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89253
总论
第一章 拳术之功用
第二章 形意拳术之功用
第三章 形意拳术之基本五行拳
第一节 劈 拳
第二节 崩 拳
第三节 攒 拳
第四节 炮 拳
第五节 横 拳
第四章 进退连环拳
第五章 形意玄义
第六章 形意拳术之要点及其研究
第七章 形意拳术之特长处
附 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
第一章 一要论
第二章 二要论
第三章 三要论
第四章 四要论
第五章 五要论
第六章 六要论
第七章 七要论
第八章 八要论
第九章 九要论
第十章 交手法
余因少年时患慢性肾炎,体弱多病,多方求医未见好转。经友人介绍习练形意拳,身体日渐好转,后正式拜入王芗斋老先生门下弟子五虎将之首张长信老师门下。余长年陪伴老师,侍奉老师左右,得老师口授心传,渐悟郭云深太师爷所说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的拳术真意。
太师爷郭云深所云: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易者,是拳术之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其拳术之始终,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周身动作运用,亦皆平常之理。惟人之未学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中,四肢动作而不散乱者也。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以至于至善矣。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因动作运用皆是平常之道理,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
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难者,是练者厌其拳之形式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则,自己专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中和之道也。因此好高骛远,看理偏僻,所以拳术之道理,得之甚难。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义也。
我从小即在上海中华武术会长大,常年浸淫其中,渊源颇深。上海中华武术会建于1919年2月2日,由著名体育家吴志青发起,宗旨为“发达国民之本能,表彰国人之特色”。孙中山先生曾为中华武术会会所题署“尚武楼”并赠匾一方。20世纪80年代中华武术会恢复活动,因担心“武术会无硬手”,恐有人寻衅,故邀我入会任教。其时,我于会中得到一本中华武术会在1922年出版发行的李剑秋《形意拳术》,并珍藏多年。今值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李剑秋先生著作,特将此本供为影印,请读者参考。
涂荣康 口述
弟子 林骏 整理
李剑秋(1881—1956年),河北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近代形意拳教育家,曾经执教于清华大学几十年,与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齐名,是近代将形意拳术传入大学的先驱者。先生的叔祖李文豹、父亲李云山都是清末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周明泰的徒弟。先生的形意拳得自家传。
李剑秋先生于民国八年(1919年)出版的《形意拳术》一书,介绍了形意拳术的源流、意义、特点、特长和效果,对五行拳、进退连环拳进行了讲解,是武术练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尤为珍贵的是,本书全文附录了济源郑濂浦先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夏天从济源原作杰先生处抄录的武穆拳谱,即《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其中包括“要论”九篇(含“心意要诀”)、“交手法”一篇。这是历史上该珍贵文献首次对社会公开。
这次应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王跃平编辑之约,对该书进行点校、注释,业已完成,兹说明如下:
一、原著出版发行的那个时代,还没有成熟的标点符号体系,该书的标点基本上采用一逗到底的方法,且断句多有混乱和失误之处。这次对全书所有文字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点断,并根据句意、文意及各句、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除了严格的标点,还根据文中的意群,对“一要论”“五要论”“八要论”“九要论”“心意要诀”“交手法”等部分进行了细致的分段。
二、原著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这对于习惯了现代文阅读的读者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将文言文按照现代文来理解,就会曲解作者的原意,甚至闹出笑话。因此,这次对全书难解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密度不一的注释,艰深的地方注释密度大一些,相对浅易的地方注释密度小一些。对于原著的用典及引用的古语,最大限度地将其出处、原意和本书用意呈献给读者。
三、书中附录的《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是极其珍贵的武学文献,也是我们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该文立意深邃,立论精辟,论述全面、周到、严谨、细致,涉及武术练习与实战中生理、心理、哲理的方方面面,高度概括和深刻揭示了武学的客观规律。其行文瑰玮雄畅,气势磅礴,语言优美,富于音乐性、节奏感,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一重要文献,对于武术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然而,要真正读懂它,是有很大困难的,原因来自于文的、武的等多个方面。这次校注,不回避疑点、难点,紧扣原文,深挖字、词含义,补齐省略成分,进行逻辑梳理,参照相关文献,做了逐句解释。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还望各位学者、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改进。
四、原著有一些文字上的失误,如“黄警顽”写成了“黄警顾”,“椎鲁不文”写成了“推鲁不文”,“尝”写成了“常”等等,都予以指出并进行了订正。
五、在李剑秋《形意拳术》1919年版校注完成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又发现了1922年版的李剑秋《形意拳术》。这一版本是涂荣康先生珍藏并提供的,对1919年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充实和改进,十分珍贵,真是诚心感动天地,我们读者也都跟着有
福了。
1.这一版本对1919年版的文字失误进行了检查改正,基本上与校注者的订正一致。还有个别有价值的改正(进),校注者已在1919年版注释中做了补充。
2.这一版补上了五行拳和五行进退连环拳的详细动作说明,还有拳照33幅(包括重复使用的)。除了这些动作说明的价值以外,这一组拳照在别处难得一见,相当珍贵。1926年,马约翰在美国春田大学学习期间发表的硕士论文《体育的迁移价值》的副论文《中国拳术入门》,其中所用的李剑秋拳照应该就是本书中的这一组。
这一组拳照,示范准确,动作纯净,身形干练,毫无俗气,使我们得见又一位民国形意拳大师的风采。
3.根据新补充的动作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将劈拳分为“劈拳拳式”与“劈拳掌式”两步,以此概念重读“第七章 形意拳术之特长处”,使我们对劈拳在实战时攻守合一的论述理解得更加清楚,这次在新版中增加了相应的注释。
4.劈拳的垫步和跟步,作者都称为“垫步”。因为这个原因,1922年版在排版时似有一段文字错置,这次在注释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订正,将劈拳的动作说明完全理顺了。
5.这次两个版本合在一起出版,使我们对它们的关系看得很清楚。根据新版的“黄警顽序”,可知黄警顽先生是该书得以出版发行的最大功臣,不愧是乐于助人的“交际博士”。我们这次查了很多资料,主要根据其中的第一手资料,对书中“黄警顽”这一条,给出了上千字的注释,对黄警顽先生的一生事迹进行了可靠的梳理,也算是替作者和读者对黄警顽先生表示感谢吧。
6. 1919年版已有的注释,原则上1922年版不再重复,所以1922年版主要是对新增加的文字、照片进行注释,少量补充1919年版遗漏的注释,并根据新版文字,在旧版中进行个别
订正。
以上将李剑秋《形意拳术》一书的标点、校订和注释工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但愿校注者的努力能为读者朋友扫除阅读和理解的障碍,让大家都能顺利地享受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让前人的武学著作更顺利地走进习武者和武学研究者的生活。
校注者 王银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