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01268
“不能翘腿,坐要有坐相”;
“那个椅子放不进去,位置太小了”;
……
生活中我们用了大量语言去规范孩子的行为,解释事物现象,但实际上我们惯用的方法却经常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跟孩子说理,学会说理的艺术。
说理不但是让孩子听话,更是为了让孩子懂理受益,塑造孩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
本书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去分析说理性语言现象的结构和内涵,用真实案例手把手教你怎样用说理性的语言向孩子传递有益的信息,从而培养他们的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本书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章说理对孩子的思维培养和人格成长有多重要?1
说理新概念 3
为什么会有“熊孩子”? 8
“寒门陷阱”的密码 18
父母舌尖下的人生起跑线 25
第二章跟孩子说理的核心是什么?31
以理服孩:
“层次四步曲”的方法导入 34
有效选择:
什么类型的说理孩子容易接受? 41
一点比较:
正能量和负能量的说理区别在哪里? 57
一点延伸:
深度了解“理”的力量源泉 66
第三章解读案例:
说理的成与败 73
案例分析——行为规范篇 76
案例1花童的裙子不能弄脏 76
案例2该不该对外婆尖叫? 80
案例3停止撞车游戏 83
案例4去不了幼儿园 86
案例5不知道名字的后果很严重! 89
案例分析——现象解释篇 92
案例1董永为什么当宰相? 92
案例2站在后面的老鼠能迎接青蛙吗? 95
案例3为什么老是扮演“白雪公主”? 97
案例分析——不听话的缘由 102
案例1超市里的哭闹 103
案例2生日派对上的不合作 107
目录
舌尖上的教育:
跟孩子说理的艺术
第四章说理的思维策略:
怎么说孩子更信服?115
层次倒推法:
从立场出发的逆向思维 117
黄金组合法:
当逻辑遭遇情感共鸣 124
立场延伸法:
将规矩背后的理说透 132
负能量过滤法:
警惕语言暴力 139
第五章说理的心理策略:
怎么说孩子不会犟?149
有限选择法:
让孩子从说“No”到说“Yes” 152
平等交换法:
让孩子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议 161
演示强化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68
第六章案例翻转训练:
你是一个说理高手吗?175
7个案例: 7种情境中家长使用的语言
178
案例1为什么要收玩具? 179
案例2火车门怎么还不关? 180
案例3被人抢了玩具应不应该打回去? 181
案例4上飞机时不能玩玩具 183
案例5吃饭前不能吃零食 184
案例6不要在小溪边玩水 185
案例7上完厕所再玩火车 186
案例翻转:
更合情合理打动孩子的说法 188
第七章理多人不怪:
了解一点语言学 201
语言的本质——表达思维 204
语言的功能——有效交流 208
交流高手——对语言功能驾驭自如 216
说理性语言——交流高手的宝典 221
参考文献 228
后记 230
我们看下面一对母女之间的对话。(注: 本书中所有对话来源于作者实地观察和做语言研究的录像数据,全是真实资料,并非杜撰,参与者用别名替代。在此感谢研究参与者的大力支持!)
背景: 娜娜(4岁9个月)从幼儿园回来,妈妈让她试穿一条新裙子,这条裙子是娜娜第二天参加一场婚礼做花童要穿的裙子。娜娜穿上那条裙子后很兴奋,她在家里欢舞了一阵后,走到冰箱前面,打开冰箱门找东西吃,这时妈妈说话了。
妈妈: 你要吃什么?娜娜: 我要喝果汁。妈妈: 果汁不行,果汁有颜色,会把裙子搞脏。娜娜: 我小心一点。妈妈: 不行,过来喝水(倒了一杯水),要不就把裙子脱下。娜娜: 不要!不要!我要穿这个裙子。妈妈: 那就过来喝水,我说了果汁不行。你如果把裙子搞脏了,就当不了花童,那青青阿姨明天可怎么结婚啊?(娜娜犹豫片刻,不开心地接过妈妈递给她的水。)
这段话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可能是娜娜妈妈的结论,她怎么把孩子喝果汁和青青阿姨能不能结婚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跳跃式的联系让人有些忍俊不禁,娜娜妈妈的语言好像有点道理,又有点怪异。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娜娜妈妈的言论,我们可以发现她对娜娜说的话有三个说理的链接点: A. 果汁有颜色,会把裙子搞脏。B. 裙子脏了就不能当花童。C. 没有花童,婚礼就不能举行。
这三个链接点将这个孩子喝果汁的三个可能的相关后果表明出来,这三个后果一个比一个严重,后升级到影响青青阿姨的婚礼,有了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因为妈妈想阻止娜娜喝果汁,有意夸大了这个行为后果的严重性,想以此镇住娜娜。这位妈妈的说理合不合理?在此暂且不评估,待下面一个章节说明说理性语言的层次结构后,我们再回头分析这段对话就会一目了然,发现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抛开说理,这位妈妈有一点做得比较好,她给娜娜两个选择: 要么脱下裙子喝果汁,要么穿着裙子喝水(没有颜色)。这种给孩子有限的选择权也是引导孩子行为的重要策略之一,往往比较奏效。应该说娜娜后服从妈妈的指令,既有妈妈用严重后果把她镇住的直接原因,也有妈妈给她选择权,让她在服从中保持一点尊严的潜在因素。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看到,说理性语言通常出现在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在生活中发生频率会非常高,家长几乎在每次引导孩子行为的时候都得用上一些理由。说理性语言在表面上的直接效果是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建议,但其隐含的潜在效果却对孩子有着更重要的影响,因为家长在说理时用的理由反映着事物的规律和社会的原则,这些信息对孩子的思维格局和人格养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娜娜的妈妈在她的说理中用的理由很可能会对娜娜今后的行为和社会判断产生影响。娜娜会相信果汁容易弄脏衣服,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其实果汁很容易洗掉);花童的裙子必须是干净的,没有花童的婚礼是无法举行的……语言的本质是思维表达,说理性语言的本质是因果逻辑思维的表达。家长对孩子无心说的话、用的理都是在悄悄塑造孩子的思维和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眼光,这关乎育儿成才的核心要素。为什么会有“熊孩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年轻的妈妈抱怨: “我的孩子难带,说什么都不听,还对着干,你说东,他向西;你说‘山有虎’,他偏要‘再向虎山行’。”也常看到社会媒体报道: 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比,比较熊;跟欧美孩子比,比较熊;跟过去的中国孩子比,也比较熊!“熊孩子”在这些媒体中的定义是没有规矩、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情绪自控能力比较糟糕的孩子。比如,在那个经典的、广为流传的中日儿童一起参加夏令营的故事中,日本孩子在营地中表现得顽强自律,能独立完成各种任务;而中国孩子娇气低能,处处依靠他人,还容易情绪失控,是“熊孩子”的形象代言,和日本孩子形成了鲜明的“熊对比”。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察,但它戳中了很多中国家长的要害: 我的孩子好像就是这样,在家是“霸王”,出去是“狗熊”。我也想好好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但他(她)就是不听,怎么办?当今的中国孩子怎么了?当真基因突变,长着不听话的叛逆反骨,携着“熊孩子”的天然烙印?
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与他们的父母以及其他关系亲近的成人的语言交流。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早就指出: 孩子内在的思维和人格特征是由其外在的社会交流所决定的,而在这其中语言扮演了重要角色(Vysosky,1978)。孩子的社会交流主要就是与他们的父母以及周围亲近的人的语言交流,所以当成年人抱怨孩子不听话、拥有“熊孩子”特征时,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说的话有问题,让孩子听得“中毒”,为“熊孩子”人格特征长成提供了丰厚的滋生土壤? 我们看下面一段对话:
背景: 平之(4岁半)在客厅玩积木玩了好一阵了,之后走到厨房,从果盘里拿出一个香蕉,准备吃。
妈妈: 你还没洗手呢,洗了手再吃。平之: 不要洗!(开始剥香蕉皮。)妈妈: 你的手太脏了! (平之不理妈妈,继续剥香蕉皮。)妈妈: 我们家大卫生间装了洗手液(的盒子),你不是喜欢用那个洗手吗?平之: 是那个一摁就有泡泡的?妈妈: 是啊,昨天装的,你忘了?平之: 好,我去看看。妈妈: 你要用那个洗手哦。平之: 嗯(跑向卫生间)。
平之后洗了手,但平之妈妈说服他洗手的理由是卫生间有洗手液盒子,洗手比较好玩。这个说理的本质是“贿赂”,用一些暂时的好处和利益诱导孩子的行为。这其实就是在滋养平之不尊重规矩、满足自己情绪为先的任性行为,这也是“熊孩子”的特征之一。贿赂型的说理往往开始比较有效,但时间一长就失效。我们很难想象平之对洗手液盒子一摁就出泡泡的现象,有很长时间的新奇感,妈妈用这个理由劝服平之洗手的有效期实在有限。她若经常用贿赂式的语言跟孩子说话,其实无法真正树立自己的威信,将面临管教失控的局面。其实在此,平之妈妈完全可以用“正当理由”规范平之的行为: 你的手很脏,有细菌,用脏手吃东西会把细菌吃进去,会生病,很不舒服。我不希望你生病,所以请你洗手……同时可以给平之另一个选择: 如果你现在不想洗手就去客厅继续玩,什么时候想洗手了再来吃香蕉。给出另一个选择也是给孩子一些维持自尊心的余地,往往能帮助说理奏效。如果平之要耍赖哭闹,那就让他哭闹吧,冷处理是对付已养成的“熊孩子”的重要方法之一。妈妈把原则底线和可供选择的方案说清楚之后,就不应该再退让了。家长需要让孩子在家里就知道规则的力量,让孩子在规则面前碰壁,即使情绪失控也不能妥协。孩子在情绪发泄完之后会慢慢找回他应有的行为规范,而且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获得他人认同和尊重的喜悦。用正确的理由引导孩子的行为,并坚持下去,会终让孩子懂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意义,对其人格塑造有巨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特别是妈妈的角色很重要。澳大利亚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世界语言学界的大师韩茹凯(Ruqaiya Hasan),在20世纪90年代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对比研究。她对比了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的中产阶级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和底层阶级受教育程度低的妈妈跟她们学龄前孩子的语言交流习惯,发现这两类妈妈在说理性的语言上区别很大,对孩子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Hasan,1993)。在韩茹凯的研究中,中产阶级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和底层阶级受教育程度低的妈妈在与孩子说理上有以下两个显著不同的地方: 个区别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在和孩子的日常对话中,说理性的语言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妈妈。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说话时,用大量有因果关系的语言去解释事物的规律,或用这类语言规范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坐姿不端正,脚跷在桌子上了,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会说: “把脚放下来,你那样坐容易摔倒,而且桌子是用来放物品的,不是放你的脚的……”受教育程度低的妈妈会直接用指令性语言,通常不加解释。看到孩子脚放桌子上时会说: “把脚放下来,听到没有?我说很多次了……”对比这两个妈妈的语言,她们其实都对孩子发出了指令: “把脚放下来。”但很明显,个妈妈说话显得文明,第二个妈妈则显得粗鲁。导致这种区别的原因不是两个妈妈说话的口气,而是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说理的成分。个妈妈讲出了脚要放下来的原因,让这其中所含的因果规律去规劝孩子的行为,即使是轻言细语,话语的分量也是重的;而第二个妈妈没有给出任何原因,直接用自己的权威去改变孩子的行为,暴力彰显,自然就粗鲁了。第二个区别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跟孩子说理时,运用逻辑规律或人群合作原则的因果关系,比如: “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巴,不然细菌会传给别人。”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妈妈在其有限的说理性语言中,说理的立场则更多地使用威胁或贿赂的力量,比如: “再让我听到老师说你欺负小朋友,就别想吃好东西”(威胁);“你表现好,就买那个蜘蛛人玩具”(贿赂)。
韩茹凯的研究还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妈妈的说理虽然看似温柔,但孩子执行妈妈的指令的比例却比较高;受教育程度低的妈妈虽然语言听上去有力量,却更多地遭到孩子的反抗。这跟很多人想象的孩子怕凶(威胁)信哄(贿赂)、一吼一骗就让他们乖乖服从很不一样。威胁和贿赂在某一个时刻、对某一件事情好像立刻生效,可以让孩子迅速服从,但从长远看,这些手段起着相反的作用。韩茹凯进一步分析了妈妈们的语言,指出这其中深刻的原因是妈妈们说理的立场不同。当妈妈用自然界的逻辑关系和人群合作的原则去跟孩子说理时,她的语言借助的力量是强大而隐形的,超出小家庭的环境,这种隐形力量孩子看不到,但感受得到,往往让他们难以反抗。换句话说,即使孩子有意反抗,妈妈说的话效果依然存在。比如,妈妈说了“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巴,不然细菌会传给别人”,孩子如果反抗妈妈的指令,打喷嚏时不捂住嘴巴,他会发现别人会对这个行为嫌弃,会下意识避开,感受到好像真有细菌传出去,妈妈说得没错啊!在这种情况下,有意的背叛也使孩子无法挑战妈妈语言中的权威,长此以往,妈妈真正的权威感在孩子心中树立。而妈妈用威胁和贿赂性的语言跟孩子说理时,她用的力量是自己的个人权威,作为家长的权威,但这个权威局限在小家庭内,这个力量就在孩子眼前,孩子看得到,而且可以挑战。比如,妈妈说“再让我听到老师说你欺负小朋友,就别想吃好东西”,孩子会思考: 老师说了我的坏话,我就真没有好东西吃了? 这好像不见得会成真,这个结果不是必然的。如果我装可怜或耍赖,妈妈也许心软,会改变主意,或者趁着妈妈没注意,我从冰箱里偷点好吃的东西出来也是可能的。总之,孩子可以感受到妈妈的理由不会必然导致她说的结果,这让他们愿意尝试着去冒犯和挑战,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看到,“熊孩子”之所以能够“熊”,是因为妈妈在日常管教中让他们有机可乘,助长和推进了孩子选择“熊行为”的动力。即使妈妈可以用暴力压制孩子的反抗,给他们一些肉体和物质上的惩罚,但终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他们的反抗会让大人难以压制,建立在个人权威上的管教终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在日常对话中,家长需要用大量的说理性语言去不断地规范孩子的行为和解释身边发生的事物,家长说理的方式不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影响,对孩子的认知和思维模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塑造作用。用自然界的逻辑关系和人际合作为原则对孩子说理的家长,无形中带给孩子自然界的知识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如前面的例子“打喷嚏时要捂住嘴巴,不然细菌会传给别人”,背后的潜台词是咳嗽会传播病菌,这是自然现象,大家不想被病菌传染,我们需要考虑别人的利益和尊重别人的感受,这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而且我们自己的行为其实和周围世界以及周围的人都是有关系的。如果家长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孩子对自然现象、人际关系以及事物因果联系的感知和认识都会得到提升,日久天长,便形成一种客观合理、懂得公平合作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对应,如果孩子经常处于威胁或贿赂性的语言中,如“你表现好,就买那个蜘蛛人玩具”(贿赂),这些孩子在日常交流中得到的自然界的知识较少,而且学到的是另一种非正常的人际关系的原则,即用权威、物质等因素来主导人际关系,而不是尊重与合作。日积月累,这些孩子的思维也会出现鲜明的主观、利己的特色。作为语言学界的大师,韩茹凯的理论和研究给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她直接切入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核心的价值: 语言在语义(semantic meaning)上传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在本书后一章我会介绍一些语言学知识,继续挖掘大师们的学说为我们实践生活带来提升的契机。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韩茹凯从语言表达的语义功能的角度分析妈妈们和学龄前儿童的对话,她让我们看到语言背后的力量,理解什么是言轻语重,什么是色厉内荏。她展示了为什么许多严厉管教孩子的妈妈往往得到了“熊孩子”的结局,尽管她们起初所怀的愿望是多么良好。父母光有爱心和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不论多大的爱、多好的愿望都需要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终要引导孩子做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跟孩子交流所使用的语言至关重要。“寒门陷阱”的密码谈到家庭教育,还有一个社会现象不得不说,这个现象由2015年一篇网络热文提出,即《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文章来自一个资深的银行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这位经理观察一批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高校实习生为争夺有限的几个银行职位而暗暗角力。在这场角力中,实习生的家庭资源,如父母在社会上的地位、权力等固然起了重要作用,但实习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体现出的思维格局和待人接物的细节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关乎了实习成败。《寒门再难出贵子》一文描述道: 家境好的实习生气质上自信从容,与人交往大方自如;寒门子弟则缺乏自信,在行为上拘谨,与人相处显得生硬,有时会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比如,有个基本素质不错的寒门子弟,看到银行有一些免费的香烟放在公共场合供接待,他便悄悄拿了两包“大中华”回去孝敬他的父亲。这个行为,他的主管看在眼里,产生了这个实习生爱占小便宜的印象,对他原来的好感顿时抹杀。然而从这个实习生的角度看,他的父亲从未抽过这么好的香烟,银行的烟又是供大家免费抽的,拿两包回去,有何不可?但他忽略了一个社会原则: 公共资源虽免费,但只能在公共场合共享,不能据为己有,就像公共厕所的卫生纸只能使用,不能拿回家。这个细节的忽略或无知让这个寒门子弟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其实他应有更好的办法: 先问主管一声,他能不能拿两包烟去孝敬父亲,这样既尊重了社会规则,也成全了自己的孝心,说不定还给主管一个孝顺老人的好印象。但这个寒门子弟没有这么做,他输在不知有这样的社会规则,或者即使知道,也可能羞于开口询问主管能否为他的父亲例外一次,因为他缺乏足够自信或需要维护所剩无几的尊严。而家境好的实习生绝不会有这种差错,,他们没有这种需求;第二,他们更懂得社会原则的底线在哪儿。这里忍不住说点题外话,银行把香烟作为共享资源的做法其实也有问题。香烟作为健康杀手不应用来招待客人,免费提供,这种做法若放在西方国家可能是令人震惊的事情,把香烟作为礼物去孝敬父母更是令西方人匪夷所思。香烟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交规则的产物,希望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这种负面色彩的文化终淡去,寒门子弟也永远不要再为香烟栽跟头。“寒门再难出贵子”折射了一个冷酷的现实: 家庭背景在年轻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上会留下多么深的烙印!尽管这批年轻人接受了同等的教育,但均等的教育机会抹不去家庭烙印,而且家庭烙印让这批年轻的实习生在职场竞争中已经处于不同的起跑线。比起父母的权势造就机会的不均等,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塑造上的差距,让寒门子弟即使在均等机会面前也容易丧失机会,这个事实似乎更令人绝望。中国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论断,也得到来自大洋彼岸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媒体的呼应。英国的格拉纳达电视台播放了一个系列纪录片“人生七年”系列(Seven Up!),该纪录片记载了14个来自英国不同家庭的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经历,每隔7年报道一次他们的生活状态。这14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 有低层,有工薪阶层,有中产阶层,有权贵阶层。纪录片的制作者抱着严谨的社会实验的态度,想探究家庭的社会阶层是否对人的一生成长起决定作用。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e18bf695f98493091959569_234055.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e18bf7f5f9849309195956a_234056.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e18bf895f9849309195956b_234057.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5e18bf925f9849309195956c_234058.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35fefe8f0f22450111d4a26_234059.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35fefedf0f22450111d4a27_234060.jpg)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