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909394
编辑推荐
该书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具有较强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该书描写了陈敬熊的成长经历,记载了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歌颂了陈敬熊的高尚风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对于记载航天历史、传承航天精神、培育航天新人、促进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目 录
章 甬江沪上路渐宽
1. 经商传家,抑或读书自立…………………………….. 2
2.“谁说乡下孩子不如城里小孩”…………………. 10
3. 沪上求学,萌生爱国情怀…………………………… 14
4. 倔强少年,挑战“先生”…………………………… 19
第二章 “大同”“交大”学业成
1. 大同,“大不同”……………………………………… 26
2. 与交大数学系擦肩而过………………………………. 31
3. 不甘碌碌无为的“接线员”……………………….. 36
4. 攻读交大硕士,钻研电信技术……………………. 39
5. 师恩永志于心……………………………………………. 46
6. 憧憬新中国……………………………………………….. 50
第三章 电信领域崭露才华
1. 奔向北京,朝着理想进发…………………………… 58
2. 做“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62
3. 解决实战难题,支持抗美援朝……………………. 65
4. 再接再厉,赶超美国同行…………………………… 68
5. 多年直接领导,成为良师益友……………………. 69
第四章 踏上航天新征程
1. 国防部五院的组建……………………………………… 74
2. 成为代航天人……………………………………… 77
3. 研制“争气弹”天线………………………………….. 79
4. 首创Maxwell方程直接求解法……………………… 83
5. 实至名归的委员………………………………………… 87
6. 来自中南海的关怀……………………………………… 90
第五章 地空导弹制导站攻坚
1. 仿制“543”制导站……………………………………. 96
2. 后时刻遇难题………………………………………. 100
3. 被钱学森点将………………………………………….. 105
4. 攻关拔寨解难题………………………………………. 111
5. 击落U-2的利器……………………………………….. 118
6. 荣膺少校军衔………………………………………….. 120
第六章 会战制导雷达
1. 决定研究“防御”问题………………….. 126
2. 奋战在云贵高原………………………………………. 129
3.“715”雷达天津会战……………………………….. 134
4.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39
5. 接受“革命”锻炼……………………………………. 140
第七章 迎来科学的春天
1. 令人鼓舞的科技盛会………………………………… 146
2. 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152
3. 学术活动促交流………………………………………. 156
4. 学术专著亮相国际书展…………………………….. 161
5.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63
6. 二十五年入党路………………………………………. 165
第八章 传递科技星火
1. 执教北大、清华………………………………………. 172
2.“师傅带徒弟”………………………………………… 178
3. 建立雷达育人基地……………………………………. 184
4.“学术问题不留情面”……………………………… 191
5. 创造发展机会,提携青年才俊………………….. 194
第九章 吾爱吾家
1. 对父母的愧疚………………………………………….. 204
2. 情重姜肱…………………………………………………. 210
3. 相濡以沫六十载………………………………………. 216
4. 埋在心底的爱………………………………………….. 231
5. 大洋彼岸的牵挂………………………………………. 236
6. 一项特殊的奖学金……………………………………. 246
第十章 美不过夕阳红
1. 鲐背之年的“不老传奇”…………………………. 256
2. 晚年老乐生活………………………………………….. 267
3. 两桩未了的心愿………………………………………. 274
4. 与数学的“不了情”………………………………… 278
陈敬熊大事年表…………………………………………………284
陈敬熊主要著作目录…………………………………………..294
陈敬熊主要科研成果获奖情况…………………………….298
参考文献 ………………………………………………………..299
后 记 …………………………………………………………..301
1. 经商传家,抑或读书自立…………………………….. 2
2.“谁说乡下孩子不如城里小孩”…………………. 10
3. 沪上求学,萌生爱国情怀…………………………… 14
4. 倔强少年,挑战“先生”…………………………… 19
第二章 “大同”“交大”学业成
1. 大同,“大不同”……………………………………… 26
2. 与交大数学系擦肩而过………………………………. 31
3. 不甘碌碌无为的“接线员”……………………….. 36
4. 攻读交大硕士,钻研电信技术……………………. 39
5. 师恩永志于心……………………………………………. 46
6. 憧憬新中国……………………………………………….. 50
第三章 电信领域崭露才华
1. 奔向北京,朝着理想进发…………………………… 58
2. 做“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62
3. 解决实战难题,支持抗美援朝……………………. 65
4. 再接再厉,赶超美国同行…………………………… 68
5. 多年直接领导,成为良师益友……………………. 69
第四章 踏上航天新征程
1. 国防部五院的组建……………………………………… 74
2. 成为代航天人……………………………………… 77
3. 研制“争气弹”天线………………………………….. 79
4. 首创Maxwell方程直接求解法……………………… 83
5. 实至名归的委员………………………………………… 87
6. 来自中南海的关怀……………………………………… 90
第五章 地空导弹制导站攻坚
1. 仿制“543”制导站……………………………………. 96
2. 后时刻遇难题………………………………………. 100
3. 被钱学森点将………………………………………….. 105
4. 攻关拔寨解难题………………………………………. 111
5. 击落U-2的利器……………………………………….. 118
6. 荣膺少校军衔………………………………………….. 120
第六章 会战制导雷达
1. 决定研究“防御”问题………………….. 126
2. 奋战在云贵高原………………………………………. 129
3.“715”雷达天津会战……………………………….. 134
4.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39
5. 接受“革命”锻炼……………………………………. 140
第七章 迎来科学的春天
1. 令人鼓舞的科技盛会………………………………… 146
2. 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152
3. 学术活动促交流………………………………………. 156
4. 学术专著亮相国际书展…………………………….. 161
5.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63
6. 二十五年入党路………………………………………. 165
第八章 传递科技星火
1. 执教北大、清华………………………………………. 172
2.“师傅带徒弟”………………………………………… 178
3. 建立雷达育人基地……………………………………. 184
4.“学术问题不留情面”……………………………… 191
5. 创造发展机会,提携青年才俊………………….. 194
第九章 吾爱吾家
1. 对父母的愧疚………………………………………….. 204
2. 情重姜肱…………………………………………………. 210
3. 相濡以沫六十载………………………………………. 216
4. 埋在心底的爱………………………………………….. 231
5. 大洋彼岸的牵挂………………………………………. 236
6. 一项特殊的奖学金……………………………………. 246
第十章 美不过夕阳红
1. 鲐背之年的“不老传奇”…………………………. 256
2. 晚年老乐生活………………………………………….. 267
3. 两桩未了的心愿………………………………………. 274
4. 与数学的“不了情”………………………………… 278
陈敬熊大事年表…………………………………………………284
陈敬熊主要著作目录…………………………………………..294
陈敬熊主要科研成果获奖情况…………………………….298
参考文献 ………………………………………………………..299
后 记 …………………………………………………………..301
前 言
序一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 年创建以来,已经走过50 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中国航天人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不仅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孕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也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航天
人才队伍。
航天系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是这支队伍的杰出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先后有50 多位科学家和航天工程专家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有7 位院士获得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 位院士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他们不仅是航天成就的主要创造者,也是航天精神的重要孕育者和忠实践行者。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工业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很薄弱,帝国主义严密封锁,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以航天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创建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航天型号研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领域,需要众人参与,必须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才能完成。以航天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在航天工程研制实践中,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技术突破,铸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成就。他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却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
航天事业属于尖端技术领域,难度大、风险高、技术复杂,在发展历程中碰到过很多难题,经历过各种坎坷,甚至遭受过重大失利。以航天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动摇、不退缩,树立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今天,在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征程中,航天院士的科学思想、创新意识、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是全体航天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决定出版《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不仅是为了宣传航天院士的科研成就,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更是为了传承航天院士的宝贵精神,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许达哲 2014年1月
序二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和塑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理论功底深厚,技术水平高超,善于引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孕育航天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把航天院士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为中国航天事业积累精神财富,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决定,组织编写一套《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以下简称《丛书》)。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同时也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在中国航天事业“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出版这套《丛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记载航天历史。航天院士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成长历程反映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这套《丛书》不仅是航天院士个人的传记,也从不同侧面记载了中国航天从技术到管理、从思想到精神的真实历史。弘扬航天文化。宣传航天院士,就是站在科学的高度,向社会各界全面宣传航天事业,弘扬航天文化,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传承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包括航天院士在内的几代航天人,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不断积累、提炼、传承而逐渐形成的,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丛书》全面反映了航天院士的学术成就、科学作风和思想品格,有助于航天精神薪火相传。培育航天人才。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一代航天新人正在茁壮成长。《丛书》是泽被后世的人才工程,对于培育航天人才、发展航天事业、铸造新的辉煌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丛书》是一套具有航天特色的爱国主义教材,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热爱航天、投身航天、奉献航天,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再攀高峰,使中国航天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续写辉煌。
高红卫 2014年1月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 年创建以来,已经走过50 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中国航天人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不仅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孕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也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航天
人才队伍。
航天系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是这支队伍的杰出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先后有50 多位科学家和航天工程专家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有7 位院士获得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 位院士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他们不仅是航天成就的主要创造者,也是航天精神的重要孕育者和忠实践行者。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工业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很薄弱,帝国主义严密封锁,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以航天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创建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航天型号研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领域,需要众人参与,必须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才能完成。以航天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在航天工程研制实践中,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技术突破,铸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成就。他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却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
航天事业属于尖端技术领域,难度大、风险高、技术复杂,在发展历程中碰到过很多难题,经历过各种坎坷,甚至遭受过重大失利。以航天院士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动摇、不退缩,树立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今天,在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征程中,航天院士的科学思想、创新意识、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是全体航天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决定出版《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不仅是为了宣传航天院士的科研成就,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更是为了传承航天院士的宝贵精神,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许达哲 2014年1月
序二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和塑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理论功底深厚,技术水平高超,善于引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孕育航天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把航天院士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为中国航天事业积累精神财富,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决定,组织编写一套《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以下简称《丛书》)。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同时也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在中国航天事业“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出版这套《丛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记载航天历史。航天院士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成长历程反映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这套《丛书》不仅是航天院士个人的传记,也从不同侧面记载了中国航天从技术到管理、从思想到精神的真实历史。弘扬航天文化。宣传航天院士,就是站在科学的高度,向社会各界全面宣传航天事业,弘扬航天文化,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传承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包括航天院士在内的几代航天人,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不断积累、提炼、传承而逐渐形成的,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丛书》全面反映了航天院士的学术成就、科学作风和思想品格,有助于航天精神薪火相传。培育航天人才。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一代航天新人正在茁壮成长。《丛书》是泽被后世的人才工程,对于培育航天人才、发展航天事业、铸造新的辉煌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丛书》是一套具有航天特色的爱国主义教材,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热爱航天、投身航天、奉献航天,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再攀高峰,使中国航天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续写辉煌。
高红卫 2014年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