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915698丛书名: 至善教育丛书
内容简介
该书通过孩子的日常言语,探究孩子发展的心理,以及孩子与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关系,探索一个人是如何成长的,成长的过程比结果重要,现在教育的功利性在直指目标的时候,其实已经销蚀了很多成长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书在描述孩子言行的时候,更想探索其心理深处隐藏的秘密,因为每一处言行必伴有心理的作用,心理就是发现和认识儿童的一把关键的钥匙。对于儿童来说,任何优秀的品格或者是不好的品格都需要正确看待,无论好坏,只要处在一个适当的度的范围内,都是较好的。比如自信、骄傲、优越等不可过度膨胀,怯懦、内向、自卑等也不可过度压抑,这些都需借助我们对孩子的发现和引导。
目 录
目录
前面的话………………………………001
语言与表达……………………………001
思维与认知……………………………017
感觉与体悟……………………………049
辨别与分类……………………………079
梦境与遐想……………………………093
记忆与回忆……………………………097
想象与联想……………………………111
模仿与学习……………………………141
交往与合作……………………………157
书声何时再琅琅(代后记)…………176
前 言
该书写作的目的是想通过孩子的日常言语,探究孩子发展的心理,以及右右与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即先有思维后有表达。民间有一种说法,孩子在天门(天门穴是道家中的术语,俗话中简称天门,意为天宫之门、天庭、天宫、本宫)没有闭上之前是不会说话的。但天门的开启是信息接受的过程。他们不说话不意味着他们不懂。据我观察,孩子的牙牙学语基本上是在一岁到两岁之间,两岁之后进入一个井喷期,对语言相当敏感。
这时,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框架。通过孩子有趣的语言,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更多成长的信息和心理世界。
思维是属于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思维的基础又是什么呢?钱穆说:“人类没有语言,便不能有记忆,纵谓可以有记忆,便如别的动物般,不是人类的高级记忆。当你在记忆,便无异是在你心上默语。有了记忆,再可有思想。记忆是思想之与料,若你心中空无记忆,你又将运用何等材料来思想呢。人类的思想,也只是一种心上之默语,若无语言,则思想成为不可能。”我对他的“人类没有语言,便不能有记忆”完全不赞同,在此引出,亦是期待大家共解这个问题。但我多少认可记忆是思想或者是思维的基础。没有记忆,人类便没有思维的原材料。而儿童的记忆又是很特别的、牢固的,这是儿童共有的特征之一。为了让他们拥有充沛的思想,应该提供给他们一些优质的记忆素材。这也是我为什么给右右诵读经典的原因之一。诵读就是帮助他记忆。
语言是人的集体的历史遗产,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发声的能力不完全来自身体器官,它以心理活动为基础。也许初的语言是来自自然,比如高兴、悲怒、惊悚等的象声词。可是,现在的人离自然越来越远,这说明语言更多地是源自心理。语言结构的组合也应该是潜意识的东西。这是我从孩子不算完整的语言表达过程中发现的。但是,一个人对语言的掌握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这也就是母语与外语的差别。
而语言又与思维密切相关,只不过思维是潜伏的,语言是外在的,因而语言具有心灵的价值,这也是本书的出发点之一,也即通过语言探讨心灵的成长。
本书以及未来要写作的是要探索一个人是如何成长的。成长的过程比结果重要,现在教育的功利性在直指目标的时候,其实已经销蚀了很多成长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有特点的,很多时候我们无视他们的可爱和特点,而他们又被进行了格式化的教育,有特点的孩子也没了特点。尤其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一个杠子衡量我想绝大多数孩子的思维也被同化了。应试教育首先丧失的是独立的判断,然后是独立的人格。
春节有幸看到家里正在上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们的作业,一个感觉就是不知道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什么能力。很多试题不严谨,却给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的父母都箍住孩子好好学习,我是极力反对,什么是好好学习呢?看着他们做题时候的痛苦状,完全是应付。我想这样的状态没有三五年是形不成的,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已经被“绑架”了。我是过来人,也深受此戕害,所以想了很多。分数好坏分辨不出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任何学习或是学问都需致用,致用不单纯是实际效用,更多的是致人格的健全。人格不是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当中。这是现在的教育无法给予的。
对于成功,我一般是以人格健全作为考量的首要对象,财富不是成功的标准,正如分数衡量不出一个人的能力一样。可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已经颠覆了真正的标准。这也是现在价值观混乱的原因之一,该有标准的却没有,不该有的却有。
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将会持续探索这个问题。
本书在描述孩子言行的时候,更想探索其心理深处隐藏的秘密,因为每一处言行必伴有心理的作用,心理就是发现和认识儿童的一把关键的钥匙。对于儿童来说,任何优秀的品格或者是不好的品格都需要正确看待,无论好坏,只要处在一个适当的度的范围内,都是较好的。比如自信、骄傲、优越等不可过度膨胀,怯懦、内向、自卑等也不可过度压抑,这些都需借助我们对孩子的发现和引导。
一个人的成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个因素很可能不起眼,但只要生长下去,这个因素便具有了决定性的作用。古语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没有,利用或者转化是根本。所以说,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不要刻意,顺其自然好。
在人的教育的问题上,我想没有十全十美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路也许还是迂回曲折的。可能正是我们的挂万漏一成就了部分天才的成长。无可讳言的是,每个有特殊才能的人必定是由特殊“材料”所构成,而我们对特殊“材料”的认识也终将有限,因为有些是共性,有些非共性,尤其是面对人的心理作用的情况下。西方学问注重考据证实,东方学问注重营造意境,我想其正如西医和中医一样,各有千秋亦各有弊端,谁也不是的,谁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是西学模式在中国落地之后的现象,或开花或变异,不可能没有问题,但这个问题是属于中国的,万不可怪罪于西方。正如我们买了一套沙发,怎么摆设和利用是自己的问题,同样的沙发,在不同的摆设下,便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感或是价值。孤独地看问题,或是人云亦云地看问题,往往只能看到消极的一面,虽然积极地融身其间,也是异常消极的表现。我对现行教育的体制以及教学的内容深有疑虑,既然疑虑了,那我也将拿出我的对应之法,为什么我要随它起舞呢?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整齐划一,而个人的成长则更多地要求的是自我特点的发掘和个性的张扬。在社会生活中,一般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人也是潜能充分发挥的人,这样的人在经历挫折之后,总会脱颖而出。这也是我对学校教育深恶痛绝的根本原因之一。当然,学校教育并非一无是处,但是权衡之后,我们便会得出一个真实的结论:相对于那样的时间,学子们得到的太少,甚至会牺牲掉个性。
对于孩子,我一直持一个观点,不要对他们太过赞美,这样容易在赞美的怂恿下膨胀他们稚嫩的野心。一旦赞美变成一种习惯,赞美的意义也将发挥不了更大的作用。
对于孩子成长,说实话,我们每个人的热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进入到一种麻木和迟钝的状态。对于孩子自己来说,一切新鲜也终将过去,所以要抓住这个时若黄金的阶段。
哭是儿童的语言,我们要了解他的哭,在他们的哭声面前,我们不要惊慌失措。有时右右哭的时候,我也跟着他佯装地哭,这时他反而噗嗤地笑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说实话,我们对儿童心理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正是基于此,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发现儿童的未知,并极力地解放他们的个性。所以说,一个人重要的成长期是童年,而非中学和大学乃至将来。因为童年的成长对一个人来说是决定性的。善于与孩子共度、共有、共享他们的童年,是一件幸福而有意义的事情。
儿童是一个巨大的秘密容器,如果给予他们一个开放、活跃的环境,他们的秘密也会自然地绽放开来,所以成人不要以成人的视角去压抑他们的一切行为,他们的任性或是反抗很大程度也是源于对成人世界的厌恶和反感。成人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任性的标签,贴任性的标签也从侧面反映出成人对儿童世界认识的盲目。因而教育儿童的根本原则是发现儿童并解放他们的想法和冲动。
同时成人也不要给孩子设计人生路线图,只要他们健康、自在地成长,他们未来的路会比别人为他设想的更为宽阔,可这却被无数的人忽略了。所以要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出发,为孩子的未来多做一些有益的考量。本书的写作是以右右的说话为顺序的。这个顺序看似杂乱无章,我想其中必定有什么隐含的秘密。那就与读者朋友们共同发现吧。
这时,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框架。通过孩子有趣的语言,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更多成长的信息和心理世界。
思维是属于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思维的基础又是什么呢?钱穆说:“人类没有语言,便不能有记忆,纵谓可以有记忆,便如别的动物般,不是人类的高级记忆。当你在记忆,便无异是在你心上默语。有了记忆,再可有思想。记忆是思想之与料,若你心中空无记忆,你又将运用何等材料来思想呢。人类的思想,也只是一种心上之默语,若无语言,则思想成为不可能。”我对他的“人类没有语言,便不能有记忆”完全不赞同,在此引出,亦是期待大家共解这个问题。但我多少认可记忆是思想或者是思维的基础。没有记忆,人类便没有思维的原材料。而儿童的记忆又是很特别的、牢固的,这是儿童共有的特征之一。为了让他们拥有充沛的思想,应该提供给他们一些优质的记忆素材。这也是我为什么给右右诵读经典的原因之一。诵读就是帮助他记忆。
语言是人的集体的历史遗产,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发声的能力不完全来自身体器官,它以心理活动为基础。也许初的语言是来自自然,比如高兴、悲怒、惊悚等的象声词。可是,现在的人离自然越来越远,这说明语言更多地是源自心理。语言结构的组合也应该是潜意识的东西。这是我从孩子不算完整的语言表达过程中发现的。但是,一个人对语言的掌握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这也就是母语与外语的差别。
而语言又与思维密切相关,只不过思维是潜伏的,语言是外在的,因而语言具有心灵的价值,这也是本书的出发点之一,也即通过语言探讨心灵的成长。
本书以及未来要写作的是要探索一个人是如何成长的。成长的过程比结果重要,现在教育的功利性在直指目标的时候,其实已经销蚀了很多成长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有特点的,很多时候我们无视他们的可爱和特点,而他们又被进行了格式化的教育,有特点的孩子也没了特点。尤其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一个杠子衡量我想绝大多数孩子的思维也被同化了。应试教育首先丧失的是独立的判断,然后是独立的人格。
春节有幸看到家里正在上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们的作业,一个感觉就是不知道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什么能力。很多试题不严谨,却给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的父母都箍住孩子好好学习,我是极力反对,什么是好好学习呢?看着他们做题时候的痛苦状,完全是应付。我想这样的状态没有三五年是形不成的,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已经被“绑架”了。我是过来人,也深受此戕害,所以想了很多。分数好坏分辨不出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任何学习或是学问都需致用,致用不单纯是实际效用,更多的是致人格的健全。人格不是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当中。这是现在的教育无法给予的。
对于成功,我一般是以人格健全作为考量的首要对象,财富不是成功的标准,正如分数衡量不出一个人的能力一样。可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已经颠覆了真正的标准。这也是现在价值观混乱的原因之一,该有标准的却没有,不该有的却有。
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将会持续探索这个问题。
本书在描述孩子言行的时候,更想探索其心理深处隐藏的秘密,因为每一处言行必伴有心理的作用,心理就是发现和认识儿童的一把关键的钥匙。对于儿童来说,任何优秀的品格或者是不好的品格都需要正确看待,无论好坏,只要处在一个适当的度的范围内,都是较好的。比如自信、骄傲、优越等不可过度膨胀,怯懦、内向、自卑等也不可过度压抑,这些都需借助我们对孩子的发现和引导。
一个人的成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个因素很可能不起眼,但只要生长下去,这个因素便具有了决定性的作用。古语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没有,利用或者转化是根本。所以说,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不要刻意,顺其自然好。
在人的教育的问题上,我想没有十全十美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路也许还是迂回曲折的。可能正是我们的挂万漏一成就了部分天才的成长。无可讳言的是,每个有特殊才能的人必定是由特殊“材料”所构成,而我们对特殊“材料”的认识也终将有限,因为有些是共性,有些非共性,尤其是面对人的心理作用的情况下。西方学问注重考据证实,东方学问注重营造意境,我想其正如西医和中医一样,各有千秋亦各有弊端,谁也不是的,谁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是西学模式在中国落地之后的现象,或开花或变异,不可能没有问题,但这个问题是属于中国的,万不可怪罪于西方。正如我们买了一套沙发,怎么摆设和利用是自己的问题,同样的沙发,在不同的摆设下,便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感或是价值。孤独地看问题,或是人云亦云地看问题,往往只能看到消极的一面,虽然积极地融身其间,也是异常消极的表现。我对现行教育的体制以及教学的内容深有疑虑,既然疑虑了,那我也将拿出我的对应之法,为什么我要随它起舞呢?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整齐划一,而个人的成长则更多地要求的是自我特点的发掘和个性的张扬。在社会生活中,一般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人也是潜能充分发挥的人,这样的人在经历挫折之后,总会脱颖而出。这也是我对学校教育深恶痛绝的根本原因之一。当然,学校教育并非一无是处,但是权衡之后,我们便会得出一个真实的结论:相对于那样的时间,学子们得到的太少,甚至会牺牲掉个性。
对于孩子,我一直持一个观点,不要对他们太过赞美,这样容易在赞美的怂恿下膨胀他们稚嫩的野心。一旦赞美变成一种习惯,赞美的意义也将发挥不了更大的作用。
对于孩子成长,说实话,我们每个人的热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进入到一种麻木和迟钝的状态。对于孩子自己来说,一切新鲜也终将过去,所以要抓住这个时若黄金的阶段。
哭是儿童的语言,我们要了解他的哭,在他们的哭声面前,我们不要惊慌失措。有时右右哭的时候,我也跟着他佯装地哭,这时他反而噗嗤地笑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说实话,我们对儿童心理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正是基于此,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发现儿童的未知,并极力地解放他们的个性。所以说,一个人重要的成长期是童年,而非中学和大学乃至将来。因为童年的成长对一个人来说是决定性的。善于与孩子共度、共有、共享他们的童年,是一件幸福而有意义的事情。
儿童是一个巨大的秘密容器,如果给予他们一个开放、活跃的环境,他们的秘密也会自然地绽放开来,所以成人不要以成人的视角去压抑他们的一切行为,他们的任性或是反抗很大程度也是源于对成人世界的厌恶和反感。成人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任性的标签,贴任性的标签也从侧面反映出成人对儿童世界认识的盲目。因而教育儿童的根本原则是发现儿童并解放他们的想法和冲动。
同时成人也不要给孩子设计人生路线图,只要他们健康、自在地成长,他们未来的路会比别人为他设想的更为宽阔,可这却被无数的人忽略了。所以要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出发,为孩子的未来多做一些有益的考量。本书的写作是以右右的说话为顺序的。这个顺序看似杂乱无章,我想其中必定有什么隐含的秘密。那就与读者朋友们共同发现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