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049907
在鉴古以知今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将原本丰富多彩的兵家权谋和政治权术加以分析,一窥中国古代政治,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无疑对认识中国社会有所帮助。
——柏桦
★南开大学教授、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人柏桦多年研究成果汇总整理
★首次将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结合并加以论述
★鉴古以知今,一窥古代政治,知今日之中国
★辅以大量实例,融知识性、可读性及趣味性于一体
★事例结合,要点分析,点燃读者的阅读兴趣
★分析施计经过,帮助读者了解古代特殊的政治状况
★中国著名肖像漫画家王山甲精心绘制内文插画
★印料优良,触感温润,印刷环保,质感十足
★内涵丰富,版式舒朗,阅读、收藏、馈赠皆相宜
《柏桦说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全三册)》是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柏桦多年研究成果的汇总整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首次将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结合并加以论述,兼及普及性,融知识性、可读性及趣味性于一体。
全书共分三册、三十六个章节,按照三十六计的顺序,从推演入手,结合大量史实和案例,分析了三十六计的常用手法、应用范围和基本特点,探索出三十六计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规律。
《柏桦说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上):亢龙有悔跃于渊——胜战计与敌战计》书名取自《周易·乾卦》的爻辞“亢龙,有悔”“或跃在渊”,为胜战计与敌战计的合篇。
《柏桦说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中):飞龙在天或见野——攻战计与混战计》书名取自《周易·乾卦》的爻辞“飞龙在天”“见龙在田”,为攻战计与混战计的合篇。
《柏桦说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下):潜龙勿用日潜潜——并战计与败战计》书名取自《周易·乾卦》的爻辞“潜龙,勿用”“君子终日乾乾”,为并战计与败战计的合篇。
柏桦说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上):亢龙有悔跃于渊——胜战计与敌战计
序言天圆地方与外圆内方
总说数术相辅而诡道高深难测
胜战计——胜者王侯
瞒天过海——熟视无睹 暗藏刀光血影
一、阴柔阳刚 不变内藏万变
二、不露锋芒 制胜权谋上策
三、官谋国策 计奇略深难测
四、胜战之首 神奇多变易施
围魏救赵——趋利避害 力争后发制人
一、知己知彼 批亢捣虚顺势
二、吉而无咎 分势乘虚攻弱
三、敌强我弱 窥机待变出奇
四、攻守兼备 进退自在我得
借刀杀人——尔虞我诈 心存损下益上
一、伤敌增己 其道上行得志
二、乱敌之心 不自出力得利
三、神鬼难测 损敌益己借力
四、向敌六借 力盟刃财将谋
以逸待劳——示之无为 实是无所不为
一、困敌之势 疲敌以增己力
二、与时偕行 损敌利己除势
三、利有攸往 智之所制在谋
四、避其锋芒 定能无往不胜
趁火打劫——就势取利 必欲乘人之危
一、敌有昏乱 可以乘而取之
二、旁观者清 促内忧兴外患
三、就势取利 谨慎方成此计
四、见利则取 险中富贵难求
声东击西——将欲取之 虚实出敌不意
一、聚合聚分 合兴盛分衰败
二、深知敌弱 深思熟虑而为
三、攻其不备 防守亦是胜道
四、老谋深算 去恐惧除危机
敌战计——阴谋者胜
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意在栽赃陷害
一、由诳而真 变虚无为实有
二、真假莫辨 善造假能制胜
三、造假逼真 计谋远胜刀兵
四、阴损狠毒 奸邪毁誉欺诈
暗度陈仓——明修栈道 实欲乘虚而入
一、示之以动 利其静而有主
二、善动敌者 佯动而后定之
三、敌我拉锯 弱敌强己窥虚
四、隐其真意 奇正明暗常道
隔岸观火——坐观虎斗 助之自相残杀
一、顺时以动 待其变取其乱
二、静观其变 巧借力善寻机
三、舍利诱敌 香饵能钓金鳌
四、把握时机 急不得争不得
笑里藏刀——两面人物 常为口蜜腹剑
一、内刚外柔 变己险为敌险
二、甜言蜜语 阳为而阴陷之
三、趋利避害 官场常用之计
四、信而安之 以不足为有余
李代桃僵——势必有损 定要弃小存大
一、损阴益阳 失局部赢全局
二、争大失小 笑到后者为胜
三、反胜之计 以弱事强者易
四、小失大取 敌战计谋迭出
顺手牵羊——乘隙争利 定取蝇头小利
一、伺隙捣虚 积小胜为大胜
二、见利宜疾 当机立断者胜
三、伺机而动 寸利寸功必得
四、乘间取利 顺势谋得大利
柏桦说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中):飞龙在天或见野——攻战计与混战计
攻战计——置敌死地
打草惊蛇——观彼动静 实欲聚而歼之
一、勿使敌惧 以阳谋诱阴谋
二、驱之使动 窥其实攻其虚
三、触此警彼 意在出其不意
四、先声夺人 用计需要胆识
借尸还魂——无为而用 拉大旗作虎皮
一、顺理成章 正名求实攻敌
二、借形借力 集无用为有用
三、居处有方 巧借尸智还魂
四、静以待借 斗智斗谋斗狠
调虎离山——诱之以利 化为虎落平原
一、稳操胜券 诱九五离本位
二、示敌以利 去势避害制驭
三、谙识虎性 化猛虎为驯虎
四、后发制人 以待敌之可胜
欲擒故纵——消其斗志 定擒疲惫之敌
一、疲而弱之 寻战机长斗志
二、纵擒有度 智谋诡计层出
三、乘机利势 纵擒以我为主
四、无不胜者 取予自在神机
抛砖引玉——类以诱之 使其懵懂上当
一、利而诱之 真假不分伯仲
二、施惠厚予 取敌于贪利间
三、择机有度 制敌于懵懂中
四、乘隙造势 一举攻其不备
擒贼擒王——摧坚夺魁 陷之道穷解体
一、龙战于野 穷途末路之际
二、动观态势 先发制人者胜
三、摧坚夺魁 道穷体解心衰
四、先发先制 奇计妙出不穷
混战计——乱中制胜
釜底抽薪——不敌其力 以柔消刚之势
一、攻其要害 避锋芒击虚弱
二、巧思多变 窥虚问实求是
三、抓住要害 迫其就范入彀
四、不动声色 避实击虚待变
浑水摸鱼——乘其阴乱 利其弱而无主
一、以假乱真 乘机攻而胜之
二、与时变化 花样尽可翻新
三、聪明睿智 周密安排筹划
四、置身混沌 意在乱中取胜
金蝉脱壳——存形留势 志在稳敌脱险
一、阴柔善伏 分身刚强形事
二、巧妙脱身 方为智者之算
三、保全自身 是为进退之道
四、谋之所及 乱中以攻为守
关门捉贼——小敌困之 势在置之死地
一、柔而变刚 利在当机立断
二、见机行事 须知己更知彼
三、审时度势 行事果敢专决
四、避免疏漏 化风险为成功
远交近攻——利从近取 远交难以成害
一、各个击破 逐一消灭对手
二、认真筹划 避免远近皆失
三、知己知彼 远近均可驰援
四、利益至上 远交变为近攻
假道伐虢——敌胁以从 假势乘人之危
一、危行言逊 可受无穷之福
二、一石二鸟 意在彼而及此
三、利用孤立 事半功倍之效
四、威逼利诱 为己不择手段
柏桦说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下):潜龙勿用日潜潜——并战计与败战计
并战计——龙虎相争
偷梁换柱——频更其阵 乘乱吞并强敌
一、智法兼备 暗藏化险之道
二、蒙混欺骗 信与不信之间
三、变换手法 计谋出奇制胜
四、并战首计 欺诈巧妙实用
指桑骂槐——杀鸡儆猴 制以险毒刚严
一、行险而顺 以小损换大利
二、旁敲侧击 行威武无怨恨
三、审时度势 迂回取胜之道
四、暗藏智慧 斗智斗勇斗奇
假痴不癫——静不露机 意在大智若愚
一、韬光养晦 寓机智于糊涂
二、装疯卖傻 变被动为主动
三、假戏真做 先谋后事者昌
四、并战重计 使敌猝不及防
上屋抽梯——假之以便 必要陷之死地
一、假之以便 取利须防后害
二、置梯诱敌 迎其意谋远图
三、隐藏伪装 以少损获大成
四、诱敌惑敌 终战胜强敌
树上开花——巧布迷阵 以此虚张声势
一、借局布势 其羽可用为仪
二、对症下药 据时势变手法
三、力小势大 定要眼花缭乱
四、诡怪异常 弱者对付强者
反客为主——乘隙插足 循序扼其主机
一、排闼入室 均势转变强势
二、尊重规律 伪造以求新奇
三、奇谋妙计 智慧手腕并举
四、步步为营 不贪功不冒进
败战计——败中取胜
美人计——伐情消志 顺势保存实力
一、美人相赠 使其体弱情疲
二、献美伐情 寓计谋于其中
三、以求生存 变劣势为优势
四、财色阴谋 诱惑欺骗卑鄙
空城计——虚虚实实 力争奇而复奇
一、虚以惑敌 意在化险为夷
二、巧设迷阵 真虚假虚出奇
三、手段高明 奇人奇事奇计
四、夸张虚饰 制驭政敌之心
反间计——五间并用 意在乘隙取胜
一、两军对垒 疑阵中有疑阵
二、示假为用 巧用反间制胜
三、趁虚而入 圣智也要用间
四、诡道之术 成本低获利高
苦肉计——假真真假 离间全在真假
一、伪受迫害 迷惑麻痹离间
二、自我伤害 博信待机出奇
三、警惕对手 戒备防范之心
四、自损其体 寻求心理突破
连环计——百计迭出 此策阻彼策生
一、使其自累 智将强敌可制
二、机巧环连 运筹制胜心机
三、统筹全局 智取强攻豪夺
四、海纳百川 集众长以补短
走为上——全师避敌 志在以退为进
一、全师避敌 反败为胜之机
二、以退为进 谋求全胜之道
三、反败为胜 力不足谋补之
四、险中取胜 衰到极点转盛
秘本兵法 三十六计
后 记
序言天圆地方和外圆内方
《三十六计》是经过长期流传和后人不断整理所成的书,可以说它是凝聚古代人们智慧的书。全书共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等六套,每套各有六计。
三十六计基本上是以众所周知的成语为定名,易记易懂,故在人们中间影响很深。因为这是一种比较有影响的计谋,在社会上自然有很大的市场和影响力。
《三十六计》是以兵家权谋的面目出现的,虽然它没有囊括古代兵家奇诡奸谲之谋的全部内容,但毕竟将兵家诡道的主要部分汇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兵家权谋的概貌。
本套书定题为“三十六计与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一是在政治理论往往深奥难懂,政治心理学更是人们不大熟悉课题的情况下,借助这些很有影响的计谋来宣传推广。二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政治权谋与军事权谋是息息相关的,更何况三十六计中有许多计谋是从政治斗争中演变而来。三是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总是交织在一起,二者存在着许多共性,彼此相互影响和交融,许多特点是一致的。四是军事与政治的立足点不同,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严格地讲,战争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脱离不开政治。五是兵家权谋强调“诡诈而多变”,政治权谋强调“仁义礼智信”,二者立意不同,但在实践中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诡道成正道,为正道行诡道,殊途同归。
兵家权谋因为是刀兵相见,你死我活,本无道德可言,可以毫无顾忌地将其诡诈加以公开,并且从不讳言其卑劣阴险。政治权谋纳入国家治理之中,在以正治国的前提下,有一种道德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所以不能公开言其诡诈,更忌讳谈及阴险毒辣。不公开不能说其不诡诈,忌讳谈不是不阴险毒辣,可以说,政治权谋是在虚伪道德的掩饰下更为诡诈阴险的谋略。
兵家权谋是崇尚诡诈的,《孙膑兵法》云:“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这些论点与先秦诸子所论及的政治斗争情况相似。政治家们认为:“权势者,人主所独守也”,“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法、势、术相结合,构成一种隐密幽深而又变幻莫测的权术。可以说,兵家权谋影响政治权术,政治权术又促使兵家权谋更加完善,彼此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什么古代人们在谈论兵家权谋时津津乐道,唯恐其谋不诡诈阴险毒辣;而谈论起政治权术则噤若寒蝉,唯恐其术太明而遭非议?这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首先,在君主专制、个人集权、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人们慑于专制统治的淫威,不敢毫无顾忌地议论政治,非议君主和当权者,以免身遭不测,这是政治权谋不能像军事权谋那样出现系统总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属于大陆国家,西部有高山,峰峦连亘,东南濒临海洋,北方有广阔的沙漠和草原,形成天然的屏障。封闭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这一地区的社会历史进程。所以,在中国初期的国家形成过程中,缺少像古希腊、古罗马及地中海沿岸那样较为开放的地理环境和商业因素的作用,社会分工很不发达,农业始终是主要的“本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只是作为辅助性的生产部门存在。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的结合,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建立在这种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家长制家庭关系便很自然地被长期保留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之路,则不是在家长制家庭解体,个体家庭与私有财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后形成的,而是由家长制家庭公社内部的血缘关系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公社土地关系直接演变而来的。这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没有经历过像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制度或古罗马的共和制度,而是直接实行君主专制的统治,这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根本特点。
中国初期国家形成之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父权家长和军事首领的权力便直接演变为专制君主的权力,公社内部的各级家长,也演变为国家机器的各级掌权者,并控制了不同的部门权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长制家庭关系国家化了。因此,这样的体制必然带有浓厚的宗法性和原始性,在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早期阶段起着支配作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