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63250
2013年开始,钱先生以主要的精力作了“志愿者文化丛书”的编写工作。这是对钱先生2004年所作的一篇雄文《中国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运动的历史回顾》的继续和深入。“志愿者文化丛书”共六册,一册是《论志愿者文化》,由钱先生参与多种志愿者活动中的讲演和为与志愿者相关的图书所做的序言构成,包含大量事例,密切关联现实,语言浅显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另五册是精选的语录,一册介绍现代文化的先驱鲁迅关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改造”的思想;另四册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的历史经验的一个全面总结。钱先生通过卷轶浩繁的文献精选了这些先贤的语录,并为每段语录起了标题,给每本书写了长篇导读。钱理群先生这套“志愿者文化丛书”为中国志愿者运动、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寻求本土资源提供了“志愿”的学术支持,构建中国自己的志愿者文化的基本的理论。
其中《论志愿者文化》一书,系钱理群先生长时间关注、参与志愿者活动,研究志愿者文化,本书是他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全书由“历史篇”“理论篇”和“实践篇”构成,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代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和志愿者活动的历史过程,深度阐发了相关的理论问题,并对“志愿者运动”“乡村建设”“农村教育”“乡村文化重建”“打工子弟教育”“平民教育”等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独到的分析和总结,是我国目前*部系统阐述“志愿者文化”的著作。
《鲁迅卷》、《梁漱溟卷》、《晏阳初卷》、《陶行知卷》、《卢作孚卷》系钱理群对中国本土的志愿者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发掘、整理与研究。首先推出的是现代资源,介绍了现代文化的先驱鲁迅关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改造”的思想。重点推出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建设的四大先驱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卢作孚的理论与实践。
为了便于年轻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的阅读与学习,钱理群先生从先驱者浩繁的著作里,精心选编了相关的语录,附有部分原文,并有详尽的“导读”。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成为志愿者公益组织思想建设和社会工作者教育的阅读文本,有助于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走进先驱者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卢作孚论“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语录)
一 乡村建设之路
(一)现代化 :中国的根本办法
(二)基础在乡村现代化
(1)乡村的重要地位
(2)何为“乡村现代化”
(三)建设应以经济为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城市工商业要面对农村
(四)训练人是一切问题的中心问题
(1)与其说是做事,毋宁说是造人
(2)乡村第一重要的建设事业是教育
(五)创造现代集团生活
(1)中国人的两重社会生活
(2)建设新的集团生活
(3)创造集团生活的试验
二 做事为人之道
(一)微生物的力量特别大
(1)建设的力量
(2)从自己开始,从眼前做起
(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二) 人是社会的动物
(1)人是社会的
(2)为社会寻找出路
(3)建设公共信仰、理想
(三)建设的根本问题是秩序管理
(1)建设秩序是根本和前提
(2)把握现代两个武器
:技术与管理
(3)靠法治不靠人治
(四)改造社会靠行动
(1)反对空谈,努力实践
(2)怎么样做事
(3)做事与读书
(4)如何待人
(5)怎样组织青年服务社
(五)精神之改造
(1)变更社会的要求
(2)建设新的幸福观、成功观、报酬观
文本选读
乡村建设
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
“志愿者”是 21 世纪以来出现的、以青年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按中国的传统,称为“义工”。它的基本特点,一是志愿性,即内发性(出于自我内在生命的需要,而不是外在功利的诱惑)和自发性(是自己的主动、自主的选择,而非外在力量的强制);二是民间性和公益性
:既是非政府性的组织,又是非营利性的组织,是人们说的“第三部门”。它对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形成必要的补充与制约。
不难看出,这样的志愿者组织,是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生活观凝聚在一起的
:许多人奉行个人中心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这群人却尝试“利我利他,自助助人”的新的伦理 ;许多人沉湎于个人的无止境的物质享受,感官刺激,奢侈消费,这群人却相信人不仅有物质的欲望,更有精神的追求,尝试着一种“物质简单,精神丰裕”的新的生活方式
;许多人奉行将他人视为敌人的丛林法则,进行残酷的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这群人却尝试着视他人为兄弟,在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志愿者之间,建立起人与人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新关系
;许多人陷入所想与所做的分离,将真实的自我掩饰、保护起来,被迫或主动生活在谎言中,这群人却尝试着通过志愿者活动将“想、说、行”统一起来,努力生活在真实之中……如此等等。
志愿者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所公民大学堂。志愿者将在这个自主、自由、多元、开放的群体中,学会参与和独立创造,学会对话、合作和互助,学会平等、公平和互惠,学会宽容、妥协、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这样的新理想、新思想、新伦理、新价值、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构成了全新的“志愿者文化”。
而这样的志愿者文化,正在遭遇新的挑战。随着志愿者公益组织被社会和公众广泛认同,随着社会组织日益壮大与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危机
:它很容易成为一种“时髦”,和某种利益捆绑在一起,人们纷纷盲目加入,却不去思考其背后的理念,这样,就会逐渐模糊、淡化最初的理想、追求,失去了目标,造成独立性的丧失,甚至被异化,同时内部的矛盾也会逐渐暴露与激化,甚至导致分化。这样,志愿者组织自身的思想建设,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其核心就是志愿者文化的建设,即要重新回到最初的出发点上,思考“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达到什么目标?”。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面临着一个开拓与发展志愿者文化,使其本土化的历史任务。我们今天在讨论志愿者文化时,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的资源,这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是必要与有益的,但又是不够的。因为不仅这些外来的思想、理念本身有一个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问题,而且中国本土,无论是古代传统、现代传统,还是民间传统里,都存在着丰富的思想、文化、理论资源,足以成为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志愿者运动的精神滋养。
我们还注意到,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社会工作者这一新的职业群体。他们大都经过大学教育的专业训练,所从事的也是专业工作,因而有别于志愿者群体。但他们担负的是社会服务工作,也有自己的社会工作伦理,他们也需要有志愿者精神,也同样需要从中国传统里吸取资源,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我们编选这套“志愿者文化丛书”,就是要对中国本土的志愿者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发掘、整理与研究。首先推出的是现代资源,除了介绍现代文化的先驱鲁迅关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改造”的思想外,重点推出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建设的四大先驱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卢作孚的理论与实践
;以后,如有条件,我们还准备进一步发掘中国儒家与墨家的资源。为了便于年轻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的阅读与学习,我们从先驱者浩繁的著作里,精心选编了相关的语录,附有部分原文,并有详尽的“导读”。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成为志愿者公益组织思想建设和社会工作者教育的阅读文本,有助于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朋友,走进先驱者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同时,我们也清楚,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编选中的缺点与不足,在所难免,因此,欢迎读者不吝赐教。
2013 年 2 月 14 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