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500764
1. 中国式智慧精华,心智成熟***书。这些道理悟到不易,但终生受益。
2. 心清明,眼清明,我们的人生和所走的路,才能一派气清景明。
人生*好的状态是“清明”。正所谓“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如果心能吹起清明风,心便清明;眼能下起清明雨,眼便清明。
心清明,眼清明,人就清明,人生就清明。
章 分辨善恶,感知外物
——听王阳明讲心灵智慧
第二章 常怀禅心,平常以待
——听王阳明讲平常之心
第三章 磨砺剑锋,静待梅香
——听王阳明讲忍耐之心
第四章 于物于己,不悲不喜
——听王阳明讲淡定之心
第五章 反躬自省,成就自我
——听王阳明讲自省之心
第六章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听王阳明讲谦卑之心
第七章 去留随意,喜乐随心
——听王阳明讲喜乐之心
第八章 用出世心,做入世事
——听王阳明讲彻悟之心
第九章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听王阳明讲立志之心
第十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听王阳明讲知行合一
第十一章 善念在心,真亦在心
——听王阳明讲存善之心
第十二章 持之恒心,付之耐心
——听王阳明讲信念之心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是二程(程颢、程颐)、朱(朱熹)、陆(陆九渊)后的又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一生平乱、抚民、立说、兴学,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于一身,堪称历史唯此一人。他创立了以“良知”为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方法,以“致良知”为实践目标,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如此险恶,怎样才能强大内心;现实如此浮躁,如何才能走出迷茫;命运如此残酷,怎样才能收获幸福?
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
“阳明心学”能够帮助大众在现实社会中收获轻松、自由,让心灵抛开孤独、苦闷、烦躁,得以超然解脱。读懂“阳明心学”,就能掌控自己的内心世界,从此练就强大的内心,在纷繁杂扰的世界中悠然生活,在跌跌撞撞的人生路上超然前行。
本书是体会“阳明心学”智慧的读物,作者以雄健的笔力,由浅入深地探讨了王阳明的思想精髓,详尽地阐述了王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旨在让读者得以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的智慧精髓,修炼出强大的内心,开启内在的巨大潜能,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在此,笔者特别说明一下,本书是《清明:听王阳明讲心学智慧》(时事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精装版,因原书广受欢迎,不少读者建议提高图书的制作档次,因此特重新审校后精装出版,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收藏需求。
章
分辨善恶,感知外物
——听王阳明讲心灵智慧
———· 心纯是天理 ·———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传习录》
如果这颗心没有个人欲望的牵绊,而是完全按照事物的规律来行事,便是颗真诚孝敬父母的心。冬天来临时自然会考虑到父母将会经历的寒冷,自己就会去找寻保暖的方法;夏天来临时自然会考虑到父母将会体验的酷暑,自己就会去探索减热消暑的途径,这都是那颗真诚孝敬父母的心所产生的自然的行为。但是,必须有这颗至诚孝敬父母的心,才会有这些孝敬父母的行为产生。
王阳明认为,“心纯是天理”,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也是从这里衍生而来。我们做事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这件事完成的质量。只有真心想做好一件事,才会想方设法完美地完成它,才会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将被动转化成主动。
如此可见,王阳明想告诉我们的是:无论我们正在做怎样的一件事,都要用“真心”去做,拿出真诚的态度,才能越做越带劲儿,越做越有动力。
众所周知,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是百分百自愿地想完成某件事,便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将有可能把这件事完成得非常完美。
这便用事实印证了王阳明所说的“此心纯是天理”的道理。
百分百自愿地去做一件事会不会出现奇迹?我们接下来要分享一位美国金融出版家“半路出家”学习交响乐指挥,终成为权威的马勒交响乐指挥家的故事,也许能给您一些启示。
年轻时的吉尔伯特·卡普兰,是身价百万的某金融报纸的主创人。从小到大,他所受的音乐教育也仅限于小学时期的几堂业余钢琴课。对于音乐,他只是个门外汉。许多认识他的人都以为,他将一直会在金融出版业发展,直到他24岁那年次听到了优美的马勒交响乐的排演,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马勒交响乐的旋律在那次排演中,引起了卡普兰的强烈共鸣。那一晚,他被感动得彻夜难眠。紧接着,另一次马勒交响乐的演奏彻底将卡普兰改变。那一次演奏,让他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仿佛有一种东西在他内心深处翻涌着,欲要破茧而出。
之后,卡普兰为自己开启了一段起初旁人难以理解的传奇人生旅途。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辗转,只为聆听马勒交响乐的每一场演出;他甚至从前途无量的金融出版业跳脱出来,拜著名指挥家为师开始学习音乐指挥,他更是花重金竞拍到《马勒第二交响曲》的乐谱手稿,对照马勒的信函和日记,自发地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习,卡普兰终于从指挥界的“菜鸟”晋升成“专业的业余指挥家”。就连音乐界里权威、苛刻的音乐评论家也对他的指挥表示认可和赞美。
为什么卡普兰可以从一个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了解的人成为的音乐指挥家?答案显而易见,是因为他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学习和演奏上,这也与王阳明所描述的“心纯是天理”的境界不谋而合。
把工作或者事业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苦差,这样的境界使得不管在任何时候,工作都散发出其他事物不可比拟的魅力,使人的注意力专注于此,将其全部的精力和感觉集中于此,并且抛开其他事物的干扰,这样的工作效率才是超乎想象的。
想象一下时常在生活和工作中发生的,人们心里想做、却又不得实行的矛盾状态,如若用全身心、无冲突的思维方式和行动,也许已将工作与娱乐以各种方式融合在一起,工作即娱乐,收获即快乐。
不过,在生活中也许并不常有像卡普兰这样“灵感一现”的奇遇,那又该如何用达到“真心”做事的境界呢?
其实“真心”并不难找。只要心中无物即是真,一心无二便是心。真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返观内照、去除杂念,真心便在那里。
当我们思绪杂乱、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试着观照我们自己行动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的身心状态。如果在观照中感到心烦意乱、神智游离,不要因此泄气,因为慢慢地就会达到心神高度融合、无物无我的状态,这个时候再做任何事都能更快更好地完成。
这源于我们在体察自身的行动时,即开始忘记了对于“自我”的执着,不再纠缠于自我的心理冲突之中。古人云:“心者,万事之枢纽,必须忘之而后觅之”,就是说要我们忘掉一心二用的“妄心”,才能找到做“万事之枢纽”的真心。
物我两忘,人事合一。我们的行动将出于自己内心的本能,合乎道的规律,不再怀疑、畏缩、恐惧,也不会再分心,工作效率自然会大增。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