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502430
节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00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00
二、学术意义//00
三、现实意义//00
第二节研究现状综述//00
一、国外研究现状//00
二、国内研究现状//0
三、主要的理论创新与代表性观点//0
四、基本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本书架构//0
章冷战结束以前美国的海外基地体系 //0
节地缘政治理论及美国的战略认知//0
一、地缘政治思想及传统理论//0
二、美国的地缘战略认知//0
第二节实力的增长与海外扩张的酝酿——1898年以前//0
一、美国的实力增长与利益认知//0
二、美国海外扩张的酝酿//0
第三节美国1898—1945年的基地体系//0
一、美国19世纪初期的海外扩张//0
二、两次世界大战与美国的海外基地//0
第四节冷战前期(1945—1970年)美国的全球基地扩张//0
一、国家实力、威胁认知与遏制战略//0
二、冷战前期(1945—1970年)的美国基地体系//0
第五节冷战后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海外基地
体系//0
一、国际格局的变化与美国的相对衰落//0
二、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0
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体系//0
第二章冷战后美国的地缘认知与欧亚大陆基地体系 //0
节冷战后美国的地缘认知与国家战略//0
一、冷战后美国地缘理论的发展//0
二、美国对外政策精英的地缘认知//0
三、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和地区战略//0
四、冷战后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0
第二节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基地的调整//0
一、美军岛链基地体系的调整//0
二、美国第二岛链基地体系的变迁//
三、美军在印度洋的军事基地:迪戈加西亚//
四、冷战后美国亚太地区基地调整的特点//
第三节美国在欧洲基地的调整//
一、美国欧洲驻军的调整//
二、美国欧洲基地群//
三、冷战后欧洲基地调整的特点//
第三章冷战后美国的威胁认知与基地的功能拓展 //
节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利益认知与海外基地//
一、冷战后美国的战略环境与利益认知//
二、国家利益的威胁与军事力量//
第二节海外基地传统功能的延续:威慑、威逼与战争//
一、美国海外基地的威慑功能//
二、美国海外驻军的威逼功能//
三、美国海外驻军的实战功能:以海湾战争为例//
第三节反恐与美国大中东地区基地拓展//
一、冷战后美国的反恐战略//
二、反恐与美国基地的调整:以大中东地区为例//
第四节非传统安全与美国海外基地//
一、冷战后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二、美国的海外基地与能源安全//
三、美国海外基地与禁毒:以拉丁美洲为例//
第四章冷战后美国的大国认知与中国周边基地调整 //
节冷战后美国对中国的认知与基地调整//
一、美国对中国的意向认知//
二、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
三、中国军力发展与美国基地体系调整//
第二节美国海外驻军与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美国驻军与中国的安全环境//
二、美国基地调整与台湾问题//
三、美国驻军与中国能源安全//
第三节美国军事基地调整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一、历史的视角:国家崛起与海外军事基地//
二、权力转移的视角:国家权力与海外基地//
三、美国军事基地调整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第五章美国海外基地的安全困境:评介与思考 //
节美国与东道国的相互作用//
一、美国驻军对东道国的影响//
二、东道国国内环境对美国基地的影响//
第二节美国海外基地与联盟困境//
一、联盟概念解析//
二、美国海外驻军与联盟的安全困境//
第三节美国海外驻军的争议与思考//
一、美国国内的争议:海外驻军的效用//
二、关于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正当性的辩论//
三、美军海外军事基地与反美主义//
结论 //
回顾美国海外基地体系扩张的历史,我们发现自从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从西班牙获取4块战略要地(菲律宾、古巴、波多黎各、关岛),便开始拓展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与影响。1938年,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还只有14个,远少于其他列强。而随着二战的爆发,美国通过1941年与英国签订的“租借法案”,换取了英国在加勒比6处基地的长期租借权。同年,美国又获得了荷兰在格陵兰和冰岛的基地。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已在大约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0多个基地,大小军事设施高达3万余处。David WTarr,“The Military Abroad”,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368,Americans Abroad,Nov,1966,p33
虽然汉斯·维格特1947年就在《外交事务》发表文章,开创性而又略带隐晦地提出,美国应该抛弃长期秉持的孤立主义,在战后维持全球范围的战略基地体系,Hans Weigert,“USStrategic Bases and Collective Security,”Foreign Affairs,Vol25,No2,1947,pp250-262但二战结束后,受基地所在国家的抵制和美国削减兵力的影响,美国在战时各盟国的驻军开始撤离,仅1947—1949两年间基地数目即从1139个锐减至582个,撤减近半,但在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保留了基地和驻军。因此,哈克唯认为,战后初期美国的海外基地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51可视为这一阶段的分水岭。随着次柏林危机、希腊危机、捷克二月事变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才真正开始实施遏制战略,并不断加强在全球的军事部署,全方位地扩展海外基地体系。Robert EHarkavy,Great Power Competition for Overseas Bases:The Geopolitics of Access Diplomacy,Pergamon Press,1982,pp112-113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外基地数目已达815处。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约有100万美国驻军及其家属分布在全球。
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一直到70年代末,美国的海外基地体系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的挑战——伴随越南战争而来的防务费用的不断升高、贸易赤字的增加、第三世界国家民族主义及反美主义的增强以及国内外反战运动的兴起。而随着尼克松主义的出台以及1973年国会通过议案,美国开始大幅压缩海外基地数量。到1977年,美国的海外海军和空军基地从1953年的150个锐减到30个左右。Anni PBaker,American Soldiers Overseas:The Global Military Presence,p64自80年代起,随着美国和苏联在西太平洋的海权争夺越演越烈,美国又开始全面加强在海外的军事部署,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地区推行以海、空力量为主的“前沿防御”战略。冷战结束前,美国大约在3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50个军事基地,其中有半数分布在德国。卢林:“风雨飘摇中的美军海外基地”,《国际展望》1989年第19期,第17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