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11541
l 作者创造性提出了决定了构思的质量的三个要素:
构思的质量=信息量*加工率*构思率
教你扩展创意的广度,提高思考质量,增加创意率,寻找“突破学历之墙的思考利器”。
l 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都能够活用的商务工具。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读者一起思考,他没有停留于表层工具意义上的解说,被公认为擅长使用*为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述,讲授接近思考的本质的研修。
“之前学习逻辑思考却失败了。”
“对于那些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完全听不懂。”
“明明提高了思考速度和创意的质量,还是在商业活动中失败了。”
这本书就是为被这些烦恼所困扰的你专门准备的!
如何打破学历的壁垒? 学历精英尽管大脑里有庞大的潜在创意,但是能把这些构思显在化加工出来的人很少。在各大企业的研修课程中拥有大量实战成绩的作者,将用极简单的语言带你探寻“逻辑思考的本质”。
构思的质量通过三个要素来决定:
构思的质量=信息量*加工率*构思率
1.创意的素材在大脑里有多少?(信息量)
2.才能加工成多少潜在的创意?(加工率)
3.潜在的创意有多少能显在化?(构思率)
每个人的大脑像仓库,装了一堆凌乱的记忆、数据与信息,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将它变成自己有效的资产,有赖于思考的质量。
本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读者一起思考,他没有停留于表层工具意义上的解说,被公认为擅长使用*为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述,讲授接近思考的本质的研修。教你扩展创意的广度,提高思考质量,增加创意率,寻找“突破学历之墙的思考利器”。
序 言/1
第1章 在思考的战场上获胜
麦肯锡和东京大学毕业生的“聪明”如何有所不同?
我们总是误解“好好思考了”/3
“思考的野蛮人”跋扈的时代开始了/11
创意的战场,“我输了”占9成/19
接近“天才的思考”的高明的做法/26
越是天才作品越多,没有用的作品越是堆积如山/31
第2章 扩展创意的幅度
不能成为创意的“孙悟空”,可能的就是方程式。
因为有“愚蠢的牛角尖”,构思才无法展开/37
为什么越是“狭窄地思考的人”创意越会扩展?/42
决定构思量的三个变数 — 素材→加工→显在化/50
第3章 逻辑性地思考 — 靠近天才的思考法
只有“在写”的时候可以说“思考了”/61
词语是“边界线” — 彩虹为什么是七彩色呢?/68
磨炼出来的词汇量直接关系到逻辑思考力/73
逻辑思考依然是“强的构思法”/82
第4章 提高创意比率
怎么样才能在更为广袤的沙漠中去挖掘宝藏?
减少稍不留神的遗漏,制作战略上的工作任务单/91
逻辑树的本质是“逻辑的脉络 x 直观感受的飞跃”/100
为什么麦肯锡使用“MECE方法来思考”呢?/107
评价“你是不是真正地好好思考过了”的方法/113
避免“使用别人的知识结构”来思考“是否失败”/122
第5章 增加创意的材料
知识的囫囵吞枣·杜绝不食而厌·令人头疼的战略。
为什么有学识的人却不会搜集信息?/129
用信息流入的习惯在数据的海洋中遨游/136
将单纯的知识深化为创意的种子/142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的“WHY”是智慧的金钥匙/146
第6章 提高创意质量的实践知识
一知半解吃大亏,三脚猫功夫反误事。
逻辑树(logic tree)的三种类型/155
通过MECE思考时候的具体步骤:直感→上层→下层/160
检验MECE是否正确的“计算方法”/168
提高语言能力的4个习惯/178
第7章 结论思考的信息收集方法(附论)
为什么那个人的新项目夭折了呢?
对于收集信息的人而言,有着“隐藏结论假说”/189
意识到“结论思考”,反复实践“假说→检验”/196
即便是信息不完整,“自己的答案”也能够发现/201
终 章 那个人何以能够战胜东大毕业生
— 生活在知识逆袭的时代/207
结束语 — 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223
序 言
在一个电视节目上,我曾看到过这样的场面。
当时正在给大家介绍消费者喜爱的面包的排名。
第三名是夹心面包。
第二名是甜瓜馅的面包。
那么名会是什么呢?
给大家5秒时间去考虑一下。
奶油面包?
果酱面包?
亦或是咖喱面包?
大家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那么名是什么呢?
电视节目给出的答案是主食面包。
听到这个答案,很多人一定会觉得十分沮丧吧?
我问周围很多人这个问题,知道答案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回答:“为什么?怎么会是这个答案?”“呀 — 我居然猜错了!”事实上,我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和大家的想法一模一样,也是感同身受。但是,我提示大家稍微再想一下。且不说什么名的噱头,但是大家无一例外地都没有想到常见到的主食面包这个答案,事情本身不也很不可思议吗?
没有想到“主食面包”的人都在想什么?
经常听到说“商务的世界就是拼速度”的说法,这句话说得十分准确。刨根问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想到并实现好的创意的速度越快,它在商务世界上获胜的可能性更高”。
然而,创意究竟源自何处呢?
不论是想到创意或者是想不到的时候,在头脑里又会想到什么呢?当想到名就是主食面包的时候,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呢?举个例子来看,热门商品的开发。这与主食面包当选名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就是这个创意虽然大家都想要,但是都被大家给无一例外地忽略掉。而且,当你从很多选项中将这个答案选出来的瞬间,会让周围人倍感懊恼。他们甚至会叹息道:“怎么会呀?如果这个是的话我也能想得到。”“完蛋了!我被他给超越了!”等等。
而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即思维的使用方法,这正是本书的主题。这与所谓的脑瓜的聪慧过人和学历之上都没有关系。在实际当中,很多不擅长学习且为考试殚精竭虑的人们在与像东京大学这样的世界名牌大学毕业的社会精英等的较量过程当中,获得压倒性的胜利的情况也是不胜枚举的。
相反地,很多学生时代就被认为聪明绝顶,后来在非常有名气的大企业就职的人,在商业的世界中,因为工作表现差强人意而降职,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在读者您的周围,类似这样的例子肯定也可以举出不少吧?
那么人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逆袭转圜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
在商业的战场上,比起之前的知识储备和学力,还是“如何拥有找到主食面包为答案的能力”更为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在“写”的时候才可以说“思考了”
在商业中需要的“为了获胜的思考”方面,把潜在的创意无限扩大地引出来,回避“糟了”是必须面对的。
到此为止,我们采用了把在大脑中的创意“引出”、 使潜在的创意显化这样的方法。
但是,这种“引出”(显化)具体地说究竟是什么呢?
抱着手只是呻吟不能称为“思考了”
那么,潜在的创意和被显化的创意:只是大脑中有的创意和被引出到大脑外的创意,那么,凭借什么方式来区分那两者呢?
在研修的场合也时常会有这样相同的提问。
“思考是怎么回事呢?你认为区分在不在思考的标记是什么呢?”
有的答案是“取决于有没有得出具体性的成果”。
但是这是不正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所谓的思考是某种过程,与那个成果存不存在没有终关系。终性的输出出不来,然而“好好地思考了呀……”的事例确实存在。
我们开始说结论吧。
决定人在不在思考的是那个人存在吗?
所谓的引出创意不外乎是写出创意。至少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那样。在到此为止的人生中,我希望有过认真思考的人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抱着手,一边呻吟一边反复思考了1个小时或2个小时呢?我想这样的人相当少吧。
在真的思考了什么的时候,就那个过程、终性的输出等,应该一定会写些什么。相反,只要没有那样,就称不上“思考”了。
苹果公司出售Ipad的时候,某日本的大电机厂家的社员们说了“‘思考’了那样的创意点的人在我们公司有很多哟”。于是我问他们:“是这样的吗?谁思考了呢?”但是他们说不出具体的名字来。
据我所知,在公司内也并不需要企划书。没有企划书也就是说,思考的结果,并不是把像ipad那样的产品创意作为终性的输出从大脑中引出来了。
总之,“在头脑中有创意”和“引出那个创意”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但是,我们在看到别人的创意的瞬间,错觉为似乎从前自己也在构思同样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不能够认识到“思考=书写”的人是很多的。
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那么人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逆袭转圜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
在商业的战场上,比起之前的知识储备和学力,还是“如何拥有找到主食面包为答案的能力”更为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