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63562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主编,收录了近一两年来华文文学领域里的学术研究著作,探讨了世界华文文学发展的新课题、新动向和新趋势。本书作者都是世界华文研究领域里的专家学者,如饶芃子、古远清、江少川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本系列图书近年来陆续出版了十辑,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广泛认可,本书为第十一辑。本书为世界华文研究会研究成果,在境外和海外书店影响较为广泛。
目 录
写在前面
2017年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年会专辑
台湾海外作家及其离散书写
移民回顾:历史与文学
现代女性的生命困境与精神突围
——新移民女作家陈谦小说论
文化之根的漂移与嫁接
——从聂华苓小说《桑青与桃红》看流散华裔的边缘生存与文化认同
哈金小说《南京安魂曲》:被复活的创伤记忆
汤亭亭笔下的“中国形象”
——以《女勇士》为例
言说“秘密”与华裔美国人的身份重建
——以《接骨师之女》为例
个人记忆与民族叙事
——重读谭恩美小说里的母亲故事
《蝴蝶君》:蜕变与自缚
普拉斯自白诗中的政治隐喻探析
《塞莱斯蒂娜》与《西厢记》比较研究仍需深化与拓展
——关于《塞莱斯蒂娜》与《西厢记》比较研究综述
流散文学的精神张力:文化分裂症与文化共同体构建
2017年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年会
——“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暨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
议综述
……
文本解读
理论阐释
新书快评
访谈与对话
史海钩沉
在线试读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11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大规模的移民潮及其“流散”现象越来越引人注目,并直接导致流散写作、文学的方兴未艾。作为中国学术界从西方引进的一个批评概念,“流散”(Diaspora)又被译作“散居”“离散”“侨居”等,它凸显在全球化背景下却久存于历史长河中,耙梳中外历史,流散现象以及流散写作的雏形早已经以各种面目出现。譬如,东方的古犹太国亡于巴比伦之后,犹太人被放逐而散居国外,伴随着这种(亡国)流散现象而出现的文学创作,便形成了流散文学的古代雏形。其后,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具有流散特征却尚未冠以“流散文学”名称的“流浪汉小说”,主要指的是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状态且具有不确定的写作风格,如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亨利·菲尔丁和美国的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经典作家的部分小说,但这些作品并不说明作家本人同样处于流亡、流浪或流离失所的过程中。可贵的是一些现代“流散作家”,由于超前的先锋意识或鲜明的个体特性而与其母族文化传统、国家体制等格格不入,他们被迫或主动选择流落他乡,在这种流散过程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譬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挪威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爱尔兰意识流小说家乔伊斯、英美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美国犹太小说家索尔·贝娄以及特立尼达裔英国小说家奈保尔、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等。
在全球化日趋深化的时代,多元文化共生与融合的情境下,当代流散文学的叙述焦点已从表现远离故土家国和失去母族文化根基而漂泊无依的悲剧处境以及由此而滋生的苦闷情绪,日渐转变为对流散现象的客观性描述和复杂性心态的呈现。当代流散文学不再单单是漂泊者寂寞困苦之情的一种发泄途径,而是边缘生存的流散群体的双重或多重文化身份的代言者,在渐渐斩断空自哀悼的狭隘痛楚之后,逐渐建构出一种文化优势和广阔视野:同时拥有两种文化背景的流散作家,其作品跨越民族、语言、文化的界限而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文学”①,为实现新时代的文化融通开疆拓土,体现一种母族与异族之间的文化张力——既相互对抗又相互渗透,既可以“马赛克”式“共存”又可以“海纳百川”式“重生”,进而成为全球化时代映射人情人心与世态的为独特的标志性文学现象。
……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大规模的移民潮及其“流散”现象越来越引人注目,并直接导致流散写作、文学的方兴未艾。作为中国学术界从西方引进的一个批评概念,“流散”(Diaspora)又被译作“散居”“离散”“侨居”等,它凸显在全球化背景下却久存于历史长河中,耙梳中外历史,流散现象以及流散写作的雏形早已经以各种面目出现。譬如,东方的古犹太国亡于巴比伦之后,犹太人被放逐而散居国外,伴随着这种(亡国)流散现象而出现的文学创作,便形成了流散文学的古代雏形。其后,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具有流散特征却尚未冠以“流散文学”名称的“流浪汉小说”,主要指的是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状态且具有不确定的写作风格,如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亨利·菲尔丁和美国的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经典作家的部分小说,但这些作品并不说明作家本人同样处于流亡、流浪或流离失所的过程中。可贵的是一些现代“流散作家”,由于超前的先锋意识或鲜明的个体特性而与其母族文化传统、国家体制等格格不入,他们被迫或主动选择流落他乡,在这种流散过程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譬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挪威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爱尔兰意识流小说家乔伊斯、英美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美国犹太小说家索尔·贝娄以及特立尼达裔英国小说家奈保尔、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等。
在全球化日趋深化的时代,多元文化共生与融合的情境下,当代流散文学的叙述焦点已从表现远离故土家国和失去母族文化根基而漂泊无依的悲剧处境以及由此而滋生的苦闷情绪,日渐转变为对流散现象的客观性描述和复杂性心态的呈现。当代流散文学不再单单是漂泊者寂寞困苦之情的一种发泄途径,而是边缘生存的流散群体的双重或多重文化身份的代言者,在渐渐斩断空自哀悼的狭隘痛楚之后,逐渐建构出一种文化优势和广阔视野:同时拥有两种文化背景的流散作家,其作品跨越民族、语言、文化的界限而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文学”①,为实现新时代的文化融通开疆拓土,体现一种母族与异族之间的文化张力——既相互对抗又相互渗透,既可以“马赛克”式“共存”又可以“海纳百川”式“重生”,进而成为全球化时代映射人情人心与世态的为独特的标志性文学现象。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