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46919
编辑推荐
★ 小说的生动,历史的厚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既有帝王们的文治武功、治国心法,也有名臣才子的权谋与沉浮。
★ 一套荡气回肠的帝王兴亡录。作品结构紧凑,故事异彩纷呈,情节环环相扣,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 传记式的帝王长卷,热血沸腾的打江山与守江山的传奇。非沉思不能探其幽远,非品读不能知其恢宏。
★ 这是一套值得品读和收藏的历史大书,帝王们起伏跌宕、精彩绝伦的一生,值得你阅读和体会。
★ 看小说,识帝王,懂历史,更懂智慧与谋略。
★ 肖潇所著的《隋文帝秘史》讲述了一统华夏,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伟大皇帝”的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开创帝国伟业,波澜壮阔,百转千回的壮丽一生。
内容简介
肖潇所著的《隋文帝秘史》是《“翰林书院”帝王史系列》中的一册,叙写了隋文帝杨坚的一生。
本套丛书的每一分册,都在广泛而真实的史料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叙写了每位帝王百转千回、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示了他们的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谷、坚定与疑惑、气魄与迷茫。通过本套丛书,你将了解历史上这些独一无二的人物,进入他们尘封弥久的精彩世界。
目 录
第一篇 意外的权力第一章 混乱的年代 一座佛寺 杨忠的机遇 赐姓普六茹 那罗延的传奇 宇文泰的遗嘱 宇文泰的儿子们第二章 仕途坎坷 两姑之问难为妇 随州之行 家事 意外的谋杀 周武帝宇文邕 目标北齐 “更杀一围” 小怜玉体横陈夜第三章 权柄,从天而降 危险的长相 时机 太子的“惨痛”过去 宇文赟的施政纲领 周宣帝的一天 杨坚的磨难 老同学 牵前与推后第四章 改朝换代 李德林的建议 横生枝节 尉迟迥的愤怒 更胜一筹 自古鸿门多凶险 临危受命的人 决战 大后方第二篇 盛世开皇第五章 历史性的时刻 劝进 隋朝建立 端倪 书生不足以议此 三个女子 四面受敌 营建大兴城 举国汉化第六章 治国大计 三省六部制 《开皇律》 土地与农民 科举的雏形 面面俱到 君与臣 成由俭,败由奢第七章 平陈 陈朝建立 玉树流光照后庭 平陈大计 发兵的借口 全面进攻 破城 骊山献俘 “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大乱第三篇 千秋功过第八章 巅峰与转折 息兵 盛世开皇 封禅 佛教再兴 朝令夕改 仁寿宫 房玄龄的预感第九章 伪装与斗争 太子杨勇 晋王杨广 独孤皇后的喜好 杨素的私心 流言蜚语 坍塌的保护伞 废立太子第十章 贤臣凋敝 人杰高颍 李德林的沉浮 子承父业的苏威 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 猜疑、冷落、谋反…… 能臣杨素第十一章 流星般的王朝 破碎的亲情 独孤皇后的葬礼 杨广的担忧 死因成谜 身后之事 性格的悲剧
在线试读
第一章混乱的年代一座佛寺在隋文帝杨坚心目中,始终有一盏长明灯火,时而炽烈,时而温和,由一位慈眉善目的妇人双手托起,放在他床边的小桌旁,那双手又在他的头顶轻轻抚摸片刻。他就在这灯火边回忆着白日里种种见闻,伴随着点灯人温柔的嘱咐,那是他一生之中都在怀念的温暖的光。
开创了大隋帝国的杨坚,生在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长在一座只有女尼和他居住的佛寺,佛门清净之地,长日暮鼓晨钟,缕缕香火间伴着女尼诵佛之声。
那声音不疾不徐,不轻不重,单调而平和。女尼为了清修,对这个小男孩虽然有母性的喜爱,却不会过多地与他说话,这让他没有一般孩子的多言善语,年纪不大就给人以严肃沉稳的印象。
童年时的杨坚并不姓杨,他姓普六茹,小名那罗延,这个名字来自印度,意为金刚力士。那时的人们信奉佛教,家里生了小孩,往往取个菩萨、力士的名字,希望孩子身体强健,逢凶化吉,前途无量。那罗诞生在贵族之家,因缘际会,被一位女尼抚养,这位如同母亲一样的女尼曾对他说:“儿当富贵,佛法当灭,由儿兴之。”受激励教育长大的孩子,比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一份自信,杨坚一直相信自己命中自有富贵,即使在朝不保夕的困境中,他想起女尼的“预言”,就会凭空产生一份对未来的期望。
佛庙里有一座石佛,杨坚和女尼一样,每日都要虔诚礼佛:点香、跪拜、口中喃喃念着佛的名号。杨坚成长的佛寺建在自家的王府中,环境安宁,寺里洁净,他也曾与家中的长辈、女眷去城中的其他佛寺进香,那些寺庙不若自家佛寺的清净,进香许愿者络绎不绝,人们的信仰在生离死别中愈发坚定,人世的悲苦让高大寺庙中供奉的石像更显平和慈悲。
在那个年代,王侯将相风光一时,却可能在第二天成为他人砧上鱼肉,更遑论乱世中的普通百姓,只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祈求神佛的力量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保佑自己能够吃一顿饱饭,保佑自己不在战乱中枉死。最重要的还是保佑自己能在下一世托生到一个和平喜乐的时代,即使没有大富大贵,也享受合家团圆、丰衣足食、生老病死这些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杨坚目睹着信徒们虔诚的面容,聆听着他们口中卑微的祷告。看到了芸芸众生的潦倒,看到他们拮据的生活,看到了乱世对百姓的伤害,当有一天他高居庙堂之上,穿着金丝银缕的龙袍,住着巍峨壮观的宫殿,心中却有难以名状的罪恶感。他会不由想起儿时所接触的普通百姓,他们想求一顿饱饭尚不可得,所以,他总以极其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求大臣们厉行节约,为的是真正地爱民惜民,让百姓们能够彻底告别旧日的贫苦。
杨坚从出生就在佛寺,直到十三岁才离开,这是他人生里重要的十三年,单调、清静、安宁的童年带给他严肃老成的性格,他的童年似乎并没有普通孩童的玩耍、戏游、喧闹,但即使这样的一成不变的成长,也已经是那个时代难得的幸运。那个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失落的三个多世纪”,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中国历史只有战乱,没有安宁,杀人如麻的统治者,偏安怯懦的朝廷,走马灯一样轮番登场的王侯将相,渗透着黎民之血的泥土和低沉的空气,人们像生活在一个漆黑的罐子中,即使某日阳光普照,看到的也不过是焦土和白骨,听到的不过是兵戈杀伐与哀嚎怒骂。
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
自东汉末年起,群雄竞起,逐鹿中原,最后天下三分魏蜀吴,再之后三国归晋。晋代的统一不过县花一现,统治阶层酝酿着大难的种子。灾难早在西晋末年就已初见端倪,那时西晋武帝司马炎所立的太子司马衷是一个智障,晋武帝几次想要废掉这个白痴儿子,又被正妻杨皇后劝阻,他见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通聪明伶俐,也看到了西晋未来的希望,于是,司马衷这个只能靠别人照顾的白痴太子被留了下来,并于西晋太熙元年(290年)成为皇帝,史称晋惠帝。
对于天下,对于朝廷,对于司马衷本人,这次继位都是一个灾难。司马衷本人什么也不懂,当御史急三火四地对他汇报各地的灾情,说到难民食不果腹,司马衷努力地理解着御史说的内容,半晌才反问道:“何不食肉糜?”——灾民吃不饱饭,为什么不去吃肉粥?这就是这位皇帝的逻辑。大臣们绝望地看着这位皇帝,看着朝政越来越混乱。
……P3-5
开创了大隋帝国的杨坚,生在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长在一座只有女尼和他居住的佛寺,佛门清净之地,长日暮鼓晨钟,缕缕香火间伴着女尼诵佛之声。
那声音不疾不徐,不轻不重,单调而平和。女尼为了清修,对这个小男孩虽然有母性的喜爱,却不会过多地与他说话,这让他没有一般孩子的多言善语,年纪不大就给人以严肃沉稳的印象。
童年时的杨坚并不姓杨,他姓普六茹,小名那罗延,这个名字来自印度,意为金刚力士。那时的人们信奉佛教,家里生了小孩,往往取个菩萨、力士的名字,希望孩子身体强健,逢凶化吉,前途无量。那罗诞生在贵族之家,因缘际会,被一位女尼抚养,这位如同母亲一样的女尼曾对他说:“儿当富贵,佛法当灭,由儿兴之。”受激励教育长大的孩子,比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多一份自信,杨坚一直相信自己命中自有富贵,即使在朝不保夕的困境中,他想起女尼的“预言”,就会凭空产生一份对未来的期望。
佛庙里有一座石佛,杨坚和女尼一样,每日都要虔诚礼佛:点香、跪拜、口中喃喃念着佛的名号。杨坚成长的佛寺建在自家的王府中,环境安宁,寺里洁净,他也曾与家中的长辈、女眷去城中的其他佛寺进香,那些寺庙不若自家佛寺的清净,进香许愿者络绎不绝,人们的信仰在生离死别中愈发坚定,人世的悲苦让高大寺庙中供奉的石像更显平和慈悲。
在那个年代,王侯将相风光一时,却可能在第二天成为他人砧上鱼肉,更遑论乱世中的普通百姓,只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祈求神佛的力量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保佑自己能够吃一顿饱饭,保佑自己不在战乱中枉死。最重要的还是保佑自己能在下一世托生到一个和平喜乐的时代,即使没有大富大贵,也享受合家团圆、丰衣足食、生老病死这些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杨坚目睹着信徒们虔诚的面容,聆听着他们口中卑微的祷告。看到了芸芸众生的潦倒,看到他们拮据的生活,看到了乱世对百姓的伤害,当有一天他高居庙堂之上,穿着金丝银缕的龙袍,住着巍峨壮观的宫殿,心中却有难以名状的罪恶感。他会不由想起儿时所接触的普通百姓,他们想求一顿饱饭尚不可得,所以,他总以极其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求大臣们厉行节约,为的是真正地爱民惜民,让百姓们能够彻底告别旧日的贫苦。
杨坚从出生就在佛寺,直到十三岁才离开,这是他人生里重要的十三年,单调、清静、安宁的童年带给他严肃老成的性格,他的童年似乎并没有普通孩童的玩耍、戏游、喧闹,但即使这样的一成不变的成长,也已经是那个时代难得的幸运。那个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失落的三个多世纪”,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中国历史只有战乱,没有安宁,杀人如麻的统治者,偏安怯懦的朝廷,走马灯一样轮番登场的王侯将相,渗透着黎民之血的泥土和低沉的空气,人们像生活在一个漆黑的罐子中,即使某日阳光普照,看到的也不过是焦土和白骨,听到的不过是兵戈杀伐与哀嚎怒骂。
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
自东汉末年起,群雄竞起,逐鹿中原,最后天下三分魏蜀吴,再之后三国归晋。晋代的统一不过县花一现,统治阶层酝酿着大难的种子。灾难早在西晋末年就已初见端倪,那时西晋武帝司马炎所立的太子司马衷是一个智障,晋武帝几次想要废掉这个白痴儿子,又被正妻杨皇后劝阻,他见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通聪明伶俐,也看到了西晋未来的希望,于是,司马衷这个只能靠别人照顾的白痴太子被留了下来,并于西晋太熙元年(290年)成为皇帝,史称晋惠帝。
对于天下,对于朝廷,对于司马衷本人,这次继位都是一个灾难。司马衷本人什么也不懂,当御史急三火四地对他汇报各地的灾情,说到难民食不果腹,司马衷努力地理解着御史说的内容,半晌才反问道:“何不食肉糜?”——灾民吃不饱饭,为什么不去吃肉粥?这就是这位皇帝的逻辑。大臣们绝望地看着这位皇帝,看着朝政越来越混乱。
……P3-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