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434443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计算机类规划教材
本书按照高等院校、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基本要求组织内容。《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计算机类规划教材》共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局域网、计算机广域网、Internet概述及应用、信息安全概述、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病毒与黑客防范技术、系统及应用安全。内容安排合理、层次清楚、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利于初学者学习使用。
“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交叉知识较多,本书把两部分内容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计算机类规划教材》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高职高专、中专院校及培训机构的教材,也可作为信息安全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
前言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1.2.2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1.2.3 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阶段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1 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
1.3.2 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1.3.3 按照物理结构和传输技术分类
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4.1 资源子网的概念
1.4.2 通信子网的概念
1.4.3 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2.1.1 计算机网络分层设计思想
2.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2 ISO/OSI体系结构概述
2.2.1 分层的作用和含义
2.2.2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2.2.3 物理层
2.2.4 数据链路层
2.2.5 网络层
2.2.6 传输层
2.2.7 OSI模型中的高三层
2.3 TCP/IP体系结构
2.3.1 TCP/IP简介
2.3.2 TCP/IP层次结构
2.4 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2.4.1 分层结构
2.4.2 标准的特色
2.4.3 连接服务
2.4.4 传输服务
2.4.5 应用范围
第3章 计算机局域网
3.1 局域网概述
3.1.1 局域网的概念
3.1.2 局域网的特点
3.1.3 局域网层次结构及标准化模型
3.2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3.2.1 拓扑结构
3.2.2 传输介质
3.2.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3 常用的网络互联设备
3.3.1 网络接口卡
3.3.2 中继器
3.3.3 集线器
3.3.4 交换机
3.4 组网实例
3.4.1 双绞线的制作与连接
3.4.2 局域网的综合布线
3.4.3 校园网的组网
第4章 计算机广域网4.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4.1.1 广域网简介
4.1.2 广域网的组成
4.1.3 广域网所提供的服务
4.2 广域网的主要技术
4.2.1 公用电话网(PSTN)
4.2.2 分组交换网X.2 5
4.2.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4.2.4 数字数据网(DDN)
4.2.5 异步传输模式(ATM)
4.2.6 非对称数字用户回路(ADSL)
4.2.7 虚拟专用网络(VPN)
4.3 网络互联设备
4.3.1 网桥
4.3.2 网关
4.3.3 路由器
第5章 Internet概述及应用
5.1 Internet基础知识
5.1.1 Internet的概念
5.1.2 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
5.1.3 Internet的管理
5.2 Internet的基本技术
5.2.1 TCP/IP
5.2.2 Internet的体系结构
5.2.3 Internet的工作方式
5.3 IP地址与域名
5.3.1 IP地址
5.3.2 域名
5.3.3 IPv6技术
5.4 Internet的基本服务功能
5.4.1 文件传送协议
5.4.2 远程登录
5.4.3 电子邮件
5.4.4 万维网
5.4.5 电子公告牌
5.5 如何接入Internet
5.5.1 Internet的连接类型
5.5.2 电话拨号连接
5.5.3 ISDN连接
5.5.4 ADSL连接
第6章 信息安全概述
6.1 信息安全的概念
6.1.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6.1.2 信息安全的目标及特征
6.1.3 安全平衡
6.1.4 资源保护
6.2 网络的脆弱性与面临的威胁
6.2.1 网络的脆弱性分析
6.2.2 网络面临的威胁
6.2.3 行业面临的威胁
6.3 信息安全防御
6.3.1 信息安全动态防御模型
6.3.2 信息安全纵深防御体系
6.4 网络安全发展现状及趋势
6.4.1 国外网络安全发展状况
6.4.2 我国网络安全发展现状
6.4.3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7章 物理安全
7.1 环境安全
7.1.1 机房场地的环境选择
7.1.2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等级
7.1.3 环境对信息安全的影响
7.1.4 机房组成及面积
7.2 设备安全
7.2.1 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防盗保护
7.2.2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电源保护
7.2.3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静电防护
7.2.4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电磁干扰
7.2.5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线路截获
7.2.6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辐射泄漏
7.3 媒体安全
7.3.1 数据的保护
7.3.2 文件和数据的处理
第8章 网络安全
8.1 身份认证技术
8.1.1 身份认证的概念
8.1.2 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
8.1.3 身份认证系统概述
8.1.4 数字签名的概念及功能
8.2 访问控制技术
8.2.1 访问控制
8.2.2 防火墙技术
8.2.3 物理隔离技术
8.3 运行安全
8.3.1 数据容灾、备份与恢复
8.3.2 信息加密技术
8.4 内网安全
8.4.1 虚拟局域网技术
8.4.2 入侵检测技术
第9章 病毒与黑客防范技术
9.1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
9.1.1 计算机病毒概述
9.1.2 计算机病毒的构成与传播
9.1.3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清除与防范
9.1.4 恶意软件的危害和清除
9.2 黑客攻防与检测技术
9.2.1 网络黑客概述
9.2.2 黑客攻击的目的及步骤
9.2.3 常用黑客攻防技术
9.2.4 防范攻击的措施
第10章 系统及应用安全
10.1 安全漏洞
10.1.1 安全漏洞的类型
10.1.2 安全漏洞的利用
10.1.3 安全漏洞的影响
10.2 系统安全
10.2.1 通用操作系统的保护
10.2.2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特性
10.2.3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策略
10.2.4 UNIX安全简介
10.2.5 数据库安全简介
10.3 应用安全
10.3.1 Web安全
10.3.2 电子邮件安全
10.3.3 电子政务安全
10.3.4 公共密钥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