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78017
编辑推荐
《文心雕龙》是古代诗文评的一座文章奇峰、理论丰碑。刘勰是一位文章奇才,他在栖身佛寺时,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于青灯黄卷前苦思冥想,在晨钟暮鼓声中奋笔疾书,呕心沥血,以典雅优美的骈文写成了这部不朽的大著。缪俊杰先生一生从事《文心雕龙》研究,这部《刘勰传》倾注了他的全部研究心得,以灵活而准确的叙事笔致,雕画出了刘勰和《文心雕龙》的神采意蕴,正可谓是刘勰的“知音”。
文史专家党圣元
本传对刘勰其人其文的理解与叙说,做到了既客观中肯又深入内在;对于刘勰从小入住定林寺研习经文,倾心撰著《文心雕龙》的过程,以及在此期间,深受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文史经典多种思想遗产的浸润与影响,从而构成理论与知识的多重准备,使《文心雕龙》达到思想与艺术和谐统一的不朽论著等,都揭示得充分、精到而全面。
文学专家白烨
内容简介
缪俊杰作为《文心雕龙》的研究专家,深入研究史书中对刘勰的相关记载、相关佛教典籍、《文心雕龙》文本以及其它文献资料,叙写了传主刘勰由少年梦摘彩云,到于佛门青灯下奋笔著成《文心雕龙》,再到中年“奉朝请”入仕途,最后又回到佛寺皈依佛门的人生历程。作品脉络清晰,语言清朗流畅,史料丰富,完整地将刘勰的一生展现给读者。
目 录
前记/文曲星天空闪耀
第一章/七龄童梦摘彩云
第二章/奉寡母笃志好学
第三章/依僧祐寄居定林
第四章/圆美梦搦笔论文
第五章/定林寺师徒论道
第六章/求知音高山流水
第七章/赞雕龙深得文理
第八章/奉朝请彦和入仕
第九章/太末令政有清绩
第十章/受器重太子爱接
第十一章/证功毕皈依佛门
第十二章/遍寰球彩云飘荡
作者跋/关于《刘勰传》写作的若干问题
附录一/《梁书·刘勰传》
附录二/刘勰大事年表
第一章/七龄童梦摘彩云
第二章/奉寡母笃志好学
第三章/依僧祐寄居定林
第四章/圆美梦搦笔论文
第五章/定林寺师徒论道
第六章/求知音高山流水
第七章/赞雕龙深得文理
第八章/奉朝请彦和入仕
第九章/太末令政有清绩
第十章/受器重太子爱接
第十一章/证功毕皈依佛门
第十二章/遍寰球彩云飘荡
作者跋/关于《刘勰传》写作的若干问题
附录一/《梁书·刘勰传》
附录二/刘勰大事年表
附录三《文心雕龙》研究专著目录
前 言
前记 文曲星天空闪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中华文化像一条千年不息的江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在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史上,有多少文士豪杰,在这条不息的长河里徜徉。大浪淘沙,洗尽沙砾始见金。
万里长江在奔腾入海之前,冲积成一块辽阔的长江三角洲。湖荡棋布,沟渠纵横。在长江、大运河、京沪通道的交汇处,有座历史文化名城。过去称为京口,现在名为镇江。
京口,有名山、名水,也出名人。南宋杰出词人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山,眺望江北那片国土,感叹不已,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叹道:“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一直为后人传诵,成为千古绝唱。
辛弃疾是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个著名的诗词家,南宋时期的一派词宗。据说他肤硕体胖,目光有棱,红颊青眼,壮健如虎;他文武双全,性格豪爽,崇尚气节,侠士之风。他归南宋以后,历官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作为当时的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辟的见解。在《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里,他借凭吊古迹评论历史人物,表达了他壮怀激烈的情怀。他称赞孙权当年气盛善战,可以与曹操、刘备匹敌。他甚至调侃地说到生儿子也要生一个“孙仲谋式”的人物。
作为军事家的辛弃疾,武人重武。他在感叹“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时候,只想到了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些武将。他何曾想到,就在这京口,在他发出浩叹的北固亭下,曾经出现过一个为历史添光增彩的人物,那就是比曹、刘、孙晚生两百多年,而今要为之立传的文化巨星——刘勰。
刘勰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的一位奇才,他留下了一部文学理论经典——《文心雕龙》。
刘勰一生坎坷。他从一个“笃志好学”立志要“树德建言”的学子,晚年成了改名慧地在定林寺出家的和尚。他飘忽不定的一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写照。命运之神使刘勰面目模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他的巨著《文心雕龙》仅作为一部“文章作法”一类的书在流传。许多人对刘勰这个人物做了“误读”,仅仅把他视为一个出家和尚,却不知道他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鲁迅先生,把刘勰同古希腊的伟大诗人、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将《文心雕龙》看成是东方的《诗学》,把刘勰的名字推到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四十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出版了他的《文心雕龙注》,让这部古代文论经典成为广大读者能够读懂的文本。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研究《文心雕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性的一门显学。从此,刘勰和他的《文心雕龙》才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发出耀人的光彩。
刘勰一生经受了许多磨难。命运之神把这个中国古代杰出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扭曲,性格异化。
他早年不满于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到中年积极“入仕”,成为皇室忠实侍臣。
他早年恪守儒家古文学派立场反对浮艳文风,到晚年不得不向当时的统治阶级思想妥协。
他早年怀抱着“纬军国”“任栋梁”的思想,力图有所作为,到晚年又不得不主动削发剃度,易名更服,遁入空门。
时代造就了一个杰出的文化伟人,那个时代又在他身上涂抹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
刘勰,一位奇人!《文心雕龙》,一部奇书!他很伟大,又很弱小。
刘勰是封建时代一个复杂的人生形态。要写出一个真实的刘勰,就要表现出那个时代的真实,写出他复杂性格的由来。托尔斯泰的女儿亚·托尔斯泰娅为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传记《父亲》中这样说过:“我们觉得托尔斯泰朴质无华,可是在这朴质无华之中他又异常复杂;我们觉得他很坚强,可是他又柔软如蜡。他像他的外祖父沃尔康斯基一样性情暴躁、严峻,同时他又慈祥、宽厚。他高傲,自尊心很强,但是他又十分顺良,甚至自我谴责,自我贬抑。但是像根红线一样贯穿他一生的主要品德却是博爱,崇高的爱,对自然、人类和动物的爱,以及这种爱所产生的温和与善良。”刘勰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亚·托尔斯泰娅的这段话,对我们理解刘勰、写好刘勰传记很有启发。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云:“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斗牛,犹言东方也。东方出现了一颗“文曲星”。刘勰就是出现在我国东南方的“文曲星”。这颗“文曲星”在天空闪耀。现在,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用现代人的目光,重新审视那复杂变幻、令人难忘的历史,书写传奇人物刘勰的异彩人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中华文化像一条千年不息的江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在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史上,有多少文士豪杰,在这条不息的长河里徜徉。大浪淘沙,洗尽沙砾始见金。
万里长江在奔腾入海之前,冲积成一块辽阔的长江三角洲。湖荡棋布,沟渠纵横。在长江、大运河、京沪通道的交汇处,有座历史文化名城。过去称为京口,现在名为镇江。
京口,有名山、名水,也出名人。南宋杰出词人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山,眺望江北那片国土,感叹不已,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叹道:“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一直为后人传诵,成为千古绝唱。
辛弃疾是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个著名的诗词家,南宋时期的一派词宗。据说他肤硕体胖,目光有棱,红颊青眼,壮健如虎;他文武双全,性格豪爽,崇尚气节,侠士之风。他归南宋以后,历官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作为当时的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辟的见解。在《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里,他借凭吊古迹评论历史人物,表达了他壮怀激烈的情怀。他称赞孙权当年气盛善战,可以与曹操、刘备匹敌。他甚至调侃地说到生儿子也要生一个“孙仲谋式”的人物。
作为军事家的辛弃疾,武人重武。他在感叹“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时候,只想到了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些武将。他何曾想到,就在这京口,在他发出浩叹的北固亭下,曾经出现过一个为历史添光增彩的人物,那就是比曹、刘、孙晚生两百多年,而今要为之立传的文化巨星——刘勰。
刘勰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的一位奇才,他留下了一部文学理论经典——《文心雕龙》。
刘勰一生坎坷。他从一个“笃志好学”立志要“树德建言”的学子,晚年成了改名慧地在定林寺出家的和尚。他飘忽不定的一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写照。命运之神使刘勰面目模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他的巨著《文心雕龙》仅作为一部“文章作法”一类的书在流传。许多人对刘勰这个人物做了“误读”,仅仅把他视为一个出家和尚,却不知道他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鲁迅先生,把刘勰同古希腊的伟大诗人、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将《文心雕龙》看成是东方的《诗学》,把刘勰的名字推到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四十年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出版了他的《文心雕龙注》,让这部古代文论经典成为广大读者能够读懂的文本。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研究《文心雕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性的一门显学。从此,刘勰和他的《文心雕龙》才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发出耀人的光彩。
刘勰一生经受了许多磨难。命运之神把这个中国古代杰出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扭曲,性格异化。
他早年不满于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到中年积极“入仕”,成为皇室忠实侍臣。
他早年恪守儒家古文学派立场反对浮艳文风,到晚年不得不向当时的统治阶级思想妥协。
他早年怀抱着“纬军国”“任栋梁”的思想,力图有所作为,到晚年又不得不主动削发剃度,易名更服,遁入空门。
时代造就了一个杰出的文化伟人,那个时代又在他身上涂抹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
刘勰,一位奇人!《文心雕龙》,一部奇书!他很伟大,又很弱小。
刘勰是封建时代一个复杂的人生形态。要写出一个真实的刘勰,就要表现出那个时代的真实,写出他复杂性格的由来。托尔斯泰的女儿亚·托尔斯泰娅为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传记《父亲》中这样说过:“我们觉得托尔斯泰朴质无华,可是在这朴质无华之中他又异常复杂;我们觉得他很坚强,可是他又柔软如蜡。他像他的外祖父沃尔康斯基一样性情暴躁、严峻,同时他又慈祥、宽厚。他高傲,自尊心很强,但是他又十分顺良,甚至自我谴责,自我贬抑。但是像根红线一样贯穿他一生的主要品德却是博爱,崇高的爱,对自然、人类和动物的爱,以及这种爱所产生的温和与善良。”刘勰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亚·托尔斯泰娅的这段话,对我们理解刘勰、写好刘勰传记很有启发。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云:“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斗牛,犹言东方也。东方出现了一颗“文曲星”。刘勰就是出现在我国东南方的“文曲星”。这颗“文曲星”在天空闪耀。现在,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用现代人的目光,重新审视那复杂变幻、令人难忘的历史,书写传奇人物刘勰的异彩人生!
免费在线读
一、读书郎彩云之梦
京口的北固山风景如画。京口曾经是南朝都城。北固山下一栋栋朱门大宅住着高官大儒。靠近江边的那栋宅子住着一位武官——越骑校尉刘尚。这座宅子平日大门紧闭,人们只知道这里是“刘宅”。刘勰就出生在这座朱门官宅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刘宅依山傍水,背后是北固山森森如盖的古树,前面则是滔滔长江。刘家的宅院是一所独立的院落。走进朱漆大门,迎面是一座影壁。绕过影壁是三进院的院落。院子并不很大,但建筑布局有序,幽静美观。前院有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侧种着几株白玉兰,春天花团锦簇。白玉兰树下是一片空地,地面用小石子铺成,可以作为习武之地。下过雨也不湿,只要雨过天晴就可在此练功。甬道进去是个装有窗棂的中厅。中厅是刘尚平日会客招待朋友喝茶的地方。中厅背后又是一进,里面有个天井。这天井并无井,南方叫作天井,意思是站在天井里像站在井底那样,抬头能看见天。天井正面是主人卧室,两侧是厢房,也是卧房。刘勰的父母住在正房,刘勰则住在厢房,一侧厢房有三间,一间是书房,一间是闲屋。再进去便是一个后院了。里面有厨房、餐厅,侧房是仆人居所,如有闲杂人等或乡下来客,也住在这后院里。
刘勰的父亲刘尚虽任职“越骑校尉”,但平时不带兵,因此也无跟班警卫人员,只有一两个家丁看门。不过,当时凡是当官的都有一两个“门生”为其服务。“门生”,就是跟着主人的服务人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生活秘书”或勤务员,负责主人的起居等生活杂事。
刘尚在北固山下的这所宅院,有个放满图书的大书房,经、史、子、集,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楠木书架上。刘尚重家教,平日里只教刘勰读书,不准其同纨袴子弟来往。刘勰是个爱好读书的少年,这刘宅平日闭着漆门,为的是让刘勰有个读书的环境。刘尚本人也爱潜心静读。因此,刘宅并不像一般的显达官府,而是个幽静的“书香门第”。
刘尚做的那个“越骑校尉”,虽属“武官”一行,但是个平时不带兵的武官。不过,古时候武官带不带兵,都要“黎明即起”,天天练武功。有天早上,刘尚起得很早,天蒙蒙亮就在自家的庭院里练武功。他正在聚精会神伸出手中的宝剑时,儿子从卧房里出来,伸了伸懒腰,走到刘尚面前,叫了声“爹爹”。刘尚回过头来,一看是儿子刘勰,也就只“呵”了一声没有再理会,继续练他的功。
刘勰见父亲若无其事地在继续练功,便走上前去,举起右手挡住父亲舞剑的手势,兴高采烈地说:“爹爹,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很奇怪的梦啊!”
刘尚这才停下来,认真地问道:“儿子,你做了什么梦呀?”
刘勰神神秘秘地支吾了一下才回答道:“我昨晚做了个很奇怪的梦,梦见满天布满锦绣般的彩云。我高兴得飞到天上把这些彩云摘了下来。”
刘尚听后觉得十分奇怪。这个只有七岁的儿子平常老实巴交的,一头栽到书堆里,是个“书呆子”,从不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这会儿怎么就异想天开,梦见天上挂满彩云,自己还飞到天上去摘彩云呢!
刘尚从内心里怀疑儿子是中邪了,或者读书读糊涂了,受到当时的谶纬方术异端邪说的影响。刘尚的书架上摆着许多书,其中就有一些充满阴阳五行邪说的经书。其中的《春秋繁露》里载有夜观天象的邪说,什么求雨止雨法术。用阴阳五行推论灾异,预知吉凶。刘尚听说儿子梦见彩云,自己飞到天上采摘,是不是读那些阴阳五行邪说的书读糊涂了。但他了解刘勰从小不编瞎话,不说假话,这次做梦的事,总觉得儿子这个“梦”非同一般。
刘尚对儿子的梦将信将疑,便追问道:“儿子,你真的做了梦,上天去摘彩云吗?”
刘勰认真地点头答道:“爹爹,我真的做了这样一个梦呀!”
这时,刘勰的母亲刘齐氏也起来了,听见儿子在院子里同父亲说话,便走到院子凑上前去,问道:“你们俩在说什么呀?”
刘尚说:“刚才勰儿说,他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满天彩云,他飞上天去摘这些彩云。”
刘齐氏听后,很惊讶。她是信佛之人,相信因果报应这一套说法。她听说儿子做了这个梦也很奇怪,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征兆。但又不敢点破,只好婉转地说:“勰儿,你别胡说乱猜的,听老辈人说,梦是相反的,是假的。人怎么能飞上天去摘云彩呢!”
刘尚不是佛徒。但他听说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说法。他觉得儿子做这样的梦,或许是个吉兆呢!说不定儿子想干什么大事,日思夜想,想而成梦呢!刘尚便打断刘齐氏的话说:“你这是妇人之见。人虽然不能飞上天,但人心是可以上天的呀,古人说‘心比天高’。说不定勰儿将来能做出‘心比天高’的大事来呢!”
刘齐氏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丈夫的看法。夫妇俩同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可是刘勰的父母始终没有破解他这个梦的奥秘。
京口的北固山风景如画。京口曾经是南朝都城。北固山下一栋栋朱门大宅住着高官大儒。靠近江边的那栋宅子住着一位武官——越骑校尉刘尚。这座宅子平日大门紧闭,人们只知道这里是“刘宅”。刘勰就出生在这座朱门官宅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刘宅依山傍水,背后是北固山森森如盖的古树,前面则是滔滔长江。刘家的宅院是一所独立的院落。走进朱漆大门,迎面是一座影壁。绕过影壁是三进院的院落。院子并不很大,但建筑布局有序,幽静美观。前院有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侧种着几株白玉兰,春天花团锦簇。白玉兰树下是一片空地,地面用小石子铺成,可以作为习武之地。下过雨也不湿,只要雨过天晴就可在此练功。甬道进去是个装有窗棂的中厅。中厅是刘尚平日会客招待朋友喝茶的地方。中厅背后又是一进,里面有个天井。这天井并无井,南方叫作天井,意思是站在天井里像站在井底那样,抬头能看见天。天井正面是主人卧室,两侧是厢房,也是卧房。刘勰的父母住在正房,刘勰则住在厢房,一侧厢房有三间,一间是书房,一间是闲屋。再进去便是一个后院了。里面有厨房、餐厅,侧房是仆人居所,如有闲杂人等或乡下来客,也住在这后院里。
刘勰的父亲刘尚虽任职“越骑校尉”,但平时不带兵,因此也无跟班警卫人员,只有一两个家丁看门。不过,当时凡是当官的都有一两个“门生”为其服务。“门生”,就是跟着主人的服务人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生活秘书”或勤务员,负责主人的起居等生活杂事。
刘尚在北固山下的这所宅院,有个放满图书的大书房,经、史、子、集,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楠木书架上。刘尚重家教,平日里只教刘勰读书,不准其同纨袴子弟来往。刘勰是个爱好读书的少年,这刘宅平日闭着漆门,为的是让刘勰有个读书的环境。刘尚本人也爱潜心静读。因此,刘宅并不像一般的显达官府,而是个幽静的“书香门第”。
刘尚做的那个“越骑校尉”,虽属“武官”一行,但是个平时不带兵的武官。不过,古时候武官带不带兵,都要“黎明即起”,天天练武功。有天早上,刘尚起得很早,天蒙蒙亮就在自家的庭院里练武功。他正在聚精会神伸出手中的宝剑时,儿子从卧房里出来,伸了伸懒腰,走到刘尚面前,叫了声“爹爹”。刘尚回过头来,一看是儿子刘勰,也就只“呵”了一声没有再理会,继续练他的功。
刘勰见父亲若无其事地在继续练功,便走上前去,举起右手挡住父亲舞剑的手势,兴高采烈地说:“爹爹,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很奇怪的梦啊!”
刘尚这才停下来,认真地问道:“儿子,你做了什么梦呀?”
刘勰神神秘秘地支吾了一下才回答道:“我昨晚做了个很奇怪的梦,梦见满天布满锦绣般的彩云。我高兴得飞到天上把这些彩云摘了下来。”
刘尚听后觉得十分奇怪。这个只有七岁的儿子平常老实巴交的,一头栽到书堆里,是个“书呆子”,从不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这会儿怎么就异想天开,梦见天上挂满彩云,自己还飞到天上去摘彩云呢!
刘尚从内心里怀疑儿子是中邪了,或者读书读糊涂了,受到当时的谶纬方术异端邪说的影响。刘尚的书架上摆着许多书,其中就有一些充满阴阳五行邪说的经书。其中的《春秋繁露》里载有夜观天象的邪说,什么求雨止雨法术。用阴阳五行推论灾异,预知吉凶。刘尚听说儿子梦见彩云,自己飞到天上采摘,是不是读那些阴阳五行邪说的书读糊涂了。但他了解刘勰从小不编瞎话,不说假话,这次做梦的事,总觉得儿子这个“梦”非同一般。
刘尚对儿子的梦将信将疑,便追问道:“儿子,你真的做了梦,上天去摘彩云吗?”
刘勰认真地点头答道:“爹爹,我真的做了这样一个梦呀!”
这时,刘勰的母亲刘齐氏也起来了,听见儿子在院子里同父亲说话,便走到院子凑上前去,问道:“你们俩在说什么呀?”
刘尚说:“刚才勰儿说,他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满天彩云,他飞上天去摘这些彩云。”
刘齐氏听后,很惊讶。她是信佛之人,相信因果报应这一套说法。她听说儿子做了这个梦也很奇怪,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征兆。但又不敢点破,只好婉转地说:“勰儿,你别胡说乱猜的,听老辈人说,梦是相反的,是假的。人怎么能飞上天去摘云彩呢!”
刘尚不是佛徒。但他听说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说法。他觉得儿子做这样的梦,或许是个吉兆呢!说不定儿子想干什么大事,日思夜想,想而成梦呢!刘尚便打断刘齐氏的话说:“你这是妇人之见。人虽然不能飞上天,但人心是可以上天的呀,古人说‘心比天高’。说不定勰儿将来能做出‘心比天高’的大事来呢!”
刘齐氏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丈夫的看法。夫妇俩同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可是刘勰的父母始终没有破解他这个梦的奥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