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054924
内容简介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史稿》试图勾勒出一幅较为完整的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历史画卷,对整个过程中所影射出来的中国法律本身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提供一个从国家利益看待法律问题的视角,并为学界在这一课题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文献索引。当然,这几点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景,因外部条件及作者自身的能力所限,画卷未必完整、观点未必正确、视角未必新颖、文献未必全面,一切都有待读者诸君评判。
目 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前言
引言
章 中国涉外司法管辖的传统与嬗变
节 唐朝:化外人法条背后的理性与宽容
第二节 宋元时期:宠绥蕃商与遵循旧制
第三节 明代对外人司法管辖模式的变化
第四节 清朝前期:照猫画虎的“化外人”律条
第五节 中俄早期条约中的司法管辖权问题
第二章 鸦片战争前中国涉外司法:澳门模式
节 明清两朝的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第二节 明帝国治下的澳门涉外司法管辖
第三节 清代澳门司法模式的形成
第四节 澳门司法模式的运行与挑战
第三章 鸦片战争前中国涉外司法:广州模式
节 西方人接踵而至
第二节 广州制度下行商在中外司法冲突中的角色
第三节 通商初期英国人对司法权的要求
第四节 广州模式下的中西司法冲突(一)
第五节 广州模式下的中西司法冲突(二)
第六节 乱局:1820-1821年的广州涉外凶案
第四章 英美谋求在华领事裁判权的酝酿和准备
节 领事裁判制度的起源与演进
第二节 英国遣华使臣对司法权的要求
第三节 广州中英司法管辖上的僵局:1794~1833
第四节 英国在华设立法庭的法案及其实施
第五节 鸦片战争前美国在司法权问题上的态度
第五章 外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首批条约
节 具结之争与林维喜案
第二节 拱手相送的领事裁判权
第三节 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正式确立
第四节 顾盛的得意之作:中美《望厦条约》
第五节 首批不平等条约的完成
第六章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扩大与深化
节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根基:《天津条约》
第二节 领事裁判权的扩大:缔约国数量的增加
第三节 领事裁判权的深化:外国在华审判机构
第四节 日本与俄国的在华领事裁判权
第七章 领事裁判权的衍生品:观审与会审
第八章 透过案例看领事裁判权
第九章 中国对领事裁判权的认识与反应
第十章 领事裁判权与清末法制变革
第十一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收复法权运动
第十二章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终撤废
附录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与十二国签订的新约内容要点
附编领事裁判权与治外法权之辨
文献目录
后记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前言
引言
章 中国涉外司法管辖的传统与嬗变
节 唐朝:化外人法条背后的理性与宽容
第二节 宋元时期:宠绥蕃商与遵循旧制
第三节 明代对外人司法管辖模式的变化
第四节 清朝前期:照猫画虎的“化外人”律条
第五节 中俄早期条约中的司法管辖权问题
第二章 鸦片战争前中国涉外司法:澳门模式
节 明清两朝的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第二节 明帝国治下的澳门涉外司法管辖
第三节 清代澳门司法模式的形成
第四节 澳门司法模式的运行与挑战
第三章 鸦片战争前中国涉外司法:广州模式
节 西方人接踵而至
第二节 广州制度下行商在中外司法冲突中的角色
第三节 通商初期英国人对司法权的要求
第四节 广州模式下的中西司法冲突(一)
第五节 广州模式下的中西司法冲突(二)
第六节 乱局:1820-1821年的广州涉外凶案
第四章 英美谋求在华领事裁判权的酝酿和准备
节 领事裁判制度的起源与演进
第二节 英国遣华使臣对司法权的要求
第三节 广州中英司法管辖上的僵局:1794~1833
第四节 英国在华设立法庭的法案及其实施
第五节 鸦片战争前美国在司法权问题上的态度
第五章 外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首批条约
节 具结之争与林维喜案
第二节 拱手相送的领事裁判权
第三节 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正式确立
第四节 顾盛的得意之作:中美《望厦条约》
第五节 首批不平等条约的完成
第六章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扩大与深化
节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根基:《天津条约》
第二节 领事裁判权的扩大:缔约国数量的增加
第三节 领事裁判权的深化:外国在华审判机构
第四节 日本与俄国的在华领事裁判权
第七章 领事裁判权的衍生品:观审与会审
第八章 透过案例看领事裁判权
第九章 中国对领事裁判权的认识与反应
第十章 领事裁判权与清末法制变革
第十一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收复法权运动
第十二章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终撤废
附录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与十二国签订的新约内容要点
附编领事裁判权与治外法权之辨
文献目录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