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编辑推荐
赵淑敏的母亲是清朝满族正黄旗贵胄,赵先生自小跟随父亲抗日辗转全国各地。她与姐姐赵淑侠是活跃在世界华语文坛的姐妹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大陆出版的《松花江的浪》曾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被誉为“黑土地上盛开的抗日之花”。本书描写的是赵先生在抗癌路上,回望辗转流离的坎坷人生,目光所及皆是温暖的碎片,在生与死的边界,面不改色。她的散文内蕴充实,显示出女性作家主体意识之强烈, 有一股真诚的情感热流的冲击力。文笔的细腻、柔丽, 兼有一种毫不装腔作势的豪放、洒脱。 语言不乏灵性的色彩, 还带有文化散文的元素, 无论是叙事与抒情, 内容与形式, 大多在以歌颂生命与人生为主旨的篇章中, 独含着一种朴素的求真的意蕴。
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永久荣誉副总会长、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创会永久会长——赵淑侠 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终站之前》是台湾女作家赵淑敏先生自选散文集。全书分为《念我父我母》《人间好风景》《昨日的暖风》等六部分,追忆亲情、细数往事、感悟人生。赵先生在生命暮年,在与癌症面对面的搏杀中,对人生、生命和亲情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悟,这部自选集可说是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作者乐观地在人生“终站”之前忆双亲友朋,细说往事,读者可窥其一生意趣心志,也可感受到作者豁达、独立而坚韧的品质。
目 录
念我父我母
浅笑3
母亲的歌8
寂寞的父亲13
小扇子22
布娃娃27
听雨33
她在河边洗衣裳41
缺席的团拜47
缝情补趣52
人间好风景
落日61
大海的旋律69
灵山夜雨78
木麻黄83
青山为伴87
夜市93
枝仔冰及其他100
外白渡桥108
昨日的暖风
栀子花开113
花缘120
唱着过的嫩绿岁月127
莲雾134
起点140
还没说谢谢呀145
载不动许多愁151
不曾再见158
星星依旧闪亮165
偕行创作路——从萌芽到布种173
生活里顿悟
大江滚滚流191
移根的牡丹199
距离之美205
树一座纪念碑211
登山217
他的名字叫爸爸226
植物缘231
遗憾总在伊身后240
人声嚣杂的荒原245
忏情无憾——致美之249
屐游回想录
独行天下259
罗马美景265
一处叫肖邦旅社的家272
黎刹的眼泪279
审美扬州287
上海风华292
小丑298
抹去的前尘
凝眸307
长安忆,忆桥梓口313
残荷的声音320
轻轻地,唱一首我们的歌326
冷雨,宁静331
长青的老松336
后记341
前 言
序言仍是人间烟火(代序)
这本书开始集稿恰在左眼视网膜刚动过手术不久,但并没影响到我预定的工作进度。如今的结果则确定我是那百分之一的手术失败者,双目依然打架,看向目标一远一近,一弯一直,而且互相干扰更甚。我只能用不在乎来对上天的裁决抗议;不让我好好用双眼看世界,有一只明亮有用的眼目也够了,我不会少做一件事。只是当初在眼疾面临决定治疗方法时,犹在恶疾的警戒期内,不免让我感叹又一次的雪上加霜。即或如此,我也没特别在意,这又不是回生机遭遇了障碍,之前还有更严重的打击呢,何曾把我吓倒。如今已顺顺东东定稿,而且此刻正为另一个计划准备开工,目前不过是暂时画下休止符,休息两拍。是的,要想不受影响,就可不会受到干扰。我就是我,不是别人,不会向恶势力低头。不必屈指细数,简单的心算结果,到这个月就是遭宣判得了一般人闻之色变的恶症整整五年之期,心理莫名地轻松下来。往好了想,可有一个比喻,昔年日军侵华时,常用疲劳轰炸战术对付后方的老百姓,所以从幼年始就知日机空袭是分三个状态:空袭警报、紧急警报、解除警报。空袭警报响起,不妨从容走向防空洞;紧急警报笛声凄厉狂吼,大人孩子就要连滚带爬冲入防空洞中以免牺牲于炸弹之下。五年过去,虽然也有过连滚带爬样的狼狈,却依然顽强存活,如常度日。如今低头看看自己,虽已属残躯,按以往旧观念理解,目前虽未解除警报,为期已不远。但若依现在更新的标准,威胁则似乎还没完全过去,只是敌机不一定会临头,却仍在警戒中。可是我愿认同旧说,心理上已似劫后释放的囚徒,放了就是放了。我才不管,我笑着对自己说,我算它已经过去了,只要戒律常守。此后不必再自己吓自己!我,已安啦!那时……无论根据统计数字还是现实光景,依一般习惯的反应,似乎都该惊慌失措,怨天怨地,形近崩溃。我完全没有,更未歇斯底里依套路追问“为何偏是我?”,相反地我独出奇语,说:“为何不该是我?”私底下更跟可以说得上话的亲朋文友表示,我虽非任何宗教的信徒,却认为大自然中自有其主宰,包括各种灾难仿佛也有其定数,我愿相信“砍杀尔”也像华人申请美国移民的机会一样,在人间是有配额的。既然已如此,宁愿己身已不幸中选获致“配额”后,有一位犹有仰事俯畜牵挂的青壮,可以免于被“砍”。反正我已儿女长成,且向来独居独游,独来独往,一身无牵挂。有时我不免会自问,不谈未知的血液中的基因,为什么偏会轮到我中标?!检索一些因素,诸如:性格比一般人多思多虑;习于先天下人之忧而忧甚至杞人忧天;常为所谓的“大局”“大体”凡事过度自敛含忍;对自身的要求又太苛刻认真;生活中偏劳心而少锻炼;不肯自私更常因他人私欲太重受到伤害气闷自我煎熬等性情上的弱点,看看坊间那些名医的论述分析,这些性格的质素确实都是该致病的缘由。所以不再问天问地追问为什么,反正得面对现实,该医就医,该割就割,无可规避,便也无甚可怕了。而这时也方真正猛醒到人生的旅程是会有尽头的,到了终点站当然就须下车,不容耍赖。对于自己这样清醒,的确很满意,确实能安慰自己不忧不惧,冷静面对,尽人事而托命于天,虽然似乎那道路的终极之点仿佛已影影绰绰可以望得见。给自己一个严肃的训令,就是即或是已在走向终站前的道上,也不可踉跄失衡,要雍容潇洒迈步,有尊严地走完该走的路。更完全不应躲躲藏藏,逃避隐晦,正大光明正正东东抗癌;又非犯错生了什么不名誉的病症,为什么要学许多想不开的同病,因不能面对现实,讳忌闪躲,撒谎遁饰,徒增自身的精神负担,累家人有更多的忧虑和痛苦。之后,获知在国际间已给了我们这类选民一个正式的头衔,叫“survivor”,译成中文是“幸存者”。可真真不喜欢这个名号!侥幸存活之义不就是该死没死吗?我偏不,偏要活成不像病人的病人。不能只想只说,还须真正做到,因此在病中若干生理的折磨下,仍毫不懈怠。要做的件正常人的事,就是如期料理完散文集《在纽约的角落》的清稿出版。我,做到了。但不久因顽疾复发而上手术台,再经加料炮烙烘烤,几经折磨后的我终于承认了自己得算是一个病人。因之2014年底返台北参加过新作朗读会回到纽约后,就安分地扮演病患的角色了,斯时心里竟忽然兴起了我将到站不久下车的情绪。尽管每日见到的天空还是蓝的,太阳仍旧东升,楼前花圃里的繁花依然开得盛旺灿烂,心里则不免掺入了一些灰色的调子。随后病名一个一个增添在病历表上,进出医院反复折腾,失掉一些生之机能,生活里增加了很多的禁忌,不方便处,很叫人感到无奈。但即或如此,却还是“规定”自己要心平气和面对,常知与疾病抗争每每是会几扑几跌的。所以,我始终认命却不忧伤,绝不怨天尤人,提醒自己,在心态上承认是一个病人,也不可放弃做一个正常的人的本分与权利,我把这样的认知当作是对生命意义要求的底线。真的!我差不多做到了,即使离开上庠教职已久,勤读书刊,集取资料已非工作所需,这习惯却变成了赖以生存的兴趣,自然要如常保留持续享受。此外,稿约依然可以如期交卷;亲人后进的书稿仍不拒代为校订;文会聚论照旧参加,何妨再到雅集沙龙替朋友朗诵诗作,为文友的新书发表会讲评推介。除了多了一些病容,比年轻人少了一些青春做化妆品,如果不要求我追赶跑跳比赛体能,在讲坛、台面上我何尝像一名“患者”?!不过尽管如此,那漂浮于道路尽头的冷风仍时不时地迎面扑来。虽规避不了,却还是不气馁,不可气馁!仅坚定告诉自己跟时间赛跑我会赢,因我从未怀忧丧志,顶多是催促自己之后,偶尔会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然后,我便鼓励自己,若有机会多能做一点是一点,那就是我的胜利,且体力不足我还有脑力可以使用发挥。自得的,纵然我似已遥见终站的大门,挥开眼前暂时的阴霾后,却仍保如常的喜乐。细细回思,这五年其实也并不难熬,可喜我始终头脑清明,心情稳正,也无某些暖室弱质女性过度自恋自怜的习性,除了按规定不管哪一项手术,都必须有一名成年人伴从,我仍保持独去独来、自理自食、不给任何人找麻烦的好习惯。也就得享独处、独思、独写、独乐,不受打扰的全然自由;这是一个作家需要的环境。即使在各种各样的候诊室里,我都能做上述的功课,因为思考不妨碍我生病,候诊便也不妨碍我构思,就像我不满三十的年岁时,就曾把医院的病榻当作属于我的“菩提树”佑我“悟道”。不过病痛多少影响体力,也有写不了写不动的时候,思忆与阅读的游戏就成了好的填充。因此这段时间,我不但重新掠读了一些自己远时近年的作品,也老老实实检视了一路走来的心灵轨迹。温习过往,还好,除了觉得对父母还应该做得更多些,似乎对谁都因不敢亏欠而少有亏欠,记忆的都是感谢和安慰,这是我的幸运。再度走进自己的作品,也感欣慰,除了往日掌握几个报纸副刊专栏时,曾展现过“鲁”字头的辛辣,警惕过某些人的迟钝,有一点“匕首与投枪”的意味,但没真伤过谁。如今那些时过境迁的析评论述,已与笔名“鲁艾”同埋之于旧纸堆中。一以贯之,不肯欠不会恨的我,笔锄下都从未偏离过爱与美的田亩,那正是我初所服膺的标的。我喜绘情不爱写景,常想书写景致景色若尚未附之以感情来呼应回应,那就跟“旅行指南”差不多了,少了点生命。这考验的五年,我思、我想、我守护的都是这样的心境,所以决定把这本书名定为《终站之前》。从小就老管我的姐姐很敏感,联想太多,原来一听“终站”二字就反对!强烈反对!!之后不再劝阻,除了尊重我自幼思维行事喜欢出人意表的习性,也终能体会如今泛过大病海洋的我,终于爬上痊愈的岸边后,自我惕厉警戒的积极意绪。这本书由于能容纳的分量有所限,除了已为别书所选用,还有很多东西也无法再纳入这为我塑型的书。但其中确有数篇发表当时曾非常受到读者的喜爱,本书特别辑入以享今日的知音。这书我简略地按内容分成六辑,感欣慰的是能把对父母的怀思列为辑,如果有人说那是我的忏悔录我不反对,年轻时自以为得意的事,现在回想起来怎么那样后悔。由这本书也看得出我是一个爱歌人,好几篇文字都写到了记忆深层的歌,当然还有太多没写的。虽然而今已嗓音喑哑,那些有歌的日子却都是我生命中的亮时亮点,我……怎么那样快乐过!而为何也那样幸运,在多数国人还缺吃少穿行动受限的年代,我已能凭着笔耕之资走世界了,不能把那么多当年在读者期待中留下的文篇都塞进这本书里,但是也还是选了三几篇,这都是与众不同的独家经验。梦想有一天有能力将纸本变成电子篇章,使之重生再见天日,现在只好就拿出这些了。同时本书也忠实地记录了我过去生活思绪的点滴,等同是自然笔触下自我的速写,除了童年少年的幼稚光荣历史,原来那些无声影戏般幕幕的纪录,不只有岁月留下的负担的沉淀,也有无可取代的意趣。其实这本书无非就是书写各种的情怀与情境,包括想起来甚感沉重意欲抹去的一些记忆。非官非宦一名人世间简单的读书人没有很多的传奇故事,但的确有不少独自经历的感悟、感动、感应、感怀、感谢、感念呈现于我内在的格调与情操,纵使展现的无非还是人世间常民群里的人间烟火,也不觉惭愧,因为展出的是无粉饰真诚活着的自己。即使来到终站之前也未改本色。我喜欢感谢,有人和事可感念会让我觉得幸福与快乐。这个文集能够面世我确实心存感谢。因我非通儒但有读书人的毛病,从来羞于为自己寻找任何机会,包括作品付梓大事。幸有我的新朋友江岚教授懂我知我为我着想,促成此书的出版。其实直到她的大作长篇小说《合欢牡丹》的新书发表会在纽约法拉盛图书馆举行,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顾月华邀我讲评,我才正式认识这位同道的年轻学者。她为人爽朗坦率,我也并不托大孤傲,如今新朋已成志友,是人间一乐。于此对朋友的关怀当然要说一声谢谢。江岚,多谢了!
这本书开始集稿恰在左眼视网膜刚动过手术不久,但并没影响到我预定的工作进度。如今的结果则确定我是那百分之一的手术失败者,双目依然打架,看向目标一远一近,一弯一直,而且互相干扰更甚。我只能用不在乎来对上天的裁决抗议;不让我好好用双眼看世界,有一只明亮有用的眼目也够了,我不会少做一件事。只是当初在眼疾面临决定治疗方法时,犹在恶疾的警戒期内,不免让我感叹又一次的雪上加霜。即或如此,我也没特别在意,这又不是回生机遭遇了障碍,之前还有更严重的打击呢,何曾把我吓倒。如今已顺顺东东定稿,而且此刻正为另一个计划准备开工,目前不过是暂时画下休止符,休息两拍。是的,要想不受影响,就可不会受到干扰。我就是我,不是别人,不会向恶势力低头。不必屈指细数,简单的心算结果,到这个月就是遭宣判得了一般人闻之色变的恶症整整五年之期,心理莫名地轻松下来。往好了想,可有一个比喻,昔年日军侵华时,常用疲劳轰炸战术对付后方的老百姓,所以从幼年始就知日机空袭是分三个状态:空袭警报、紧急警报、解除警报。空袭警报响起,不妨从容走向防空洞;紧急警报笛声凄厉狂吼,大人孩子就要连滚带爬冲入防空洞中以免牺牲于炸弹之下。五年过去,虽然也有过连滚带爬样的狼狈,却依然顽强存活,如常度日。如今低头看看自己,虽已属残躯,按以往旧观念理解,目前虽未解除警报,为期已不远。但若依现在更新的标准,威胁则似乎还没完全过去,只是敌机不一定会临头,却仍在警戒中。可是我愿认同旧说,心理上已似劫后释放的囚徒,放了就是放了。我才不管,我笑着对自己说,我算它已经过去了,只要戒律常守。此后不必再自己吓自己!我,已安啦!那时……无论根据统计数字还是现实光景,依一般习惯的反应,似乎都该惊慌失措,怨天怨地,形近崩溃。我完全没有,更未歇斯底里依套路追问“为何偏是我?”,相反地我独出奇语,说:“为何不该是我?”私底下更跟可以说得上话的亲朋文友表示,我虽非任何宗教的信徒,却认为大自然中自有其主宰,包括各种灾难仿佛也有其定数,我愿相信“砍杀尔”也像华人申请美国移民的机会一样,在人间是有配额的。既然已如此,宁愿己身已不幸中选获致“配额”后,有一位犹有仰事俯畜牵挂的青壮,可以免于被“砍”。反正我已儿女长成,且向来独居独游,独来独往,一身无牵挂。有时我不免会自问,不谈未知的血液中的基因,为什么偏会轮到我中标?!检索一些因素,诸如:性格比一般人多思多虑;习于先天下人之忧而忧甚至杞人忧天;常为所谓的“大局”“大体”凡事过度自敛含忍;对自身的要求又太苛刻认真;生活中偏劳心而少锻炼;不肯自私更常因他人私欲太重受到伤害气闷自我煎熬等性情上的弱点,看看坊间那些名医的论述分析,这些性格的质素确实都是该致病的缘由。所以不再问天问地追问为什么,反正得面对现实,该医就医,该割就割,无可规避,便也无甚可怕了。而这时也方真正猛醒到人生的旅程是会有尽头的,到了终点站当然就须下车,不容耍赖。对于自己这样清醒,的确很满意,确实能安慰自己不忧不惧,冷静面对,尽人事而托命于天,虽然似乎那道路的终极之点仿佛已影影绰绰可以望得见。给自己一个严肃的训令,就是即或是已在走向终站前的道上,也不可踉跄失衡,要雍容潇洒迈步,有尊严地走完该走的路。更完全不应躲躲藏藏,逃避隐晦,正大光明正正东东抗癌;又非犯错生了什么不名誉的病症,为什么要学许多想不开的同病,因不能面对现实,讳忌闪躲,撒谎遁饰,徒增自身的精神负担,累家人有更多的忧虑和痛苦。之后,获知在国际间已给了我们这类选民一个正式的头衔,叫“survivor”,译成中文是“幸存者”。可真真不喜欢这个名号!侥幸存活之义不就是该死没死吗?我偏不,偏要活成不像病人的病人。不能只想只说,还须真正做到,因此在病中若干生理的折磨下,仍毫不懈怠。要做的件正常人的事,就是如期料理完散文集《在纽约的角落》的清稿出版。我,做到了。但不久因顽疾复发而上手术台,再经加料炮烙烘烤,几经折磨后的我终于承认了自己得算是一个病人。因之2014年底返台北参加过新作朗读会回到纽约后,就安分地扮演病患的角色了,斯时心里竟忽然兴起了我将到站不久下车的情绪。尽管每日见到的天空还是蓝的,太阳仍旧东升,楼前花圃里的繁花依然开得盛旺灿烂,心里则不免掺入了一些灰色的调子。随后病名一个一个增添在病历表上,进出医院反复折腾,失掉一些生之机能,生活里增加了很多的禁忌,不方便处,很叫人感到无奈。但即或如此,却还是“规定”自己要心平气和面对,常知与疾病抗争每每是会几扑几跌的。所以,我始终认命却不忧伤,绝不怨天尤人,提醒自己,在心态上承认是一个病人,也不可放弃做一个正常的人的本分与权利,我把这样的认知当作是对生命意义要求的底线。真的!我差不多做到了,即使离开上庠教职已久,勤读书刊,集取资料已非工作所需,这习惯却变成了赖以生存的兴趣,自然要如常保留持续享受。此外,稿约依然可以如期交卷;亲人后进的书稿仍不拒代为校订;文会聚论照旧参加,何妨再到雅集沙龙替朋友朗诵诗作,为文友的新书发表会讲评推介。除了多了一些病容,比年轻人少了一些青春做化妆品,如果不要求我追赶跑跳比赛体能,在讲坛、台面上我何尝像一名“患者”?!不过尽管如此,那漂浮于道路尽头的冷风仍时不时地迎面扑来。虽规避不了,却还是不气馁,不可气馁!仅坚定告诉自己跟时间赛跑我会赢,因我从未怀忧丧志,顶多是催促自己之后,偶尔会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然后,我便鼓励自己,若有机会多能做一点是一点,那就是我的胜利,且体力不足我还有脑力可以使用发挥。自得的,纵然我似已遥见终站的大门,挥开眼前暂时的阴霾后,却仍保如常的喜乐。细细回思,这五年其实也并不难熬,可喜我始终头脑清明,心情稳正,也无某些暖室弱质女性过度自恋自怜的习性,除了按规定不管哪一项手术,都必须有一名成年人伴从,我仍保持独去独来、自理自食、不给任何人找麻烦的好习惯。也就得享独处、独思、独写、独乐,不受打扰的全然自由;这是一个作家需要的环境。即使在各种各样的候诊室里,我都能做上述的功课,因为思考不妨碍我生病,候诊便也不妨碍我构思,就像我不满三十的年岁时,就曾把医院的病榻当作属于我的“菩提树”佑我“悟道”。不过病痛多少影响体力,也有写不了写不动的时候,思忆与阅读的游戏就成了好的填充。因此这段时间,我不但重新掠读了一些自己远时近年的作品,也老老实实检视了一路走来的心灵轨迹。温习过往,还好,除了觉得对父母还应该做得更多些,似乎对谁都因不敢亏欠而少有亏欠,记忆的都是感谢和安慰,这是我的幸运。再度走进自己的作品,也感欣慰,除了往日掌握几个报纸副刊专栏时,曾展现过“鲁”字头的辛辣,警惕过某些人的迟钝,有一点“匕首与投枪”的意味,但没真伤过谁。如今那些时过境迁的析评论述,已与笔名“鲁艾”同埋之于旧纸堆中。一以贯之,不肯欠不会恨的我,笔锄下都从未偏离过爱与美的田亩,那正是我初所服膺的标的。我喜绘情不爱写景,常想书写景致景色若尚未附之以感情来呼应回应,那就跟“旅行指南”差不多了,少了点生命。这考验的五年,我思、我想、我守护的都是这样的心境,所以决定把这本书名定为《终站之前》。从小就老管我的姐姐很敏感,联想太多,原来一听“终站”二字就反对!强烈反对!!之后不再劝阻,除了尊重我自幼思维行事喜欢出人意表的习性,也终能体会如今泛过大病海洋的我,终于爬上痊愈的岸边后,自我惕厉警戒的积极意绪。这本书由于能容纳的分量有所限,除了已为别书所选用,还有很多东西也无法再纳入这为我塑型的书。但其中确有数篇发表当时曾非常受到读者的喜爱,本书特别辑入以享今日的知音。这书我简略地按内容分成六辑,感欣慰的是能把对父母的怀思列为辑,如果有人说那是我的忏悔录我不反对,年轻时自以为得意的事,现在回想起来怎么那样后悔。由这本书也看得出我是一个爱歌人,好几篇文字都写到了记忆深层的歌,当然还有太多没写的。虽然而今已嗓音喑哑,那些有歌的日子却都是我生命中的亮时亮点,我……怎么那样快乐过!而为何也那样幸运,在多数国人还缺吃少穿行动受限的年代,我已能凭着笔耕之资走世界了,不能把那么多当年在读者期待中留下的文篇都塞进这本书里,但是也还是选了三几篇,这都是与众不同的独家经验。梦想有一天有能力将纸本变成电子篇章,使之重生再见天日,现在只好就拿出这些了。同时本书也忠实地记录了我过去生活思绪的点滴,等同是自然笔触下自我的速写,除了童年少年的幼稚光荣历史,原来那些无声影戏般幕幕的纪录,不只有岁月留下的负担的沉淀,也有无可取代的意趣。其实这本书无非就是书写各种的情怀与情境,包括想起来甚感沉重意欲抹去的一些记忆。非官非宦一名人世间简单的读书人没有很多的传奇故事,但的确有不少独自经历的感悟、感动、感应、感怀、感谢、感念呈现于我内在的格调与情操,纵使展现的无非还是人世间常民群里的人间烟火,也不觉惭愧,因为展出的是无粉饰真诚活着的自己。即使来到终站之前也未改本色。我喜欢感谢,有人和事可感念会让我觉得幸福与快乐。这个文集能够面世我确实心存感谢。因我非通儒但有读书人的毛病,从来羞于为自己寻找任何机会,包括作品付梓大事。幸有我的新朋友江岚教授懂我知我为我着想,促成此书的出版。其实直到她的大作长篇小说《合欢牡丹》的新书发表会在纽约法拉盛图书馆举行,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顾月华邀我讲评,我才正式认识这位同道的年轻学者。她为人爽朗坦率,我也并不托大孤傲,如今新朋已成志友,是人间一乐。于此对朋友的关怀当然要说一声谢谢。江岚,多谢了!
媒体评论
淑敏的创作趣味是多方面的,她写散文,杂文,小说,评论,也写社会批评性的短论,为文话锋犀利,理中有情,将手中的一支笔,运用自如得似天马行空,恣意发挥,无障无碍,字字慧心流露,在每个领域里皆拥有一片天地。
淑敏女士多年专攻历史,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散文中弥漫着文化历史气息,呈现出一种文学与历史相胶结的融洽形态。
——著名世界华文作家 赵淑侠
淑敏女士多年专攻历史,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散文中弥漫着文化历史气息,呈现出一种文学与历史相胶结的融洽形态。
——刘树声
在线试读
浅 笑
拆开了五妺的信,又是密密麻麻,琐琐碎碎。多年来,就是如此,从新正到腊尽,为了他们,我总有得忙。有时一事未了,又来一事,有时百务齐来,叫人恨不得多生出一百颗脑袋来回应。五妹交给我奔走的杂碎很少,但习于把她心中的点点滴滴透露给我,让我分尝一切。也难怪,自小她依赖依恋我多,不跟我倾诉,却又诉与谁人?近来她的信上频频写道:“近,我常常梦见妈妈,可是还没梦完,她就走了……为什么不让我梦完呢?都让我在未完的梦中惊醒!”我不敢搭腔,六姐妹中,她内向而脆弱,既不会发泄也不会排遣,我不能把我的感觉告诉她,否则更把她逐向苦苦思念的牛角尖。所以,我不敢接她的话茬。可是,我实在想告诉她,不是常常,而是天天;不是在梦中,而是无所不在,我都看见母亲。但非失明后坐在厅堂里要儿孙呵护照顾的老奶奶;亦非棺椁中穿戴整齐却看来陌生的老太太,而是青春正盛,巧笑倩兮的妈妈。这幅像自我幼时就画在心里了。母亲在世,这画像仅偶时出现偶时消退;当母亲远行了,它就正正中中悬挂在我脑海的中央,再也不会隐失。齐颈的短发,在半侧着的光洁面颊旁,形成一绺自然俏皮的弧波,未施脂粉玉白的头低垂着;俯视着的眉黛眼目,弯弯地显出了一丝丝水灵灵慈柔的神采,与悬直秀挺的鼻梁、唇边扬起的笑意,构成一个无声的浅笑。坐在她的怀中所触及是眼里的光彩;从旁凝观,乃是全部的“画像”。根深蒂固,在意念中留下了这幅妈妈半身的侧影。父辈常向我们描述他们早年见到过的妈妈,用上无数的形容词和惊叹号;母亲青年时代的朋友,也用许多比喻和感慨诉说伊等眼中母亲的形象,但都不如我心版上镌刻的那幅“浅笑”更美。要说儿不嫌母亲丑是对的;若说儿不知母丑,则不正确。到台中之后,妈妈已成了一个备受战乱之苦,备尝生活艰辛的多儿“妇女”,劳动乏倦,全写在憔悴的脸上,那时如让我跟人说“我的妈妈好美”我说不出,因为那当然是违心之论。直到有那么一天……那一天,几个同班的级友,不知为了何事,到了我家的蜗居。临行之前,妈妈抱着小妹走到玄关送他们。小妹几个幼儿笨拙的“表演”引得众人大笑,妈也笑了,仍是那柔柔的轻笑。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满足快慰的表现嘛,并不特别。可是关上大门的当儿,史竟赞叹着说了:“你妈妈笑起来真好看!真美!”会吗?可能吗?在台中很多人全晓得,史的母亲,身形笑貌都跟前代明星胡蝶神似,而在姿容上绝不稍逊。他会觉得“我的”四十几岁的妈妈好看!我几乎不太敢相信,因为我只看到了妈妈的沉郁憔悴。可是我的一群同学,都已是高中学生,应该有相当的判断力。送走了同学,回头看时,妈妈似乎在寻思着什么,却仍保持着那浅浅的、含蓄的笑容。霎时间,埋在心底的影像,浮泛上来。是了,自幼喜欢看妈妈的那个表情,也不知为什么喜欢,原来是因为美!爱美的眼睛,捕捉住美哪里肯放过。眼前的母亲已失去了玉白光洁的额头面颊,但眼波、笑靥的神韵还在,那神韵哪怕只回来一会会儿,也依旧存在,从眼睑下面飘散出来的轻柔倩婉的笑意,仍然能俘虏爱美的心。又是多少年过去了,岁月像不明来向的狂风,呼呼、呼呼地,从头顶吹过,等你定下神来看一看想一想,就又是多少年已跑得无影无踪。我的儿女在他们的图画里,已经知道给“他们”的母亲长上了茸茸的长睫毛,穿上了细细的高跟鞋;“我的”母亲已升格做老太太。渐渐的,老太太的视力不行了,腿脚不行了,真的老了,既不能吹箫吟唱,也不能画画剪纸,更无法扔一个慈和柔美带笑的眼神给她的贝贝们。直到又有那么一天……再度住进医院的夜,母亲坐在高高的病床上,请来照料病人医疗琐务的护佐指协助护士负责病患者个人卫生(洗澡、更换尿布等)的护理人员,即护士的助理。——编者和我,一边一个陪侍着她。历尽沧桑的护佐,逗着老太太说话,老太太细白的皮肤,秀巧的脚型都成了话题。谈起了那正黄旗的家世背景,眼睛已尽失光彩的老人家,眉鼻口角间,忽然又涌出了那暌违已久的浅笑。是想起了那段光耀岁月呢?但仅只短短的若干分秒,那片光影又完全消失无踪。可是那短暂印象却重叠在我记忆中的画景上,青年、中年、老年,重合在一起。尽管发肤躯体逐渐地老化,妈妈的那种轻轻的浅笑却永远光鲜青春。若干年来,紫色的衣衫,在仕女间十分流行。但在我的感觉里,从未有一个人,能把紫色穿得像母亲年轻时那般适切,只因从未见过有人具备了与那色霞紫配合得那么好的条件。不被脂粉污染玉白色的纤巧柔细、未受俗尘烟火熏沾的一抹宁雅平和的浅笑,淡淡的紫色软缎仅衬出柔媚素秀,却不会喧宾夺主,耀人眼目。叫人感到,那样的人才该穿那样的紫;那样的紫,唯应给那样的人穿。母亲今已远去,一切的声容笑貌,似乎也都远去,像捕捉不到的幻影。只有那从我幼年时便描绘于忆念深处的浅笑,轻柔慈静的浅笑,却历久更新。当一切动静百象都淡没在脑海里,只有那幅记忆里的画像却逐渐突出放大,成为永远的大特写。
拆开了五妺的信,又是密密麻麻,琐琐碎碎。多年来,就是如此,从新正到腊尽,为了他们,我总有得忙。有时一事未了,又来一事,有时百务齐来,叫人恨不得多生出一百颗脑袋来回应。五妹交给我奔走的杂碎很少,但习于把她心中的点点滴滴透露给我,让我分尝一切。也难怪,自小她依赖依恋我多,不跟我倾诉,却又诉与谁人?近来她的信上频频写道:“近,我常常梦见妈妈,可是还没梦完,她就走了……为什么不让我梦完呢?都让我在未完的梦中惊醒!”我不敢搭腔,六姐妹中,她内向而脆弱,既不会发泄也不会排遣,我不能把我的感觉告诉她,否则更把她逐向苦苦思念的牛角尖。所以,我不敢接她的话茬。可是,我实在想告诉她,不是常常,而是天天;不是在梦中,而是无所不在,我都看见母亲。但非失明后坐在厅堂里要儿孙呵护照顾的老奶奶;亦非棺椁中穿戴整齐却看来陌生的老太太,而是青春正盛,巧笑倩兮的妈妈。这幅像自我幼时就画在心里了。母亲在世,这画像仅偶时出现偶时消退;当母亲远行了,它就正正中中悬挂在我脑海的中央,再也不会隐失。齐颈的短发,在半侧着的光洁面颊旁,形成一绺自然俏皮的弧波,未施脂粉玉白的头低垂着;俯视着的眉黛眼目,弯弯地显出了一丝丝水灵灵慈柔的神采,与悬直秀挺的鼻梁、唇边扬起的笑意,构成一个无声的浅笑。坐在她的怀中所触及是眼里的光彩;从旁凝观,乃是全部的“画像”。根深蒂固,在意念中留下了这幅妈妈半身的侧影。父辈常向我们描述他们早年见到过的妈妈,用上无数的形容词和惊叹号;母亲青年时代的朋友,也用许多比喻和感慨诉说伊等眼中母亲的形象,但都不如我心版上镌刻的那幅“浅笑”更美。要说儿不嫌母亲丑是对的;若说儿不知母丑,则不正确。到台中之后,妈妈已成了一个备受战乱之苦,备尝生活艰辛的多儿“妇女”,劳动乏倦,全写在憔悴的脸上,那时如让我跟人说“我的妈妈好美”我说不出,因为那当然是违心之论。直到有那么一天……那一天,几个同班的级友,不知为了何事,到了我家的蜗居。临行之前,妈妈抱着小妹走到玄关送他们。小妹几个幼儿笨拙的“表演”引得众人大笑,妈也笑了,仍是那柔柔的轻笑。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满足快慰的表现嘛,并不特别。可是关上大门的当儿,史竟赞叹着说了:“你妈妈笑起来真好看!真美!”会吗?可能吗?在台中很多人全晓得,史的母亲,身形笑貌都跟前代明星胡蝶神似,而在姿容上绝不稍逊。他会觉得“我的”四十几岁的妈妈好看!我几乎不太敢相信,因为我只看到了妈妈的沉郁憔悴。可是我的一群同学,都已是高中学生,应该有相当的判断力。送走了同学,回头看时,妈妈似乎在寻思着什么,却仍保持着那浅浅的、含蓄的笑容。霎时间,埋在心底的影像,浮泛上来。是了,自幼喜欢看妈妈的那个表情,也不知为什么喜欢,原来是因为美!爱美的眼睛,捕捉住美哪里肯放过。眼前的母亲已失去了玉白光洁的额头面颊,但眼波、笑靥的神韵还在,那神韵哪怕只回来一会会儿,也依旧存在,从眼睑下面飘散出来的轻柔倩婉的笑意,仍然能俘虏爱美的心。又是多少年过去了,岁月像不明来向的狂风,呼呼、呼呼地,从头顶吹过,等你定下神来看一看想一想,就又是多少年已跑得无影无踪。我的儿女在他们的图画里,已经知道给“他们”的母亲长上了茸茸的长睫毛,穿上了细细的高跟鞋;“我的”母亲已升格做老太太。渐渐的,老太太的视力不行了,腿脚不行了,真的老了,既不能吹箫吟唱,也不能画画剪纸,更无法扔一个慈和柔美带笑的眼神给她的贝贝们。直到又有那么一天……再度住进医院的夜,母亲坐在高高的病床上,请来照料病人医疗琐务的护佐指协助护士负责病患者个人卫生(洗澡、更换尿布等)的护理人员,即护士的助理。——编者和我,一边一个陪侍着她。历尽沧桑的护佐,逗着老太太说话,老太太细白的皮肤,秀巧的脚型都成了话题。谈起了那正黄旗的家世背景,眼睛已尽失光彩的老人家,眉鼻口角间,忽然又涌出了那暌违已久的浅笑。是想起了那段光耀岁月呢?但仅只短短的若干分秒,那片光影又完全消失无踪。可是那短暂印象却重叠在我记忆中的画景上,青年、中年、老年,重合在一起。尽管发肤躯体逐渐地老化,妈妈的那种轻轻的浅笑却永远光鲜青春。若干年来,紫色的衣衫,在仕女间十分流行。但在我的感觉里,从未有一个人,能把紫色穿得像母亲年轻时那般适切,只因从未见过有人具备了与那色霞紫配合得那么好的条件。不被脂粉污染玉白色的纤巧柔细、未受俗尘烟火熏沾的一抹宁雅平和的浅笑,淡淡的紫色软缎仅衬出柔媚素秀,却不会喧宾夺主,耀人眼目。叫人感到,那样的人才该穿那样的紫;那样的紫,唯应给那样的人穿。母亲今已远去,一切的声容笑貌,似乎也都远去,像捕捉不到的幻影。只有那从我幼年时便描绘于忆念深处的浅笑,轻柔慈静的浅笑,却历久更新。当一切动静百象都淡没在脑海里,只有那幅记忆里的画像却逐渐突出放大,成为永远的大特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