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传记文学家论契诃夫—纪念契诃夫逝世110周年

论契诃夫—纪念契诃夫逝世110周年

作者:童道明 著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ISBN: 9787512015210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6.99

类别: 文学家 SKU:5d842c3c5f9849104540aaef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015210

内容简介
本书为论文集,收录了契诃夫研究专家童道明先生1959年至2014年间的重要研究论文15篇,内容涉及契诃夫的生平和作品,中外戏剧大师关于戏剧表演等问题的看法的比较研究等,论述严谨,语言生动,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不乏独到见解。
目  录
出版说明
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
契诃夫与20世纪现代戏剧
契诃夫与现代化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莫斯科艺术剧院——为纪念北京人艺建院五十周年而作
哀莫大于隔膜——契诃夫与鲁迅
契诃夫的小说创作
契诃夫戏剧的历史命运
惜别樱桃园
契诃夫和我们
感悟契诃夫
徜徉在契诃夫戏剧的天地里——我对契诃夫戏剧的感受
思念契诃夫
因契诃夫想到曹禺
孤独的伊凡诺夫
走近契诃夫
人生苦短(代跋)
前  言
     安东·契诃夫,一位享誉全球的俄罗斯著名剧作家、短篇小说圣手,“无与伦比的艺术家”(托尔斯泰语),在他去世百年后的今天,他的作品依然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依然被不同国度、不同年龄与肤色的人们所喜爱、欣赏与解读,依然不断地被再版、再排、再演。
     契诃夫是忧郁的。他的忧郁缘于他有一双超越时空、洞悉一切的慧眼。站在19世纪末有些陈旧的门槛上,他不仅看到了浮华世象之下的庸俗、狭隘、自私与丑恶,更天才地预见到了20世纪、 21世纪乃至更远的将来,那明媚曙光中挥之不去的游移暗影——心与心的隔膜。同时,契诃夫又是乐观的。他的乐观源于他对同类深切的爱,源于他对人类未来的坚定信念与美好憧憬:新生活终将到来!他为此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忍耐,要有勇气承受痛苦与磨难,更要加倍努力地工作。
     契诃夫对他笔下的人物怀有深切的理解、同情、包容与爱,他以自己的全部创作关注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肯定他们的辛苦劳作,为他们辨护——站在抒情诗的高度上,正如俄罗斯诗人霍达谢维奇所说:“起初他把他们表现为庸人,后来把他们表现为平常的人,对他们表示怜悯,再后来开始在他们身上寻找优点,最终对他们怀抱起巨大的爱。” 这一点,在祟尚财富与成功的当代,对绝大多数芸芸众生而言,显得尤为难得,尤为亲切,尤为温暖…… 今年是契诃夫逝世一百一十周年,为此我们精心策划推出了这套包括人物传记、作品集、剧本集、论文集、札记与书简的丛书。其中,《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契诃夫传》《剧本五种》和《札记与书简》是在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百年契诃夫丛书”的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契诃夫独幕剧集——从小说到剧本》和《论契诃夫》是著名契诃夫研究专家童道明先生首次推出的新作。《契诃夫独幕剧集——从小说到剧本》收录了契诃夫的《天鹅之歌》《纪念日》等9部独幕剧,并附相关小说及解析文章,通过具体实例就剧本的改编进行了剖析,从一个侧面为读者描摹出了契诃夫从小说创作转向戏剧创作的些许轨迹,为戏剧创作特别是改编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论契诃夫》是童先生对契诃夫研究成果的总结,精选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撰写的相关论文近20 篇,内容涉及契诃夫的生平、作品,以及中外戏剧大师关于戏剧问题看法的比较研究等,这些论文论述严谨,语言生动,见解独到,反映出作者对这位作家及其作品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契诃夫其人其书。
     本套丛书从选题策划到编校、设计都下了很大功夫。在确定小说集的译文篇目时,我们不仅对原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忧伤及其他》书目做了调整,还专程去国家图书馆找到了刊登在1919年第 1卷第1号《新青年》杂志上的胡适译作《一件美术品》,作为第二篇译文,排在鲁迅译作《坏孩子》之后。《札记与书简》修订之余,童道明先生还特别新译了契诃夫的20多封书信,使通信人从原来的5位增加到29位,所反映出的生活也愈加生动丰富了。编校中最琐碎、最耗时的一项工作,就是相当内容的相互印证与考证。同一段引文(包括经典台词),《论契诃夫》《契诃夫传》《札记与书简》的正文或注释中可能都会引用,甚至反复出现在多篇论文中,而由于写作时间、所选译本的不同,内容上多少会有些出入,需一一订正,以免自相矛盾。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人名、地名和名人生卒年月的校订过程中,如“伊琳娜 ”与“伊林娜”、 “奥尔加”与“奥尔迦”等。为了保证编校的统一与准确,我们做了大量案头工作,整理的相关资料近3万字,包括《契诃夫作品人物称谓一览表》《契诃夫主要作品一览表》《契诃夫作品中译本编目》及名人评价摘录等,诚如主编戏谑之言,编完这套书,你们都可以去报考契诃夫专业的研究生了。现在回头看看,真是感慨。
     在本套丛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还要特别鸣谢丛书主编,同时也是主要译、著者童道明先生。为了这套书,童先生倾注了大量心血,不顾年事已高,酷暑高温,亲自校订了全部书稿(近 80万字),并就书目、图片的编排等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还要鸣谢王景生、高莽、朱逸森等其他几位译者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及时提供了译文的最新修订稿。
     由于时间仓促,本套丛书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日后改进。
     编者 2014年8月18日 

免费在线读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莫斯科艺术剧院 ——为纪念北京人艺建院五十周年而作 半个世纪前,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几位初创者坐在一起为即将成立的剧院勾画蓝图时,他们一致表示要把它办成一个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的剧院。他们的这个愿望没有落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中国剧坛享受到的荣誉,是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执牛耳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在俄罗斯剧坛占有的地位相仿佛的。我也想起 1990年乌克兰导演列兹尼科维奇在北京看了《茶馆》之后意味深长地说的一句话:“要知道只有莫斯科艺术剧院老一辈的演员才能达到《茶馆》里演员所达到的艺术水准。” 试问,在20世纪的中国,还有哪一家剧院能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更能让人联想到莫斯科艺术剧院? 而在思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联系时,也可以把契诃夫作为媒介的。
     在20世纪初,有人间契诃夫为什么喜欢莫斯科艺术剧院,契词夫回答:因为他们的演员像知识分子。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我也可以用契诃夫式的回答作答的。试问,列兹尼科维奇激赏的《茶馆》里以于是之为首的一群演员,哪一位不是知识分子气十足的演员? 契诃夫喜欢莫斯科艺术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奠基者也喜欢契诃夫。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是契诃夫的那只翱翔着的海鸥。莫斯科艺术剧院现在就是以契诃夫的名字来命名的。而我们知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奠基人也是喜欢契诃夫的,就像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两位奠基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是契诃夫戏剧在俄罗斯的最早的知音一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两位奠基者——曹禺和焦菊隐也是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最早的知音。
     看,曹禺在1936年给《日出》写的《跋》里是怎样倾诉他对于契诃夫戏剧的挚爱的:“我记起几年前着了迷,沉醉于契诃夫深邃艰深的艺术里,一颗沉重的心怎样为他的戏感动着。读毕了《三姐妹》,我合上眼,眼前展开那一幅秋天的忧郁……我的眼渐为浮起的泪水模糊成一片,再也抬不起头来。然而在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活人,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生展,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我几乎停住了气息,一直昏迷在那悲哀的氛围里。我想再拜一个伟大的老师。
    低酋下气做一个低劣的学徒。” 焦菊隐大概也是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对契诃夫戏剧产生浓厚兴趣的。所以他后来说:“我的导演工作道路的开始是独特的,不是因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才约略懂得了契诃夫,而是因为契诃夫才约略懂得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焦菊隐也是最早系统地把契诃夫戏剧介绍到中国来的人。他在20 世纪四十年代初奋力翻译契诃夫的剧本。他在1943年 10月写的篇幅很长的《译后记》里,以敏锐的艺术家的观察力,发现了契诃夫的诗意的戏剧现实主义的特征。比如,焦先生说:“契诃夫以至高的文艺口味,把最深刻、最有力,最富特征的字句洗涤出来。” 比如他又说:“《樱桃园》人物的创造上,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把活生生的人类的心的声音,介绍出来。”比如他还说:“要想了解契诃夫,必须懂得欣赏诗,懂得欣赏他的作品所包含的抒情因素;必须先把寻求‘舞台性’的虚伪戏剧观铲除,必须懂得在剧本里去寻求真实的人生。”等等。
     我非常欣赏焦菊隐用“至高的文艺口味”这句话来评价契诃夫戏剧。
    曹禺在《日出·跋》里说的不也是他意识到的契诃夫戏剧的“至高的文艺口味”吗?北京人艺的两位奠基者后来又是怎样以 “至高的文艺口味” 来感染和砥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的呢? 1951年,北京人艺演开幕戏《龙须沟》,扮演程疯子的于是之就把契诃夫的《天鹅之死》也当成了“疯子”生长的最好的沃土。1994 年于是之在与我作戏剧对话时就说到了这一点,他还补充说:“演员演个角色,能够找到接近的文学作品读一读,是很好的,可以帮助演员创造的人物品味高一些。”这当然也是“至高的文艺口味”。
     1997年,于是之六十岁,曹禺书赠条幅云:“初望殿堂,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往复追寻,渐悟妙境。” 只有具有“至高文艺的口味”的戏剧人才会去认真感悟这艺术的妙境。
    后来我发现,这个从唐人孙过庭《书谱》中脱胎而来的艺术辩证法,不仅曹禺、于是之、苏民深有体会,就是属于人艺新生代的濮存听也了然于心。
     1992年,北京人艺庆祝建院四十周年时,开了个国际学术讨论会。
    新加坡戏剧家郭宝坤先生在会上发了一声“北京人艺是个奇迹”的感叹。
    郭先生是个懂得中国国情的人,他难以想象在“反右 ”刚过去、“大跃进” 刚开始的1958年,能在北京人艺舞台上产生像《茶馆》这样的旷世杰作,所以只好用“奇迹”二字来表达他的赞叹与疑惑。
     P58-60 

抢先评论了 “论契诃夫—纪念契诃夫逝世110周年”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杜甫传

EUR €17.99
加入购物车

我们仨(东东网独家布面精装珍藏版)

EUR €27.99
加入购物车

从文自传

EUR €20.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

EUR €30.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