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612798
该书由王稼句根据苏州乡贤顾颉刚、俞平伯、王伯祥三人半个世纪前的夙愿,在其设想的基础上,选编蔡云《吴歈百绝》,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棹录》,袁学澜《苏台揽胜词》《虎丘杂事诗》《姑苏竹枝词》《续咏姑苏竹枝词》《田家四时绝句》《吴郡新年杂咏》《吴门岁暮杂咏》,凡十册。蔡云、顾禄与袁学澜的生活年代分别为清乾隆道光时期和清末,其被收入本书的作品包括诗文、笔记、竹枝词等多种形式,这些著作涉及诸多清代江南风物民俗,尤为世所罕见,尤其是蔡云《吴歈百绝》和袁学澜《苏台揽胜词》等七种,系首次整理出版,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前言
吴歈百绝 蔡云 撰……………………………………………… 1
吴歈百绝自叙 蔡 云……………………………………………… 4
吴歈百绝…………………………………………………………… 5
吴歈百绝跋 石 渠 ……………………………………………… 20
清嘉录 顾禄 撰 ……………………………………………… 21
清嘉录序 顾 承 ………………………………………………… 35
清嘉录序 顾日新………………………………………………… 36
清嘉录序 朝川鼎………………………………………………… 37
清嘉录题辞 何桂馨等 ………………………………………… 39
清嘉录例言 ……………………………………………………… 44
卷一 正月 ……………………………………………………… 46
行 春 …………………………………………………………… 46
打 春 …………………………………………………………… 47
拜 春 …………………………………………………………… 48
拜 牌 …………………………………………………………… 48
岁 朝 忌讳附 ………………………………………………… 48
挂喜神 …………………………………………………………… 49
上年坟 …………………………………………………………… 49
拜 年 …………………………………………………………… 50
飞 帖 …………………………………………………………… 50
开门爆仗 ………………………………………………………… 51
欢喜团 …………………………………………………………… 52
黄连头叫鸡 ……………………………………………………… 52
看风云 …………………………………………………………… 53
秤 水 …………………………………………………………… 53
新 年 …………………………………………………………… 53
烧十庙香 ………………………………………………………… 56
山川坛迎喜 ……………………………………………………… 56
状元筹 …………………………………………………………… 57
升官图 …………………………………………………………… 58
年节酒 …………………………………………………………… 59
小年朝 …………………………………………………………… 60
接路头 …………………………………………………………… 60
开 市 …………………………………………………………… 61
七人八谷九天十地 ……………………………………………… 61
看参星 …………………………………………………………… 62
斋 天 …………………………………………………………… 62
祭猛将 …………………………………………………………… 63
点灶灯 …………………………………………………………… 65
爆孛娄 …………………………………………………………… 65
春 饼 …………………………………………………………… 66
圆子油 …………………………………………………………… 66
灯 市 …………………………………………………………… 67
前 言
王稼句
《吴门风土丛刊》之辑,乃是顾颉刚、俞平伯、王伯祥三位乡前辈的夙愿,那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王伯祥在《庋榢偶识》卷一《清嘉录》条中回忆:“一九六二年八月,颉刚、平伯及予偶拟编印《吴门风土丛刊》,即以此书及《桐桥倚棹录》树之杆,前冠蔡云《吴歈百绝》,后缀袁学澜《苏台揽胜词》、《虎丘杂事诗》、《姑苏竹枝词》、《田家四时诗》、《吴门新年杂咏》、《岁暮杂咏》六种,聊为吾乡掌故所寄。”又,卷二《手抄清嘉录》条说:“十年前,予曾与颉刚、平伯共商,拟编印《吴门风土丛刊》。”因“人事倥偬,卒卒未果”。此条写于癸丑冬十月,即一九七三年。检《顾颉刚日记》,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三日,顾颉刚去大连疗养,至八月二十五日回京,二十九日“到伯祥处谈”,或即有王伯祥所说之事,但俞平伯未曾一起晤谈。
事实的情形是,《吴门风土丛刊》的动议和实施应该更早一点,并由顾颉刚独自承事。一九六一年八月,俞平伯作《题顾颉刚藏〈桐桥倚棹录〉兼感吴下旧悰绝句十八章》,第十七首注道:“颉刚兄访求遗逸,素具热肠,珍本不以自
,斯编闻将谋重刊流通云。”可见当时《桐桥倚棹录》已点录了事。又据《顾颉刚日记》记载,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以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棹录》、蔡云《吴歈百绝》三书交乃乾,希望中华书局能印出”。一九六二年七月四日记道:“《桐桥倚棹录》一书,仅予与苏州文管会各有一部,而其记清代苏州手工业甚悉,上海中华书局已拟付印。”八月十二至十七日,点《清嘉录》了,“并统翻一过”。九月五日起,点《桐桥倚棹录》。九月十日,“送《适园丛稿》到陈景銮处抄写”。九月二十日记道:“予定在中华从事《尚书》工作,回城则开会,馀暇作下列几事。”其所记有四事,第四事即“《苏州风土丛刊》编点”。一九六三年八月三十一日记“此来一个月之工作”,其中第三条:“《吴中风土丛刊》略一动笔,距竣工尚远。”九月五日,“点袁学澜《吴门新年词》、《田家四时绝句百首》讫”。一九六四年岁首,列“负债表(应在一九六四年内清还者)”,欠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就有“《吴中风土丛编》”。顾颉刚在进行点录时,或称《苏州风土丛刊》,或称《吴中风土丛刊》,或称《吴中风土丛编》,实质一也,今依王伯祥所记,定名《吴门风土丛刊》。
《吴门风土丛刊》共收文献十种,作者蔡云、顾禄、袁学澜都是苏州人,学术和创作各有擅长,但都关注乡邦文化,兹将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蔡云,苏州府元和县人,原名靖,字立青,号铁耕、铁翁,师从钱大昕,嘉庆九年优贡生。道光四年卒,年六十一岁。顾震涛《吴门表隐》卷十九有小传,称其“孝友廉介,亲戚有求,辄分馆谷赒之。课徒严厉,成名者盛”。叶廷琯《蜕翁所见诗录·感逝集》说:“铁耕明经为诸生日,以制义负重名,每见赏于学使者及书院主讲,即当道大吏,亦无不知其名,而省试辄不售。嘉庆甲子以学行俱优贡成均。平时执经从学者者常数十人,身后门弟子程赓堂孝廉为刻《如兰馆制义》、《铁翁小品》两编,又辑刻其《借秋亭诗草》六卷,附《吴歈百绝》一卷。江韬庵丈序之,谓明经之时文惨澹经营,一字不肯苟下,其为古今体诗亦然。余读之果如其说,气魄虽未甚沈雄,而词诣修洁,格律精整,殊足自成一家。至于表扬节孝,考证故实,亦必推阐详尽,绝无率易之笔。余昔于赓堂家晋谒,获闻绪论,后复与校刊诗文之役,故略得其梗概。在日诗名不甚著,盖为制义所掩也,难后从友人借读选存九十四首。明经卒于道光甲申,齿才逾六十。性嗜饮,凡遇作诗文,尤须以酒助其心思,一壶两碟,常设案头。更善鉴别古钱,著有《癖谈》一书,考订精确,赓堂亦曾刻之,惜其本今不可得矣。”其又注有《蔡氏月令》,博考群书,反覆申究,顾广圻序称是“实亦著书可名一家者也”。蔡云著作除诗文、制义外,几乎都收入《元和蔡氏所著书》,凡十四卷。
《吴歈百绝》一卷,蔡云在世时仅以抄本流行,《吴门表隐》卷十九蔡云小传末注:“《吴歈》抄传。”顾禄《清嘉录》就据抄本录入五十首。至道光十年,程岭梅刻其《借秋亭诗钞》时,方将《吴歈百绝》作为附录系于卷末。此后有同治十一年刻本、光绪十年石印本,苏州图书馆另藏光绪十九年武林刘葆麟抄本。此次整理,以《借秋亭诗钞》本为底本,参校同治十一年刻本和刘葆麟抄本。
顾禄,苏州府吴县人,字总之,一字铁卿,号茶磨山人、晚香主人等。嘉庆二十二年诸生,道光二年应乡试不第,驰骋酒会文社,与韦光黻、褚逢椿、林衍源、袁学澜等交。一生勤于著作,主要有《颐素堂丛书》十四种十五卷、《颐素堂诗钞》八卷、《清嘉录》十二卷、《桐桥倚棹录》十二卷。韦光黻《闻见阐幽录》称其“恃才华,纵情声色,娶妾居山塘之抱绿渔庄,刻《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外洋日本国重锓其版,称为才子。为友陈某诱致邪僻,事连同系于官,陈某逸去,旋以疾卒”。似有讳言,袁学澜《重过抱绿渔庄感旧记》则明说了他瘐死的原因:“闻顾觑觎郡中一富族,诬以不轨,富人出金求解,顾未餍,富人讼之官,致受杖下狱以没。”时在道光二十三年,其年五十岁。
《清嘉录》和《桐桥倚棹录》是顾禄最重要的著作,前者以时间为经,纂列苏州岁时琐事;后者以空间为纬,记述虎丘山塘一隅的山水、名胜、建筑、物产而外,兼及市廛、工商、舟楫等,实为地方小志之创体。《清嘉录》版本甚多,详笔者《〈清嘉录〉版本闻见录》,今以道光十年初刻本为底本,参校日本天保八年覆刻本、光绪四年《啸园丛书》本,进行整理。《桐桥倚棹录》惟有道光二十二年初刻本及一九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王湜华点校本、二○○五年古吴轩出版社《苏州文献丛钞初编》王稼句点校本,今以旧抄本为底本,重新进行整理。
袁学澜,苏州府元和县人,一名景澜,字文绮,一作文漪,号春巢,乃元静春先生袁易之后,世居尹山袁村。师从表兄殷寿彭。道光五年诸生,秋试屡荐不售。隐居村中,重建静春别墅,亦名适园,著书课子。暇或友朋觞咏,足迹稀入城市。咸丰二年奉母迁居城中官太尉桥,题名双塔影园。次年因承办兵差,捐赀助饷,奏奖授詹事府主簿。十年避居上海,同治二年回苏,既业医,又授课书院。曾组织尹山诗社,与殷兆镛、叶廷琯、潘锺瑞等酬唱。光绪五年卒,年七十六岁。袁学澜著作宏富,在世时就刻有《雪鸿消夏诗集》一卷、《零锦词》二卷、《适园古文》二卷、《适园骈体文》二卷、《适园赋稿》二卷、《适园试帖诗》五卷、《适园散体诗》二十六卷、《适园丛稿》十四种十二卷;已成稿而未刻者,有《适园诗集》五十二卷、《适园诗稿》二卷、《廛隐集诗草》一卷、《适园文稿》一卷、《适园丛稿》四卷(《适园诗草》、《消寒会友诗》、《西山探桂集》、《适园文稿》各一卷)、《吴郡岁华纪丽》十二卷、《沪上题襟集》不分卷。稿本《适园诗集》五十二卷,今藏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道光七年至同治十二年的编年体诗集,董康一九二七年在日本见之,《书舶庸谭》卷二说:“田中复出示钞本《适园诗》二十四册,凡五十二卷,中或称杏花春雨楼,亦称《听香楼集》,元和诸生袁景澜(后半作学澜)文漪撰。文漪屡荐不售,诗沉博绝丽,盖瓣香三李(太白、长吉、玉溪)之间,如《十国宫词》、《春秋乐府》(俱百首)、《姑苏竹枝词》(前后二百首),俱可析出单行,馀作惜多流连岁序,题写胜游,若删约为五分之一,固道咸后一作家也。”又说:“两日阅《适园诗集》,中年以前之诗才华丰蔚,词旨幽妍;晚年颇颓唐,然于粤匪之役,凡死事死节,极事阐扬,且可见尔时征战情状。”故“虽其人无事绩可纪,而苦吟毕世,亦志吴中文献者所应注意及之也”。
本书所收袁学澜七种,均选自同治十一年序香溪草堂刻本《适园丛稿》。其中,《虎阜杂事诗》标曰“丁巳”,为咸丰七年;《姑苏竹枝词》诸序均署“道光乙巳”,为道光二十五年;《续咏姑苏竹枝词》标曰“戊午”,自序署“咸丰八年”;《田家四时绝句》标曰“癸巳”,为道光十三年;《吴郡新年杂咏》之《新年俳语序》有“癸巳新春”语,亦为道光十三年。惟《苏台揽胜词》、《吴门岁暮杂咏》的写作时间不可考。袁学澜此七种,别无他本可校,即据《适园丛稿》本点录。
此次整理《吴门风土丛刊》,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顾颉刚的整理计划,是否如王伯祥《庋榢偶识》所列,尚有疑问,据《顾颉刚日记》记载,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抄王穉登《吴社编》讫,约三千字”。二十九日,“校《吴社编》讫”。三十日,“点黄省曾《吴风录》”。《吴社编》和《吴风录》乃明代苏州风土名著,自是不能遗落,但王伯祥提出的书目最完整,故就依此为准。其二,三位作者注引文献,特别是顾禄两种,往往并非原文。此次整理,凡属引述大意者,一仍其旧;凡属脱衍一二字者,照原文补改,不出校语;凡属明显错误者,如《清嘉录》中“唐高承”乃“宋高承”之误,所引尤侗《艮斋杂记》,当为《艮斋杂说》等,就径直改过,也不出校语。
二○一八年七月三十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