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6050
引言
第一章 “历史”与“当代”——当代通州作家作品与运河文学
第一节 从历史书写到文化镜像
第二节 当代通州作家与运河文学
第二章 “前世”与“今生”——当代通州作家作品概况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的通州作家作品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的通州作家作品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的通州作家作品
第四节 “网络文学 ”时代让运河文学发展迎来新契机
第三章 “浸润”与“书写”——当代通州作家作品对运河文化的文学表达
第一节 通州的风土人情,浓郁的运河情怀
第二节 通州人民风云激荡的革命斗争史
第三节 时代变迁下通州人民的社会现实生活
第四节 多面立体、厚重的漕运历史文化画卷
第五节 感恩与反哺,抹不去的乡愁
第四章 “丰富”与“重塑”——当代通州作家作品视域下的运河文化精神
第一节 “生”: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第二节 “融”:超越阶层、地域、时代的包容性
第三节 “情”:侠肝义胆里的家国情怀
第四节 “民”:乡土书写的民间立场
第五节 “正”:北京文化基因的“雅乐正声”
第五章 “传承”与“发展”——当代通州作家作品的文化价值与使命担当
第一节 运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时代、新机遇
第二节 运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维度、新视角
第三节 当代通州作家的新使命、新担当
参考文献
后记
作家语录
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可惜中国的青年艺术家,大抵不以为然。
——鲁迅在1934年4月19日《致陈烟桥》的信中
“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这是我致力乡土文学创作的四大准则。满怀感恩戴德的孝敬之心,为我的粗手大脚的乡亲父老画像,以激情的热爱灌注笔端,描写我的家乡——京东北运河农村那丰富多彩而又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为家乡的后辈儿孙留下艺术化的历史写照,同时也使外地人,甚至外国人,通过我的小说,了解我的家乡,喜爱我的乡土,这便是我今生文学创作活动的最大野心,也是我实践鲁迅先生上述创作思想的志愿。
——《我是刘绍棠:刘绍棠自白》
运河文化是通州高扬在历史长河中的风帆,运河文化是运河人闪亮于改革开放时期的烫金名片……大运河何止“漂来一座北京城”,为历史古都起到保卫、建设、繁荣之作用,她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积淀了丰厚的运河文化,造就了数以百计的文化名人和至今依然弘扬的开放、进取、文明的精神。
——通州区原区委书记崔君乐《〈通州作家群〉总序》
通县的水土好。赶上解放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好季节,使五十年代的通县,曾经成为一个“出作家”的地方。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王保春、卢万全等等一批作家,几乎都是在通县这块地方萌发起文学理想,而后走上成名之路的。即使因为“气候”不正常,文学园地一度出现令人沮丧的萧条,北京郊区不见一个有成就的新作家的日子里,我回到通县,也仍然看到这块地方跟其它一些地方有着截然不同之处。这里有为数众多的青年干部和青年农民爱好着文学,怀有文学志向,并且在刻苦地练笔,练功夫;主持文化、宣传工作的领导同志,不仅对培养写作人材重视,尤其有胆气,敢于扶植和支持,从而,让我欣喜地认识到,这块地方不乏文学种子,也没有失去发展文学的好水土。
——浩然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