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5015丛书名: 医疗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医疗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核心题库:中医学专业知识》是由中公教育医疗卫生考试研究院全面参与,在总结历年真题命题规律的基础上精心研发,内容和题型系统全面,整体试题含金量高。考生通过做这些高质量的试题,能够快速了解考试特点和命题规律,使复习更具精准性。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医疗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核心题库:中医学专业知识》是中公教育医疗卫生系统考试研究院在研究历年考试趋势后,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要求编写而成。全书试题命制包括基础试题、经典考题、改编真题、研发新题等四个维度。本书紧跟命题趋势及考试特点,力求切实贴近考生需求,帮助考生提高备考效率。
目 录
上篇
核心试题
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2)
单项选择题(2)
多项选择题(10)
判断题(15)
简答题(16)
问答题(18)
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19)
单项选择题(19)
多项选择题(30)
判断题(33)
简答题(33)
第三部分中药学(35)
单项选择题(35)
多项选择题(43)
判断题(46)
简答题(47)
第四部分方剂学(49)
单项选择题(49)
多项选择题(61)
判断题(63)
简答题(64)
第五部分中医内科学(66)
单项选择题(66)
多项选择题(81)
判断题(84)
简答题(86)
案例分析题(89)
第六部分中医外科学(92)
单项选择题(92)
多项选择题(99)
判断题(100)
简答题(101)
案例分析题(102)
第七部分中医妇科学(105)
单项选择题(105)
多项选择题(116)
判断题(117)
简答题(118)
案例分析题(119)
第八部分中医儿科学(121)
单项选择题(121)
多项选择题(126)
判断题(129)
案例分析题(129)
第九部分针灸学(131)
单项选择题(131)
多项选择题(145)
判断题(147)
简答题(147)
案例分析题(149)下篇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154)
单项选择题(154)
多项选择题(162)
判断题(166)
简答题(168)
问答题(170)
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171)
单项选择题(171)
多项选择题(180)
判断题(182)
简答题(183)
第三部分中药学(184)
单项选择题(184)
多项选择题(191)
判断题(193)
简答题(196)
第四部分方剂学(198)
单项选择题(198)
多项选择题(207)
判断题(208)
简答题(210)
第五部分中医内科学(211)
单项选择题(211)
多项选择题(221)
判断题(224)
简答题(227)
案例分析题(229)
第六部分中医外科学(232)
单项选择题(232)
多项选择题(238)
判断题(239)
问答题(240)
案例分析题(241)
第七部分中医妇科学(244)
单项选择题(244)
多项选择题(251)
判断题(252)
简答题(252)
案例分析题(253)
第八部分中医儿科学255)
单项选择题(255)
多项选择题(259)
判断题(261)
案例分析题(262)
第九部分针灸学(263)
单项选择题(263)
多项选择题(272)
判断题(273)
简答题(274)
案例分析题(275)
核心试题
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2)
单项选择题(2)
多项选择题(10)
判断题(15)
简答题(16)
问答题(18)
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19)
单项选择题(19)
多项选择题(30)
判断题(33)
简答题(33)
第三部分中药学(35)
单项选择题(35)
多项选择题(43)
判断题(46)
简答题(47)
第四部分方剂学(49)
单项选择题(49)
多项选择题(61)
判断题(63)
简答题(64)
第五部分中医内科学(66)
单项选择题(66)
多项选择题(81)
判断题(84)
简答题(86)
案例分析题(89)
第六部分中医外科学(92)
单项选择题(92)
多项选择题(99)
判断题(100)
简答题(101)
案例分析题(102)
第七部分中医妇科学(105)
单项选择题(105)
多项选择题(116)
判断题(117)
简答题(118)
案例分析题(119)
第八部分中医儿科学(121)
单项选择题(121)
多项选择题(126)
判断题(129)
案例分析题(129)
第九部分针灸学(131)
单项选择题(131)
多项选择题(145)
判断题(147)
简答题(147)
案例分析题(149)下篇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154)
单项选择题(154)
多项选择题(162)
判断题(166)
简答题(168)
问答题(170)
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171)
单项选择题(171)
多项选择题(180)
判断题(182)
简答题(183)
第三部分中药学(184)
单项选择题(184)
多项选择题(191)
判断题(193)
简答题(196)
第四部分方剂学(198)
单项选择题(198)
多项选择题(207)
判断题(208)
简答题(210)
第五部分中医内科学(211)
单项选择题(211)
多项选择题(221)
判断题(224)
简答题(227)
案例分析题(229)
第六部分中医外科学(232)
单项选择题(232)
多项选择题(238)
判断题(239)
问答题(240)
案例分析题(241)
第七部分中医妇科学(244)
单项选择题(244)
多项选择题(251)
判断题(252)
简答题(252)
案例分析题(253)
第八部分中医儿科学255)
单项选择题(255)
多项选择题(259)
判断题(261)
案例分析题(262)
第九部分针灸学(263)
单项选择题(263)
多项选择题(272)
判断题(273)
简答题(274)
案例分析题(275)
免费在线读
上篇核心试题中医学专业知识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
C《难经》D《神农本草经》
2标志着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确立,为临床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中医学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
C《难经》D《温病条辨》
3最先提出“独取寸口”的中医学著作是()。
A《难经》B《伤寒杂病论》
C《脉经》D《黄帝内经》
4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千金要方》B《难经》
C《诸病源候论》D《千金翼方》
5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B张介宾
C张仲景D陈无择
6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张元素B刘完素
C张从正D李东垣
7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子和
C李东垣D朱丹溪
8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医家是()。
A赵献可B朱丹溪
C张介宾D李中梓
9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B叶天士
C薛生白D王孟英10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王叔和B叶天士
C王清任D赵献可
11创立“戾气”学说理论的医家是()。
A叶桂B薛雪
C吴有性D吴瑭
12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医家是()。
A吴鞠通B吴有性
C薛生白D叶天士
13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医学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14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D肺
C脾D肝
15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命门B脑
C五脏D六腑
16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C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
D四诊八纲与辨证论治
17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疾病病理变化的总过程
C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患者主观的异常感觉
18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脏腑肢体官窍连接成一个整体
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D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
1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根本依据在于()。
A对症治疗B辨证论治
C辨病治疗D因人而异
20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证候B病名
C症状D体征
21关于阴阳的概念,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古代的两点论
B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C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D对自然界相互关联、对立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概括
22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寒与热B水与火
C上与下D左与右
23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
A阴平阳秘,精气乃治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壮水之生,以制阳光
D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4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说:“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这里所说明的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B阴阳转化
C互根互用D阴阳平衡
25“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指()。
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26下列五脏中,被称为“阳中之阳”的是()。
A心B肺
C脾D肝
27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该说法体现了()。
A阴阳互换B阴阳互根
C阴阳互藏D阴阳互用
28阴阳学说认为,各种疾病病理变化不外乎阴阳的()。
A相互影响B消长转化
C亢害承制D偏盛偏衰29“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指的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协调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3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运动
B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C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D阴阳二气相互感应
31脾的阴阳属性是()。
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D阳中之阴
32下列选项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前半夜B上午
C下午D下半夜
33下列属性属于阴的是()。
A向上的B温暖的
C无形的D下降的
34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
A天气B地气
C清气D精气
35五行制化的含义是()。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
C相生相克D相乘相侮
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曰炎上B土曰曲直
C水曰润下D金曰从革
3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的相生关系?()
A肝木养心火
B肾阳温脾土
C脾土助肺金
D肾水滋肝木
38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所胜”是()。
A土B火C水D木
39肝火犯肺,属于()。
A火侮金B木侮金
C金乘木D火乘金
40关于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生火,金生木
B水克土,火克金
C土侮木,金侮水
D水乘火,金乘木
41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A以脑为中心的整体观
B以心为中心的整体观
C以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
D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42六腑具有的共有生理特点是()。
A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B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43“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A心主血脉B心主神志
C心脉相连D心肾相交
44关于五脏的生理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肾属土,主运化
B肺属金,主气司呼吸
C心属火,主血脉
D肝属木,主疏泄
45五脏中被称为“水火既济”的两脏是()。
A心与脾B心与肾
C肝与肾D肺与心
46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
A肾阳B肺气
C心阳D卫阳
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肺者,气之本
B心者,五脏之本
C肝者,罢极之本
D脾者,仓廪之本
48肝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
B水液的代谢和气机调畅
C精血的相互滋生、约制
D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
49肺主要生理功能是()。
A司呼吸B主血脉
C主疏泄D主纳气
50心开窍于()。
A耳及二阴B目
C舌D口
51血液运行于脉道中,不逸于脉外主要与()两脏作用有关。
A心肺B肝脾
C肝肺D心脾
52下列与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最相关的是()。
A肺气肃降B肝气疏泄
C脾气介清D肾阳气化
53脾统血作用的实现,实际上是取决于()。
A脾阳温煦B气的固摄
C饮食质量D脉道约束
54下列脏腑中,味过于咸易损伤的是()。
A肺B肾
C心D肝
55下列哪一项与肾藏精的功能最密切?()
A面色红润B目睛明亮
C嗅觉灵敏D发黑荣润
56膀胱的功能为()。
A主神志B主决断
C主治节D主排泄尿液
57下列属于升降之枢的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肝主升,肺主降
C脾主升,胃主降
D心火下降,肾火升腾
5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肝主疏泄的功能体现?()
A调畅情志
B维持津液输布
C调节血量
D协调脾升胃降
5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气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
C温煦作用D濡养作用
60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宗气不足则易于出现()。
A血液亏虚
B血行瘀滞
C生殖机能低下
D生长发育迟缓
61过度恐惧对气机的影响是()。
A气上B气下
C气结D气乱
62()在胸中积聚之处,《灵枢》称其为“气海”,又名“膻中”。
A元气B营气
C卫气D宗气
63“治痰先治气,治湿先理脾”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
64“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津血同源B气能生血
C气能摄血D津能载气
65()属于“血为气之母”的范畴。
A气能生血B血能载气
C气能摄血D气能行血
66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暴躁,易感暑、热、湿邪的体质类型是()。
A气虚质B偏阳质
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
67()易于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胸脘痞闷,小便短涩。
A风邪B燥邪
C暑邪D湿邪
68下列疾病中属于风邪致病的是()。
A荨麻疹B带下病
C中暑D肺燥
69下列不属于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A结石B瘀血
C六淫D痰饮
70痰的生成与贮存与哪两脏有关?()
A肺与肝B肺与脾
C脾与胃D脾与肾
71结石的致病特点是()。
A疼痛以刺痛为主
B舌苔多滑腻
C症状位置不固定
D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72饮食偏嗜常可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的“肉胝皱而唇揭”,是因为()。
A多食咸B多食酸
C多食辛D多食苦
73过劳不包括()。
A劳力过度B劳神过度
C劳食过度D房劳过度
7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正气抗邪作用的体现是()。
A抵御外邪入侵
B祛除外邪
C自我修复调节
D改变体质类型
75虚证的概念是()。
A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应
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
C邪气亦盛,正气日衰,脏腑功能减退的病理反应
D正虚邪恋的病理反应
76中医学中的基本病机不包括()。
A邪正盛衰
B阴阳失调
C外感内伤
D精气血津液失常
77()是指阴阳双方失去相互维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能力,是指阴阳失调的严重的结局,意味着生命活动即将结束。
A阴阳离决B阴盛格阳
C阳盛格阴D邪正相持
78“至虚有盛候”所据的证候是()。
A阳盛阴虚B阴盛阳虚
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
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
C《难经》D《神农本草经》
2标志着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确立,为临床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中医学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
C《难经》D《温病条辨》
3最先提出“独取寸口”的中医学著作是()。
A《难经》B《伤寒杂病论》
C《脉经》D《黄帝内经》
4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千金要方》B《难经》
C《诸病源候论》D《千金翼方》
5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B张介宾
C张仲景D陈无择
6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张元素B刘完素
C张从正D李东垣
7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子和
C李东垣D朱丹溪
8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医家是()。
A赵献可B朱丹溪
C张介宾D李中梓
9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B叶天士
C薛生白D王孟英10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
A王叔和B叶天士
C王清任D赵献可
11创立“戾气”学说理论的医家是()。
A叶桂B薛雪
C吴有性D吴瑭
12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医家是()。
A吴鞠通B吴有性
C薛生白D叶天士
13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医学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14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主宰是()。
A心D肺
C脾D肝
15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命门B脑
C五脏D六腑
16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C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
D四诊八纲与辨证论治
17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疾病病理变化的总过程
C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患者主观的异常感觉
18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脏腑肢体官窍连接成一个整体
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D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
1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根本依据在于()。
A对症治疗B辨证论治
C辨病治疗D因人而异
20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证候B病名
C症状D体征
21关于阴阳的概念,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古代的两点论
B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C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D对自然界相互关联、对立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概括
22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寒与热B水与火
C上与下D左与右
23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
A阴平阳秘,精气乃治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壮水之生,以制阳光
D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4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中说:“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这里所说明的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B阴阳转化
C互根互用D阴阳平衡
25“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指()。
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26下列五脏中,被称为“阳中之阳”的是()。
A心B肺
C脾D肝
27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该说法体现了()。
A阴阳互换B阴阳互根
C阴阳互藏D阴阳互用
28阴阳学说认为,各种疾病病理变化不外乎阴阳的()。
A相互影响B消长转化
C亢害承制D偏盛偏衰29“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指的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协调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3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运动
B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C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D阴阳二气相互感应
31脾的阴阳属性是()。
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D阳中之阴
32下列选项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前半夜B上午
C下午D下半夜
33下列属性属于阴的是()。
A向上的B温暖的
C无形的D下降的
34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
A天气B地气
C清气D精气
35五行制化的含义是()。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
C相生相克D相乘相侮
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曰炎上B土曰曲直
C水曰润下D金曰从革
3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的相生关系?()
A肝木养心火
B肾阳温脾土
C脾土助肺金
D肾水滋肝木
38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所胜”是()。
A土B火C水D木
39肝火犯肺,属于()。
A火侮金B木侮金
C金乘木D火乘金
40关于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生火,金生木
B水克土,火克金
C土侮木,金侮水
D水乘火,金乘木
41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A以脑为中心的整体观
B以心为中心的整体观
C以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
D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42六腑具有的共有生理特点是()。
A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B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43“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A心主血脉B心主神志
C心脉相连D心肾相交
44关于五脏的生理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肾属土,主运化
B肺属金,主气司呼吸
C心属火,主血脉
D肝属木,主疏泄
45五脏中被称为“水火既济”的两脏是()。
A心与脾B心与肾
C肝与肾D肺与心
46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
A肾阳B肺气
C心阳D卫阳
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肺者,气之本
B心者,五脏之本
C肝者,罢极之本
D脾者,仓廪之本
48肝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
B水液的代谢和气机调畅
C精血的相互滋生、约制
D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
49肺主要生理功能是()。
A司呼吸B主血脉
C主疏泄D主纳气
50心开窍于()。
A耳及二阴B目
C舌D口
51血液运行于脉道中,不逸于脉外主要与()两脏作用有关。
A心肺B肝脾
C肝肺D心脾
52下列与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最相关的是()。
A肺气肃降B肝气疏泄
C脾气介清D肾阳气化
53脾统血作用的实现,实际上是取决于()。
A脾阳温煦B气的固摄
C饮食质量D脉道约束
54下列脏腑中,味过于咸易损伤的是()。
A肺B肾
C心D肝
55下列哪一项与肾藏精的功能最密切?()
A面色红润B目睛明亮
C嗅觉灵敏D发黑荣润
56膀胱的功能为()。
A主神志B主决断
C主治节D主排泄尿液
57下列属于升降之枢的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肝主升,肺主降
C脾主升,胃主降
D心火下降,肾火升腾
5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肝主疏泄的功能体现?()
A调畅情志
B维持津液输布
C调节血量
D协调脾升胃降
5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气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
C温煦作用D濡养作用
60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宗气不足则易于出现()。
A血液亏虚
B血行瘀滞
C生殖机能低下
D生长发育迟缓
61过度恐惧对气机的影响是()。
A气上B气下
C气结D气乱
62()在胸中积聚之处,《灵枢》称其为“气海”,又名“膻中”。
A元气B营气
C卫气D宗气
63“治痰先治气,治湿先理脾”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
64“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津血同源B气能生血
C气能摄血D津能载气
65()属于“血为气之母”的范畴。
A气能生血B血能载气
C气能摄血D气能行血
66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暴躁,易感暑、热、湿邪的体质类型是()。
A气虚质B偏阳质
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
67()易于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胸脘痞闷,小便短涩。
A风邪B燥邪
C暑邪D湿邪
68下列疾病中属于风邪致病的是()。
A荨麻疹B带下病
C中暑D肺燥
69下列不属于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A结石B瘀血
C六淫D痰饮
70痰的生成与贮存与哪两脏有关?()
A肺与肝B肺与脾
C脾与胃D脾与肾
71结石的致病特点是()。
A疼痛以刺痛为主
B舌苔多滑腻
C症状位置不固定
D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72饮食偏嗜常可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的“肉胝皱而唇揭”,是因为()。
A多食咸B多食酸
C多食辛D多食苦
73过劳不包括()。
A劳力过度B劳神过度
C劳食过度D房劳过度
7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正气抗邪作用的体现是()。
A抵御外邪入侵
B祛除外邪
C自我修复调节
D改变体质类型
75虚证的概念是()。
A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应
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
C邪气亦盛,正气日衰,脏腑功能减退的病理反应
D正虚邪恋的病理反应
76中医学中的基本病机不包括()。
A邪正盛衰
B阴阳失调
C外感内伤
D精气血津液失常
77()是指阴阳双方失去相互维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能力,是指阴阳失调的严重的结局,意味着生命活动即将结束。
A阴阳离决B阴盛格阳
C阳盛格阴D邪正相持
78“至虚有盛候”所据的证候是()。
A阳盛阴虚B阴盛阳虚
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