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23075
绪 论/001
节 日本探索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早/002
第二节 日本因素影响中国的区域合作政策/010
章 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013
节 相互依存(依赖)理论/013
第二节 地区主义与新地区主义理论/018
第三节 建构主义区域经济合作理论/022
第四节 国际合作与政治经济学理论/0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合作在东亚的发展/026
节 地区主义在东亚的产生与发展/026
第二节 欧、美、亚地区主义的比较/031
第三节 日本型地区主义的特点/039
第三章 日本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点与目标/044
节 日本东亚合作政策的起步/044
第二节 在美国与亚洲之间的外交探索/046
第三节 寻求安全战略与区域合作的平衡/050
第四节 追随美国与主导区域合作的抉择/053
第五节 亚洲金融危机成为政策调整的分水岭/054
第四章 日本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079
节 “亚洲货币基金构想”与“新宫泽计划”/079
第二节 日新自由贸易协定与东亚经济伙伴协定/081
第三节 自民党“战略互惠”与民主党“回归亚洲”/086
第四节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日本的应对/098
第五节 缅甸成为日本东亚经济合作新抓手/109
第六节 日本围绕“东盟共同体”展开的新攻势/122
第五章 日本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评价与展望/134
节 日本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效果/134
第二节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确定因素/147
第三节 区域经济合作面临契机与挑战/162
参考文献/173
附 录 日本与东南亚主要国家EPA交涉过程/186
后 记/190
日本平成时期(1989~2018)的30年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1989年日本平成(明仁)天皇即位之时,正值冷战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剑拔弩张局面得到缓和的历史转折时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睦邻友好成为各国政府的优先政策选择和民心所向。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并行不悖的潮流,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获得了整合、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涵盖了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在内的诸国与诸经济体,即东北亚的中国(包括港澳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东盟(ASEAN)10国。2005年东亚峰会启动以后,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成为新成员。与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区域合作相比,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1967年成立的东盟,在很长时间内是东亚地区的政府级地区经济合作机制。随着东亚地区经济实力的壮大以及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东亚各国的贸易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为:(1)各有关国家的地区主义意识普遍增强,地区认同正在逐渐形成,有关建立“东亚经济圈”“东亚共同体”“亚太自贸区”等概念与构想相继涌现;(2)地区国家对地区经济合作采取积极态度,成为地区合作的根本保证;(3)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迅速,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以东盟为中心的各种双边合作机制相继启动;(4)以东盟为平台的东亚系列峰会规划并引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调整并取得新进展,“10 1”“10 3”等合作框架运作多年,在推动以东盟、中日韩为主体的东亚经济合作取得进展的同时,也为今后东亚新的合作框架的建立和推进打下了基础。从东亚区域合作展开的脉络来看,日本一方面充当了独特而积极的角色,即凭借其经济大国的实力以及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特殊关系而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另一方面,由于日美同盟的限制及自身因素的束缚即自身的定位问题始终未能很好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