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94409
章
青铜器鉴赏
1.1 青铜器的产生和发展 2
1.1.1
我国的青铜器 2
1.1.2
商代的早期青铜器 3
1.1.3
商代青铜器 3
1.1.4
西周青铜器 9
1.1.5
春秋战国青铜器 15
1.1.6
秦汉青铜器 21
1.1.7
魏晋南北朝青铜器 22
1.1.8
隋唐五代青铜器 22
1.1.9
宋代青铜器 23
1.1.10
明清青铜器 23
1.2 青铜器的一般鉴定方法 24
1.2.1
依据铸造技术 24
1.2.2
依据纹饰 25
1.2.3
依据器物造型 25
1.2.4
依据青铜器的铭文 25
1.2.5
依据铜质 26
1.2.6
依据声味 26
1.3 青铜器的作伪 27
1.3.1
全器伪作 27
1.3.2
局部伪作 27
1.4 精品鉴赏 30
第二章
玉器鉴赏
2.1 玉器的产生和发展 58
2.1.1
玉是什么 58
2.1.2
玉器的产生 58
2.1.3
商代至秦汉玉器 59
2.1.4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 64
2.1.5
隋唐玉器 64
2.1.6
宋代玉器 65
2.1.7
元代玉器 66
2.1.8
明清玉器 66
2.2 玉器的形制 67
2.2.1
礼器类 67
2.2.2
丧葬类 75
2.2.3
装饰类 76
2.2.4
陈设类 77
2.3 玉石的种类 78
2.3.1
硬玉 79
2.3.2
软玉 79
2.4 古玉的一般鉴定方法 85
2.4.1
根据器型 85
2.4.2
根据纹饰特点 87
2.4.3
根据做工 88
2.4.4
根据沁色 89
2.5 古玉的作伪 91
2.5.1
伪造黄土锈法 91
2.5.2
叩锈法 91
2.5.3
伪造血沁法 91
2.5.4
伪造鸡骨白法 92
2.5.5
伪造陈墨黑法 92
2.5.6
伪造黑斑法 92
2.5.7
伪造牛毛纹法 92
2.5.8
伪造土蚀法 93
2.5.9
油提法 93
2.6 精品鉴赏 93
第三章
漆器鉴赏
3.1 漆器的产生和发展 134
3.1.1
什么是漆器 134
3.1.2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 134
3.1.3
夏商周时期的漆器 135
3.1.4
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 135
3.1.5
秦汉时期的漆器 135
3.1.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136
3.1.7
隋唐五代漆器 136
3.1.8
宋元时期的漆器 138
3.1.9
明清时期的漆器 138
3.2 漆器的一般鉴定方法 138
3.2.1
看漆色 139
3.2.2
闻气味 139
3.2.3
掂分量 139
3.2.4
敲动静 140
3.3 漆器的作伪 140
3.3.1
改款法 140
3.3.2
修补拼配法 142
3.3.3
做旧补缀法 142
3.3.4
仿造断纹 143
3.4 精品鉴赏 144
第四章
家具鉴赏
4.1 中国古典家具的产生和发展 172
4.1.1
什么是中国古典家具 172
4.1.2
夏、商、周时期的早期家具 172
4.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 172
4.1.4
秦汉时期的家具 173
4.1.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 174
4.1.6
隋唐五代的家具 174
4.1.7
宋辽金元时期的家具 175
4.1.8
明代家具 175
4.1.9
清代家具 176
4.2 中国古典家具的用材 177
4.2.1
黄花梨 177
4.2.2
紫檀 178
4.2.3
鸡翅木 178
4.2.4
铁力木 178
4.2.5
榉木 179
4.3 中国古典家具的一般鉴定方法 179
4.3.1
通过古家具上的题款 179
4.3.2
通过考古资料 180
4.3.3
通过古建筑的年代 180
4.3.4
通过形制 180
4.3.5
通过家具用材 181
4.3.6
通过家具的某些工艺特色 181
4.3.7
通过古家具上的各种雕刻图案和装饰符号 182
4.3.8
通过古家具上的工具痕迹 182
4.3.9
通过观察古家具外观 183
4.4 中国古典家具的作伪 183
4.4.1
以劣充好 184
4.4.2
移花接木 184
4.4.3
以多充少 184
4.4.4
拆一组两 184
4.4.5
改头换面 184
4.4.6
杂材其中 185
4.4.7
偷梁换柱 185
4.4.8
改高为低 185
4.4.9
刻意做旧 185
4.4.10
速成催老法 186
4.4.11
伪作包浆 186
4.4.12
虫蛀家具 186
4.4.13
老料新作 186
4.5 精品鉴赏 187
参考文献 212
后 记 214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造就了中国种类丰富而又数量众多的艺术品,它们是人类宝贵的社会遗产,历经千年,经过了无数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珍贵的记忆。我们能从这些艺术品中看到十分生动的历史,以及历史上的人情事态。它们不只是艺术品,还有着更加深厚的内涵,向人们传达出多方面的信息,是立体的、形象的历史,是当时社会的缩影,积淀了文明民族的传统与精神,值得我们去欣赏和感悟。
所谓“乱世藏金,盛世收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要,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消费需求正日益高涨,文化艺术产业正成为知本经济时代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已达7 000万人,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艺术品投资正成为与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并驾齐驱的三大投资方式之一,成为经济投资界的一大热点。艺术品投资市场持续升温,使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开始关注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而对于投资者和收藏家而言,如何提高辨别真伪能力,选取艺术品和如何让持有的艺术品升值,也就是艺术品的鉴赏和经营管理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书将艺术品分为青铜器、玉器、漆器、家具四大类,详细梳理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并在每一类的后选取出此类别艺术品的经典代表,以实例的方式进行具体的鉴赏,让每一种艺术品的特色在娓娓道来的文字当中和精美图片的衬托下,显得引人注目。同时,本书是为普及艺术品鉴赏知识而作,写作要求简明易懂,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强等特点。所编各类艺术品重在其历史发展演变、鉴赏方法、鉴定真伪方法等。
艺术品鉴赏是一件雅事,有条件能够成为艺术品收藏家、鉴赏家自然很好,若没有条件,也不妨碍我们了解艺术品,增加艺术品鉴赏的知识。若此书能在这些方面对喜欢艺术品收藏和鉴赏的朋友有所帮助,那也就可以满足了。
1. 造型特征此时青铜礼器占主导地位,成为青铜时代主要的象征。礼器通常是成套的,表现了当时礼制的发展和国家机器的加强。商代早期的青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铸造水平较高,但传世品较少。
综合各地出土的器物来看,一般包括鼎、大鼎、大方鼎、鬲、簋(读作guǐ)、爵、管流爵、觚、斝、罍(读作léi)、提梁壶、瓠(读作hù)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涉及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较早的器类都比较简单,但是爵、觚、斝组合而成的一套酒器已被普遍使用。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状,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与器腹之所以相通,是因为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此时的方鼎体形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的形状继承了二里头文化式样,一律为扁体平底,流部狭而长。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觚、尊、瓿、罍等圈足器都有“十”字形大方孔,有的更在圈足的边缘,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例。商代早期壶提梁类分为长颈小口鼓腹形和小口体呈悬瓠形两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且不设提梁的。
2. 花纹与装饰一般胎质较薄、纹饰简单质朴,大多是宽线和细线组成的变形兽面纹,出现了类似二里冈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此外这个时期纹饰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如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
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糙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在这时出现。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的主体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作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兽面纹上、下常有圆圈纹作边框,方鼎左、右、下方有乳钉纹。
5
章 青铜器鉴赏
3. 铭文特征
铭文仍处于萌芽阶段。郑州白家庄出土的一件铜罍,肩部饰有三个龟形图案,有学者认为是族徽文字。
1.1.3.2 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考古学上所观察到的商朝早期与晚期文化分布中心分别在郑州、安阳两地。但商朝中期考古文化的中心则较为分散,反映了当时政治的不稳定。“正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史记·殷本纪》
1. 造型特征
商代中期青铜器除了生产工具和兵器外,容器的种类比早期有所增加,主要有鼎、鬲、斝、爵、觚、尊、盉(读作hé)、壶、瓿(读作bù)、卣(读作yǒu)、罍、盘、簋、豆等。爵尾虽然与早期相似,但流已放宽,这时出现的圆体爵是前所未见的。斝在空椎状足之外,出现了丁字形足,底多向下鼓出,平底已较少见。早期已出现的宽肩的大口尊在此时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像阜南的龙虎尊和兽面纹尊这样厚重雄伟的造型。早期体型较高的罍,在这时发展为高度较低而肩部宽阔的式样,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巨型兽面纹罍为其典型。这时的圈足器上的“十”字形和方形的孔,与早期相比有所缩小。鼎、鬲类器比较突出的变化是一耳不再与一足对立,形成不平衡状,而是三足与两耳对立,成为以后所有鼎的固定格式,但这时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而中空的鼎足还有与器腹相通的情形。商代早期从未出现的瓿这类器形,也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藁城的兽面纹瓿是其典型。
2. 花纹与装饰
此时出现用云雷纹衬底的复层纹饰,其设计和雕刻之复杂精细,是早期作品所无法比拟的。浮雕兽面纹也开始出现,但一般都比较圆浑,不似商晚期那般硬朗锐利。有的器体上开始用扉棱装饰,显得凝重雄伟。
纹饰主要分为两类:类是二里冈期变形动物纹的改进,将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细而密集。一般如北京平谷的兽面纹鼎和安徽肥西县的斝与爵,而阜南龙虎尊和嘉山泊岗的主纹兽面纹已经较为精细,圈足上的兽面纹仍保持了早期的结构和风格。第二类是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这类兽面纹往往双目突出。如果不是浮雕的话,无论是头像还是躯体都没有明显的区分。
3. 铭文特征
商代中期的铭文没有太大的发展,也是处于萌芽阶段,一般器物也没有铭文,但是在个别器上发现铸有作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1.3.3.3 晚期(公元前14 世纪—前11 世纪)河南殷墟遗址、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是商代晚期的代表。商代晚期,青铜器冶铸业虽然是以王都为中心,但在各地奴隶主贵族统治下的都邑,也都设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作坊。殷商后期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此时手工业中的青铜铸造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从二里头文化上层青铜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墟青铜器,不仅品类较全、形式多样,而且在造型设计和铸造工艺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达到了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高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