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1332
本书以鸦片罂粟作为叙述主角,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叙述了这种作物的传播、扩散到收缩的全过程,及其受到烟草影响,从药品到毒品的转换过程。
我们常说的罂粟,学名鸦片罂粟,是人类驯化刚毛罂粟的产物,其所产鸦片是制作鸦片膏、吗啡和海洛因等毒品的原材料。本书叙述了鸦片物种的传播、扩散到收缩的全过程,及其受到烟草影响,从药品到毒品的转换过程。鸦片作为一种“商品“,长期参与人类贸易。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个阶段是欧洲、西亚、北非、印度和东南亚之间形成的小区域的零散贸易阶段;第二阶段是印度(及后起的中国)为主要鸦片产地、中国和东南亚为主要市场的“三角“贸易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及黎巴嫩贝卡谷地为主要产地,以全球为市场,但受到国际禁毒运动和合成毒品影响日趋萎缩的“四点一面“式的全球贸易阶段。本书对贸易格局演进的历程及演进原因也作了深入探析。总之,本书是一部不同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而不断干预下的鸦片罂粟的历史。
序 / 1
编食药时代
章自西徂东(1650年以前) / 3
一、 鸦片罂粟与罂粟家族 / 3
二、 什么是鸦片 / 7
三、 传遍“地中海” / 9
四、 挺进波斯 / 25
五、 印度: 罂粟的“家” / 28
六、 中国的罂粟“花” / 36
七、 漂洋过海的鸦片 / 45
八、 西亚、欧洲的鸦片剂和“鸦片酊” / 49
九、 奥斯曼崛起与葡萄牙东来 / 55
十、 南洋鸦片贸易对各国的影响 / 58
第二编毒品风潮三百年
第二章“鸦片烟”与三角链(1650—1780) / 65
一、 鸦片与烟草的结合 / 65
二、 荷兰人与东南亚市场的形成 / 70
三、 “怀土入华” / 74
四、 英国人也来了 / 77
五、 孟加拉的鸦片垄断 / 82
六、 包收制的存续 / 88
第三章“单吸鸦片”与权力的冲突(1780—1843) / 99
一、 去掉烟草更可怕 / 99
二、 代理处制度 / 106
三、 鸦片“商行” / 119
四、 英国政策调整与市场变动 / 124
五、 中国的走私与反走私 / 148
六、 东南亚的“包税制” / 157
七、 美国商人与西亚鸦片 / 165
八、 征服信德就是打败“麻洼” / 168
第四章鸦片、吗啡、海洛因与开放的东西洋(1842—1909) / 172
一、 中英鸦片战争与战时贸易 / 172
二、 中国的鸦片解禁与逐利的中国烟农 / 176
三、 此消彼长的竞争 / 183
四、 中国“未有之大患” / 190
五、 欧美的鸦片和吗啡市场形成 / 194
六、 吗啡制药与西亚的鸦片生产 / 199
七、 海洛因登场 / 201
第五章在禁毒的旗帜下(1909—1956) / 204
一、 万国禁烟会与浦东焚烟 / 204
二、 世界大觉醒与国家垄断 / 212
三、 日本政府与中国军阀 / 217
四、 中国鸦片的产与销 / 235
五、 其他鸦片产区的禁毒历程 / 239
六、 欧美有效的司法惩治 / 255
七、 东南亚的鸦片专卖与专卖废止 / 260
八、 新中国禁毒与“游离”的港澳台地区 / 266
九、 日本的冰毒战 / 271
第三编后鸦片时代
第六章全球化、个人主义与毒品的回旋(1960—) / 277
一、 全球化与个人主义思潮 / 277
二、 当代全球毒品市场变迁 / 281
三、 鸦片罂粟的后堡垒 / 309
四、 “黑社会”: 毒品贩运的管道 / 326
五、 联合国的禁毒努力 / 330
六、 “三点一面”的鸦片市场 / 335
七、 新旧毒品的转换 / 338
结语 / 343
一、 欲、利、义的牵引——鸦片罂粟的传播与贸易 / 343
二、 欲、利、义的战争——重治吸食:“宣传”与“隔离” / 356
后记 / 364
鸦片在传入印度后,又漂洋过海来到了东南亚。不过,罂粟却无法在东南亚的沿海地区生长,因为它适应不了那里的气候。因而,鸦片只是通过既有的贸易网,不断地被卖到东南亚的诸多海岛。
这一过程所依托的是中古时期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上贸易网。从中国史料看,早在中国的秦汉时代,古代西太平洋交通贸易网便开始逐渐形成。公元前122年,张骞向汉武帝报告说,他在大夏看到从身毒运去的四川产品: 邛竹杖和蜀布。大夏国商人还告诉张骞,“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因此,张骞猜想:“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可见,当时中国西南地区已经同印度有了直接或者间接的贸易往来。东汉时,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稟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有学者认为,这里的黄支国就是指南印度康吉布勒姆(Conjeeveram)附近的建支。说明中印两国在东汉时已经建立了海路贸易。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船只的远航能力已大为增强,西太平洋南线的贸易网摆脱了“蛮夷贾船,转送致之”的状态。公元4世纪时,东晋时中国高僧法显由陆路往印度,由海路东归,其所乘坐者即为中国商人远航印度的大船。
公元初年以后,印度洋的海上贸易也已经非常繁荣,罗马人每年从红海驶往印度的商船达120艘之多。中古时期以后,印度洋的线形贸易通道已经发展成网络型通道,由阿拉伯、波斯、印度和东非斯瓦西里诸城邦的商船穿梭交织,组成了完整的印度洋贸易网。
7世纪以后,南海贸易大为繁荣,西太平洋贸易网与印度洋贸易网渐趋合一。印度、东南亚、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都纷纷来到中国开展贸易,唐王朝为此还专门设立了负责海上贸易的机构——市舶司。与此同时,波斯湾也时常出现来自大唐的商船。这些都说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贸易网络已经打通而连成一片了。这一时期,随着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崛起,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和中国商人一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力量。宋元两代的统治者都对海上贸易十分重视。北宋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温州、秀洲、密州等沿海地区陆续设置市舶司。到南宋时,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中国商人海外贸易所至的国家有20多个,市舶收入在政府岁入中的比例一度跃升至20%左右。明代初年,朱元璋开始颁布严厉的海禁政策,规定“寸板不许下海”,“敢有私下诸番互利者,必置之重法”。此后,海禁政策时断时续地维系近二百年之久。由此,中国在南洋贸易中的份额大幅萎缩,海上贸易的主导权也让给了阿拉伯商人。但阿拉伯商人主导下的南洋贸易却持续繁荣,元明之际,鸦片作为一种商品进入了东南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