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4043
这是从历史地理和经济史方法综合研究港口—腹地的*部著作,作为作者的博士论文曾获得2000年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也被列入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本次再版,作者增加了篇幅,将论述时间延长至1937年,从更长的时段观察上海如何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过去的研究多为泛泛而谈, 本书则根据翔实资料, 通过对近代上海与宁波、镇江、芜湖、九江、汉口、重庆各口岸之间商品流通环节的论述, 突出了上海在诸口岸中的中心集散港的地位, 同时清晰地揭示了上海港与不同层次腹地间的关系, 有力地论证了上海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心发展为长江流域龙头城市的历史进程。
· 上海港如何炼成今天的世界大港?
· 上海如何“依港兴市”,成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城市?
·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流域经济带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
近代开埠以来,上海依托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历史环境,在长江沿岸各城市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港口城市。本书追溯上海成为龙头枢纽港和长三角核心经济圈的历史根源,以“港口一城市一腹地”为分析框架,从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着眼,探寻上海如何带动长江流域的发展。
目录
前言
上篇
枢纽大港: 上海与长江流域的经济纽带(1843—1913)
引言
第一章 开埠前上海与内地经济关系透视
第一节 内向型经济格局的制约
第二节 南北海运物流的交会点
第二章 开埠后上海与内地经济关系的架构
第一节 新机遇: 区位优势的释放
第二节 大港口: 近代上海港的发展
第三节 百川归流: 口岸贸易的吐纳
第三章 上海: 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
第一节 以港兴市
第二节 因港促工
第三节 依港扩城
第四章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变迁
第一节 城镇格局
第二节 产业布局
第三节 社会生活
第五章 上海与长江流域市场网络
第一节 市场流通
第二节 商路变迁
结语
下篇
核心经济圈: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演进(1914—1937)
引言
第六章 交通的拓展
第一节 内河航运与市镇
第二节 铁路的运营
第三节 公路的联结
第四节 水陆联运衔接
第七章 商品的流通
第一节 工业品的推销
第二节 农产品的商品化
第三节 城郊农副业生产
第八章 工业的引领
第一节 上海的集聚和扩散效应
第二节 工业的产销需求
第三节 农副产品的加工和机灌业
第四节 手工业的新趋向
第九章 资金和人口的流动
第一节 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
第二节 钱庄和典当业
第三节 人口的流动
第四节 城区的伸展
第十章 文化科技的联系
第一节 近代文化知识的传授
第二节 近代科技的传播
第三节 习俗的演变
结语
征引文献举要
后记
前 言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挥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5月,“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指出,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使命。《光明日报》2016年2月18日,第1、2版。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长江流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他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规划。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东方早报》2016年1月8日,A1版。2016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作用,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人民日报》2016年3月26日,第1版。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要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现实与历史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源远流长。这种经济联系曾在多方面推动了近代上海的崛起,也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总结这段内容丰富的历史进程,研究与此相关的诸多问题,探索其中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充实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对当代上海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与长江流域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好地建设中国经济重心所在和活力所在的长江经济带,可以从把握历史演进的角度,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人类历史上,港口的发展和繁荣,往往是河海沿岸城市发育成长的催化剂,而城市的繁荣拓展又对腹地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强力的推动效应;腹地市场经济的推进,又对作为商品集散地的港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近代上海作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首先得力于港口开发和口岸贸易对城市发展的有力推动。可以说,在上海成为中国航运、商贸、工业、金融中心和大都会历史进程的早期阶段,持续增长的港口贸易所产生的刺激效应,是最重要和最值得重视的驱动力。近代上海港在发展成为长江流域及中国沿海枢纽大港的同时,也成为联结上海与长江流域多层面的稳固经济纽带,上海也因此成为长江流域及中国经济的中心城市,并有力地带动了长江流域,尤其是与其毗连的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因此成为长江流域及中国的核心经济圈,在长江流域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持续担当“龙头”的引领角色。本书将依据史实,分上下两篇,具体考察近代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演进。上篇主要以港口为研究的切入点,侧重论析晚清时段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架构;下篇主要以城市为研究的切入点,侧重论析民国时段上海及与其毗连的长江三角洲作为长江流域及中国核心经济圈的凸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