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843279
本书是对民国时期的比较文学所进行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在所能拥有的史料、文献和信息的基础上,试图以“文学翻译”、“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为模块,找寻民国比较文学从孕育到诞生的历史印痕;探索中国比较文学*次高峰的缘起;探究从翻译起步的民国比较文学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探寻民国比较文学的先驱者引进、介绍和运用域外文学理论的足迹;回溯民国时期的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和散文家对外来影响的接受过程;梳理民国时期的学者自觉运用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外文学现象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旁及民国时期的艺术家和学者,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所进行的跨学科研究,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中国比较文学的启迪和影响。
目 录
导 论 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缕霞光 1
第一节 睁眼看世界 1
第二节 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13
第三节 学无新旧,无中西 24
第一章 对域外文学作品的译介 35
第一节 从域外小说的翻译起步 36
第二节 林纾的先驱者意义 49
第三节 灿若星辰的译介大军 63
第二章 对域外文学理论的接受 76
第一节 王国维的先河之举 76
第二节 鲁迅的“别求新声于异邦” 90
第三节 茅盾对西方文艺思潮的引进 104
第三章 对域外文学创作的借鉴 121
第一节 为表现人生而做 122
第二节 冒险者、破坏者、前驱者 138
第三节 追求“向内转”的艺术 154
第四章 对中外文学现象的探索 165
第一节 陈寅恪对影响研究的解读及渊源学实践 165
第二节 朱光潜的文类学范例 173
第三节 陈铨的流传学研究 182
第四节 梁宗岱的阐发研究及其他 192
第五节 李健吾的自觉比较意识 203
第五章 对不同学科领域的跨越 215
第一节 丰子恺对文学与绘画的研究 216
第二节 朱维之对文学与基督教的探索 230
参考文献 249
后 记 258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