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401829
《走进怀仁堂(1红色往事)》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董保存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走进怀仁堂(1红色往事)》分为两卷,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
《走进怀仁堂(1红色往事)》作者董保存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
授衔怀仁堂 登上天安门 刘伯承在一九五八 彭德怀元帅和《欧阳海之歌》 聂荣臻的后岁月 未授衔的叶挺将军 战将粟裕 敢唱反调的大将黄克诚 谭政大将书生气 儒将萧克 朝鲜战场上的洪学智 萧华上将的情感诗篇 “胆大包天”聂凤智 首任航天城司令孙继先 有胆有识郑维山 三野“空军司令”刘瑞龙 陶汉章将军的四本书
1955年9月27日,是中国军人不能忘记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自己的元帅和将军,金光闪闪的徽章使中国军人着实神气起来了。中国大地上随之掀起一阵不小的军人崇拜热潮,男孩子为能有一套军装而兴奋,女青年择偶也有了“一个豆太小(少尉)
,四个豆太老(大尉),三个豆(上尉)正好”的说法。
五十多年的光阴一闪而过,当时在怀仁堂接受军衔的十大元帅和十员大将都已作古。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次授衔在中国史册上却熠熠生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的国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更使我国军民激动不已……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的决策层正酝酿着一个大的举措。
1955年的早春,中央军委正式下发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文件——《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
1955年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主席正式签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正式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的条件、来源、军衔、奖励、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同时中央军委决定,要在1955年内全部结束对现役军官的授衔工作。
这一系列文件像一缕春风,吹遍了军内外,并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
“太好了!我们也可以授衔了。” “这也是军队正规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评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授衔的事在军队和国家的高层酝酿已久。中央军委发出指示的时候,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戴眼镜的罗荣桓同志当时身兼两职——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
他和几位副主任、副部长忙得不可开交。按照权限,授元帅和大将衔的由军委决定;授少将至上将衔的名单分别由总干部部和总政治部提出,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授校官的名单由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提出,报总干部部和总政干部部在全军统一衡量。
授中将和上将的200多人的名单,都是罗荣桓亲自主持讨论的。对少将一级,罗荣桓委托赖传珠、徐立清、萧华和王宗槐负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再由罗荣桓主持会议解决。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战争年代,我们的军队没有军衔,只是在解放战争初期搞过一次临时授衔。那是为了协调与苏军行动,中央临时决定授予彭真、陈云、叶季壮中将军衔,授予伍修权少将军衔。与苏军的协调工作结束后,又收回了军衔。现在要正式在全军授衔,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世间的一切,人的关系为复杂。给数以千计的人评军衔谈何容易?要评衔的人当中,多数是红军时期的老同志,也有不少抗日战争时期人伍的,还有少数民族干部和起义将领。同时还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军干部的平衡问题……
宋任穷同志当时在总干部部当副部长,他回忆说:“我记得那个时候除了处理其他日常工作外,我们大部分时间用来搞这个平衡工作。在排队平衡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军委于9月初召开了总结会。罗荣桓主持,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都出席了会议。
至此,评衔工作基本就绪。
说:“要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呀!”
军队要授军衔,统帅怎么办?这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个年代向苏联学习,斯大林可是苏联的大元帅啊!按照军官服役条例,、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是应该授衔的。在人们的议论中,在初步的方案中,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授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应该授元帅。
据说,听到这个消息后,摇摇手说:“我不当那个大元帅!”
此事在高层引起纷纷议论。
一次人大常委会开会,不少民主人士纷纷发言,认为等领导同志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创建者,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都享有崇高的声誉,·
应该给他们授衔授勋。尤其是功劳,应该授予大元帅,授三个一级勋章。
那天的会议很有点儿要形成决议的样子。主持会议的刘少奇知道的态度,他说,还是不作结论好。
一位留胡子的民主人士说:“我们人大作了决定,他有什么办法。”
刘少奇笑笑说:“人大可以作决定,但他是国家主席,要他签署命令才行啊!” “人大作了决定,国家主席就得签署命令。”
争论来争论去,刘少奇只好说:“你们不是经常可以见到吗?你们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我们这次先不作决定。”
此后不久,彭德怀、罗荣桓、宋任穷、赖传珠等人去向等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作,说:“你们搞评衔,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呀!到群众中去讲话多不方便呀!依我看哪,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为好。”
的这种态度,在当时确实起到了表率作用,军工厂为他准备的大元帅服,也就只能永远放在博物馆里了。
的态度明确,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又是什么意见呢?也正是在那次会上,对刘少奇说:“你也在部队搞过,你也应该评元帅!”
刘少奇挥了挥手,说:“不要评了,我现在不在军队工作了。” 又问周恩来和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周恩来连连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邓小平笑笑说:“当什么元帅哟,早不带兵了。”
又看看李先念、邓子恢、张鼎丞等人,很有几分幽默地说:“ 你们几位的大将军衔还要不要啊?”
李先念操着浓重的湖北口音说:“我没想过当大将,我也不要评大将。” 张鼎丞和邓子恢也直摆手,“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罗荣桓是较早知道他自己要被评为元帅的。那天,他回到家里,当晚就给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极诚恳的信,他说:我参加革命时间比较短,对革命的贡献也很小,给我授元帅衔当之有愧,我恳请不要给我元帅军衔……
装甲兵司令许光达是在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建军28周年的国防部招待会后才知道自己要被授大将军衔的。回家以后,他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家人都觉得奇怪,大过节的,他是怎么回事?他当夜给和军委的其他同志写了报告,他把自己和有关同志作了比较,然后郑重请求:给我授大将军衔高了,希望降为上将……
正是在他们的表率作用影响下,那些本来想争一争、评高一点的人,不好再讲话了。
自然也还有个别同志自恃功高、资深,觉得应该得到更高的荣誉和奖赏,而组织给自己评的衔低了,甚至公开说自己应该评什么军衔。
还有的人因为评衔闹起了情绪,流下了眼泪。要不,怎么会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有那么一位老同志,我们就称他W吧,他参加革命时间长,功劳也的确不小,但进城后犯了错误,受到处分。他认为评衔是论功行赏的事情,期望值较高。当他知道只能评为中将的时候,心中很是愤愤不平,便给有关军委领导提意见……
罗荣桓亲自找他谈话,和他谈心,告诉他评为中将是比较公正的,并且严肃指出他的问题。
经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他的思想通了……P2-4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