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953124丛书名: 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辅导教材:一本通*,依据考情,分析真题》
中公教育图书编写团队通过研究近年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真题,分析考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将常考知识点进行了总结,精选相关内容编辑成书。
第二,浓缩考点,讲解精炼。
由于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本书将各项常考内容集锦于一体,方便考生集中复习,保持知识连贯一体性。同时,本书还对这些考点的讲解进行了提炼,以期用尽量简短的篇幅让考生了解招聘考试的概况。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辅导教材:一本通》本书在内容上分为八篇,其具体内容如下:
*篇 经济
第二篇 金融
第三篇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四篇 会计与财务管理
第五篇 文学历史
第六篇 法律
第七篇 计算机
第八篇 政治
*篇 经济
第二篇 金融
第三篇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四篇 会计与财务管理
第五篇 文学历史
第六篇 法律
第七篇 计算机
第八篇 政治
目 录
目录
第一篇经济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2)
第一节需求(2)
第二节供给(4)
第三节均衡价格及应用(5)
第四节弹性(6)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10)
第一节无差异曲线(10)
第二节预算约束(12)
第三节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13)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16)
第一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16)
第二节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18)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21)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21)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22)
第三节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23)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25)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27)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使用(27)
第二节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27)
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28)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30)
第一节市场失灵的概述(30)
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31)
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33)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34)
第一节国民收入预算(34)
第二节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35)
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35)
第四节总需求和总供给(37)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39)
第一节经济增长(39)
第二节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40)
第三节经济发展(41)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43)
第一节价格总水平(43)
第二节就业和失业(44)
第三节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45)
第十章国际贸易(47)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47)
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48)
同步自测训练(50)
参考答案及解析(51)
第二篇金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54)
第一节货币(54)
第二节货币制度(55)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57)
第一节信用和信用工具(57)
第二节利息与利率(60)
第三章金融市场(63)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63)
第二节货币市场(66)
第三节资本市场(68)
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外汇和黄金市场(70)
第五节金融市场创新与金融市场全球化(73)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75)
第一节我国银行体系概况(75)
第二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79)
第三节银行主要业务(80)
第四节银行管理(86)
第五章货币政策(90)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90)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93)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运用(95)
第六章货币供求均衡(97)
第一节货币需求(97)
第二节货币供给(100)
第三节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102)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05)
第一节通货膨胀(105)
第二节通货紧缩(108)
第八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110)
第一节外汇(110)
第二节汇率(111)
第三节国际收支及其调节(117)
第四节国际储备及其管理(120)
第五节离岸金融市场(122)
同步自测训练(124)
参考答案及解析(125)
第三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一章监管体系(128)
第一节监管概况(128)
第二节监管指标和方法(130)
第二章内控与合规(135)
第一节内部控制(135)
第二节合规管理(139)
第三章银行风险管理(144)
第一节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144)
第二节信用风险管理(150)
第三节操作风险管理(164)
第四节声誉风险管理(173)
同步自测训练(176)
参考答案及解析(177)
第四篇会计与财务管理
第一章会计总论(180)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特点及职能(180)
第二节会计计量属性(181)
第三节会计核算(182)
第四节会计等式(187)
第五节会计科目和账户(188)
第六节借贷记账法(190)
第二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194)
第一节会计凭证(194)
第二节会计账簿(198)
第三章账务处理程序和财产清查(204)
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204)
第二节财产清查(206)
第四章财务报表(209)
第一节财务报告(209)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209)
第三节利润表(214)
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16)
第五节附注(217)
第五章财务管理(218)
第一节财务管理总论(218)
第二节筹资管理(221)
第三节资本结构(227)
第四节投资管理(230)
第五节资产管理(231)
第六节财务分析与评价(238)
同步自测训练(249)
参考答案及解析(251)
第五篇文学历史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254)
第二章中国文学(258)
第三章中国古代史(269)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282)
同步自测训练(285)
参考答案及解析(287)
第六篇法律
第一章宪法(290)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290)
第二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291)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93)
第四节国家机构(294)
第二章民法(296)
第一节民法总则(296)
第二节合同法(304)
第三节婚姻法(306)
第四节继承法(307)
第三章刑法(309)
第一节犯罪(309)
第二节刑罚(313)
第四章公司法(318)
同步自测训练(324)
参考答案及解析(326)
第七篇计算机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330)
第一节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330)
第二节计算机基本数制转换(331)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33)
第三章Windows操作系统(336)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338)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基础(338)
第二节Internet(339)
第五章网络安全(343)
同步自测训练(348)
参考答案及解析(349)
第八篇政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5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352)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353)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359)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61)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367)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概述(367)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369)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71)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371)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74)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375)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76)
同步自测训练(380)
参考答案及解析(38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85)
第一篇经济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2)
第一节需求(2)
第二节供给(4)
第三节均衡价格及应用(5)
第四节弹性(6)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10)
第一节无差异曲线(10)
第二节预算约束(12)
第三节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13)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16)
第一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16)
第二节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18)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21)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21)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22)
第三节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23)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25)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27)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使用(27)
第二节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27)
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28)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30)
第一节市场失灵的概述(30)
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31)
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33)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34)
第一节国民收入预算(34)
第二节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35)
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35)
第四节总需求和总供给(37)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39)
第一节经济增长(39)
第二节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40)
第三节经济发展(41)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43)
第一节价格总水平(43)
第二节就业和失业(44)
第三节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45)
第十章国际贸易(47)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47)
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48)
同步自测训练(50)
参考答案及解析(51)
第二篇金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54)
第一节货币(54)
第二节货币制度(55)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57)
第一节信用和信用工具(57)
第二节利息与利率(60)
第三章金融市场(63)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63)
第二节货币市场(66)
第三节资本市场(68)
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外汇和黄金市场(70)
第五节金融市场创新与金融市场全球化(73)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75)
第一节我国银行体系概况(75)
第二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79)
第三节银行主要业务(80)
第四节银行管理(86)
第五章货币政策(90)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90)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93)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运用(95)
第六章货币供求均衡(97)
第一节货币需求(97)
第二节货币供给(100)
第三节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102)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05)
第一节通货膨胀(105)
第二节通货紧缩(108)
第八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110)
第一节外汇(110)
第二节汇率(111)
第三节国际收支及其调节(117)
第四节国际储备及其管理(120)
第五节离岸金融市场(122)
同步自测训练(124)
参考答案及解析(125)
第三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一章监管体系(128)
第一节监管概况(128)
第二节监管指标和方法(130)
第二章内控与合规(135)
第一节内部控制(135)
第二节合规管理(139)
第三章银行风险管理(144)
第一节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144)
第二节信用风险管理(150)
第三节操作风险管理(164)
第四节声誉风险管理(173)
同步自测训练(176)
参考答案及解析(177)
第四篇会计与财务管理
第一章会计总论(180)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特点及职能(180)
第二节会计计量属性(181)
第三节会计核算(182)
第四节会计等式(187)
第五节会计科目和账户(188)
第六节借贷记账法(190)
第二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194)
第一节会计凭证(194)
第二节会计账簿(198)
第三章账务处理程序和财产清查(204)
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204)
第二节财产清查(206)
第四章财务报表(209)
第一节财务报告(209)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209)
第三节利润表(214)
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16)
第五节附注(217)
第五章财务管理(218)
第一节财务管理总论(218)
第二节筹资管理(221)
第三节资本结构(227)
第四节投资管理(230)
第五节资产管理(231)
第六节财务分析与评价(238)
同步自测训练(249)
参考答案及解析(251)
第五篇文学历史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254)
第二章中国文学(258)
第三章中国古代史(269)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282)
同步自测训练(285)
参考答案及解析(287)
第六篇法律
第一章宪法(290)
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290)
第二节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291)
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93)
第四节国家机构(294)
第二章民法(296)
第一节民法总则(296)
第二节合同法(304)
第三节婚姻法(306)
第四节继承法(307)
第三章刑法(309)
第一节犯罪(309)
第二节刑罚(313)
第四章公司法(318)
同步自测训练(324)
参考答案及解析(326)
第七篇计算机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330)
第一节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330)
第二节计算机基本数制转换(331)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33)
第三章Windows操作系统(336)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338)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基础(338)
第二节Internet(339)
第五章网络安全(343)
同步自测训练(348)
参考答案及解析(349)
第八篇政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5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352)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353)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359)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61)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367)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概述(367)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369)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71)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371)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74)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375)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76)
同步自测训练(380)
参考答案及解析(383)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85)
免费在线读
专项一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经济周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实际GDP是唯一的描述经济周期的变量
B.经济周期是循环的
C.经济的周期性和波动性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D.经济周期一般分为波峰和谷底两个阶段
2.如果在短期内急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则()。
A.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减少
B.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C.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D.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3.在长期内,垄断厂商可以取得超额利润的根本原因是()。
A.垄断市场存在进入障碍B.价格高
C.平均成本小D.都可能
4.奥肯定律认为实际GDP下降2个百分点则失业率提高()个百分点。
A.1个B.2个
C.3个D.4个
5.短期内企业的最优产出是指()。
A.利润大于0B.利润等于0
C.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D.单位利润最大
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A.减少货币的供给量B.提高失业率
C.降低失业率D.增加财政赤字
7.下列对经济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利率水平的变化与国外资金的流入流出具有相关性
C.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我国经济状况的经济指标之一
D.一个城市要提高GDP的增长速度,就必须发展工业招商引资
8.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是一种()。
A.心理学意义的需求B.一厢情愿的占有欲
C.有支付能力的需求D.一种主观愿望
9.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
A.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B.汇价变化率
C.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D.物价变动率
10.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1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线的条件是()。
A.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B.通货膨胀率为零
C.物价水平保持稳定D.总供给受到了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
12.把投资当作利率的函数以后,西方学者进一步用IS曲线来说明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通过对IS曲线的移动来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则IS曲线向右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A.自发性消费减少B.自发性投资增加
C.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减少D.本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增加
13.某商品价格下降10%,销售量上升25%,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A.0.4B.0.8
C.1.5D.2.5
14.在短期中,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时,()。
A.平均成本是递减的B.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C.边际成本是递减的D.边际成本保持不变
15.产生“寻租”的根源在于()。
A.经济不发达B.监督体制不完善
C.部分官僚的素质太差D.政府干预过多
16.“搭便车”现象是对下列各项中()的一种形象的比喻。
A.社会福利问题B.市场失灵问题
C.公共物品问题D.以上都是
17.社会福利不可能再得到增进的一种状态是()。
A.帕累托改进B.帕累托最优
C.局部均衡D.市场效率
18.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PX/PY,则()。
A.该消费者应减少X消费,增加Y消费
B.该消费者应增加X消费,减少Y消费
C.单位货币购买X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单位货币购买Y带来的边际效用
D.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
19.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的成本是()。
A.机会成本B.可变成本
C.固定成本D.长期成本
20.所谓自然垄断是指()。
A.从经济上看允许多个企业存在,但从技术上不允许
B.从技术上看允许多个企业存在,但从经济上不允许
C.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看都允许多个企业存在
D.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看都只允许一个企业存在
21.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投资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上述三方面需求中的任何一种
22.下列关于“政府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政府无法掌握正确决策所需的足够信息
B.“政府失灵”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外部性引起的
C.政府在纠正经济不稳定方面完全无能为力
D.政府干预经济在创造财富的效率方面作用较大,但无法保证社会公平
23.下列关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及受益范围的表述,错误的是()。
A.纯公共物品和服务并非肯定是全国的
B.地方性公共物品和服务须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
C.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须由中央政府负责提供
D.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就是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
24.下列行为中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模式的一项是()。
A.飞机制造业B.烟草业
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D.汽车制造业
25.养蜂的生产者与栽种果树的生产者之间存在外部性,且其外部影响的效果是()。
A.正的B.负的
C.相互抵消的D.可以收支结算的
26.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前的,叫作事前不对称,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后的,叫作事后不对称。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问题,而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问题。
A.道德风险;逆向选择B.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信用缺失D.高风险;逆向选择
27.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A.该商品自身的价格B.该商品的成本
C.该商品的税率D.消费者偏好
28.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
B.前者是私人使用的,后者是政府使用的
C.前者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D.前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2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垄断市场的销售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
C.垄断产生规模经济
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
30.假设消费者收入增加25%,会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10%,则该商品的类型为()。
A.低档品B.高档品
C.劣等品D.必需品
31.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繁复和统计上的困难,一般用()来表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
A.价格总指数B.代表性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率
C.价格景气指数D.价格变动频率
32.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特征,是理性的个人在消费时倾向于其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种现象称为()。
A.消费拥挤B.生产者付费
C.免费搭车D.逆向选择
33.如果全社会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5%,某消费者的收入也增加了5%,则可以推断()。
A.消费者生活有所改善B.消费者生活恶化
C.消费者生活未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
34.本国货币贬值,可以使()。
A.本国进口、出口都增加B.本国进口、出口都减少
C.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D.本国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3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量是()。
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36.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增加社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
A.要素投入型经济增长方式B.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C.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D.供给推动型经济增长方式
37.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种常见的经济现象体现了()。
A.违背价值规律的事情常有发生
B.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经济规律,价格波动证明了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C.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D.市场经济是多变的,没有固定的经济规律
38.当一个地区出现相关指标表现为()时,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A.基尼系数的值越小,其数值越接近0
B.洛伦兹曲线越近似于一条直线
C.恩格尔系数越接近于1
D.菲利普斯曲线近似于一条直线
39.比较常用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是()。
A.支出法和收入法B.生产法和支出法
C.生产法和收入法D.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40.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
A.毫无弹性B.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小D.富有弹性或者说弹性很大
41.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B.品质竞争
C.广告竞争D.以上途径都有可能用
42.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直接调控实际上是一种()调节。
A.超经济的强制性B.强制性
C.经济杠杆D.超经济
43.扩大内需特别是()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A.投资需求B.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C.城乡需求D.消费需求
44.内在稳定器的功能是()。
A.减少周期性的波动
B.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能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能够推迟经济的衰退
45.决定需求的首要因素是()。
A.消费者的偏好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实际需要D.家庭收入多少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经济周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实际GDP是唯一的描述经济周期的变量
B.经济周期是循环的
C.经济的周期性和波动性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D.经济周期一般分为波峰和谷底两个阶段
2.如果在短期内急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则()。
A.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减少
B.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C.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D.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3.在长期内,垄断厂商可以取得超额利润的根本原因是()。
A.垄断市场存在进入障碍B.价格高
C.平均成本小D.都可能
4.奥肯定律认为实际GDP下降2个百分点则失业率提高()个百分点。
A.1个B.2个
C.3个D.4个
5.短期内企业的最优产出是指()。
A.利润大于0B.利润等于0
C.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D.单位利润最大
6.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A.减少货币的供给量B.提高失业率
C.降低失业率D.增加财政赤字
7.下列对经济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利率水平的变化与国外资金的流入流出具有相关性
C.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衡量我国经济状况的经济指标之一
D.一个城市要提高GDP的增长速度,就必须发展工业招商引资
8.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是一种()。
A.心理学意义的需求B.一厢情愿的占有欲
C.有支付能力的需求D.一种主观愿望
9.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
A.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B.汇价变化率
C.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D.物价变动率
10.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1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线的条件是()。
A.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B.通货膨胀率为零
C.物价水平保持稳定D.总供给受到了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
12.把投资当作利率的函数以后,西方学者进一步用IS曲线来说明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通过对IS曲线的移动来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则IS曲线向右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A.自发性消费减少B.自发性投资增加
C.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减少D.本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增加
13.某商品价格下降10%,销售量上升25%,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A.0.4B.0.8
C.1.5D.2.5
14.在短期中,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时,()。
A.平均成本是递减的B.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C.边际成本是递减的D.边际成本保持不变
15.产生“寻租”的根源在于()。
A.经济不发达B.监督体制不完善
C.部分官僚的素质太差D.政府干预过多
16.“搭便车”现象是对下列各项中()的一种形象的比喻。
A.社会福利问题B.市场失灵问题
C.公共物品问题D.以上都是
17.社会福利不可能再得到增进的一种状态是()。
A.帕累托改进B.帕累托最优
C.局部均衡D.市场效率
18.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PX/PY,则()。
A.该消费者应减少X消费,增加Y消费
B.该消费者应增加X消费,减少Y消费
C.单位货币购买X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单位货币购买Y带来的边际效用
D.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
19.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的成本是()。
A.机会成本B.可变成本
C.固定成本D.长期成本
20.所谓自然垄断是指()。
A.从经济上看允许多个企业存在,但从技术上不允许
B.从技术上看允许多个企业存在,但从经济上不允许
C.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看都允许多个企业存在
D.从技术上和经济上看都只允许一个企业存在
21.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投资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上述三方面需求中的任何一种
22.下列关于“政府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政府无法掌握正确决策所需的足够信息
B.“政府失灵”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外部性引起的
C.政府在纠正经济不稳定方面完全无能为力
D.政府干预经济在创造财富的效率方面作用较大,但无法保证社会公平
23.下列关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及受益范围的表述,错误的是()。
A.纯公共物品和服务并非肯定是全国的
B.地方性公共物品和服务须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
C.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须由中央政府负责提供
D.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就是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
24.下列行为中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模式的一项是()。
A.飞机制造业B.烟草业
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D.汽车制造业
25.养蜂的生产者与栽种果树的生产者之间存在外部性,且其外部影响的效果是()。
A.正的B.负的
C.相互抵消的D.可以收支结算的
26.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前的,叫作事前不对称,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后的,叫作事后不对称。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问题,而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问题。
A.道德风险;逆向选择B.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信用缺失D.高风险;逆向选择
27.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A.该商品自身的价格B.该商品的成本
C.该商品的税率D.消费者偏好
28.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
B.前者是私人使用的,后者是政府使用的
C.前者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D.前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2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垄断市场的销售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
C.垄断产生规模经济
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
30.假设消费者收入增加25%,会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10%,则该商品的类型为()。
A.低档品B.高档品
C.劣等品D.必需品
31.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繁复和统计上的困难,一般用()来表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
A.价格总指数B.代表性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率
C.价格景气指数D.价格变动频率
32.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特征,是理性的个人在消费时倾向于其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种现象称为()。
A.消费拥挤B.生产者付费
C.免费搭车D.逆向选择
33.如果全社会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5%,某消费者的收入也增加了5%,则可以推断()。
A.消费者生活有所改善B.消费者生活恶化
C.消费者生活未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
34.本国货币贬值,可以使()。
A.本国进口、出口都增加B.本国进口、出口都减少
C.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D.本国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35.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量是()。
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36.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增加社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
A.要素投入型经济增长方式B.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C.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D.供给推动型经济增长方式
37.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这种常见的经济现象体现了()。
A.违背价值规律的事情常有发生
B.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经济规律,价格波动证明了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C.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D.市场经济是多变的,没有固定的经济规律
38.当一个地区出现相关指标表现为()时,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A.基尼系数的值越小,其数值越接近0
B.洛伦兹曲线越近似于一条直线
C.恩格尔系数越接近于1
D.菲利普斯曲线近似于一条直线
39.比较常用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是()。
A.支出法和收入法B.生产法和支出法
C.生产法和收入法D.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40.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
A.毫无弹性B.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小D.富有弹性或者说弹性很大
41.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B.品质竞争
C.广告竞争D.以上途径都有可能用
42.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直接调控实际上是一种()调节。
A.超经济的强制性B.强制性
C.经济杠杆D.超经济
43.扩大内需特别是()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A.投资需求B.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C.城乡需求D.消费需求
44.内在稳定器的功能是()。
A.减少周期性的波动
B.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能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能够推迟经济的衰退
45.决定需求的首要因素是()。
A.消费者的偏好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实际需要D.家庭收入多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