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460166
前言
你在烦恼什么
千万次折腾,才能长大成人
只有行动能够稀释抱怨
不完美,才完美
扔掉自己的“伪精英”身份
纵然世界倾斜,你也自有杠杆
你在害怕什么
你只是害怕和别人不一样
无所畏惧,没有遗憾
幸福就是相信这么简单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什么
抗压的速率决定一切
你在忧伤什么
低头赌气,不如抬头争气
人生不是考试,别总问你该怎么选择
纵有万般心碎,也要笑得甜美
坏情绪的规模总是相对的
相信别人的努力,看得起当下的自己
你的自我去哪儿
没有人值得你羡慕
用自己的节奏过生活
如果环境不动,我自己走
你永远不知道,未来的你会怎么样
爱自己是位,没人需要你那么伟大
拥抱开放的魔力
爱正在路上等你
心若自由,灵魂就自由
幸福是一场健身运动
当你竭尽全力,上帝自会主持公道
你在烦恼什么
千万次折腾,才能长大成人
不好意思,你想要得太多
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我们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凡事要适可而止。懂得适可而止,欲望会带给你快乐;不懂得适可而止,欲望只能成为你的包袱。
英国人统治印度时期,那些在印度的英国人十分骄横、傲慢。
有一天,一个英国军官骑着马在街头兜风。忽然,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钱包从他口袋中滑了出来,掉到马路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钱包没有了,赶忙回头寻找。
一位好心的印度人捡到了钱包,他正在着急地寻找失主,见那位英国军官焦急的样子,便问他:“先生,你在找什么?”英国军官回答说:“我的钱包丢了,我正在寻找它。”好心的印度人马上把钱包还给了他。可是,那个英国军官见印度人老实可欺,便想借机敲他一笔。他打开钱包,数了数,然后威胁印度人说:“我的钱包里装了70枚金币,现在只剩下60枚了,你快把拿去的10枚交出来,要不然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印度人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英国军官会这样反咬一口。他想争辩,可是英国军官蛮不讲理。后,英国军官将他带到了警察局。警察记下了案情,又把他送到了法院。
法官听了各自的陈述,再打开钱包看了看,心想:要是这个印度人贪心,就不必还给他钱包了,又何必要10枚金币呢?再说,这个钱包已经很满,不要说再装10枚,就是再装进一枚也很困难。一定是英国军官仗势欺人。想到这里,法官便有了主意。
法官另外拿出10枚金币交给那位英国军官,说:“请你把这10枚金币装进钱包。”英国军官费尽了全身力气,想把金币塞进钱包,可怎么也装不进去。
法官见此情形,拿过钱包,交给印度人,说:“现在很清楚了,这钱包是你的,那位军官的钱包大,能装70枚金币,而这只钱包只能装60枚。军官,你还是到别处找你的钱包去吧!”
英国军官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只好自认倒霉。
贪多必失,这是一条亘古未变的真理,也是哈佛教授常给学生们讲述的做人箴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贪婪可以说是人类的敌人。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少,人生就越幸福。”同理,我们也可以说欲望越多,就越容易致祸。的确,古往今来,多少人欲壑难填,多少人被贪婪打败。
事实上,我们拥有的并不少,仅仅是因为自身欲望太多而产生了不满足感,甚至憎恨别人拥有的或期望比别人拥有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就会导致心理贫穷。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减少欲望,懂得舍弃,只有这样才能从贪婪中解脱,从而获得心灵的安宁。要记住,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应该学会自己控制。成功的人往往适可而止,而失败的人不是做得太少就是做得太多。要记住,多并不一定带来快乐,太多却一定会招来麻烦。
轻装上路,为生活做减法
说到放弃,总是有人不屑一顾。我们不是从小就被教育,做事要坚持,要有毅力和恒心吗?但是,毅力、恒心和过分执着并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自我,固执地将“我想做什么”转变为“我一定要做到什么”,从而让理想与追求成为一种负担。
沃尔夫博士和他的同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分别在波士顿的杨百翰“视觉观察力实验室”和“女子医院”中,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观察几千张图片。他们把每一张图像放在十分复杂的背景之下,然后让志愿者说明自己是否看到某一件工具,比如锤子或者扳手。
实验中,当某一工具多次出现时,志愿者的辨识成功率就相对偏高,错误率仅7%;但是,当某工具出现次数很少,如1次的时候,那么,志愿者对此工具的辨识就会直线下降,错误率上升为30%。
这个实验其实表明了一种“退出门槛”心理。即我们的努力如果在特定时间里无法实现,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放弃。正如实验中的志愿者在面对出现次数较少的工具时,几乎会很快地承认自己无法找到,加快自己的放弃速度,压缩自己能够忍受的退出时间底线。
从这个实验及其结论可以看出,我们天生,或者说我们内心深处潜在着遇到阻碍时更加倾向于放弃的心理,以使自己少走弯路。
其实,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东西都得到,总有需要放弃的东西。不会放弃,就会变得贪婪,结果什么东西都得不到。放弃之后,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人生之路也可以变得轻松和愉快。生活有时会逼迫我们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然而,有时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反而可能因此获得。
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呼啸山庄》,讲述的是一个经典的爱情与复仇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他夺取了主人对小主人亨德雷和他的妹妹凯瑟琳的宠爱,因此遭到亨德雷的嫉恨。主人死后,亨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加以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希斯克利夫亲密无间,青梅竹马。后来,凯瑟琳受外界影响,爱上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
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3年后致富回乡。这时,凯瑟琳已嫁给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为此对埃德加和亨德雷进行了疯狂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德雷的家财。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因此成了奴仆。希斯克利夫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10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希斯克利夫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死告终。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一定意义上表明他天性中仍存在微茫的善良之光,而这对于他事遂己愿却暴虐无情的一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婉转的结局。仇恨终有止息的时候,于此,放弃复仇就是一种友好的所得,一种人性的复苏。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放弃,有时候是为了更好地掌控!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选择的结果,而每个选择必然都有个反面,即放弃。拿报纸出版来说,从头版新闻到影视评论,每一个版面的组成都是编辑选择的结果。选择刊登这条消息,就等于放弃了另一些内容。这样做只是为了在被广告日益挤压的狭小空间里,争取把有价值的东西摆在读者面前。
生活就是这样,在坚持选什么的同时,你也选择放弃了另一些东西。人往往就是因为舍不得放弃,选择才变得异常痛苦。但也正因为舍不得放弃,人生才变得异常沉重,甚至因为不堪重负而过早地衰亡。
生活中,有时不好的境遇会不期而至,使我们措手不及,这时我们更要学会放弃。放弃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让自己对人生有一种超然的心态,即使我们达不到这种境界,我们也要学会放弃,争取活得洒脱一些。
没有目标的人一定被过滤掉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经常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直到它成为习惯。终你会发现,自己真的会成为当初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一位在冷冻厂工作的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被“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冷库里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你或许听过这个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其实,那位工人被锁在冷库里之后,是自己吓死了自己。这是“心理暗示”造成的,它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也能致人死亡。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当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你会产生一种坚定的信念,并且不断地激励自己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你想成为谁就成为谁,但是,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你对它的信念。因为只要你觉得可能,它就会变成可能。就好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虽然失败了几千次,但他还是坚持尝试,因为他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办到。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到一所学校做过这样一个研究:他对一个班上的一些孩子说,你们是天才,智商非常高。又对另外一些孩子说,你们的智力水平一般。15年后,那些被认为是高智商的孩子果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那些被认为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成就的确很平凡。后来,科学家发表言论说,那时候他只是随便说说,其实那些孩子们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那些被认为是“高智商”的孩子之所以能取得不凡的成就,就是因为受到了科学家的暗示——我是“天才”,因而在日后的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以此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让自己不断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那些“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在听到科学家对自己的评价之后,认为自己智力水平不高,也不可能取得更好的成就,因而也就甘心当一个平凡人,而在日后的生活中,他们也就真的成了一个平凡人。
哈佛大学的教授常常在课堂上用上面的这个故事来教育学生: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以此来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一个年轻的乞丐,终日懒洋洋地斜躺在地上,在他面前放着一个破碗,旁边还放着一根讨饭棍。每天都有很多人从他跟前经过,有的人见他很可怜,就在他的破碗里丢几个硬币。
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乞丐,对他说:“先生您好,您的一个远房亲戚不幸去世了,留下了3000万美元的遗产,根据我们的调查,您是这笔遗产的继承人,所以请您在这份文件上签个字,这笔遗产就属于您了。”一瞬间,这个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了富翁。
一位记者采访他:“您得到这笔3000万的遗产后,想要去做的是什么事呢?”这个人回答说:“我首先要去买一个像样一点的碗,再去买一根漂亮的棍子,这样我就可以像模像样地讨饭了。”
故事很可笑,但我们身边这样的人数不胜数。有的青少年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就觉得自己以后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只能碌碌无为。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要记住: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