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605161
杜丽娘偕侍女春香游园遣闷,梦中见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醒后伤感,致死,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中,并嘱春香将自画像藏在太湖石下。三年俊,柳王南安养病,园中拾得画像,发现就是梦中佳人……
工笔画是中国画形式之一种,其历史几与中国画的发展史等同。这种追求精细、写真的绘画风格,形成既久,影响也广,在民间和士大夫中历来皆有好尚,唯因其技法严密易工难巧而广受苛责。所以凭借工笔画产生广泛影响的,多为士大夫中雅好丹青者或宫廷画家。也因为这个原因,优秀的工笔画作品数量历来不多,擅长工笔画的历代名家也寥若晨星。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写实的画风开始盛行,传统的工笔画在人物造型上更趋逼真,设色也摆脱传统相对简单的随类赋彩而日渐丰富,民间对之喜爱程度,尤甚以往。至二十世纪中叶,随着中国社会主体结构的变化,文艺创作在审美之外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功能,大量既富于传统韵味,又有细腻写实特点的工笔画作品纷纷涌现,其内容、题材涉及历史、神话、民间传说与现实生活,呈现形式也多为民间习见的年画、连环画等。这些优秀的工笔画作品与它们描述的故事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读本,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不断建构着民间的社会理想和审美想象。
数十年前,人们可以获得的阅读物十分匮乏,工笔画好看,其所讲的故事也历经千锤百炼,自然是阅读者众,但是其中有多少人在赏画,有多少人在看故事?工笔画细腻写实的视觉特点,使欣赏此类作品几乎没有难度,即便是没有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在面对工笔画作品时也可以结合图画的故事和自己的想象,对这些作品做出相应的审美判断。但这并不表明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领略工笔画的全部精彩——事实上是,如果欣赏者仅仅将审美的目光停留在像或者好看的层面,这种审美能力与百年前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普通人相比并没有真正的提高。今时已不同往日,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对审美的要求也有很大提升,因而工笔画对人物神态的塑造,对情境的渲染,以及作品的整体内涵,都需要欣赏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们有着关切大众审美的传统,对工笔画在今天人们的审美结构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也有着清醒的认知。他们以连环画这种国人熟悉的艺术样式为切入点,全新设计、编排,精心打造了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牡丹亭》《西厢记》《西园记》等在内的一套系列连环画彩绘本。这套工笔重彩新绘本令人惊喜之处有两个:一是全部作品都是名家精心之作;二是图书的编排设计独运匠心,更加突出了工笔画的审美特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