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750386
内容简介
我从小酷爱读书,梦想著书立说。长兄送的一本《鲁迅小说选》,对我影响较大。读初中时,将母亲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给我的一点零花钱购书阅读。后来参军,数十册名著托友人保存,“**”中不幸散失。
入伍后不改初衷,一边写作新闻,一边不忘读书。当时图书馆都已封闭,书店卖的全是革命书籍,绝大多数文学作品已成“毒草”,可读之书甚少。所幸我所在的部队每天派战士到列车上执勤,从旅客手中收缴不少所谓“封、资、修”的图书。这些书都被堆放在政治机关的仓库里,无人间津。闻知后如获至宝,一有机会就在那儿拿出一本书,如饥似渴地一饱眼福。在那个年代里,还能读到一些,心仪的图书,那真是一体快意的事。
我长期从事记者、编辑行业,采编繁忙,但仍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陆续出版了十几本书。主要作品有:讴歌井冈山革命精神的《星火罗霄》,赞美军人爱情的《爱情若是久长时》,报告文学《中国大水灾纪实》《情系钱塘》等,共百余万事。《两情若是久长时》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读物二等奖、解放军版图书一等奖。
入伍后不改初衷,一边写作新闻,一边不忘读书。当时图书馆都已封闭,书店卖的全是革命书籍,绝大多数文学作品已成“毒草”,可读之书甚少。所幸我所在的部队每天派战士到列车上执勤,从旅客手中收缴不少所谓“封、资、修”的图书。这些书都被堆放在政治机关的仓库里,无人间津。闻知后如获至宝,一有机会就在那儿拿出一本书,如饥似渴地一饱眼福。在那个年代里,还能读到一些,心仪的图书,那真是一体快意的事。
我长期从事记者、编辑行业,采编繁忙,但仍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陆续出版了十几本书。主要作品有:讴歌井冈山革命精神的《星火罗霄》,赞美军人爱情的《爱情若是久长时》,报告文学《中国大水灾纪实》《情系钱塘》等,共百余万事。《两情若是久长时》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读物二等奖、解放军版图书一等奖。
目 录
引子 石子的丰碑
第一章 盐阜之子
1.勤劳之家
2.家道中落
3.立志报国
第二章 初入军营
1.第一次立功
2.坑道奇迹
3.军校之星
第三章 赤胆忠心
1.临危受命
2.忠孝不能两全
3.爱的不等式
第四章 实干家的风采
1.做人要做事
2.兵情浓烈烈
3.敬业的石子
第五章 一身正气
1.两袖清风
2.转折时刻
3.迟到的一等功
第六章 老兵本色
1.末授校衔的功勋
2.重新出山
3.“国共”两工兵
第七章 传承薪火
1.“恒大”新生
2.感恩纪念
3.传薪之旅
后记
免费在线读
《长城一块砖:蒋德华传》:
1936年12月1日,一个晴冷的冬日,在北蒋庄一间土屋里,诞生了一个胖乎乎的小子,他就是蒋德华。他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为人父的蒋奎恩,虽然有了老大老二,还是像刚生第一个孩子那样,满怀喜悦地迎来了第四个孩子。在他之前,所生老三为女孩,因患疾病出生不久便不幸夭折,夫妻俩因失去爱女而悲痛万分。庄稼人很实际,种地需要帮手,尤需身强力壮的男丁。在不长的时间里,老天给他们送来了三个儿子,虽有遗憾也该满足了。
蒋德华祖上都是务农的,世代以种地为生,靠双手劳动吃饭。祖父成家时只有三亩薄地,就为着这几亩地,他起早摸黑,风里来雨里去,在地里忙个不停。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缺肥料,祖父每天天不亮起床,在庄前庄后转悠一圈,把寻到的狗粪捡回来,放到自家粪坑里,然后才吃早饭。他拾粪与人不同,所用粪篼不但编织结实,里面还用石灰敷搪好使之不漏,这样连阴沟里的臭水、别人家不要的泔水,他都用瓢括起来放进粪篼里。在他眼里,这些东西都是种田人的“宝贝”,是金灿灿的“稻谷”,弃之实在可惜。更让同庄人感佩的是,人家春节回家过大年,他却只身一人到盐城拾粪。年过了,他一船粪也拾回家了。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劳作。他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而收获的也要比别人的多。
缠足的祖母,既是理家好手,又是劳动能手,拉犁、踏车、插秧等重农活样样都拿得起,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不是男儿胜似男儿。有一次她乳房生疾,肿痛难忍,连续发烧几天,祖父让她休息,可她用瓢将其护住,像没事儿一样,有说有笑地照常踏车抽水。
他们平时省吃俭用,穿着也很朴素。祖父春天穿草鞋,夏天打赤脚,冬天着草窝子,布鞋只在春节时才拿出来穿几天,一双布鞋要穿上好几年。祖母白天到地里忙农活,晚上在家摸黑打草鞋、搓草绳、编车篷、织渔网,常常做到深夜。老俩口辛勤劳作,节俭持家,慢慢地有了些家底。先后买了老兄弟们的田,又从别人家那里购得几亩地。后来,家中有地21亩,四合院一座,还有耕牛、风车、木船等大型农具。虽说房子是砖脚、土墙、木柱、茅草顶,但冬暖夏凉,住得倒也宽畅舒适。
蒋德华就出生在这样的“勤劳之家”,他没见过祖父,因为在他出生前祖父就已去世。后来,他从祖母的口里,零碎地知道了她与祖父一起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祖母的这个故事说多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有了朦胧的感觉,就是祖父一生勤劳节俭。祖母常唠叨的“勤能发家”、“俭能致富”、“吃不穷穿不穷人不勤劳就受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等,这些居家过日子的生活常识令他印象深刻,至今还记得。
……
1936年12月1日,一个晴冷的冬日,在北蒋庄一间土屋里,诞生了一个胖乎乎的小子,他就是蒋德华。他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为人父的蒋奎恩,虽然有了老大老二,还是像刚生第一个孩子那样,满怀喜悦地迎来了第四个孩子。在他之前,所生老三为女孩,因患疾病出生不久便不幸夭折,夫妻俩因失去爱女而悲痛万分。庄稼人很实际,种地需要帮手,尤需身强力壮的男丁。在不长的时间里,老天给他们送来了三个儿子,虽有遗憾也该满足了。
蒋德华祖上都是务农的,世代以种地为生,靠双手劳动吃饭。祖父成家时只有三亩薄地,就为着这几亩地,他起早摸黑,风里来雨里去,在地里忙个不停。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缺肥料,祖父每天天不亮起床,在庄前庄后转悠一圈,把寻到的狗粪捡回来,放到自家粪坑里,然后才吃早饭。他拾粪与人不同,所用粪篼不但编织结实,里面还用石灰敷搪好使之不漏,这样连阴沟里的臭水、别人家不要的泔水,他都用瓢括起来放进粪篼里。在他眼里,这些东西都是种田人的“宝贝”,是金灿灿的“稻谷”,弃之实在可惜。更让同庄人感佩的是,人家春节回家过大年,他却只身一人到盐城拾粪。年过了,他一船粪也拾回家了。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劳作。他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而收获的也要比别人的多。
缠足的祖母,既是理家好手,又是劳动能手,拉犁、踏车、插秧等重农活样样都拿得起,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不是男儿胜似男儿。有一次她乳房生疾,肿痛难忍,连续发烧几天,祖父让她休息,可她用瓢将其护住,像没事儿一样,有说有笑地照常踏车抽水。
他们平时省吃俭用,穿着也很朴素。祖父春天穿草鞋,夏天打赤脚,冬天着草窝子,布鞋只在春节时才拿出来穿几天,一双布鞋要穿上好几年。祖母白天到地里忙农活,晚上在家摸黑打草鞋、搓草绳、编车篷、织渔网,常常做到深夜。老俩口辛勤劳作,节俭持家,慢慢地有了些家底。先后买了老兄弟们的田,又从别人家那里购得几亩地。后来,家中有地21亩,四合院一座,还有耕牛、风车、木船等大型农具。虽说房子是砖脚、土墙、木柱、茅草顶,但冬暖夏凉,住得倒也宽畅舒适。
蒋德华就出生在这样的“勤劳之家”,他没见过祖父,因为在他出生前祖父就已去世。后来,他从祖母的口里,零碎地知道了她与祖父一起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祖母的这个故事说多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有了朦胧的感觉,就是祖父一生勤劳节俭。祖母常唠叨的“勤能发家”、“俭能致富”、“吃不穷穿不穷人不勤劳就受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等,这些居家过日子的生活常识令他印象深刻,至今还记得。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