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6810816
内容简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日月、山川大海、风霜雪雨、树木花草、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的喜好倾向不仅可以反映人性格和情感的特点,而且春夏秋冬四季物候更替变化本身就是人类生理和心理自然节奏的本源。阅读由邱鸿钟编著的《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 (第2版)》有助于我们培养热爱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保持人与大自然和谐关系的健康心理。
目 录
总序
第二版前言
人是符号的动物
文学治疗的各家学说
不同文学体裁的心理效应
文学治疗的步骤与方法
大自然疗法
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四季调神
四季小语
如春天般的活力
春天
如夏日般的开放
夏日风情
秋天收获的快意
快意在秋天
雪中悟道
雪朝
风的启示
风
雨过天晴
雨天
君子亦与天同运
日出
月亮代表我的心
我不能没有月亮
回归大海的怀抱
读沧海
石头的精神
丑石
生命意志万岁
石缝间的生命
野草
君子兰
兰
莲与佛
莲恋莲
生命的毅力
榕树,生命的进行曲
过去是人生的伟大导师
无忧树
后记
第二版前言
人是符号的动物
文学治疗的各家学说
不同文学体裁的心理效应
文学治疗的步骤与方法
大自然疗法
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四季调神
四季小语
如春天般的活力
春天
如夏日般的开放
夏日风情
秋天收获的快意
快意在秋天
雪中悟道
雪朝
风的启示
风
雨过天晴
雨天
君子亦与天同运
日出
月亮代表我的心
我不能没有月亮
回归大海的怀抱
读沧海
石头的精神
丑石
生命意志万岁
石缝间的生命
野草
君子兰
兰
莲与佛
莲恋莲
生命的毅力
榕树,生命的进行曲
过去是人生的伟大导师
无忧树
后记
在线试读
人是**可以运用语言改造世界的动物 知识就是力量,可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用语言来表述的符号体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就是力量。正是语言导演了我们这个世界无数精彩的生活剧。
语言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的具体感性思维,发展出抽象的理性思维,它是人类科学文明成长的温床。如果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记录自己的行为,无法表达个人的经验,无法交流各自的想法,更无法积累知识。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进步看得* 为深刻,他认为,所谓科学的发展就是指概念的不断变化。概念,即表达事物的一个名词,是人(这个主体)对事物(那个客体)的认识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当今21世纪,日月星辰周而复始并没有因为人的存在而改变,变化的只是人类语言的内容和形式。随着语言从象形文字到二进制数学语言的演化,人类思维的速度和严密性也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世界元素的认识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概念到原子、电子、粒子普遍结构的概念,人类借助语言这根拐杖,完成了从自然奴隶上升到自然骄子地位的飞跃。“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一抖”,人类因有了语言而骄傲。
语言的力量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还表现在人的社会活动中。《易》中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语言是社会变革的发动机。春秋时鲁定公曾向孔子提出“一言是否可以兴邦,一言是否可以丧邦”(《论语·子路》)的论题,孔子回答说,如果你知道做君王的难处,你就会明白一言可以兴邦的道理了;如果君王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敢违抗,那不是已经接近于一言可以丧邦了吗?历史的发展一再证明了孔夫子所言的正确性,当年治国者的一句话,可以令九州翻天覆地。看看我国近30 年的巨变,我们谁也不会怀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语句一言九鼎的力量。老子也认为,“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通玄真经》)。一句玄机之语与万人之兵的力量等价,可见语言力量的巨大。
既然语言是一种力量,话语的权力理所当然地就成了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人类学的调查早就显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部落中,首先发言或讲话*多的人和他所掌握的权力成正比。在社会中,一些人“一言九鼎”,而另一些人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既然权力与语言的关系密切,当权者讲话就理应谨小慎微、三思而行,否则,轻者可能因此而丢掉乌纱帽,重者可能祸国殃民。
人是可以用符号引发情感的动物 俗语说:“人生识字忧患始。”语言是现实世界信号的信号 (即第二信号),当我们阅读文字时可以在脑海里呈现一幅相应的意象图画。古人云:“文来引泣。”“情以物迁,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读山水诗,在不知不觉之间,眼识为之迷漾,脑筋为之摇曳,作品中的认知与情感在读者的阅读中被重建或引发出来,读者或为之心生感叹,或为之精神振奋,或因之开彻顿悟,或为之宣泄舒达。正如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报以人情。”(《文心雕龙·知音》)作者与读者、创作与阅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心理过程。
语言可以引发情感,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特点,可是有些情感却是与生俱来的,这时语言又可以起到控制与调节情感的作用。如《诗经·郑风·将仲子》中说:“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多之言,亦可畏也。”别人的闲言碎语成了一种压抑自然情感的恐怖力量,换言之,道德禁忌就是一种话语体系,言语是禁忌,是恐惧的化身。
人是可以用符号开放内心世界的动物 《诗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故书者,舒也。”语言既可以是思维理性和情绪的直接表白,也可以是潜意识的隐含流露。弗洛伊德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是一位诗人”。
不过一般来说,成年人羞于表现自己诗一般的幻想,甚至向其他人隐瞒自己的幻想。但文学家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凭借自我观察,用文字将内心的白日梦展示给读者。文学作品能够使我们享受到自己的白日梦而又不必去自责或害羞。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神话故事是人类童年时尚未宗教化的梦幻歪曲后的残疾,是一个民族或全人类充满愿望的幻想。弗洛伊德通过分析西方文学史上的三部杰作,即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后认为,三部作品都谈论同一个主题——为了争夺女人而杀父 (parri cide)——绝非偶然,而是人类原始的心理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也是个体原始的罪恶倾向。
……
语言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的具体感性思维,发展出抽象的理性思维,它是人类科学文明成长的温床。如果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记录自己的行为,无法表达个人的经验,无法交流各自的想法,更无法积累知识。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进步看得* 为深刻,他认为,所谓科学的发展就是指概念的不断变化。概念,即表达事物的一个名词,是人(这个主体)对事物(那个客体)的认识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当今21世纪,日月星辰周而复始并没有因为人的存在而改变,变化的只是人类语言的内容和形式。随着语言从象形文字到二进制数学语言的演化,人类思维的速度和严密性也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世界元素的认识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概念到原子、电子、粒子普遍结构的概念,人类借助语言这根拐杖,完成了从自然奴隶上升到自然骄子地位的飞跃。“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一抖”,人类因有了语言而骄傲。
语言的力量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还表现在人的社会活动中。《易》中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语言是社会变革的发动机。春秋时鲁定公曾向孔子提出“一言是否可以兴邦,一言是否可以丧邦”(《论语·子路》)的论题,孔子回答说,如果你知道做君王的难处,你就会明白一言可以兴邦的道理了;如果君王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敢违抗,那不是已经接近于一言可以丧邦了吗?历史的发展一再证明了孔夫子所言的正确性,当年治国者的一句话,可以令九州翻天覆地。看看我国近30 年的巨变,我们谁也不会怀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语句一言九鼎的力量。老子也认为,“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通玄真经》)。一句玄机之语与万人之兵的力量等价,可见语言力量的巨大。
既然语言是一种力量,话语的权力理所当然地就成了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人类学的调查早就显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部落中,首先发言或讲话*多的人和他所掌握的权力成正比。在社会中,一些人“一言九鼎”,而另一些人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既然权力与语言的关系密切,当权者讲话就理应谨小慎微、三思而行,否则,轻者可能因此而丢掉乌纱帽,重者可能祸国殃民。
人是可以用符号引发情感的动物 俗语说:“人生识字忧患始。”语言是现实世界信号的信号 (即第二信号),当我们阅读文字时可以在脑海里呈现一幅相应的意象图画。古人云:“文来引泣。”“情以物迁,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读山水诗,在不知不觉之间,眼识为之迷漾,脑筋为之摇曳,作品中的认知与情感在读者的阅读中被重建或引发出来,读者或为之心生感叹,或为之精神振奋,或因之开彻顿悟,或为之宣泄舒达。正如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报以人情。”(《文心雕龙·知音》)作者与读者、创作与阅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心理过程。
语言可以引发情感,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特点,可是有些情感却是与生俱来的,这时语言又可以起到控制与调节情感的作用。如《诗经·郑风·将仲子》中说:“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多之言,亦可畏也。”别人的闲言碎语成了一种压抑自然情感的恐怖力量,换言之,道德禁忌就是一种话语体系,言语是禁忌,是恐惧的化身。
人是可以用符号开放内心世界的动物 《诗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故书者,舒也。”语言既可以是思维理性和情绪的直接表白,也可以是潜意识的隐含流露。弗洛伊德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是一位诗人”。
不过一般来说,成年人羞于表现自己诗一般的幻想,甚至向其他人隐瞒自己的幻想。但文学家与众不同的是:他能够凭借自我观察,用文字将内心的白日梦展示给读者。文学作品能够使我们享受到自己的白日梦而又不必去自责或害羞。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神话故事是人类童年时尚未宗教化的梦幻歪曲后的残疾,是一个民族或全人类充满愿望的幻想。弗洛伊德通过分析西方文学史上的三部杰作,即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后认为,三部作品都谈论同一个主题——为了争夺女人而杀父 (parri cide)——绝非偶然,而是人类原始的心理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也是个体原始的罪恶倾向。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