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87412
*新区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较为宏大的领域性问题,应该构建完整的框架和具体的路径来实现。*新区因其高度的经济自主、较有张度的政策弹性和巨大的产业聚合潜能及灵活多元的经济模式,必然会带来体制创新、利益整合、法律规范等一系列新的社会治理方面的综合挑战。”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家政治、经济治理和改革开放发展到关键时刻,社会治理领域出现若干需要面对的挑战时提出的重大改革方向。从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新区的演变和特质及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和特征来看,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个案研究*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以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作为理念,以*新区作为对象,以南京江北新区作为个案,探索*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和机制。
导论: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域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域外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章 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理论
(一)西方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中国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基于社会建设理论的视角
二、治理与善治理论
(一)治理理论的兴起背景
(二)治理与善治的含义
(三)治理理论:核心命题与新发展
(四)治理理论中国化之争:西方理论应用的限度
(五)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
三、市民社会理论
(一)市民社会的概念
(二)市民社会的功能
(三)市民社会发展的路径
(四)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
(五)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基于市民社会理论的视角
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思路
(一)关于“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研究成果
(二)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框架和内容
第二章 新区的发展及其社会治理基本状况
一、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区”的概念界定
(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创新”的概念界定
(三)“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分析
二、新区的创建发展进程及历史沿革
(一)新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沿革
(二)新区的创建历程及发展定位梳理
(三)新区的特点
(四)新区发展态势评析
三、新区社会治理的基本状况
(一)从时间维度审视新区社会治理基本状况
(二)从空间维度考察新区社会治理基本状况
第三章 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
(一)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历程
(二)南京江北新区发展现状
(三)南京江北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
二、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决定社会治理的基本形态
(二)自然环境较好,人才优势明显,铺垫社会治理的客观条件
(三)新区内核心区域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实践积累
(四)中央政策中对社会治理的要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三、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问题
(一)新区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共性问题
(二)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具体问题
附录一 向新区及开发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问题研究
一、下放的原则: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基本原则
(一)“精政府、强社会”原则
(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
(三)权责统一原则
二、向谁下放: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承接主体
(一)开发区与行政区的关系
(二)开发区与托管街道的关系
(三)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
三、下放什么: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基本内容
(一)“一枚印章管审批”
(二)“一份清单管边界”
(三)“一支队伍管执法”
(四)“一个号码管服务”
四、如何下放:向开发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基本形式
(一)授权
(二)委托
(三)转内部流程
五、结语
第四章 域内外相关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借鉴
一、域外新区社会治理综述
(一)创造公共价值:域外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力原点
(二)主导抑或扶持:域外新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政府部门
(三)参与和协同:域外新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其他主体
(四)良善的法治环境:域外新区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
(五)柔性的社会治理机制:域外新区社会治理中宗教、道德的力量
(六)域外新区治理经验对推进中国新区社会治理的启示
二、国内其他新区的经验借鉴
(一)新区社会治理概况
(二)上海浦东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三)天津滨海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四)广州南沙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第五章 南京江北新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
一、创新理念:南京江北新区须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指导思想
(二)南京江北新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应落实到若干具体重点领域
二、创新机制: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机构改革和权力运行
(一)关于在南京江北新区设立法定公共机构的设想
(二)关于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权力运行
三、创新路径: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路径
(一)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二)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社会化建设
(三)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专业化建设
(四)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附录二 江北新区设立法定公共组织的探索与思考
一、法定公共组织的概念
二、以大数据管理中心为首例个案,创设法定公共组织的模式探究
(一)组织架构
(二)功能职责
(三)设立路径
三、江北新区借鉴法定公共组织模式的展望
第六章 新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
一、新区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
(一)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理论溯源和核心要义
(二)新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
二、新区社会治理目标的创新
(一)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终诉求
(二)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
三、新区社会治理主体的创新
(一)以党委和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
(二)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
(三)社会组织及公民
四、新区社会治理工具的创新
(一)基于政府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治理工具创新
(二)基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治理工具创新
(三)基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治理工具创新
五、新区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一)协同治理机制创新
(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三)构建风险控制机制
附录三 社会治理创新的浦口模式
——浦口区“大联勤”的基本经验、主要问题及其完善建议
一、浦口区“大联勤”的基本经验
(一)下沉行政资源,实现多元治理
(二)延伸治理触角,拓展治理范围
(三)整合数据资源,搭建信息平台
二、浦口“大联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权限划分尚须更为清晰,公众参与度尚须再加提升
(二)功能定位有所泛化,实际执行任务单一
(三)技术力量尚显薄弱,“大数据库”还有待升级
三、完善浦口“大联勤”机制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厘清“大联勤”治理主体,加强联勤联动能力
(二)深化“大联勤”治理内涵,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三)拓展“大联勤”治理方式,形成“技术 市场”双轮驱动
四、结语:浦口区“大联勤”长效发展需要法治支撑
结论: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实践及其愿景
参考文献
后 记
强化学科交叉 融入发展主流 勇创自身特色
–《南京工业大学法政文库》总序
当前,国家正在快速转型,社会也在急剧变迁,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日新月异,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正在被颠覆。大学是出图纸、出方案、出规划的地方,是出原理、出定律、出法则的源泉,更是出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的知识生产摇篮。作为重要的国家智库和创新产地,引领知识并实践理论探索、实现高端引领、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全球评价大学发展的重要标尺。因此,必须鼓励和支持大学尤其是其中的哲学社会科学敢于面对重大的现实问题、真问题和理论难题,善于积极主动承担任务艰巨的研究课题,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思想智慧、技术方案、业务知识、人员培训等服务。
南京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14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之一的百年高校,理当更加彰显协同创新的活力,在知识生产和社会服务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南工坚持”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战略,回归大学教育本源,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协同创新进展显著、学科建设势头强劲、科学研究捷报频传、全球拓展顺势有为,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工的哲学社会科学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人文气息、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强大支撑。随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脚步不断加快,南工正在全力推行”学科学部制”改革,加强”助强、扶弱、推新”的顶层设计,并日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这既是南工走出原有的发展格局、实现综合化发展、增加整体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自加压力”、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步骤。南工的哲学社会科学应当按照自身特有的规律来进行探索和建设,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提高综合实力。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积极承担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担。近年来,法学院牵头组建了”江苏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法治化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了江苏省法学会生态法学研究会和江苏社会管理创新法制建设研究基地,积极筹建旨在服务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这次又推出了《南京工业大学法政文库》,这是对南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计划的又一具体实践,是法学院秉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思路的延续,可谓正逢其时。
衷心希望法学院能够”强化学科交叉、融入发展主流、勇创自身特色”;衷心希望通过《南京工业大学法政文库》的出版发行,能够助推南工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壮大人才队伍,为南工的智库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是为序。
黄 维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2015年3月9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