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06731丛书名: 国学全鉴系列典藏版
文字学常常令人们感到枯燥难懂。而本书在权威论证的前提下挖掘了很多新颖有趣的汉字知识、历史掌故,将看似艰深晦涩的文字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以及具体演变过程,进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人
◎ 口
◎ 舌
◎ 耳
◎ 心
◎ 目
◎ 手
◎ 足
◎ 自
◎ 页
◎ 而
◎ 止
◎ 毛
◎ 面
◎ 眉
◎ 血
◎ 骨
◎ 身
◎ 齿
◎ 牙
◎ 肉
第二篇:与行动有关的汉字
◎ 立
◎ 走
◎ 来
◎ 去
◎ 出
◎ 入
◎ 行
◎ 奔
◎ 言
◎ 及
◎ 步
◎ 采
◎ 舞
◎ 永
◎ 逐
◎ 区
◎ 监
◎ 省
◎ 争
◎ 印
◎ 何
◎ 吹
◎ 视
◎ 见
◎ 听
◎ 问
◎ 扫
◎ 执
◎ 乳
◎ 折
◎ 有
◎ 羞
◎ 贼
◎ 即
◎ 臭
◎ 保
◎ 取
第三篇:与生活有关的汉字
◎ 衣
◎ 食
◎ 老
◎ 病
◎ 孕
◎ 作
◎ 商
◎ 田
◎ 井
◎ 甘
◎ 室
◎ 家
◎ 门
◎ 所
◎ 仓
◎ 瓦
◎ 舍
◎ 户
◎ 生
◎ 死
◎ 安
◎ 丧
◎ 疾
◎ 孝
◎ 梦
◎ 占
◎ 卜
◎ 今
◎ 朝
◎ 夕
◎ 年
◎ 岁
第四篇:与器具有关的汉字
◎ 刀
◎ 刃
◎ 弓
◎ 介
◎ 矛
◎ 矢
◎ 车
◎ 几
◎ 斗
◎ 器
◎ 皿
◎ 床
◎ 玉
◎ 斤
◎ 单
◎ 干
◎ 甲
◎ 曾
◎ 凡
◎ 工
◎ 舟
第五篇:与称谓有关的汉字
◎ 男
◎ 女
◎ 夫
◎ 妇
◎ 妻
◎ 妾
◎ 婢
◎ 父
◎ 母
◎ 儿
◎ 子
◎ 妹
◎ 孙
◎ 我
◎ 尸
◎ 鬼
第六篇:与政治有关的汉字
◎ 王
◎ 公
◎ 君
◎ 臣
◎ 民
◎ 官
◎ 司
◎ 法
◎ 侯
◎ 将
◎ 国
◎ 皇
◎ 帝
◎ 宦
◎ 宫
◎ 封
◎ 相
◎ 士
◎ 卒
◎ 战
◎ 役
◎ 武
◎ 邦
◎ 败
◎ 戍
◎ 狱
◎ 刑
◎ 囚
◎ 牢
◎ 宰
◎ 戈
◎ 侵
◎ 奴
◎ 伐
◎ 命
◎ 令
◎ 军
◎ 兵
◎ 宗
◎ 鄙
第七篇:与自然有关的汉字
◎ 日
◎ 月
◎ 星
◎ 云
◎ 气
◎ 天
◎ 雨
◎ 风
◎ 雷
◎ 雪
◎ 冰
◎ 寒
◎ 春
◎ 夏
◎ 秋
◎ 冬
◎ 阴
◎ 阳
◎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 石
◎ 光
◎ 电
◎ 江
◎ 穴
◎ 谷
◎ 泉
◎ 山
◎ 川
◎ 州
第八篇:与动物有关的汉字
◎ 禽
◎ 兽
◎ 鸟
◎ 凤
◎ 燕
◎ 狼
◎ 鹿
◎ 牛
◎ 虎
◎ 兔
◎ 龙
◎ 蛇
◎ 马
◎ 羊
◎ 鸡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传承至今的文字。汉字起源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历史,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主要是指汉民族使用汉字的历史以及有文字记载的汉民族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
承载着中华五千余年的文明史,独特的方块汉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着无穷的魅力。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400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没有一种文字能够像汉字这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5000年前的圣书字是人类早的文字之一,但不幸的是它后来消亡了,文字中所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地埋藏在历史长河中。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也是至今为止被发现的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两河流域主要的文化成就,但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历史上衰亡的著名文字还有玛雅文、波罗米文等。唯独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而且至今仍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影响也越来越大。
汉字字形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其中甲骨文、大篆、小篆三种字体可以合称为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基本字体。汉字发展至今,楷书和行书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而存在了。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语文学史上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作者许慎,字叔重,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时人谓之“五经无双许叔重”。此书成书于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二年(公元121年),历时21年才告完成。全书共收录汉字九千多个,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学说,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本书以《说文解字》为依托,将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按其义项特征做了系统的归类整理,参照原典对其进行系统的剖析、分解。为了让看似枯燥的文字学研究变得易懂、耐读,本书不仅通过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等演变中字体的呈现,直观地向读者展示汉字诞生、演化的过程,还设计了“汉字趣谈”板块,在权威论证的前提下挖掘出很多新颖有趣的汉字知识、历史掌故,力求做到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趣味阅读中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以及具体演变过程,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编著者
2014年2月
所,伐木声也。从斤,户声。《诗》曰:“伐木所所。”
【汉字趣谈】
“所”是个会意字,其金文字形的左侧是一扇门的形状,右边是一把斧头,表示以斧破门之意。“所”字的本义就是破门,但这个意义很早就消亡了。后来,“所”字大都被假借为“处所”的“所”字使用,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朝于王所。”意思是:公在王的住所朝见了王。现在又引申特指机关或特种用途的处所。如“事务所”、“派出所”、“招待所”,等等。
“所”字可以用作形容词指一切、所有。
“所”字用作量词,表示处、座。如“一所学校”、“两所医院”。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山下有石坛,上有马迹五所,名曰马迹山。”
“所”字还可以由实词引申作古汉语中的虚词,主要是用作代词,放在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等,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也就是说:给我南都的土地,那是狐狸居住的地方。又如《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应该有所保留而不能随便说。
“所”字有时候作副词,表示大概的数目。如《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大意是:老人离开一里路左右,又回来了。
【说文解字】
安,静也。从女在宀下。
【汉字趣谈】
“安”是个会意字,从其甲骨文字形上看,“安”字的外面是一座房子,房中坐着一位面朝左的少女,把房门一关,真是既平安又舒适,“女居室中为“安”。“安”的本义是平安、安适。如《论语·学而》:“君子居无求安,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荀子·王霸》:“国安则无忧民。”意思是说:国家平安了,老百姓也就无忧无虑了。
我们常常用“安居乐业”这个成语形容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老子的《道德经》:“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由生活上的安逸、平和可以引申指心灵上的安定、坦然。如《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怕分得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
后又可引申指满足于、习惯于。如“安贫乐道”意即:满足于清贫的生活,乐于自己的信仰。“安土重迁”表示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土。
“安”字还可当疑问代词用,作“谁”、“何”、“什么”、“哪里”讲。如《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说:小燕雀怎么能知道大雁的宏志呢?又如《木兰辞》:“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