首次在西线开展大规模行动之间为期八个月的静止状态。而在太平洋战场,对美国海军来说,1943年则是重整旗鼓和等待时机的一年。
1942年8月入侵瓜达尔卡纳尔岛是盟军在太平洋发动的首次攻势。虽然这场登陆战规模较小,而且只制定了粗略的应急计划,但历经六个月的消耗战后,美军于次年2月取得了胜利。直到九个多月后,海军陆战队才向日本占领的另一座岛屿发动进攻。当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率部在新几内亚拖垮日军时,陆军的吉斯卡岛特遣队收复了阿留申群岛。在此期间,海军经历了集结与调整、筹备与策划、招募与训练、重建与整编。尤其是在最后一方面,造船厂创造了英勇的壮举。
1942年年底,“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首制舰开始服役。这艘排水量为3.4万吨的航母将成为美国海军作战部队的标志。1943年年底之前,另外四艘航母也陆续竣工。当年,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奔赴太平洋。与此同时,另外四艘4.5万吨级巨舰即将出厂。仅在1943年下半年,就有超过500艘新型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入海。在建造商船的过程中,美国的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凸显。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下令美国海事委员会在1943年年内制造出总吨位为2 400万吨的货轮。由于船舶数量激增,酿酒厂甚至来不及生产足够的瓶装酒来满足船只下水时举行的掷瓶礼。此外,物资奇缺引起了连锁反应,导致供应链吃紧。由于润滑油被分配给作战部队专用,得克萨斯州博蒙特的造船厂只好另寻替代品,用熟透了的香蕉给滑行台的轨道润滑。由于求职者寥寥,造船厂的人事管理员只能雇用妇女和青少年做工,同时前往内陆地区进行招聘。他们认为,这些经历过20世纪30年代“黑色风暴”的农民一定不乏才智,有可能在建造船只时派上用场。而对于那些刚刚走出“大萧条”的人们来说,没有人会错过这个赚钱的良机。
正是因为美国倾其人力,再加上工业部门的鼎力支持,美国海军才得以实现其长期以来的梦想,前往太平洋中部一试身手。自1909年以来,“太平洋问题”就是美国重要的研究对象。美军假设,日本将对菲律宾群岛发动袭击,届时海军需要收复该地。早在1933年,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就曾提出借道马里亚纳群岛攻打菲律宾,因为它是“通往西太平洋的要冲”。美国海军总部设在华盛顿。瓜岛战役结束后,海军总司令欧内斯特开始不断施压,敦促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入侵马里亚纳群岛。迄今为止,美国所占领的岛屿只不过是一片海拔极低、面积很小的珊瑚礁。无论是从行动规模还是攻打难度来看,此前的夺岛战役与马里亚纳群岛相比都相形见绌,因为该群岛位于日本所谓的“内防卫圈”。
1943年11月,当海军上将威廉•F.哈尔西率领南太平洋的部队向布干维尔岛发动袭击时,海军中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指挥中太平洋的部队开始进攻吉尔伯特群岛的一处弹丸之地——不知名的塔拉瓦珊瑚环礁。经过惨烈血腥的战斗,海军陆战队第2师很快取得了胜利。接下来是马绍尔群岛战役。1944年1月,斯普鲁恩斯的舰队抵达该地后,出动海军陆战队第4师和陆军第7师占领了夸贾林环礁。岛礁上有一座臭名昭著的监狱,盟国许多被俘的飞行员和水兵在此惨遭杀害。
拿下夸贾林环礁后,尼米兹颇为振奋,问斯普鲁恩斯接下来该怎么办。斯普鲁恩斯提出迎头前进,立即进攻马绍尔群岛西部的锚地埃尼威托克。这将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推进到的最远的地方。斯普鲁恩斯表示,他能够攻克此地,但前提是首先出动航母进行相关准备。这一点十分重要。所有攻打埃尼威托克的舰艇必将处于特鲁克岛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而该岛是日本在太平洋中部最大的基地。因此,斯普鲁恩斯提出,美军应当派遣快速航母特混舰队对其发动袭击。
在此之前,这座要塞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从未遭受过任何袭击。特鲁克岛属于加罗林群岛,是一个由多座岛屿组成的巨大潟湖。其外堡礁是一个庞大的三角形珊瑚岬,包括84座珊瑚和玄武岩岛。其中大多数岛屿适合架设高射炮,因此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此外,那里还有四座内岛建有机场。潟湖的港湾和锚地海水很深,足以停泊大型军舰。由于这座基地具有上述承载能力,再加上地处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交界点,因此适合做为海军前线基地、舰队司令部、空军基地、无线电通信中心以及供应基地。日本帝国海军可以在特鲁克岛集结兵力,对从所谓的东南区到南太平洋深处的几乎任何地方发起的攻击进行防御。
然而,只有等到斯普鲁恩斯的突袭结束后,美军才能最终确定如何对付特鲁克岛。目前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了两条横跨太平洋中部的路径:其一是海军直接进攻特鲁克岛,于6月15日前占领该地,随后在9月1日登陆马里亚纳群岛;其二是绕过特鲁克岛,径直跳往马里亚纳群岛,并于6月15日登陆塞班岛。
尼米兹认为,美军必须拿下特鲁克岛,但他手下的两栖作战参谋表示,以他们现有的能力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特鲁克岛的堡礁易守难攻、十分危险,而且范围广阔,即使海军从外部开炮,也不会危及其内港。这座环礁的主要岛屿包括埃腾、莫恩、帕拉姆、费方和杜伯伦,它们相距较近,可以互相支援,因此很难对其进行攻击。经过深思熟虑,尼米兹及其手下认为,占领特鲁克岛的胜算很小。
1944年2月12日,斯普鲁恩斯和米切尔率领九艘航母,从马绍尔群岛的泊地马朱罗出发,驶向深海。他们的任务是捅一捅特鲁克岛这个马蜂窝,试探一下其潜在的战斗力。如果这次代号“冰雹行动”的突袭进展顺利,特鲁克岛上的日军飞机将悉数出动,那么他们就无法阻挠美军登陆埃尼威托克岛。此外,这场战役的结果也将对下一个战略目标产生影响。
虽然斯普鲁恩斯一向以指挥战列舰而闻名,但他最令人称道的是率领航母作战。1942年6月,在中途岛战役中,他对“企业”号、“大黄蜂”号和“约克城”号航母运筹帷幄,调遣其飞行员摧毁了四艘日军航母。虽然“约克城”号被击沉,但美军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场战役后来在历史上赫赫有名。随后,斯普鲁恩斯被提拔为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的参谋长,前往珍珠港的指挥中心任职。直到1943年8月,斯普鲁恩斯才重返海洋,负责指挥中太平洋的军队。当斯普鲁恩斯开始迅速崛起时,这支部队的快速航母特混舰队也不断壮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与这支舰队相比,他在中途岛战役中所率领的任何航母群都黯然失色。这些埃塞克斯级航母威力强大,舰上的航空大队由90架飞机组成,包括一个战斗机中队、一个轰炸机中队和一个鱼雷轰炸机中队。截至1944年,上述中队还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分别是F6F-3“地狱猫”战斗机、SB2C-1“地狱俯冲者”轰炸机(或旧式的SBD-5“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以及TBF-1c“复仇者”鱼雷攻击机。
鉴于过去航空母舰的数量稀少,至于如何调遣某一艘航母或者航母群,海军要么是进行解释说服,要么是凭借以往的战斗经验,并没有形成任何定论。随着航母产量激增,人们在此事上的争辩逐渐平息。按照以往的作战策略,人们通常认为,航母只能打了就跑,因为一旦敌军下定决心发动空袭,它们将难以幸免。但面对新的现实,这种看法发生了改变。大批航空母舰的出现不仅是一种优势,而且带来了全面革新。例如,航母特混舰队可以集中飞机和高射炮进行防御,对敌军的空袭予以牵制。由于舰载飞机配备了无线电应答器,经过专门训练的战斗机指挥队伍可以利用远程搜索雷达对其进行识别和指挥。新成立的舰上作战情报中心负责搜集和传达此类重要情报。尽管在战斗空中巡逻、舰艇编队和防空策略上,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航母特混舰队具有一定灵活性,其作战范围和耐力也成倍增加。如果每个航母群由三到四艘航母组成,几个航母群联合行动,完全可以互相照应。随着美军逐渐靠近特鲁克岛,斯普鲁恩斯和米切尔即将证明这一点。
他们将九艘航母编入三个特混大队,这三个大队彼此遥遥相望,开始疾速前行。斯普鲁恩斯在“新泽西”号战列舰上升起了三星将军的旗帜,与“邦克山”号航母以及“蒙特利”号和“科本斯”号轻型航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在他北方的地平线上,是以“企业”号、“约克城”号航母 和“贝劳伍德”号轻型航母为中心的特混大队。他的右侧则是“埃塞克斯”号、“无畏”号航母和“卡伯特”号轻型航母。这种部署使它们得以根据任务要求进行集中或分散。一般情况下,只有在靠岸停泊时,特混舰队才会集体现身。在海上,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为如果整个舰队聚集在一起,水深需要达到数千英尺。
2月16日,距离日出还有90分钟时,舰队来到了特鲁克岛外90英里的海域。做为斯普鲁恩斯的战术指挥官,米切尔下令舰队迎着五级风前进。与此同时,战机也开始起飞。随着轮挡被依次撤去和莱特星形发动机的轰鸣,大批F6F-3“地狱猫”冲向白浪翻滚的海洋。
曙光乍现时,五个战斗机中队的领头机转了一个大弯,开始在空中盘旋,等待其他战机的到来。当70架“地狱猫”集合完毕后,它们一路向西驶去。接下来,美军即将开展为期两天的行动,攻占特鲁克岛,使其不再对美军在太平洋的宏图大略构成威胁。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航行,美军已经可以遥遥望见目标。太阳刚刚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在阳光的照耀下,群山仿佛环绕着一个巨大的珊瑚浴盆。特鲁克岛的堡礁呈圆角三角形状,中间是一座潟湖。当美军继续靠近该岛时,“邦克山”号航母上的12架飞机飞上两万英尺的高空,准备进行掩护。与此同时,四个分队中有两个分队拉开了距离,以便进行侦察。“企业”号和米切尔旗舰“约克城”号上的24架“地狱猫”组成了低空攻击大队。“无畏”号和“埃塞克斯”号上也派出了规模相近的分队,从中海拔发动袭击。“邦克山”号航空大队的大队长是绰号“野兽”的罗兰•H.戴尔中校。做为进攻协调员,他独自驾机起飞。他的任务是确保剩余的48架飞机在发动进攻时能够找准目标,进行低空扫射。另外三个航空大队的指挥官将充当目标观察员,为他们提供协助。
“无畏”号第6战斗机中队的12架飞机远远地包围了这座环礁,只等高空掩护就位。其中一名飞行员亚历克斯•弗拉丘中尉诧异地发现,日军竟然没有出动飞机进行拦截。美国飞行员并不知道,这座基地的海军指挥官刚刚放松了警惕。然而,在日本海军指挥官做出这一决定的同时,美军航母已经靠近了海岸。两周之前,即2月4日,美军首次出动侦察机对特鲁克岛进行侦察。从那时起,岛上的日军就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日军第4舰队司令小林仁中将清楚,手下的飞行员早已精疲力竭,因此下令大部分飞行员登岸休息。他们所在的营区毗邻杜伯伦岛上的主要机场,中间仅隔着一条堤道。正是因为日军在空中疏于防范,斯普鲁恩斯才得以在无人觉察的情况下接近特鲁克岛。拂晓之前,当美军的机群出现在该岛上空时,日军绝大多数可供调遣的战斗机仍停在岸上。
在进行战机扫荡时,美国海军的战术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条:让“地狱猫”留在高空;要集中力量作战;首先消灭敌军的战斗机,接着进攻机场。一开始,战斗机可以盘旋五分钟左右,以便进行高空掩护的“地狱猫”就位。除此之外,不要进行任何盘旋和逗留,否则敌机就会趁机紧急起飞。戴尔等飞行员如法炮制,只不过顺序可能有所不同。直到第6战斗机中队不断逼近,准备进行低空扫射时,他们这才发现有几架敌机开始升空。在此之前,据太平洋舰队情报部估计,日军至少有190架飞机在守卫特鲁克岛,其中包括75架战斗机、28架侦察轰炸机、12架鱼雷轰炸机、12架中型轰炸机、五架大型巡逻机和58架水上飞机。事实证明,“至少”一词尤为关键,因为敌机的数量远远超出这一数字。日本飞行员也终于得以驾机起飞。当天,美国飞行员将在空中和地面遭遇300多架敌机。
随着高射炮隆隆作响,浓烟直冲云霄,一支“地狱猫”队伍直奔莫恩岛而去,该岛上修建有特鲁克岛最主要的机场之一。亚历克斯•弗拉丘和僚机驾驶员卢•利特尔发现,两人前方的10架“地狱猫”已经开始俯冲,而他们位于这支队伍的末尾。出于安全起见,弗拉丘扭头向身后望去。他早已不是新手,因此清楚四周的云层足以做为屏障,敌机驾驶员有可能隐匿其中,伺机发起伏击。正是因为小心谨慎,他才得以逃脱一劫。随后,他隐约看到一架三菱公司A6M零式战斗机的轮廓。这架代号零式战机的飞机正俯冲过来,整流罩和机翼在炮火中闪闪发光。
弗拉丘拉回操纵杆,和利特尔一起向上攀升。接着,他猛地调转头来,瞄准敌机一阵猛轰,迫使对方改变航向并急剧下降。直到这时,弗拉丘才注意到,上方出现了大群敌机,约有数十架之多,包括日军使用的各种机型。双方立即开始交火。
就像其他许多和他处境相似的年轻飞行员一样,亚历克斯•弗拉丘也满怀抱负,痴迷于自己的事业,对他所在飞行中队的徽标和魅力深信不疑。他听说过许许多多老飞行员足智多谋的故事,正是这些人锻造了他们。早在印地安那州曼西市迪堡大学高年级就读时,弗拉丘就参加了飞行训练。他在圣地亚哥北岛首次加入飞行中队后,很快被指挥官布彻•奥黑尔另眼相看,并将其视为飞行奇才。奥黑尔甚至选择这名新手担任自己的僚机驾驶员。随后,这位机长依照自己当年接受的训练方式,开始向他传授空战经,即让他参加“出丑训练班”。
这种教学方法成效显著。所谓“出丑训练班”,就是让那些未经训练的新飞行员与一群经验丰富的老手开展模拟空中格斗。正如奥黑尔曾经师从约翰•S.“吉米”•萨奇和吉米•弗拉特里等传奇王牌战斗机飞行员,如今轮到弗拉丘接受严苛的训练了。但是,面对荣誉勋章获得者奥黑尔,弗拉丘的表现足以令人称奇。因此,奥黑尔让他参加了新的训练项目,以培养其夜间作战技巧。在这支“蝙蝠队”中,两架“地狱猫”和一架配备有雷达的“复仇者”负责在夜间追击敌机。1943年11月的一天晚上,他们离开马绍尔群岛执行任务,面对敌军在夜间发动的空袭,奥黑尔在护卫“企业”号特混大队时不幸身亡。珍珠港事件已经让弗拉丘怒火中烧,奥黑尔的遇难无异于火上浇油。正是这种复仇心理驱使他开始了航空生涯。当美军的航母群接近特鲁克岛时,他已经是一名杰出的飞行员。
弗拉丘目测了一下敌机编队的规模,认为以自己目前250节左右的空速足以甩掉所有穷追不舍的敌机。格鲁曼公司制造的“地狱猫”战斗机迅猛而坚固,在高速航行时会使零式战机相形失色。因此,他可以俯冲下去,以加快速度,然后急转跃升,使追击的敌机冲向前方。当这架零式战机飞过身旁时,他就可以一个横滚,猛扑下去。此时,敌机飞行员处于弗拉丘后方,而这正中他的下怀。
当弗拉丘急转跃升时,敌机试图紧跟上去,但这架零式战机飞机失去了控制,在急转时突然滑向一侧。弗拉丘摆好了架势,准备进行偏角射击,将其置于死地。就在此时,他蓦地发现,数架敌机从上方猛扑下来。弗拉丘立即收敛起兴奋之情,转而变得格外谨慎。他没有立即开火,使敌机得以冲向下方逃之夭夭。
弗拉丘高兴地发现,卢•利特尔始终如一地守护着自己的侧翼。他和这名僚机驾驶员以S形从相反方向交叉移动,使敌机只得尾随其后。这种战术名为“萨奇穿梭”,源自第三战斗机中队队长吉米•萨奇。在面对零式战机等机动性更强的飞机时,两名战斗机飞行员可以借此互相掩护,使后方免遭攻击。弗拉丘正是采用了这一战术,诱使敌机逐渐下降。等到日本飞行员在海拔上丧失了优势,弗拉丘注意到,他们似乎也丧失了决心。他接连绕到三架零式战机的尾部开火,然后望着这几架褐绿斑驳的飞机跌入潟湖。当天上午,美军占据了主动权。经过十分钟的激战,弗拉丘看到,不少日本飞行员打开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降落。其中几人甚至仍然身着睡衣。
在这次战机扫荡中,美军出动大批飞机涌向莫恩岛巨大的环礁,消灭了日军空中和地面的所有战机。在第6战斗机中队副队长G.C.布拉德上尉的率领下,弗拉丘等人12次掠过岛上的机场,将一排排战机付之一炬。第5战斗机中队的特迪•斯科菲尔德向一架零式战机开火,目标顿时燃烧了起来。于是,他开始尾随敌机下降,直奔埃腾岛的机场。这名日本飞行员很可能已经负伤,因为他在着陆时竟然没有放下机轮。这架飞机来回晃动,最后翼梢触地,向一侧滚去。翻了几个身后,零式战机飞机冲过飞机库前的停机坪,点着了停在那里的三架鱼雷轰炸机。斯科菲尔德看到,这架飞机又转了几个弯才硬生生地停了下来,飞机早已面目全非,距离停机坪尽头的一架大型四引擎飞机仅有咫尺之遥。
布拉德上尉没有与“无畏”号上的其他战机会合。他在中途发现一艘日本轻型巡洋舰正赶往环礁北部的出口——北关,因此立即集结分队,开始进行低空扫射。但敌舰上的高射炮击中了他驾驶的“地狱猫”,致使引擎失去了动力。布拉德只好转向大海,一边下降一边放慢速度,将战机缓缓驶入浪尖,最后猛地停了下来,只见海面上白浪四溅。当战机开始下沉时,他挣扎着钻出驾驶舱。另一名飞行员见状立即向布拉德抛下一艘救生艇,然后一个横转,吸引了巡洋舰及其炮手的注意力。此人对准敌舰一阵猛轰,点燃了弹射器上的水上飞艇。这一系列紧张事件牵制了敌军的炮火,使布拉德得以划向北关以西5.5英里处的一座小岛。在历尽艰难来到岛上后,他花费大量时间,在岩石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最终被救援人员发现。在距离此处几英里的地方,出现了数艘日本驱逐舰。显然,它们在等待与离开港口的轻型巡洋舰会合,然后伺机逃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