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73692
她,旷世奇才,少年成名,却鲜有人了解,她的傲骨与聪颖来自哪里。
她,身处乱世,颠沛飘零,却鲜有人清楚,她所经历的种种坎坷遭遇。
她,有一段情,刻骨铭心,却鲜有人明白,她因爱而生的柔情与悲戚。
她,留有数册绝世作品,妙笔生花,却鲜有人理解,她文字背后的坚强与委屈。
纵然你知道或不知道,在林宛央温暖、唯美的文字里,请触摸张爱玲在爱与离散里的喜悦和伤悲。
没有文艺腔,一点不矫情。
她是小资派创始人,是人性*透彻的洞察者,她一生贯穿始终的都是亘古的孤寂和低郁,但在浮华和孤独的背后,她只是一个追寻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烟火女人。
她说,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却偏偏这现世不安稳,这岁月不静好。她说爱一个人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再开出花,却偏偏开到荼靡,一无所有。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张爱玲与月亮结了一段缘,生于月圆之夜,逝于月圆之时。
一本书,一个人的传奇。一支妙笔,流淌张爱玲爱恨倾城小团圆的往事。从父母亲人到挚爱好友,从胡兰成到桑弧到赖雅。锦瑟无端,文字有情。如果你也迷恋那或平淡或繁华的爱,如果滴露的清晨,明媚的午后,迷离的午夜梦回,你也在寻找她的故事,你也渴望文字的灵性。
那么,也许,你应该翻开《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这一本倾“诚”之作,探寻张爱玲一生悲欢离合。
然后在那寂寂时刻,我们终于恍然,原来每一段人生都是传奇,我们在她的爱恨里,看到自己的模样。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的作者是林宛央。
不凡家族
周岁故事
就这样老去
雨雾迷蒙
清风细雨
第二章 人生是一炉香
那时岁月
出逃私语
香港旧事
梦里花开
第三章 传奇
双生花——顾曼桢与顾曼璐
倾了城,失了恋——白流苏
爱在百转千回间——葛薇龙与乔琪乔
披一身黄金的枷锁——曹七巧
胸口的一颗朱砂痣——炎樱
窗前一片明月光——胡适
天涯共此时
第四章 情不知所起
民国女子
灯火阑珊处
情不知所起
临水照花人
愿使岁月静好
低到尘埃开出花
花凋
沉香屑
第五章 我亦飘零久
遇见
不了情
死生契阔
小团圆
附录一 张爱玲经典书信
附录二 张爱玲年表及创作年表
自序
时光之书,不停翻阅,阅尽千年历史,找寻那些美丽的身影。在文字的历史中,女作家们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完美结合的,在我心中却惟有李清照与张爱玲。李清照的作品,或清新俏皮,或深沉忧郁,但都是带着自身经历的,得以深入人心和自己的心,却始终无法超然物外,她的幸与不幸全都在她的文字里,躲也无处躲,藏也无处藏的。
而张爱玲则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让人禁不住击掌赞赏。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对爱情中男女的心理更是把握得准确而妙趣横生,而那时,她几乎还不知道爱情的滋味。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上海小资风情,她总是在作品里和你拉家常,却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你永远无法在她的作品里看透她的喜怒哀乐,但她却在万水千山之外将你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读她的文字,就像在一路收藏自己的点点滴滴,总有那么一个故事,是自己的十八春。总有那么一些心情,让你忍不住也要喊出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于是,你那么想去靠近她,而她却消失在天边以外,惟留文字心香一瓣。终于,你只能膜拜,爱玲,这世间穿山越岭亦无法相见的知己,这人世高山流水亦不得相换的文字天才。
而关于金钱,我想,如若此刻爱玲看到这个字眼,一定是雀跃的。她也许会跳起来,和姑姑、和炎樱大谈钱的好处,然后,被姑姑半开玩笑地奚落:我们张家怎会生出爱玲这样的人来。言外之意,自然是说,张家这样的大家,怎会有她这样对钱斤斤计较的人。她当然不会生气,她甚至会高高地抬起头来,一如她往昔的态度,高傲地宣称自己不过是小市民一个,没什么大不了,全然不顾自己贵族之后的身份。
但,正是这样一个自称爱财如命的小市民,却让我从心里欢喜。因为她的爱财是真正的取之有道。也许,在那个刚刚处于启蒙的民国时期,在那个女人还要依附着男人生存的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那种靠自己双手挣钱的愉悦感,尤其是对于一个女人而言。但,姑姑张茂渊却是一定会明白的。因为她们是同样的人。
张爱玲的另一个好朋友苏青曾自嘲:“这个屋子里没有一样东西是靠男人买的。”但,转念一想,她又觉得悲凉,因为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那个年代,风云变幻的大上海,流光溢彩的大上海,周璇燕语莺声地唱着《天涯歌女》,咿咿呀呀碎了多少人的梦,醒了多少人的痴。阮玲玉在银幕前、舞台上笑语盈盈,泪珠涟涟,一杯红酒,摇晃着欲语还休的爱,张爱玲在传奇世界里,恣意泼墨,留下几段痴缠爱恨,她们都疯狂地爱着。高脚杯,紫红浴袍,留声机,锦缎旗袍,张爱玲喑哑地说,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于是,她们终于又无可奈何地落寞着,几近绝望。满屋子的华丽,是自己挑起生命的绣线,循着爱的踪迹,密密缝织。却没有有情人,执手相看,凭栏相望,满屋子的华丽,没了爱,也不过是一只只快要死亡的虱子,竭尽己力在呐喊。而,一群呐喊的虱子,当然没什么可骄傲。
但又是骄傲的。
因为,她们的每一个奇迹都是自己创造的。她们的每一点小成就,都是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每一个字里,每一首歌里,每一个步伐里,都有着她们的理想和她们的风华绝代。不管是苏青还是张爱玲,她们都用文字和敏捷的才思燃烧了自己的一生,也绽放了无与伦比的美丽。在那个女性价值还没有完全解放的年代,她们就已经可以完全靠自己而支撑起自己的人生,甚至是整个家庭的人生。也正因为如此,她们也才会那么精确地展现出她们在人格上和爱情上的完整独立性。这让我又一次想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来。也许这才是古代甚至上千年以来男女不平等的真正原因。也是为什么在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必须从一而终的本质。
因为金钱和价值,让人有了行使权利。
所以,我钦佩爱玲这样的女子。因为即使在那个动荡飘摇、身似浮萍的年代里,她们亦完全不用依赖任何一个人而生活。
而这,本身就是一件足够让人骄傲的事情。
而张爱玲所谓的爱钱,其实亦不过是人情与钱财的两不相欠。即使是挚爱如胡兰成,信任如姑姑,亲切如母亲,她从心里也不愿意欠着他们。因此,她那么急切地要把攒下来的钱还给母亲,也那么迫不及待地在与胡兰成分手多年后,将自己写电影剧本赚来的钱还给他,作为两人感情后的、干干净净的终结。
所以,她才会说,爱一个人爱到管他拿零用钱的程度,是个严格的考验。
恰是如此。
9月30日,一个月的后一天,在人们整理完了一个月的情绪,在银子进进出出终于出了个账目,在新的苍绿夹袍外面要加上一件深色斗篷的时候,她也来了。那个时候,夏天刚走,冬天未至,上海的空气已然不那么燥热,梧桐树里散发出一阵阵清凉的风,带着香味的让人若即若离的风,吹散了忙碌一天的用人的疲倦,从早上到晚上,他们左进右出,一趟又一趟地穿梭在这个大宅子里,只为了迎接这个宅子期待已久的一声新生儿的啼哭。她清亮的眼眸,脆生生的啼哭,打破了这个大宅子沉寂已久的安静,如一只美丽的夜莺划过黎明时刻黑暗的天空,惊世骇俗,清绝出尘。
出尘,然后轻轻拂去了黄逸梵心上那一层厚厚的尘埃。她从老妈子手里轻轻接过自己的个孩子,微微笑了。想象着以后她会一点一点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个乖巧伶俐的西方贵族淑女模样,她把她抱得更紧了一些。匆匆从外赶回来的张志沂,穿过一扇又一扇门,一路小跑到自己的屋子里,看着自己喜欢的女子抱着他们的孩子,看着女儿在襁褓里晃动着眼睛,刹那间幸福和感动积聚在胸口,良久说不出话来,只是紧张地走来走去。屋子里很静很静,风一直吹,在窗户边结出一股小小的力量,卷起满屋子的祥和,轻飘飘地离去了。那时,爱玲还什么都不懂,却只是为这种感觉莫名欢喜着,所以不哭也不闹。
什么感觉呢?多年后,在脑海里不停寻找,爱玲想,原来这就是爱。
只是这爱,在这个宅子里,在她所知道的岁月里,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匆匆。于她父母如是,于她亦如此。所以她快乐恣意的童年时光,也因父母爱的消散而一去不复返。存在她脑海里让她久久不忘的温暖竟是祖父祖母的爱情。
张爱玲的祖父母感情好,这好像已经成为家族中人的共识,祖父张佩纶在日记里亦写到他和张爱玲祖母李菊耦持螯对饮,下棋品茗,还合著武侠小说《紫绡记》及食谱一部,虽然在张爱玲眼中,那小说枯燥无味,食谱也乏善可陈,但旧时婚姻,能够如此和谐美好,已经难得,所以,当姑姑张茂渊告诉她说“我想奶奶一定不愿意”的时候,张爱玲简直听不进去。
因为在她的心中,那样的时光是那么的恬淡美好,几乎让她想到了古人笔下“赌书消得泼茶香”、“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景象。倚在窗边,听细雨潺潺,看着《孽海花》里他们的悲悲喜喜,她就仿佛顺着一只小舟一路漂到了江南的水乡梦境,炊烟袅袅,桃花映水,夕阳飞过石桥,在嘴角牵起美丽的弧度,一支竹篙摇啊摇,摇来一轮金黄的明月,羞涩地爬过树梢,西厢里,不知谁家女儿,正将一对蝴蝶织就欲双飞。
她蓦然想起“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样的字眼来,想来也不过如此吧。多年后,当她再想起这样的场景时,有个男子执笔,为她写下同样的话来,她痴痴地梦着,却原来也不过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终敌不过命运的流离,原来即使一往情深,不知情之所起如杜丽娘,也不是人人都碰得到温良男子柳梦梅。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于爱玲而言,那一场盛放只不过是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于断井颓垣。
此后经年,她将只是萎谢了。
然后,再冷眼看祖父祖母的故事,她开始猛然惊醒,当年姑姑那一句大煞风景的话未必不是事实,而他们二十多年的恩爱,也不全是诗情画意,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烦恼,只是爱玲自己轻易地屏蔽了。
她开始恍然大悟,爱情里,轰轰烈烈终不如细水长流。而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原来是那么容易枯掉。她也愿意开始相信,也许祖母李菊耦在初也和所有的古代女子一样,逃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爱情命运。偶尔,张爱玲想起胡适说:“中国的女人,都应该姓‘碰’,她们的幸福,完全决定于她们的运气,碰到什么就是什么。”真的是丝毫不差,那种自由恋爱、约定终身的桥段只会发生在故事之中,便是祖母这样的相府千金,也只能在深闺之中听天由命。
所以晚年,在《对照记》中张爱玲一改往日笃定的态度,通过祖母婚前婚后的照片变化,隐隐透露出他们这段婚姻的身不由己。
她说,从十八岁到四十七岁,祖母的服饰发型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十八岁的脸上忍着笑容,张爱玲猜她大概笑钻在黑布下面的摄影师,四十七岁的脸庞依然很美,却沉静得仿佛只是一抹微光,无人知晓内心沉浮。P2-4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