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76749丛书名: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本试卷有以下特色:
①紧扣真题,洞悉考情
本试卷在深入研究教师招聘考试说明和近年真题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命题规律,严格依据真题命题特点编制,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难度,熟悉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②详细解析,理清思路
本试卷所有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解析详细、透彻,从而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备考更轻松。
③强化考点,科学备考
本试卷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套试卷的难度、考点分布均与真题相契合,帮助考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有效应对考试。
本试卷封底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本试卷结合国家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以及历年出题特点,全面总结命题规律,严格依据真题命题特点编制,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重难点,熟悉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使考生能透彻地认识教师资格考试,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强化考点、科学备考。相信这本教材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目 录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小学聘用制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1)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5)
2017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精选)(11)
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精选)(18)
2015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29)
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36)
2013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46)
2012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56)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61)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69)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77)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85)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93)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101)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小学聘用制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09)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14)
2017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120)
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127)
2015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35)
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41)
2013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51)
2012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59)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65)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72)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78)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85)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91)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98)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5)
2017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精选)(11)
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精选)(18)
2015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29)
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36)
2013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46)
2012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56)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61)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69)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77)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85)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93)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101)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小学聘用制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09)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14)
2017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120)
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精选)
参考答案及解析(127)
2015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35)
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41)
2013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51)
2012年甘肃省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59)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65)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72)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78)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85)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91)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98)
在线试读
甘肃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的教育。
A.均等而有幸福B.一流而有尊严
C.普及而有效率D.公平而有质量
2.北京时间2018年7月16日凌晨,()夺得了2018俄罗斯世界杯冠军。
A.西班牙队B.法国队
C.巴西队D.俄罗斯队
3.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的目标初步实现,的笼子越扎越牢,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A.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B.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
C.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D.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4.甘肃省风力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的城市是()。
A.兰州B.武威
C.庆阳D.瓜州
5.甘肃省地处三大高原交会处。下列不属于这三大高原的是()。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焚之突隙”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
B.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C.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7.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特征之一,能否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
A.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B.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8.如今,手机已是更换频率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A.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B.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C.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D.文化改变人的生活规律
9.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是()。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0.《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表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11.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分类管理B.分级管理
C.统一管理D.集中管理
12.综合办公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的参谋性活动,称为公文的()。
A.拟办B.承办
C.批办D.催办
13.我国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党组织
C.国家权力机关D.国家司法机关
14.下列生活常识中,不正确的是()。
A.番茄红素是非脂溶性的,所以,生食番茄比食用烹炒过的番茄更有利于番茄红素的吸收
B.吃葡萄应尽量连皮和籽一起吃,因为葡萄的很多营养成分都存在于皮和籽中
C.菠菜含有的大量β胡萝卜素和铁,营养丰富,但不宜与豆腐同食
D.坚果类食物具有抗氧化功能,还能修复皮肤组织,但不宜食用过量,否则会有致肥胖危险
15.下列选项中,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理论是()。
A.牛顿力学理论B.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D.达尔文进化论
16.夜晚看星星,会感觉星星一闪一闪的,这是因为()。
A.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B.星星所在的距离产生变化
C.大气遮挡透明度是变化的D.宇宙中的遮挡物变化
17.中国书法从字体上分为篆、隶、楷、草、行五类。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是()。
A.行书B.楷书
C.隶书D.草书
18.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产业革命B.政治需要
C.科技进步D.生产发展水平
19.我国教育史上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0.西方教育史上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D.《大教学论》
21.教育既有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这种观点反映了教育具有()。
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22.1951年提出“规范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克伯屈
C.怀特海D.瓦根舍因
23.迪尔凯姆指出:“社会应当在刚产生的利己主义和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中,通过快的途径,添上能够适应道德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另一种人格,这个就是教育的使命。”这表明他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B.文化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D.科学本位论
24.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
D.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25.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罗杰斯
C.皮亚杰D.卢梭
26.“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了哪一种课程理论?()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B.活动课程理论
C.学科课程理论D.潜在课程理论
27.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里他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必须包括()。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
28.学生李某在课堂上说话,扰乱课堂秩序,教师让其下课后到办公室。李某来到办公室后,教师先给他一颗糖,然后说:“这颗糖奖励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按时到来。”李某听后羞愧万分,主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再不扰乱课堂秩序。
上述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出色的()。
A.教学技能B.知识结构
C.教育机智D.教研能力
29.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期,这体现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可变性D.差异性
30.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31.教师在“光荣榜”上给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好的学生贴“红五角星”。这属于强化中的()。
A.替代强化B.延迟强化
C.局部强化D.符号强化
32.以肌肉骨骼的活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部动作方式是()。
A.心智技能B.操作技能
C.态度D.认识
3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
A.多样性B.迅速性
C.流畅性D.价值性
3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是()。
A.能力B.创造性
C.认知D.智力
35.安德森在研究中发现,当小学生在学业上失败时,使他们归因于()更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A.学习环境B.学习态度
C.学习习惯D.学习方法
3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作()。
A.原型启发B.原型
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37.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对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论述的教育家是()。
A.埃里克森B.布卢姆
C.维果斯基D.奈塞尔
38.维果斯基的“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启示是()。
A.教育必须面向未来,教学要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
B.教育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
C.教师必须适当放开课堂管理,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和发现
D.教学必须以师生双边活动为中心,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39.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B.气质
C.态度D.性格
40.《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高傲”。她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
C.黏液质D.抑郁质
41.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儿,可能还想着晚上看的电视剧。这种意识状态称为()。
A.可控制性意识状态B.自动化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42.认知过程的核心是()。
A.想象B.思维
C.记忆D.感觉
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来处罚。
A.学校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D.公安机关
44.黄老师将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叫作“学渣”,这个学生因此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造成了恶劣影响。对于黄老师的行为,学校依法可以给予()。
A.行政处分或解聘
B.行政警告或拘留
C.行政强制或拘留
D.行政处罚或解聘
45.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有()。
A.刑罚、行政处分、罚款
B.管制、警告、处分
C.拘役、警告、处分
D.制裁、补救、强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46.现在许多学校很重视校本培训,有针对性地请专家进校指导、送教师外出进修、安排网络学习等,同时组织开展教师的娱乐活动。健全的培训机制、教师休闲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也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恰当的有()。
A.终身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B.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C.人的学习与工作、娱乐密切相关D.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47.美育的基本类型有()。
A.自然美育B.社会美育
C.教育美育D.艺术美育
48.小明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A.低级动机B.高级动机
C.外在的动机D.内部的动机
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的教育。
A.均等而有幸福B.一流而有尊严
C.普及而有效率D.公平而有质量
2.北京时间2018年7月16日凌晨,()夺得了2018俄罗斯世界杯冠军。
A.西班牙队B.法国队
C.巴西队D.俄罗斯队
3.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的目标初步实现,的笼子越扎越牢,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A.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B.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
C.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D.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4.甘肃省风力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的城市是()。
A.兰州B.武威
C.庆阳D.瓜州
5.甘肃省地处三大高原交会处。下列不属于这三大高原的是()。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焚之突隙”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
B.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C.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7.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特征之一,能否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
A.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B.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8.如今,手机已是更换频率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A.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B.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C.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D.文化改变人的生活规律
9.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是()。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0.《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表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11.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分类管理B.分级管理
C.统一管理D.集中管理
12.综合办公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的参谋性活动,称为公文的()。
A.拟办B.承办
C.批办D.催办
13.我国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党组织
C.国家权力机关D.国家司法机关
14.下列生活常识中,不正确的是()。
A.番茄红素是非脂溶性的,所以,生食番茄比食用烹炒过的番茄更有利于番茄红素的吸收
B.吃葡萄应尽量连皮和籽一起吃,因为葡萄的很多营养成分都存在于皮和籽中
C.菠菜含有的大量β胡萝卜素和铁,营养丰富,但不宜与豆腐同食
D.坚果类食物具有抗氧化功能,还能修复皮肤组织,但不宜食用过量,否则会有致肥胖危险
15.下列选项中,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理论是()。
A.牛顿力学理论B.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D.达尔文进化论
16.夜晚看星星,会感觉星星一闪一闪的,这是因为()。
A.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B.星星所在的距离产生变化
C.大气遮挡透明度是变化的D.宇宙中的遮挡物变化
17.中国书法从字体上分为篆、隶、楷、草、行五类。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是()。
A.行书B.楷书
C.隶书D.草书
18.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产业革命B.政治需要
C.科技进步D.生产发展水平
19.我国教育史上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0.西方教育史上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D.《大教学论》
21.教育既有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这种观点反映了教育具有()。
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22.1951年提出“规范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克伯屈
C.怀特海D.瓦根舍因
23.迪尔凯姆指出:“社会应当在刚产生的利己主义和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中,通过快的途径,添上能够适应道德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另一种人格,这个就是教育的使命。”这表明他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B.文化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D.科学本位论
24.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
D.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25.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罗杰斯
C.皮亚杰D.卢梭
26.“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了哪一种课程理论?()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B.活动课程理论
C.学科课程理论D.潜在课程理论
27.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里他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必须包括()。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
28.学生李某在课堂上说话,扰乱课堂秩序,教师让其下课后到办公室。李某来到办公室后,教师先给他一颗糖,然后说:“这颗糖奖励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按时到来。”李某听后羞愧万分,主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再不扰乱课堂秩序。
上述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出色的()。
A.教学技能B.知识结构
C.教育机智D.教研能力
29.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期,这体现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可变性D.差异性
30.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31.教师在“光荣榜”上给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好的学生贴“红五角星”。这属于强化中的()。
A.替代强化B.延迟强化
C.局部强化D.符号强化
32.以肌肉骨骼的活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部动作方式是()。
A.心智技能B.操作技能
C.态度D.认识
33.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
A.多样性B.迅速性
C.流畅性D.价值性
34.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是()。
A.能力B.创造性
C.认知D.智力
35.安德森在研究中发现,当小学生在学业上失败时,使他们归因于()更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A.学习环境B.学习态度
C.学习习惯D.学习方法
3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作()。
A.原型启发B.原型
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37.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对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论述的教育家是()。
A.埃里克森B.布卢姆
C.维果斯基D.奈塞尔
38.维果斯基的“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启示是()。
A.教育必须面向未来,教学要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
B.教育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
C.教师必须适当放开课堂管理,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和发现
D.教学必须以师生双边活动为中心,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39.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B.气质
C.态度D.性格
40.《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高傲”。她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
C.黏液质D.抑郁质
41.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儿,可能还想着晚上看的电视剧。这种意识状态称为()。
A.可控制性意识状态B.自动化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42.认知过程的核心是()。
A.想象B.思维
C.记忆D.感觉
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来处罚。
A.学校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D.公安机关
44.黄老师将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叫作“学渣”,这个学生因此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造成了恶劣影响。对于黄老师的行为,学校依法可以给予()。
A.行政处分或解聘
B.行政警告或拘留
C.行政强制或拘留
D.行政处罚或解聘
45.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有()。
A.刑罚、行政处分、罚款
B.管制、警告、处分
C.拘役、警告、处分
D.制裁、补救、强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46.现在许多学校很重视校本培训,有针对性地请专家进校指导、送教师外出进修、安排网络学习等,同时组织开展教师的娱乐活动。健全的培训机制、教师休闲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也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恰当的有()。
A.终身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B.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C.人的学习与工作、娱乐密切相关D.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47.美育的基本类型有()。
A.自然美育B.社会美育
C.教育美育D.艺术美育
48.小明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A.低级动机B.高级动机
C.外在的动机D.内部的动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