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05595丛书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内容简介
本书对沈从文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不仅是在哲学文化层面探讨其思想内涵,更力图把握其思想的建构方式、历史渊源,进而对沈从文思想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以及文化思想史上的位置作出客观评价。
本书认为,沈从文思想是在自身承传的独特湘西巫楚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思想乃至20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思潮互相激荡、碰撞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因缘和合,造就沈从文思想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湘西巫楚文化系统、湘西民族独特的生存方式与历史命运以及沈从文由此形成的独特生命体验,始终是沈从文思想深处的源头,是沈从文思想的根基所在;以五四为源、以理性和启蒙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中国文化思想系统既是沈从文思想形成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其思想的形成、嬗变乃至重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并使其思想终得以逾越“湘西”和“五四”,在新的层面实现其神性重构的理想。
本书认为,沈从文思想是在自身承传的独特湘西巫楚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思想乃至20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思潮互相激荡、碰撞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因缘和合,造就沈从文思想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湘西巫楚文化系统、湘西民族独特的生存方式与历史命运以及沈从文由此形成的独特生命体验,始终是沈从文思想深处的源头,是沈从文思想的根基所在;以五四为源、以理性和启蒙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中国文化思想系统既是沈从文思想形成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其思想的形成、嬗变乃至重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并使其思想终得以逾越“湘西”和“五四”,在新的层面实现其神性重构的理想。
目 录
序 言
绪纶
1.沈从文思想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2.沈从文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章“乡下人”定位与沈从文谈“五四”
节 “乡下人”定位与沈从文思想
第二节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乡下人”
1.“乡下人”与现代知识分子
2.上海都市文化空间中的“乡下人”
3.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中的“乡下人”
第三节 “乡下人”的“五四”情结
1.结缘“五四”
2.叙述“五四”
3.重构“五四”
第二章“神”之形成
节 乡下人生命中的“神性”
1.湘西时空的神话性
2.自然存在与生命的本真
第二节 “神即自然”
1.以物观物,物尽自然
2.自然与生命:“美与愁”、“动与静”
3.小结:“神即自然”
第三节 “神”与科学之辩
第四节 重“有情”而轻“事功”
第三章“神”之嬗变
节 引子:30年代中期的“沉默”
第二节 从书简到《湘行散记》
1.“我”与乡下人
2.“我”与自然
3.“现在”与“过去”
第三节 《边城》:“后一首抒情诗”
1.牧歌神话的建构与消解
2.命运的抗争与持守
第四章“神”之重造(一)
节 “生活——生命”
第二节 新爱欲小说:“从肉体上认识神”
1.“乡下人”的现代爱欲传奇
2.梦与现实交融的叙事方式
3.现代境遇中的爱欲体验
4.爱欲的抽象与升华
5.爱欲的延伸:创作与自然
第三节 “自然的神性”
第四节 “美”与“爱”
第五节 小结:“神”之重造的特点
第五章“神”之重造(二)
节 在“实际”层面对湘西命运的思考
第二节 “彻底地独断”与文学作为经典
1.文学的独断
2.文学的经典性
3.文学中的“生命投资”
第三节 “现代政治”与“美育重造政治”
1.“乡下人”经验:沈从文政治观念的起点
2.对“现代政治”的批判
3.形似而神异:沈从文与胡适派自由主义群体
4.“美育政治”:以“美”与“爱”为基点的政治重造
第四节 在“抽象”与“具象”间挣扎
1.“吾丧我”:内外交攻下的精神危机
2.“无一时不处在战争中”
……
第六章 文学的终结与后续
结语: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沈从文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绪纶
1.沈从文思想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2.沈从文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章“乡下人”定位与沈从文谈“五四”
节 “乡下人”定位与沈从文思想
第二节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乡下人”
1.“乡下人”与现代知识分子
2.上海都市文化空间中的“乡下人”
3.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中的“乡下人”
第三节 “乡下人”的“五四”情结
1.结缘“五四”
2.叙述“五四”
3.重构“五四”
第二章“神”之形成
节 乡下人生命中的“神性”
1.湘西时空的神话性
2.自然存在与生命的本真
第二节 “神即自然”
1.以物观物,物尽自然
2.自然与生命:“美与愁”、“动与静”
3.小结:“神即自然”
第三节 “神”与科学之辩
第四节 重“有情”而轻“事功”
第三章“神”之嬗变
节 引子:30年代中期的“沉默”
第二节 从书简到《湘行散记》
1.“我”与乡下人
2.“我”与自然
3.“现在”与“过去”
第三节 《边城》:“后一首抒情诗”
1.牧歌神话的建构与消解
2.命运的抗争与持守
第四章“神”之重造(一)
节 “生活——生命”
第二节 新爱欲小说:“从肉体上认识神”
1.“乡下人”的现代爱欲传奇
2.梦与现实交融的叙事方式
3.现代境遇中的爱欲体验
4.爱欲的抽象与升华
5.爱欲的延伸:创作与自然
第三节 “自然的神性”
第四节 “美”与“爱”
第五节 小结:“神”之重造的特点
第五章“神”之重造(二)
节 在“实际”层面对湘西命运的思考
第二节 “彻底地独断”与文学作为经典
1.文学的独断
2.文学的经典性
3.文学中的“生命投资”
第三节 “现代政治”与“美育重造政治”
1.“乡下人”经验:沈从文政治观念的起点
2.对“现代政治”的批判
3.形似而神异:沈从文与胡适派自由主义群体
4.“美育政治”:以“美”与“爱”为基点的政治重造
第四节 在“抽象”与“具象”间挣扎
1.“吾丧我”:内外交攻下的精神危机
2.“无一时不处在战争中”
……
第六章 文学的终结与后续
结语: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沈从文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章 “乡下人”定位与沈从文谈“五四”
节 “乡下人”定位与沈从文思想
“乡下人”作为沈从文一生对自我的称谓,自然有着不同一般的内涵。在与金介甫的信中(1979年10月20日),针对“乡下人”一词,沈从文明确地谈到:“我作品中经常说自己是‘乡下人’,则可从良友公司《从文习作选题记》中得到解释,似乎比较具体。和一般常用这个名辞于作品中,稍有差别。”那么,《习作选集代序》对于“乡下人”是如何界定的呢?《代序》的写作正处于沈从文创作的成熟阶段。《边城》和《湘行散记》早已问世,距沈从文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也已两载,此时的沈从文已经摆脱刚进入都市时的生存窘困,并在文坛获得一席之地。从这个角度言,沈从文在《代序》中对自我“乡下人”身份的确认,就蕴含着主体在成熟时期对自我明确的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
《代序》全文采用一人称口气,以谈话形式进行,即“我”——一个“乡下人”与“你们”“先生”说话。正是在这虚拟的对话中,沈从文有效地设置了“我”,即一个“乡下人”与“你们”之间的界限,从而成功地突显出“乡下人”特殊的创作态度,即“彻底的独断”和“造希腊小庙”供奉“人性”。《代序》中的“乡下人”自我定位,尽管还主要是从创作层面出发,但也包含着对自身思想的边缘性位置的明确意识,其中说到:
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时期,你我过的日子太不相同了。你我的生活,习惯,思想,都太不相同了。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老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自然的,表面生活我们已经差不多完全一样了。可是试提出一两个抽象的名词说说,即如“道德”或“爱情”吧,分别就见出来了。……请你试从我的作品里找出两个短篇对照看看,从《柏子》同《八骏图》看看,就可明白对于道德的态度,城市与乡村的好恶,知识分子与抹布阶级的爱憎,一个乡下人之所以为乡下人,如何显明具体反映在作品里。 在这里,沈从文突出了“一个乡下人之所以为乡下人”的特殊禀赋:“乡下人”有特殊的渊源背景、精神气质,以及由此而来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特殊见解。沈从文对“乡下人”的现实处境也有着清醒的审视,“乡下人”的特殊性注定了读者对其作品作“买椟还珠”式的理解,而“你们所要的‘思想’,我本人就完全不懂你说的是什么意义。”“提到这点,我感觉异常孤独。乡下人太少了。”就此言,《代序》中的“乡下人”定位不仅内含着个体在创作上的独特追求,也暗含着个体与当时整体现实思想文化(文学)语境的隔阂。它表明沈从文已经意识到自身独特的生存背景即“一段长长的稀奇古怪的生活”,造就了他的“乡下人”身份,也造就了“乡下人”思想的特殊性。
实际上,“乡下人”初的含义是带有明确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在上文所引的信中,沈从文谈到了“乡下人”的初含义:
“乡下人”,湘西虽属湖南,因为地方比较偏僻,人口苗族占比例极大,过去一般接近省会的长沙、湘潭,以至沅水下游的常德人,常叫我们作“乡巴佬”。加深轻视,即叫“苗子”(直到现在,还不易改变),表示轻贱,以为不讲礼貌,不懂道理意思。 尽管在《代序》中,特殊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已不是沈从文阐释的“乡下人”的主要内涵,但依旧可视作是这一定义的初源头。在“写在‘龙朱’一文之前”中,他自称为“血管里流着你们民族健康的血液的我”,四十年代的《水云》再次称“楚人的血液给我一种命定的悲剧性”。换言之,沈从文明确意识到,“乡下人”思想的渊薮在于其特殊的民族地域文化,其认同不仅出于感性层面,更是在理性层面上对自身思想源头的清醒审视。不过,沈从文这一时期的“乡下人”定位更多着眼于文学层面,凸显的是一个特殊的文学家身份,真正注重“乡下人”定位内含的独特精神内涵以及思想的边缘性,是四十年代创作的《水云》。
《水云》是沈从文寓居昆明时创作的长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多次以“乡下人”自称。与《代序》相比,《水云》一方面强调“乡下人”在思想上与时代和现实的本质差异,另一方面又侧重其在思想上的特殊表现。现将其中使用“乡下人”自称时的具体情形列举如下:
1、我是个乡下人,走向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通社会权量不合。一切临近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我用不着你们名叫“社会”为制定的那个东西。我讨厌一般标准,尤其是伪“思想家”为扭曲压扁人性而定下的庸俗乡愿标准。这种思想算是什么?……一般社会把这种人叫作思想家,只因为一般人都不习惯思想,不惯检讨思想家的思想。
2、我是个从乡下来的凡人。
3、这一来,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方得到了完全排泄与弥补。
4、不过这一切自然用的是我从乡下来随身带来的尺和秤做度量。若由一般社会所习惯的权衡来度量我的弱点和我的坦白,则我存在的意义,存在的价值,早已完全失去了。
5、“你这个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来到城市中用人教育我,所得经验已经差不多了。你比十年前稳定得多也进步得多了。正好准备用你的事业,即用一支笔,来好好的保留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挥霍的形式,也结束了这个时代这种情感发炎的症候。”
……
节 “乡下人”定位与沈从文思想
“乡下人”作为沈从文一生对自我的称谓,自然有着不同一般的内涵。在与金介甫的信中(1979年10月20日),针对“乡下人”一词,沈从文明确地谈到:“我作品中经常说自己是‘乡下人’,则可从良友公司《从文习作选题记》中得到解释,似乎比较具体。和一般常用这个名辞于作品中,稍有差别。”那么,《习作选集代序》对于“乡下人”是如何界定的呢?《代序》的写作正处于沈从文创作的成熟阶段。《边城》和《湘行散记》早已问世,距沈从文主持《大公报》文艺副刊也已两载,此时的沈从文已经摆脱刚进入都市时的生存窘困,并在文坛获得一席之地。从这个角度言,沈从文在《代序》中对自我“乡下人”身份的确认,就蕴含着主体在成熟时期对自我明确的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
《代序》全文采用一人称口气,以谈话形式进行,即“我”——一个“乡下人”与“你们”“先生”说话。正是在这虚拟的对话中,沈从文有效地设置了“我”,即一个“乡下人”与“你们”之间的界限,从而成功地突显出“乡下人”特殊的创作态度,即“彻底的独断”和“造希腊小庙”供奉“人性”。《代序》中的“乡下人”自我定位,尽管还主要是从创作层面出发,但也包含着对自身思想的边缘性位置的明确意识,其中说到:
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时期,你我过的日子太不相同了。你我的生活,习惯,思想,都太不相同了。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老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自然的,表面生活我们已经差不多完全一样了。可是试提出一两个抽象的名词说说,即如“道德”或“爱情”吧,分别就见出来了。……请你试从我的作品里找出两个短篇对照看看,从《柏子》同《八骏图》看看,就可明白对于道德的态度,城市与乡村的好恶,知识分子与抹布阶级的爱憎,一个乡下人之所以为乡下人,如何显明具体反映在作品里。 在这里,沈从文突出了“一个乡下人之所以为乡下人”的特殊禀赋:“乡下人”有特殊的渊源背景、精神气质,以及由此而来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特殊见解。沈从文对“乡下人”的现实处境也有着清醒的审视,“乡下人”的特殊性注定了读者对其作品作“买椟还珠”式的理解,而“你们所要的‘思想’,我本人就完全不懂你说的是什么意义。”“提到这点,我感觉异常孤独。乡下人太少了。”就此言,《代序》中的“乡下人”定位不仅内含着个体在创作上的独特追求,也暗含着个体与当时整体现实思想文化(文学)语境的隔阂。它表明沈从文已经意识到自身独特的生存背景即“一段长长的稀奇古怪的生活”,造就了他的“乡下人”身份,也造就了“乡下人”思想的特殊性。
实际上,“乡下人”初的含义是带有明确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在上文所引的信中,沈从文谈到了“乡下人”的初含义:
“乡下人”,湘西虽属湖南,因为地方比较偏僻,人口苗族占比例极大,过去一般接近省会的长沙、湘潭,以至沅水下游的常德人,常叫我们作“乡巴佬”。加深轻视,即叫“苗子”(直到现在,还不易改变),表示轻贱,以为不讲礼貌,不懂道理意思。 尽管在《代序》中,特殊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已不是沈从文阐释的“乡下人”的主要内涵,但依旧可视作是这一定义的初源头。在“写在‘龙朱’一文之前”中,他自称为“血管里流着你们民族健康的血液的我”,四十年代的《水云》再次称“楚人的血液给我一种命定的悲剧性”。换言之,沈从文明确意识到,“乡下人”思想的渊薮在于其特殊的民族地域文化,其认同不仅出于感性层面,更是在理性层面上对自身思想源头的清醒审视。不过,沈从文这一时期的“乡下人”定位更多着眼于文学层面,凸显的是一个特殊的文学家身份,真正注重“乡下人”定位内含的独特精神内涵以及思想的边缘性,是四十年代创作的《水云》。
《水云》是沈从文寓居昆明时创作的长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多次以“乡下人”自称。与《代序》相比,《水云》一方面强调“乡下人”在思想上与时代和现实的本质差异,另一方面又侧重其在思想上的特殊表现。现将其中使用“乡下人”自称时的具体情形列举如下:
1、我是个乡下人,走向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通社会权量不合。一切临近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我用不着你们名叫“社会”为制定的那个东西。我讨厌一般标准,尤其是伪“思想家”为扭曲压扁人性而定下的庸俗乡愿标准。这种思想算是什么?……一般社会把这种人叫作思想家,只因为一般人都不习惯思想,不惯检讨思想家的思想。
2、我是个从乡下来的凡人。
3、这一来,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方得到了完全排泄与弥补。
4、不过这一切自然用的是我从乡下来随身带来的尺和秤做度量。若由一般社会所习惯的权衡来度量我的弱点和我的坦白,则我存在的意义,存在的价值,早已完全失去了。
5、“你这个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来到城市中用人教育我,所得经验已经差不多了。你比十年前稳定得多也进步得多了。正好准备用你的事业,即用一支笔,来好好的保留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挥霍的形式,也结束了这个时代这种情感发炎的症候。”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