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52822丛书名: 铁路局招聘考试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20铁路局招聘考试辅导用书:笔试一本通》依据铁路局招聘公告、真题编写而成,全面覆盖铁路局笔试涉及的考点,帮助考生应对多变的考试。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了解考试 明确方向
在具体讲解核心考点和快解技巧之前,对考试进行介绍,帮助考生了解报考流程、考查形式、考查题型、备考策略。使考生可以从全局的角度了解铁路局考试,并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
2.把握重点 全面备考
依据招考公告、考试真题和考生回忆情况,分析铁路局笔试的考查特点,总结命题规律,力求还原考试、贴合考情。本书系统整合了笔试考查的科目,分为铁路常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与写作三篇,帮助考生全面备考,以从容应对多变的考试。
3.搭配题库 科学训练
为了帮助考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本书与配套题库《铁路局招聘考试辅导用书·笔试高分题库》在结构设置上保持一致,保证考生学练同步,切实提升解题能力。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0铁路局招聘考试辅导用书:笔试一本通》依据铁路局招聘公告、真题编写而成,全面覆盖铁路局笔试涉及的考点,帮助考生应对多变的考试。全书结构为:
*篇铁路常识,包括铁路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我国铁路的发展与战略、铁路的法律法规三部分。帮助考生突破专业知识考查,不输在基础题上。
第二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由于其是考试的主要内容,故对其包含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大专项进行细致讲解。
第三篇公共基础知识和写作,涵盖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写作等多方面知识,全面覆盖各铁路局涉及的题目类型和考点。
*篇铁路常识,包括铁路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我国铁路的发展与战略、铁路的法律法规三部分。帮助考生突破专业知识考查,不输在基础题上。
第二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由于其是考试的主要内容,故对其包含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大专项进行细致讲解。
第三篇公共基础知识和写作,涵盖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写作等多方面知识,全面覆盖各铁路局涉及的题目类型和考点。
目 录
铁路局招聘考试考情简介(1)
第一部分铁路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8)
第一章铁路机车知识(8)
第一节机车的牵引动力(8)
第二节机车的用途(12)
第二章铁路轨道、车站、信号(14)
第一节铁路轨道(14)
第二节铁路车站与信号(15)
第三章运输(19)
第一节旅客运输(19)
第二节货物运输(22)
第二部分中国铁路的发展与战略(25)
第一章中国铁路的发展(25)
第一节中国铁路的基本概况(25)
第二节中国的高速铁路(28)
第三节中国铁路的发展规划(31)
第二章中国铁路“走出去”(34)
第一节铁路产品输出(34)
第二节“一带一路”与中国铁路(35)
第三部分铁路法律法规(37)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37)
第二章《铁路安全管理条例》(44)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56)
第一章选词填空(56)
第一节词义辨析(56)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60)
第三节成语(64)
第四节虚词(68)
第二章语句表达(73)
第三章阅读理解(77)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77)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80)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83)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85)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87)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90)
第七节文章阅读(93)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101)
第一章数字推理(101)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101)
第二节图形形式数字推理(119)
第二章数学运算(128)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128)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133)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160)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169)
第一章图形推理(169)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69)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81)
第二章逻辑判断(189)
第一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89)
第二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217)
第三章定义判断(224)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224)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227)
第四章类比推理(235)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235)
第二节类比推理题型分类精讲(239)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244)
第一章资料分析常见概念(244)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54)
第三章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265)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知识(274)
第一章政治(274)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274)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277)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78)
第四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80)
第二章经济(286)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86)
第二节微观经济(287)
第三节宏观经济(289)
第四节我国经济发展战略(291)
第三章法律(294)
第一节宪法(294)
第二节监察法(297)
第三节民法(298)
第四节刑法(301)
第五节行政法(304)
第六节刑事诉讼法(306)
第四章人文与历史(308)
第一节文化常识(308)
第二节历史常识(315)
第五章科技与生活(322)
第一节高新技术(322)
第二节生活常识(324)
第六章国情与地理(328)
第一节国情概况(328)
第二节自然地理(330)
第三节世界地理概况(332)
第七章管理(334)
第一节管理学基本理论(334)
第二节行政管理基本理论(336)
第八章公文(339)
第一节公文简介(339)
第二节公文行文规则(341)
第三节公文格式(343)
第九章公民道德建设(346)
第一节公民道德概述(346)
第二节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346)
第三节职业道德(347)
第二部分写作(349)
第一章写作的作答技巧与策略(349)
第一节题型概述(349)
第二节审题和立意(351)
第三节标题的写法(362)
第四节开头的写法(363)
第五节文章布局(366)
第六节文章论证(373)
第七节结尾的写法(380)
第二章写作范文精讲(383)
主题一虚拟现实(383)
主题二互联网发展(384)
主题三医患关系(386)
主题四现代文明新风尚(388)
主题五绿色发展(39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92)
第一部分铁路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8)
第一章铁路机车知识(8)
第一节机车的牵引动力(8)
第二节机车的用途(12)
第二章铁路轨道、车站、信号(14)
第一节铁路轨道(14)
第二节铁路车站与信号(15)
第三章运输(19)
第一节旅客运输(19)
第二节货物运输(22)
第二部分中国铁路的发展与战略(25)
第一章中国铁路的发展(25)
第一节中国铁路的基本概况(25)
第二节中国的高速铁路(28)
第三节中国铁路的发展规划(31)
第二章中国铁路“走出去”(34)
第一节铁路产品输出(34)
第二节“一带一路”与中国铁路(35)
第三部分铁路法律法规(37)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37)
第二章《铁路安全管理条例》(44)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56)
第一章选词填空(56)
第一节词义辨析(56)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60)
第三节成语(64)
第四节虚词(68)
第二章语句表达(73)
第三章阅读理解(77)
第一节主旨观点题(77)
第二节细节判断题(80)
第三节寓意理解题(83)
第四节词句理解题(85)
第五节推断下文题(87)
第六节标题添加题(90)
第七节文章阅读(93)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101)
第一章数字推理(101)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101)
第二节图形形式数字推理(119)
第二章数学运算(128)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128)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133)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160)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169)
第一章图形推理(169)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69)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81)
第二章逻辑判断(189)
第一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89)
第二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217)
第三章定义判断(224)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224)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227)
第四章类比推理(235)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235)
第二节类比推理题型分类精讲(239)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244)
第一章资料分析常见概念(244)
第二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54)
第三章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265)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知识(274)
第一章政治(274)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274)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277)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78)
第四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80)
第二章经济(286)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86)
第二节微观经济(287)
第三节宏观经济(289)
第四节我国经济发展战略(291)
第三章法律(294)
第一节宪法(294)
第二节监察法(297)
第三节民法(298)
第四节刑法(301)
第五节行政法(304)
第六节刑事诉讼法(306)
第四章人文与历史(308)
第一节文化常识(308)
第二节历史常识(315)
第五章科技与生活(322)
第一节高新技术(322)
第二节生活常识(324)
第六章国情与地理(328)
第一节国情概况(328)
第二节自然地理(330)
第三节世界地理概况(332)
第七章管理(334)
第一节管理学基本理论(334)
第二节行政管理基本理论(336)
第八章公文(339)
第一节公文简介(339)
第二节公文行文规则(341)
第三节公文格式(343)
第九章公民道德建设(346)
第一节公民道德概述(346)
第二节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346)
第三节职业道德(347)
第二部分写作(349)
第一章写作的作答技巧与策略(349)
第一节题型概述(349)
第二节审题和立意(351)
第三节标题的写法(362)
第四节开头的写法(363)
第五节文章布局(366)
第六节文章论证(373)
第七节结尾的写法(380)
第二章写作范文精讲(383)
主题一虚拟现实(383)
主题二互联网发展(384)
主题三医患关系(386)
主题四现代文明新风尚(388)
主题五绿色发展(39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92)
免费在线读
一、企业介绍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3月14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成立。
中国铁路总公司以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为主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负责国家铁路客货运输经营管理,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运输和特运、专运、抢险救灾运输等任务。负责拟订铁路投资建设计划,提出国家铁路网建设和筹资方案建议。负责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建设项目。负责国家铁路运输安全,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铁路局招聘考试的主体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其机关设置的26个内设机构和4个直属机构、下设的18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和3个专业运输公司等企业和事业单位。最新铁路局招聘信息,应聘者可登录中国铁路人才招聘网或中公教育国企招聘专区查看。
二、招聘流程
铁路局不组织同步统一的招聘,招聘时间、招聘岗位、考查方式等因地制宜,考生必须参照本地区招聘公告。但个性之中存在共性,我们梳理出了铁路局招聘的基本流程,供考生参考。
三、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
(一)考试科目
铁路局招聘考试的主体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岗位涉及运输组织、铁道机车、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环境监测、经营管理、建筑设计、财务管理、法律事务、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等。
招聘过程中,岗位的专业要求明确了不同岗位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而笔试则是通过公共科目测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公共科目通常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写作,具体考查情况如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试的基本科目,一般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四个专项。
公共基础知识或作为常识判断放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考查,或单设一个科目为综合知识进行考查。无论是哪种考查形式,关于铁路的常识知识一定是考查的重点。
写作考查较少,涉及的地区一般将其作为试卷的最后一部分,考查题量和力度都不大。
(二)真题再现
铁路局招聘考试虽然各地区不统一,但考查形式相近,下面将总结考试的必考题型并进行题型解读。
1.铁路常识
铁路常识是铁路局招聘考试必考内容,题量不大,涉及铁路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铁路新闻、铁路法律法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规定,禁止在铁路线路两侧()米以内或铁路防护林地内放牧。
A.10米B.15米
C.20米D.30米
解析:此题答案为C。《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禁止在铁路线路两侧二十米以内或者铁路防护林地内放牧。
2.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考查学科广泛,内容繁杂,主要包括政治、法律、人文与历史、科技与生活、经济等。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下列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是()。
A.春节B.清明
C.端午D.重阳
解析:此题答案为B。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3.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考查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
选词填空考查实词、成语和虚词,实词和成语是对考生语言基础知识水平的测查,虚词是对考生行文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①他没有听清我的话,了我的意思。
②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了各国文化,传递了最新信息。
③民主和集中这两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解勾通分隔B.误解勾通分割
C.曲解沟通分隔D.误解沟通分割
解析:此题答案为D。①句,“误解”指的是理解得不正确;“曲解”指的是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由“没有听清我的话”可知,他并非故意,应填入“误解”,排除A、C。②句,“沟通”指的是使两方能连通;“勾通”指的是暗中串通勾结。此处所填词语应为褒义词,排除B项的“勾通”。
阅读理解考查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片段阅读是基本题型,主要考查主旨观点题和细节判断题,少量涉及标题添加题、词句理解题、推断下文题和寓意理解题。文章阅读考查较少,考点涉及选词填空、语句表达、主旨归纳、细节判断、标题添加等。
微信推送的内容应该弘扬主旋律,传播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谐一致的事,而非一味地去搬弄是非、炒作虚假消息……对公民来说,坚守社会公德、守住精神家园最重要。
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
A.不能通过微信恶意炒作是非B.微信推送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C.炒作虚假消息破坏社会和谐D.每个公民都要守本分守公德
解析:此题答案为B。由“微信推送的内容应该……”可知,文段主要围绕“微信推送”这一话题展开,C、D两项脱离了“微信”这一论述对象,排除。A项仅涉及“通过微信恶意炒作是非”这一行为,而文段不仅强调微信推送不能做什么,而且强调应该承担起弘扬主旋律等责任,故A项概括不准确。
语句表达主要是考查语句连贯,即语句表达要前后勾连、前后衔接和呼应恰当,包括语句填充和语句排序两种题型。语句排序类题型更侧重考查语言的呼应与衔接,其难度要远远大于语句填充类题型,对整体把握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多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②这种新的创意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③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④但有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⑤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A.⑤①③②④B.①③②④⑤
C.⑤③①②④D.①③⑤②④
解析:此题答案为A。②的“这种新的创意”指的是③末尾的“形成新的创意”,所以③②应相连排序,排除C、D。①的“从……到……,从……到……”是对⑤的“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的举例,故⑤①相连,排除B。
4.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考查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题型。
数字推理要求考生寻找数字之间存在的运算规律;数学运算通常会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者推出结果。
汽车队运输一批货物行程1260千米,去时用了4.5天,返回速度加快25%,返回比去时缩短多长时间?
A.7小时B.8.6小时C.0.9天D.1.2天
解析:此题答案为C。去时和返回时的速度之比为1∶1.25=4∶5,路程一定,则所用时间之比和速度之比为反比,故去时和返回时的时间之比为5∶4,用时缩短20%,缩短了4.5×20%=0.9天。
5.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部分常考题型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图形推理考查形式多变,但核心考点以数量、位置、结构、空间为主,考生应熟练掌握图形推理各类考点。
解析:此题答案为D。图形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奇数项有黑点,偶数项无黑点。
定义判断涉及面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物理、化学、心理等。定义的特点较为明显,考生可根据题干给出的定义,通过关键词和选项对比来解题。
可更新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大气、水等,当代人消费的数量不会影响后代人消费的数量;又如森林、各种野生动植物等,不存在人为破坏基本上能够保持总量稳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风吹绿了草地,草原是可更新资源
B.煤是由太阳能转化而形成的,因此是可更新资源
C.报废的金属机械还可以回收,因此是可更新资源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稀少,属于不可更新资源
解析:此题答案为A。可更新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煤是自然界经过千万年的时间由太阳能慢慢转化而形成的,当代人消费的数量会使后代人消费的数量减少,不属于可更新资源;金属机械报废回收,是属于人工转化,而非自然力的作用,不属于可更新资源;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可以得到补充,属于可更新资源。因此,B、C、D三项说法都不正确。
类比推理题目难度不大,题量较为稳定,考查形式包括传统型和对当型。
语言:工具:交流
A.铁路:方式:运输B.书籍:阅读:印刷
C.会议:场所:工作D.筷子:吃饭:餐具
解析:此题答案为A。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铁路是一种运输方式。
逻辑判断主要考查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考生不仅需要具备逻辑基础知识,还需巧用解题技巧快速破题。
某次高铁列车中只有一等和二等两种车票,张先生买的是一等票,因此,张先生买票的时候没有二等票。
以下哪项最能增强上述论证?
A.只要有二等票,张先生就不买一等票
B.张先生一般只坐二等座,不坐一等座
C.张先生是个随和的人,坐几等座都行
D.张先生是个节俭的人,喜欢坐二等座
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由“在只有一等票和二等票的情况下,张先生买的是一等票”推出“张先生买票的时候没有二等票”。A项,否定后件则能否定前件,张先生买了一等票,说明没有二等票了,加强了题干结论。其他选项表述均不确切,不能有力地增强论证。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3月14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成立。
中国铁路总公司以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为主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负责国家铁路客货运输经营管理,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运输和特运、专运、抢险救灾运输等任务。负责拟订铁路投资建设计划,提出国家铁路网建设和筹资方案建议。负责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建设项目。负责国家铁路运输安全,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铁路局招聘考试的主体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其机关设置的26个内设机构和4个直属机构、下设的18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和3个专业运输公司等企业和事业单位。最新铁路局招聘信息,应聘者可登录中国铁路人才招聘网或中公教育国企招聘专区查看。
二、招聘流程
铁路局不组织同步统一的招聘,招聘时间、招聘岗位、考查方式等因地制宜,考生必须参照本地区招聘公告。但个性之中存在共性,我们梳理出了铁路局招聘的基本流程,供考生参考。
三、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
(一)考试科目
铁路局招聘考试的主体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岗位涉及运输组织、铁道机车、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环境监测、经营管理、建筑设计、财务管理、法律事务、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等。
招聘过程中,岗位的专业要求明确了不同岗位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而笔试则是通过公共科目测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公共科目通常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写作,具体考查情况如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试的基本科目,一般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四个专项。
公共基础知识或作为常识判断放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考查,或单设一个科目为综合知识进行考查。无论是哪种考查形式,关于铁路的常识知识一定是考查的重点。
写作考查较少,涉及的地区一般将其作为试卷的最后一部分,考查题量和力度都不大。
(二)真题再现
铁路局招聘考试虽然各地区不统一,但考查形式相近,下面将总结考试的必考题型并进行题型解读。
1.铁路常识
铁路常识是铁路局招聘考试必考内容,题量不大,涉及铁路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铁路新闻、铁路法律法规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规定,禁止在铁路线路两侧()米以内或铁路防护林地内放牧。
A.10米B.15米
C.20米D.30米
解析:此题答案为C。《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禁止在铁路线路两侧二十米以内或者铁路防护林地内放牧。
2.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考查学科广泛,内容繁杂,主要包括政治、法律、人文与历史、科技与生活、经济等。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下列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是()。
A.春节B.清明
C.端午D.重阳
解析:此题答案为B。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3.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考查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
选词填空考查实词、成语和虚词,实词和成语是对考生语言基础知识水平的测查,虚词是对考生行文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①他没有听清我的话,了我的意思。
②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了各国文化,传递了最新信息。
③民主和集中这两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解勾通分隔B.误解勾通分割
C.曲解沟通分隔D.误解沟通分割
解析:此题答案为D。①句,“误解”指的是理解得不正确;“曲解”指的是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由“没有听清我的话”可知,他并非故意,应填入“误解”,排除A、C。②句,“沟通”指的是使两方能连通;“勾通”指的是暗中串通勾结。此处所填词语应为褒义词,排除B项的“勾通”。
阅读理解考查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片段阅读是基本题型,主要考查主旨观点题和细节判断题,少量涉及标题添加题、词句理解题、推断下文题和寓意理解题。文章阅读考查较少,考点涉及选词填空、语句表达、主旨归纳、细节判断、标题添加等。
微信推送的内容应该弘扬主旋律,传播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谐一致的事,而非一味地去搬弄是非、炒作虚假消息……对公民来说,坚守社会公德、守住精神家园最重要。
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
A.不能通过微信恶意炒作是非B.微信推送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C.炒作虚假消息破坏社会和谐D.每个公民都要守本分守公德
解析:此题答案为B。由“微信推送的内容应该……”可知,文段主要围绕“微信推送”这一话题展开,C、D两项脱离了“微信”这一论述对象,排除。A项仅涉及“通过微信恶意炒作是非”这一行为,而文段不仅强调微信推送不能做什么,而且强调应该承担起弘扬主旋律等责任,故A项概括不准确。
语句表达主要是考查语句连贯,即语句表达要前后勾连、前后衔接和呼应恰当,包括语句填充和语句排序两种题型。语句排序类题型更侧重考查语言的呼应与衔接,其难度要远远大于语句填充类题型,对整体把握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多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②这种新的创意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③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④但有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⑤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A.⑤①③②④B.①③②④⑤
C.⑤③①②④D.①③⑤②④
解析:此题答案为A。②的“这种新的创意”指的是③末尾的“形成新的创意”,所以③②应相连排序,排除C、D。①的“从……到……,从……到……”是对⑤的“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的举例,故⑤①相连,排除B。
4.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考查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题型。
数字推理要求考生寻找数字之间存在的运算规律;数学运算通常会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者推出结果。
汽车队运输一批货物行程1260千米,去时用了4.5天,返回速度加快25%,返回比去时缩短多长时间?
A.7小时B.8.6小时C.0.9天D.1.2天
解析:此题答案为C。去时和返回时的速度之比为1∶1.25=4∶5,路程一定,则所用时间之比和速度之比为反比,故去时和返回时的时间之比为5∶4,用时缩短20%,缩短了4.5×20%=0.9天。
5.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部分常考题型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图形推理考查形式多变,但核心考点以数量、位置、结构、空间为主,考生应熟练掌握图形推理各类考点。
解析:此题答案为D。图形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奇数项有黑点,偶数项无黑点。
定义判断涉及面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物理、化学、心理等。定义的特点较为明显,考生可根据题干给出的定义,通过关键词和选项对比来解题。
可更新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大气、水等,当代人消费的数量不会影响后代人消费的数量;又如森林、各种野生动植物等,不存在人为破坏基本上能够保持总量稳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风吹绿了草地,草原是可更新资源
B.煤是由太阳能转化而形成的,因此是可更新资源
C.报废的金属机械还可以回收,因此是可更新资源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稀少,属于不可更新资源
解析:此题答案为A。可更新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煤是自然界经过千万年的时间由太阳能慢慢转化而形成的,当代人消费的数量会使后代人消费的数量减少,不属于可更新资源;金属机械报废回收,是属于人工转化,而非自然力的作用,不属于可更新资源;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可以得到补充,属于可更新资源。因此,B、C、D三项说法都不正确。
类比推理题目难度不大,题量较为稳定,考查形式包括传统型和对当型。
语言:工具:交流
A.铁路:方式:运输B.书籍:阅读:印刷
C.会议:场所:工作D.筷子:吃饭:餐具
解析:此题答案为A。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铁路是一种运输方式。
逻辑判断主要考查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考生不仅需要具备逻辑基础知识,还需巧用解题技巧快速破题。
某次高铁列车中只有一等和二等两种车票,张先生买的是一等票,因此,张先生买票的时候没有二等票。
以下哪项最能增强上述论证?
A.只要有二等票,张先生就不买一等票
B.张先生一般只坐二等座,不坐一等座
C.张先生是个随和的人,坐几等座都行
D.张先生是个节俭的人,喜欢坐二等座
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由“在只有一等票和二等票的情况下,张先生买的是一等票”推出“张先生买票的时候没有二等票”。A项,否定后件则能否定前件,张先生买了一等票,说明没有二等票了,加强了题干结论。其他选项表述均不确切,不能有力地增强论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