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34720
★ 真实坦率 留下遗嘱,百年后其自传方能出版。
★ 权威版本 2010年英文版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 独家引进 历经两年精心翻译编辑,即将面世!
1910年4月21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因心脏病病发辞世。死前,他遗下5000页的自传手稿,因其间有对政治的尖锐批评,因而遗言“身后100年内不得出版”。在作家去世100年后,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11月正式出版他的完整权威版自传。而法律出版社已高价引进中文版权。
马克·吐温有着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被称为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曾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擅长写具有讽刺意味小说的他将这种风格带到了他的自传之中,书中,这位睿智的学者嬉笑怒骂,谈笑风生间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展现给了我们。对与自己同时代的文学人物,马克·吐温没有谈及太多,但对批评家这一行当表达了自己的观感:“我认为,批评家的工作是所有职业中最腐化堕落的,没有任何真正价值。”“尽管如此,随它去吧。”“这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必须要有批评家、传教士、国会议员和滑稽演员,我们必须承受这些负担。”同时,这本自传也不乏马克·吐温对私生活的讲述,他甚至用了很长的篇幅,抒发他对一个女人的愤怒。他似乎是以一种很随意的方式在书写自己的人生,想到了就说出来了然后记录下来,可是,细细斟酌之下,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他的睿智。
除却辛辣,马克·吐温日常生活中的“搞笑”天赋也可从自传中觅得。自传管理人赫斯特称:“这份书稿我已经读过无数次,但每一次都忍不住发笑。这个男人的言谈笑骂皆成文学,而自传则是高潮,是那种创作力的*。”
重点推荐:马克·吐温是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他的幽默讽刺风格别具特色。鲁迅评价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缘故了。马克·吐温自己则说:“不能一味逗乐,要有更高的理想。”
他的幽默讽刺不仅仅是嘲笑人类的弱点,而且是以夸张手法,将它放大了给人看,希望人类变得更完美、更理想。
对于自己的自传,马克·吐温生前就曾明确表示,要在他去世一个世纪之后才能出版,因为只有这样他在写自传的时候才能畅所欲言,不受任何约束。不论是对当年美国海外军事干涉的痛心疾首,还是对华尔街巨头的尖锐指责,在自传中,马克·吐温都表达得很是露骨。他知道,等到叙述他人生的“最终(也是最正确)的计划”出版的一天,他已经“死亡,没有知觉,也不会关心了。”因而,自传中将一个真实的马克吐温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辛辣,幽默,这一切都体现在这部真实而从容的自传中,百年遗迹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位睿智的学者生平,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他的思想,一种他独有的思维方式。
尖刻、古怪、滑稽、暴躁——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马克·吐温,这都多亏了我们在高中时读的《哈克·费恩》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但在这部未删节版自传中,呈现的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吐温,他政治立场尖锐,并总乐意充当一个愤怒预言家的角色。不论他对美国军队海外军事干涉的痛心与愤怒,还是他对华尔街大亨们的口诛笔伐,这一个吐温惊人的极具当代精神。
——《纽约时报》
马克·吐温去世前的一个遗嘱正得到实现:一部广博的,坦率的,并具天启意义的自传。
——《独立报》
马克·吐温在一张凌乱的大床上口述了这本书的很多内容,读着这本书就像爬到了那张床上倾听他。
——罗伊·布朗特
说这本书的编辑做了极其优秀的工作,有点像说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为教皇挡风避雨做了极其优秀的工作。这虽然正确,但是这部巨著的宏伟是它自己的。
——罗伯特·D·理查德森
马克·吐温总是如此不经意的走在他所在时代的前面,并超越了自己:他从坟墓的另一边带给我们这部传记:一百年前的遗迹却带来新的内容。马克·吐温最后的时光在书中预言了立体主义,探索了次序、序列以及时间和事件的范围。在这过程中,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告诉我们马克·吐温的人生——那是普通传记作品的单调陈述——而是他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式。这一点遍布散落的回忆、困惑、创作、修订,以及希望成真的美梦中,巧妙的打乱了我们习惯性的重构经历和感觉的方式。
——罗恩·鲍沃斯
一部前所未有的无比有趣的传记。
——《北美评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