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9127478
从“文化”在现代**所发挥的功能来看,它通 常有如下四种功能形态:文化本身的形态与结构、文 化的制度与生产、文化的分配与转化、文化的认同与 信仰。文化的上述四种功能形态,均有助于“**质 量”(组织质量、制度质量、精神质量、发展质量和 治理质量)的提升。本书试图论证:文化是中华民族 复兴的第二推动力,“以文化提升**质量”是当前 中国发展的使命。孙国东主编的《文化提升**质量 中国发展的使命》既一般性地探讨了文化对于当前中 国“**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亦从文化复兴、文 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华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 上的地位、当代中国的文化复兴、儒家文化在现代社 会的功能、转型中国文化认同建构的正当法则、当代 中国文化的多样共生、**意识形态的重构、新时期 文化强国的打造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国际形象的 树立等战略性、前沿性的理论课题进行了介入性的学 理分析,并对有助于提升“**质量”的重大文化战 略和议程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章 文化如何提升**质量(孙国东)
一、告别“文化虚无主义”
二、文化促进现代**成长的历史与理论
三、从“增量发展”到“质量发展”
四、何为“**质量”?
五、全面提升中国的**质量
六、文化作为战略抓手
七、文化提升**质量:中国发展的使命
第二章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界文明的中华文化渊源(周宁)
一、汉唐中国:创立历史上的“华夏文化圈”
二、宋元中国:从世界文明的中心到转动世界的轴心
三、明清中国:启发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潮”
四、“衰落年代”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五、中国文化的复兴与现代化的“华夏文化模式”
六、普适价值关怀:“华夏文化模式”的世界意义
第三章 旧邦新命:以文化复兴接续**命脉(孙英刚)
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文化复兴的定位与使命
二、唯其艰难,*须变革:中国文化体系的现状与分析
三、重塑魂魄,再造传统:中国文化复兴的战略目标
四、守正创新,形神并举:中国文化复兴的战略举措
五、价值重构、深入心灵:中国文化复兴的关键突破点
第四章 论“礼治”的当代意义(姜义华)
一、礼:贯串于伦理性实体的制度化责任伦理
二、责任伦理在百年三大挑战的浴火中重生
三、礼的历史传承与当代革新
第五章 “新纲常”概说(何怀宏)
一、为什么要提出“新纲常”?
二、“新纲常”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三、“新三纲”
四、“新五常”
五、“新信仰”与“新正名”
第六章 儒学与中国现代社会秩序的塑造(陈乔见)
一、当今中国社会的问题与危机
二、重提义利之辨,禁止官府和官员与民争利
三、纠正公私关系,实现藏富于民
四、明确公私领域,确立官场规矩
五、弘扬儒家道德,塑造社会公德
六、 澄明儒家忠德之真谛,重构职分观念和职业精神
七、发扬儒家议政传统,培养公共理性,完善民主问责机制
第七章 共同政治文化范导下的**中立性:转型中国文化认同建构的根本法则(孙国东)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传统到现代
二、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现代建构
三、以“共同政治文化范导下的**中立性”促进新文明体系的形成
第八章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样共生(吴海江)
一、文化兴盛是**强盛的重要标志
二、文化冲突、思潮群涌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式微
三、多样共生、多元一体与和谐繁荣
四、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第九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与哲学基础(丁耘)
一、中华文明的特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期
二、中华传统的根本特性
三、斗争、和谐与中道: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第十章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构想(苏勇)
一、文化产业的昨天:从一国的批判到全球的共享
二、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软实力竞争等关键词纷纷涌现
三、文化产业的明天: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四、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第十一章 全球化时代中国**形象的构建(孟建)
一、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二、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复杂路径
三、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深层阐释
四、破解中国**形象国际传播难题的战略与策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