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0991986丛书名: 新锐新闻传播学者论丛
本书从传播模式、传播中介、传播符号、传播心理与传播情境对土家跳丧进行仪式化传播解读,发现其包含着的深刻的文化与社会隐喻:通过仪式化传播,对民族文化进行召唤与传承,并达成文化上的认同与民族文化之根的维系,从而维护、推动土家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
在现代性及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影响下,在消费文化及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土家跳丧仪式化传播的情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仪式化传播的社会机制、社会语境及传播的社会控制成为制约跳丧仪式化传播走向的关键性因素。这凸显了在当代多元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形态下,非物质文化如何传播、延续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引言
一、研究理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田野调查的简单交代
第一章传播模式:召唤聚集与社会秩序
第一节跳丧的仪式内传播
一、土家跳丧的活态表演
二、跳丧仪式的传受关系
三、跳丧仪式内的传播模式
第二节跳丧的社会传播方式
一、长阳民间跳丧的传播概况
二、跳丧民间传播的方式
三、跳丧在社会空间的传播模式
第三节社会秩序的维护
一、规范?秩序
二、分工?合作
三、情境?文化定势
第二章传播中介:仪式叙事与文化变迁
第一节仪式传播的内容特征
一、阐释民族起源,赞扬祖先业绩
二、对男女情感的传唱
三、对虎的歌颂与膜拜
第二节叙事过程与文化变迁
一、伏羲氏叙事:民族记忆的唤醒
二、廪君叙事:民族文化的建构
三、向王叙事:文化的重构与解构
第三章传播符号:经验共享与文化认同
第一节跳丧传播符号的表现形式
一、道具
二、场所
三、服装
第二节跳丧传播符号的象征意义
一、器乐符号及其象征
二、时空符号及民族联结
三、服饰符号与仪式意义
第三节自我内化与文化认同
一、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层互动
二、自我精神与身体的内化
三、个人支配与社会支配的统一
第四章传播心理:民族自觉与心理认同
第一节跳丧的心理特征
一、高度的民族心理自觉
二、集体无意识的心理超脱
三、阈限期的心理狂欢
第二节跳丧仪式化传播的心理机制
一、原始社会巫术心理的遗存
二、对神灵的敬畏与寄托
三、对死亡的恐惧
第三节仪式心理状态下的民族认同
一、创伤性情境中的焦虑与释放
二、民族快乐的强心剂
三、民族心理的认同
第五章传播情境:仪式嬗变与文化流变
第一节跳丧仪式嬗变的表现形态
一、商业化的跳丧
二、娱乐化的跳丧
第二节传播情境的变化
一、传播符号的变化
二、传播模式的改变
三、文化的流变
第三节跳丧仪式化传播嬗变的社会语境
一、现代性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二、消费文化与强势文化的冲击
结语
附录1“长阳土家族跳丧仪式化传播研究”调查计划
一、调查目的和内容
二、调查设计
三、调查整理
附录2访谈提纲与资料收集清单
一、访谈提纲1(对村民)
二、访谈提纲2(对仪式从事人员)
三、访谈提纲3(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四、访谈提纲4与资料收集清单(对文化与仪式组织
或机构)
五、访谈提纲5与资料收集清单
(对长阳县与本仪式相关的其他组织、机构)
附录3部分有代表性的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一、学术专著
二、期刊
三、外文文献
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现民族本质特征的行为方式与符号表述。仪式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且仪式本身就是一种传播。仪式的展演过程就是信息交流互动的过程,一次仪式展演就意味着一次传统文化、民族信仰的传播。跳丧是土家族的一种歌舞丧葬仪式,同时也是一种传播现象,是一种仪式化传播。土家跳丧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与社会隐喻:通过仪式化传播,对民族文化进行召唤与传承,并达成文化上的认同与民族文化之根的维系,从而维护、推动土家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这种隐喻在跳丧的传播模式、传播中介、传播符号、传播心理与传播情境中得到体现。
土家跳丧在传播模式上,以土家丧鼓场内的现场仪式传播、土家社会历史空间内的传播为两个“次级场域”,形成跳丧技艺、民族习俗的横向传播;以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信仰组合而成的历史文化心理空间为“中心场域”,以仪式为媒介,完成纵向的文化扩散与传承。跳丧经过土家人的代代传承、内化,已经成为土家人生活的需要和文化习惯,规约、协调着土家村落的社会秩序。
在土家跳丧的歌词及舞姿中,有许多涉及土家人生活及文化事象的内容。表面上看,土家跳丧是通过歌声与舞蹈来再现祖先生活的足迹,展现土家千百年的民族文化遗存,而实际上,土家跳丧中所涉及的这些民族记忆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成为土家人心中的”神话”;而仪式作为文化传播的中介,聚集了土家民族独特的生死观、图腾崇拜、价值理念,甚至达成人与神的通融,从而在仪式表达和内容上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结构和共享的叙事。仪式对这一“神话”的叙事过程,也正是土家民族文化酝酿、生成、建构的过程。
跳丧中涉及多种符号,呈现了复杂的象征性意义。跳丧符号作为一种参与意义生产的工具,成为土家仪式化传播系统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参与符号意义的生产,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层互动与交流,形成自我精神与身体的内化,促成个人支配与社会支配的统一,并最终在符号层面上达成经验的共享与文化上的认同。
跳丧是土家人“丧事喜办”理念的直观体现,这种理念折射出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以及视死如归的民族心理特质。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作为仪式传播主体的土家群体在跳丧时表现了以下心理特征:高度的民族心理自觉、集体无意识的心理超脱、阈限期的心理狂欢。跳丧的传播心理呈现以上特征,有着复杂的民族心理因素:原始社会巫术心理的遗存、对神灵的敬畏与恐惧、对死亡的恐惧。仪式传播的主体体验到一种超常的心理状态,此时,仪式成为土家人释放焦虑、缓解痛苦、保持快乐的有效心理途径,从而在心理层面上达成民族认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跳丧呈现商品化、娱乐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土家跳丧出现了由专业队伍“包干”现象,跳丧进入商业和文化表演领域等。土家跳丧仪式化传播信息的生产维系过程、符号系统的象征隐喻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土家跳丧的嬗变,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土家山村经济和消费模式改变了仪式化传播的社会土壤;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仪式化传播的交流环境;交通运输手段的改善,加宽、加速了仪式化传播的渠道和速度;此外,消费文化的消解、文化基因的变异及强势文化的冲击,也是促使土家跳丧嬗变的重要原因。
一言以蔽之,土家跳丧在召唤聚集中建构社会秩序,在贮存社会记忆中展示社会变迁,在经验共享中确定文化认同,在释放心理焦虑中强化民族认同。据此,土家社会秩序得以维护,民族心理认同得到强化,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得以融合,土家社会的共同体得到建构与维系。在此,我们看到,原始的仪式化传播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人同样需要一种仪式化生存的状态来沟通、交流,获得共同的体验和感受。这或许正是土家跳丧得以代代相传的原因所在,也是其传播层面上的价值所在。
在现代性及生活方式多元化的影响下,在消费文化及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土家跳丧仪式化传播的情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对于这种嬗变,我们无法也不能草率断言它就是今后土家跳丧的走向和归宿,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仪式化传播的场域及环境正在发生改变,仪式化传播的社会机制、社会语境及传播的社会控制成为制约跳丧仪式化传播走向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跳丧仪式这一传播形式是否会继续存在,以何种形态存在,这不仅是土家人的担忧,更凸显了在当代多元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形态下,非物质文化如何传播、延续的现实性和重要性。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的少数民族仪式也势必随着其生存土壤、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不断的更新、适应。在最大限度地保存本民族文化基因的前提下,有选择、有策略地接受新的文化因子的进入、融合、调整,使之成为一种既保持本民族特色,同时又具有时代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在动态中保护和传承,或许不失为土家跳丧的一个出路。
土家跳丧是一种仪式化传播,它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与社会隐喻,这从跳丧的传播模式、传播内容、传播符号、传播心理、传播情境中得到体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