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648310
内容简介
《行云流水记往(上下)》记述了沈鹏年的传奇 人生及其年轻时从事现代史和现代文学探索的足迹。
全书共分仰止篇、影视篇、探源篇、海外篇和友谊篇 等五个篇章。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是我们了解 和研究沈鹏年的优秀参考读物。
全书共分仰止篇、影视篇、探源篇、海外篇和友谊篇 等五个篇章。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是我们了解 和研究沈鹏年的优秀参考读物。
目 录
序
仰止篇
萦怀一个多“花甲”的人生“胜缘”——周恩来在“鲁迅逝世十年祭”给我的启示
瞻仰鲁迅遗容的感受
阅报十年产生了迷惘
伟人周恩来启示我人生方向
周恩来像明灯影响我终生
震动海外篇:梁漱溟先生访问记(初刊香港《良友》画报)
题记 梁老为何将拙文收入他的《自传》?
风号大树中天立
“我和本来是老朋友”
究竟为何批判梁漱溟?
“思想是销毁不了的!”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无我为大,有本不穷”
心佛众生 唯显自性——亲闻梁漱溟先生的重要谈话
梁老和我谈“和平谈判中演了什么角色?”
梁老谈他与熊十力的友谊和分岐
梁老在“文革”中为何写《儒佛异同论》?
梁老谈为何给孔子鸣不平、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脉
梁老谈对待生死问题应持的态度和境界
梁老后谈对台湾青年的希望和遗愿
清风明月 卓荦无忝——记赵朴初先生青年时代二三事
影视篇
巨片《鲁迅传》的诞生与夭折
上篇:为山九仞
下篇:功亏一篑
名著《围城》从小说到荧屏
《围城》引起的回忆
《围城》怎样改编上荧屏
早评价《围城》的共产党人
世纪新元忆《围城》
探源篇
国共合作营救“郭沫若归国”秘闻——蒋介石对郭的“赦令”怎样公布的?
郭沫若归国问题补正
陈布雷与郭沫若
畏垒鼎堂诗寿倡和
共产党功不可没——再论郭沫若的归国问题
中日两“夫”的友谊及教训
鲁迅和《新青年》的若干花絮——在电影《鲁迅传》创作组的采访札记
题前的话”
鲁迅和《新青年》的早接触
陈独秀对鲁迅小说“五体投地地佩服”
《新青年》主编谈《呐喊》
鲁迅“旧梦”的重温
“遵命文学”索引
《新青年》促成《一个青年的梦》
刘复幽默遭忌 鲁迅仗义护友
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游戏”文字
《新青年》要鲁迅劝钱玄同写稿
“阿世”、“禽男”到“新旧冲突”的典故
鲁迅先生与铃木大拙——写《金刚经》偈语赠日本僧人
郭沫若为何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完成”——回答我“质疑”的郭老亲笔信
郭沫若为鲁迅研究工具书题字——拙著《鲁迅研究资料编目》封面的由来
郭沫若谈鲁迅与创造社“宣言”合作——郭老给我的信和谈话
对鲁迅《斯巴达之魂》的“寻探根源”——钱锤书先生在“文革”中给我回信
共产党慧眼识真才——记袁殊与张爱玲的成名
张爱玲的“白璧之玷”
《杂志》社使张爱玲“红”遍上海滩
《倾城之恋》从舞台到银幕
文以载道、秀出天南——悼文史大家金性尧
《鲁迅风》里看性尧
从王任叔离沪前的信再看性尧
从投稿《古今》论性尧“白璧之玷”
“年青的期待”——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提供一件历史资料
《十日谈》与“打鬼运动”
海外篇
当代“鉴真”的传奇人生——关于美国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长沈家桢博士
古玉兰下忆静波——记我的乡亲严家淦先生
上篇:古镇、名园、岁月
中篇:故家、老树、沧桑
下篇:相思情在天涯
陈立夫誉大陆的《观音宝相》
记摄影大师朗静山
郎静山与枇杷图
“飞虎”情系中华——记克莱尔·李·陈纳德
友谊篇
郭沫若六十年前对一个青年的厚爱——我提供他的译诗佚文、他介绍优惠购书
丰子恺“往事憬然”忆鲁迅——“文革”中我与丰老在日月楼中“苦中找乐”
《鲁迅传》创作组的“政委”——缅怀杜宣同志
张爱玲论唐大郎的诗文——《大郎小品》中的张爱玲佚文
陈从周情系徐志摩
我是“书迷”的“多元论”者
陈从周三莅寒舍欣赏徐志摩“手迹”
科学之光艺术之美——记爱国科学家许宝脲的坎坷一生
神秘的书屋和奇特的教授——木简书屋主人、久经考验的忠诚党员范纪曼
从周楞伽遗简看文人风骨——给我和致性尧的信
我《爱黄裳》的史证——关于郑振铎的《纫秋山馆行箧藏书》及其他
当黄裳“粉丝”(fans)要甘受委屈——我“心甘情愿”为他作牺牲
后记:向读者交心
附录:沈鹏年写作生涯六十年
仰止篇
萦怀一个多“花甲”的人生“胜缘”——周恩来在“鲁迅逝世十年祭”给我的启示
瞻仰鲁迅遗容的感受
阅报十年产生了迷惘
伟人周恩来启示我人生方向
周恩来像明灯影响我终生
震动海外篇:梁漱溟先生访问记(初刊香港《良友》画报)
题记 梁老为何将拙文收入他的《自传》?
风号大树中天立
“我和本来是老朋友”
究竟为何批判梁漱溟?
“思想是销毁不了的!”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无我为大,有本不穷”
心佛众生 唯显自性——亲闻梁漱溟先生的重要谈话
梁老和我谈“和平谈判中演了什么角色?”
梁老谈他与熊十力的友谊和分岐
梁老在“文革”中为何写《儒佛异同论》?
梁老谈为何给孔子鸣不平、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脉
梁老谈对待生死问题应持的态度和境界
梁老后谈对台湾青年的希望和遗愿
清风明月 卓荦无忝——记赵朴初先生青年时代二三事
影视篇
巨片《鲁迅传》的诞生与夭折
上篇:为山九仞
下篇:功亏一篑
名著《围城》从小说到荧屏
《围城》引起的回忆
《围城》怎样改编上荧屏
早评价《围城》的共产党人
世纪新元忆《围城》
探源篇
国共合作营救“郭沫若归国”秘闻——蒋介石对郭的“赦令”怎样公布的?
郭沫若归国问题补正
陈布雷与郭沫若
畏垒鼎堂诗寿倡和
共产党功不可没——再论郭沫若的归国问题
中日两“夫”的友谊及教训
鲁迅和《新青年》的若干花絮——在电影《鲁迅传》创作组的采访札记
题前的话”
鲁迅和《新青年》的早接触
陈独秀对鲁迅小说“五体投地地佩服”
《新青年》主编谈《呐喊》
鲁迅“旧梦”的重温
“遵命文学”索引
《新青年》促成《一个青年的梦》
刘复幽默遭忌 鲁迅仗义护友
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游戏”文字
《新青年》要鲁迅劝钱玄同写稿
“阿世”、“禽男”到“新旧冲突”的典故
鲁迅先生与铃木大拙——写《金刚经》偈语赠日本僧人
郭沫若为何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完成”——回答我“质疑”的郭老亲笔信
郭沫若为鲁迅研究工具书题字——拙著《鲁迅研究资料编目》封面的由来
郭沫若谈鲁迅与创造社“宣言”合作——郭老给我的信和谈话
对鲁迅《斯巴达之魂》的“寻探根源”——钱锤书先生在“文革”中给我回信
共产党慧眼识真才——记袁殊与张爱玲的成名
张爱玲的“白璧之玷”
《杂志》社使张爱玲“红”遍上海滩
《倾城之恋》从舞台到银幕
文以载道、秀出天南——悼文史大家金性尧
《鲁迅风》里看性尧
从王任叔离沪前的信再看性尧
从投稿《古今》论性尧“白璧之玷”
“年青的期待”——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提供一件历史资料
《十日谈》与“打鬼运动”
海外篇
当代“鉴真”的传奇人生——关于美国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长沈家桢博士
古玉兰下忆静波——记我的乡亲严家淦先生
上篇:古镇、名园、岁月
中篇:故家、老树、沧桑
下篇:相思情在天涯
陈立夫誉大陆的《观音宝相》
记摄影大师朗静山
郎静山与枇杷图
“飞虎”情系中华——记克莱尔·李·陈纳德
友谊篇
郭沫若六十年前对一个青年的厚爱——我提供他的译诗佚文、他介绍优惠购书
丰子恺“往事憬然”忆鲁迅——“文革”中我与丰老在日月楼中“苦中找乐”
《鲁迅传》创作组的“政委”——缅怀杜宣同志
张爱玲论唐大郎的诗文——《大郎小品》中的张爱玲佚文
陈从周情系徐志摩
我是“书迷”的“多元论”者
陈从周三莅寒舍欣赏徐志摩“手迹”
科学之光艺术之美——记爱国科学家许宝脲的坎坷一生
神秘的书屋和奇特的教授——木简书屋主人、久经考验的忠诚党员范纪曼
从周楞伽遗简看文人风骨——给我和致性尧的信
我《爱黄裳》的史证——关于郑振铎的《纫秋山馆行箧藏书》及其他
当黄裳“粉丝”(fans)要甘受委屈——我“心甘情愿”为他作牺牲
后记:向读者交心
附录:沈鹏年写作生涯六十年
在线试读
1946年春,我去看望张琼、贺树两位老师,随身 带了厚厚一 本“剪报集”。贺树老师头上依旧戴着绒线帽,脖子 上围着一条灰 色围巾,捧着小茶壶,坐在藤椅里。他接过我的剪报 ,笑道“什 么‘宝贝’呀!”翻阅一过后,咳嗽二声,茗了一口 茶,这是他的 习惯动作。直率地说:“工夫花了不少,剪贴还算认 真。不过有点 ‘纯资料观点’,比较燕杂,缺乏条理,看不出你自 己的中心思 想……”我一下子面孔发烧,有些手足无措。张琼老 师给我端了 一杯茶过来,对贺树老师说:“不要这样严厉嘛!小 沈埋头十年, 积累这本剪贴,这一点恒心,也不容易……”贺师说 :“爱之深, 责之严,我是为小沈好……” 贺树老师说:“青年人是应该有理想和信念的。
埋头扎在书报 中剪剪贴贴,总不是青年的人生目标。就算是‘研究 鲁迅’,也要 先解决为什么研究?为谁研究的问题……” 张琼老师在一叠期刊杂志中找出一本《文萃》周 刊,拿给我 说:“里面有一篇曾敏之写的文章,回去好好地看看 ,这篇文章是 值得反复阅读的……” 文章题目是《谈判生涯老了周恩来》,是当时青 年记者曾敏之 写的《周恩来访问记》。关于周恩来,我读过斯诺的 《西行漫记》, 在《西行漫记》第二章“通向红都之路”的第二节《 造反者》.斯 诺记述了“与周恩来的谈话”(1938年复社版第73页 译题《叛徒》, 今据新译文)。
斯诺1937年在陕北与周恩来初次会面:“这时一 个瘦削的青 年军官出现了,他留着中国人不多见的大胡子,走过 来,用一种 柔和而温文尔雅的声音同我打招呼:‘哈哕’,他问 ‘你是在找人 吗?’他是用英语说的!不一会,我就得知他就是大 名鼎鼎的周 恩来。” 斯诺在听了周恩来用英语叙述的革命经历后认为 :“他是个富 有传奇色彩的人。他人瘦瘦的,中等个,身架略显单 薄。尽管他 留着又长又浓的黑胡须,但仍有着一副孩子气的相貌 ,一双大眼 睛热烈而深邃。他有着某种吸引力,这似乎出自他那 个人魅力和 领袖自信。”——这也是我从字面上获得的对周恩来 的初步印象。
张琼师母要我阅读曾敏之写的访问记,是1946年 4月28日 “周恩来离开重庆的前夜”,和一个青年记者的“纵 谈”。
在记者笔下,“周恩来穿着派力司的西装,从他 新理过发的容 颜看,他显得英姿焕发”,只是“他的眉宇间紧锁着 忧郁”,“窗外 是如丝的春雨,嘉陵江上烟雾迷蒙。周恩来以富于感 情的思绪在 凭窗远眺。他对重庆这个城市所感受到的一切是太深 刻了。他曾 经在这里签下几个历史文献;他曾经在这里经历了许 多困惑而又 悲哀的境遇,直到近他还痛悼与他并肩奋斗二十年 的战友王若 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为和平事业,由重庆出发 去延安请示 而在中途遇难永不回来的损失。而现在,他要离开这 个地方 了,……” 周恩来接见了这个青年记者,应他请求,“沉浸 在回忆的海洋 里”谈了“初从事共产主义革命时思想、生活转变 的形态。”…… 谈到阅览和读书,周恩来说,“他青年时代喜欢 读小说,读报 章杂志更十分细心,”在当前为国事奔波的百忙之中 ,还“要他的 秘书每天帮助他用红笔圈好报章资料,让他晚间阅读 ,必要时更 为他剪报。在重庆,他读的报纸(包括京沪平津的) 共计二十余 种。关于读书,他说除青年时读小说外,也研究过政 治经济学, 不过近二十年来做事多于读书,这是以后要设法补救 的……”
……P16-18
埋头扎在书报 中剪剪贴贴,总不是青年的人生目标。就算是‘研究 鲁迅’,也要 先解决为什么研究?为谁研究的问题……” 张琼老师在一叠期刊杂志中找出一本《文萃》周 刊,拿给我 说:“里面有一篇曾敏之写的文章,回去好好地看看 ,这篇文章是 值得反复阅读的……” 文章题目是《谈判生涯老了周恩来》,是当时青 年记者曾敏之 写的《周恩来访问记》。关于周恩来,我读过斯诺的 《西行漫记》, 在《西行漫记》第二章“通向红都之路”的第二节《 造反者》.斯 诺记述了“与周恩来的谈话”(1938年复社版第73页 译题《叛徒》, 今据新译文)。
斯诺1937年在陕北与周恩来初次会面:“这时一 个瘦削的青 年军官出现了,他留着中国人不多见的大胡子,走过 来,用一种 柔和而温文尔雅的声音同我打招呼:‘哈哕’,他问 ‘你是在找人 吗?’他是用英语说的!不一会,我就得知他就是大 名鼎鼎的周 恩来。” 斯诺在听了周恩来用英语叙述的革命经历后认为 :“他是个富 有传奇色彩的人。他人瘦瘦的,中等个,身架略显单 薄。尽管他 留着又长又浓的黑胡须,但仍有着一副孩子气的相貌 ,一双大眼 睛热烈而深邃。他有着某种吸引力,这似乎出自他那 个人魅力和 领袖自信。”——这也是我从字面上获得的对周恩来 的初步印象。
张琼师母要我阅读曾敏之写的访问记,是1946年 4月28日 “周恩来离开重庆的前夜”,和一个青年记者的“纵 谈”。
在记者笔下,“周恩来穿着派力司的西装,从他 新理过发的容 颜看,他显得英姿焕发”,只是“他的眉宇间紧锁着 忧郁”,“窗外 是如丝的春雨,嘉陵江上烟雾迷蒙。周恩来以富于感 情的思绪在 凭窗远眺。他对重庆这个城市所感受到的一切是太深 刻了。他曾 经在这里签下几个历史文献;他曾经在这里经历了许 多困惑而又 悲哀的境遇,直到近他还痛悼与他并肩奋斗二十年 的战友王若 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为和平事业,由重庆出发 去延安请示 而在中途遇难永不回来的损失。而现在,他要离开这 个地方 了,……” 周恩来接见了这个青年记者,应他请求,“沉浸 在回忆的海洋 里”谈了“初从事共产主义革命时思想、生活转变 的形态。”…… 谈到阅览和读书,周恩来说,“他青年时代喜欢 读小说,读报 章杂志更十分细心,”在当前为国事奔波的百忙之中 ,还“要他的 秘书每天帮助他用红笔圈好报章资料,让他晚间阅读 ,必要时更 为他剪报。在重庆,他读的报纸(包括京沪平津的) 共计二十余 种。关于读书,他说除青年时读小说外,也研究过政 治经济学, 不过近二十年来做事多于读书,这是以后要设法补救 的……”
……P16-18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