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0055388
内容简介
《多丽丝·莱辛自传、自传体小说中的身份研究》选取了多丽丝·莱辛创作中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一个文类,即自传和自传体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莱辛的两部自传包括《在我皮肤之下》和《影中漫步》,她的六部自传体小说包括《玛莎·奎斯特》《良缘》《风暴的余波》《被陆地围住的》《四门之城》和《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自传、自传体小说中的身份研究》结合文本细读,把自传与身份、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空间理论等与文化研究融合到一起,对莱辛自传和自传体小说中的身份进行鉴定,从莱辛的性别身份、文化身份和社会身份,探讨了莱辛眼里的自己。其中,莱辛本人自传是我们研究莱辛直接的资料来源,而自传体小说则隐含了莱辛的自我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跟其他小说相比,更多地打上了现实中作者自我生活的烙印,构成了研究莱辛文学创作极好的素材。
目 录
序
前言
章 绪论
节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节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多丽丝·莱辛研究回顾与展望
前言
章 绪论
节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节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多丽丝·莱辛研究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 多丽丝·莱辛和她的自传、自传体小说
节 多丽丝·莱辛其人其作
第二节 传记、自传及莱辛自传和自传体小说
第三节 莱辛自传、自传体小说中的身份
第三章 莱辛自传、自传体小说中的性别身份
节 莱辛与女性主义
第二节 家庭空间中的女性
第三节 职场中的自由女性
第四节 双性同体的身份探索
第四章 莱辛自传、自传体小说中的文化身份
节 莱辛与后殖民主义
第二节 作为局外人的“他者”
第三节 作为局内人的“他者”
第五章 莱辛自传、自传体小说中的社会身份
节 叛逆与回归
第二节 文学场中的“他者”
第三节 政治场中的“他者”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多丽丝·莱辛自传、自传体小说中的身份研究》:
“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feminism),源于法语单词feminisme。法国的荷伯亭·奥克勒特于19世纪80年代早公开提出了这个词汇。19世纪90年代,法国妇女团体和刊物常引用它,但是直到20世纪初“女性主义”才被真正接受。据女性主义专家南茜·福科特考证,feminism大概在1910年进入英语词汇,它的意思是妇女角色的“彻底的社会革命”。女性主义先传入英国、其他欧洲国家和部分拉美国家,1910年后在美国广泛流传,并于20世纪初进入许多非英语国家的词条。女性主义提倡男女平等的意识形态,旨在改变以男子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消除对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的歧视。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根源可追溯到18世纪后期和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于1872年发表的《为女性辩护》。
19世纪后期,西方掀起了场大规模的女性运动,持续了约70年,并在次世界大战时达到。20世纪以来,女性运动又出现了两次不同规模和程度的浪潮。1848年,美国纽约州召开了首届妇女大会,开启了大规模的女权运动,会议通过了《权利与意见宣言》,也成为女性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9年发表了备受当代女性主义者推崇的作品《一间自己的屋子》,在女性主义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又掀起了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这次女权运动的影响深远,几乎波及了西方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贝蒂·佛里丹的《女性的奥秘》等女权主义著作成为第二次女权浪潮的经典著作。女权运动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出现的基本前提。
英国女性文学是近代各民族的女性文学史上发展完整、继承关系鲜明的女性文学。美国女权主义者伊莱恩·肖瓦尔特在考察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时做出了如下的划分,即以出现男性笔名的19世纪40年代到1880年,乔治·艾略特去世为阶段,称之为模仿阶段或“女性”(Feminine)阶段;以1880年到1920年,争取女性选举权的时期,定为第二阶段,即“女权”(Feminist)阶段;以192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称之为自我发现阶段或“女人”(Female)阶段。她还认为从1960年左右,英国女性文学进入了自我意识的新阶段。英国女作家虽然队伍庞大且创作风格多样,但代表性的女性作家,终只落实到几位女作家身上,然后,从她们那里发展出了各种理论。到了19世纪,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女性运动的如火如荼,英国女性文学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女作家,如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等,这些女作家的出现,对英国女性文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简·奥斯汀的小说主要揭示了18世纪英国乡村妇女的生存和婚姻状况,而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则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和里程碑。之后,英国女性文学从对社会生活的大量描写,转向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探索。乔治·艾略就是一个代表。“从简·奥斯汀到乔治·艾略特,妇女的小说尽管受到种种限制,却还是朝着无所不包的女性写实主义方向走去,那是对家庭和社群中的妇女日常生活及价值观所做的广阔而有社会见地的探索”。∞随着乔治·艾略特的去世,英国女性小说进入了“女权”(Feminist)阶段。早期的女权主义思维较为简单和脱离现实,她们把小说作为工具,来抨击父权制制度,揭示女性在社会中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主张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的女性主义甚至提倡两性隔绝论。
……
“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feminism),源于法语单词feminisme。法国的荷伯亭·奥克勒特于19世纪80年代早公开提出了这个词汇。19世纪90年代,法国妇女团体和刊物常引用它,但是直到20世纪初“女性主义”才被真正接受。据女性主义专家南茜·福科特考证,feminism大概在1910年进入英语词汇,它的意思是妇女角色的“彻底的社会革命”。女性主义先传入英国、其他欧洲国家和部分拉美国家,1910年后在美国广泛流传,并于20世纪初进入许多非英语国家的词条。女性主义提倡男女平等的意识形态,旨在改变以男子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消除对女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的歧视。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根源可追溯到18世纪后期和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于1872年发表的《为女性辩护》。
19世纪后期,西方掀起了场大规模的女性运动,持续了约70年,并在次世界大战时达到。20世纪以来,女性运动又出现了两次不同规模和程度的浪潮。1848年,美国纽约州召开了首届妇女大会,开启了大规模的女权运动,会议通过了《权利与意见宣言》,也成为女性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29年发表了备受当代女性主义者推崇的作品《一间自己的屋子》,在女性主义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又掀起了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这次女权运动的影响深远,几乎波及了西方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贝蒂·佛里丹的《女性的奥秘》等女权主义著作成为第二次女权浪潮的经典著作。女权运动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出现的基本前提。
英国女性文学是近代各民族的女性文学史上发展完整、继承关系鲜明的女性文学。美国女权主义者伊莱恩·肖瓦尔特在考察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时做出了如下的划分,即以出现男性笔名的19世纪40年代到1880年,乔治·艾略特去世为阶段,称之为模仿阶段或“女性”(Feminine)阶段;以1880年到1920年,争取女性选举权的时期,定为第二阶段,即“女权”(Feminist)阶段;以192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称之为自我发现阶段或“女人”(Female)阶段。她还认为从1960年左右,英国女性文学进入了自我意识的新阶段。英国女作家虽然队伍庞大且创作风格多样,但代表性的女性作家,终只落实到几位女作家身上,然后,从她们那里发展出了各种理论。到了19世纪,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女性运动的如火如荼,英国女性文学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女作家,如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等,这些女作家的出现,对英国女性文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简·奥斯汀的小说主要揭示了18世纪英国乡村妇女的生存和婚姻状况,而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则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和里程碑。之后,英国女性文学从对社会生活的大量描写,转向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探索。乔治·艾略就是一个代表。“从简·奥斯汀到乔治·艾略特,妇女的小说尽管受到种种限制,却还是朝着无所不包的女性写实主义方向走去,那是对家庭和社群中的妇女日常生活及价值观所做的广阔而有社会见地的探索”。∞随着乔治·艾略特的去世,英国女性小说进入了“女权”(Feminist)阶段。早期的女权主义思维较为简单和脱离现实,她们把小说作为工具,来抨击父权制制度,揭示女性在社会中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主张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的女性主义甚至提倡两性隔绝论。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