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056620
墓园形制呈东北高西南低、东北宽西南窄“倒置酒瓶”状,入口开于西南端,周围环绕兆沟。家庙位于墓园入口之北,属吕氏族人祭祀场所,始建于墓园落成之时,延续使用时间长达近千年。神道是连接家庙与墓葬群的通道,居于墓园中轴线中部,道旁两侧排列石象生。墓园营造于北宋哲宗熙宁七年(1074年),使用至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
墓地位于墓园北部正中,墓葬自南向北横向分为4排,辈份明确、长幼有秩,形制多样,共埋葬吕氏嫡系家族成员5代人29座墓。
本报告将墓葬分为成人墓和未成人墓两大类,逐个墓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翔实的文字介绍,配以精美的线图和大量珍贵的发掘现场照片、遗物照片。
遗址及墓葬中共计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组),其中墓葬发掘出土的随葬品774件(组),被盗收缴文物93件(组),以瓷器、铜器、石器为主
报告还收录了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被盗追缴回的吕氏墓葬文物,按器物质地分类进行了描述。报告有科技检测报告、出土器物修复报告、相关调查报告。
后,作者就墓园选址、墓葬分布规律、墓葬形制分型、出土器物用途分类、吕氏家族源流、吕大临生卒年等相关课题进行了考证研究。
《蓝田吕氏家族墓园》报告的出版,为宋代墓葬制度、随葬器物、社会生活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一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二 蓝田县置县沿革
三 太尉塬与北宋吕氏墓园
四 北宋吕氏家族及其墓园略述
五 考古发掘方案
贰 墓园兆沟
一 位置与现状
二 工作方法与步骤
三 探沟解剖
四 考古调查
五 考古勘探
六 北宋墓园兆沟形制
叁 家庙遗址
第yi章 概述
第二章 分区与地层
一 分区与布方
二 地层剖面
第三章 重要遗迹
一 TG1第⑥层与F11遗址
(一)房址遗存
(二)F11垫土层
(三)出土遗物
(四)年代判定
二 Ⅱ区第⑧层与F10遗址
(一)房址遗存
(二)灰坑遗迹
(三)出土遗物
(四)年代判定
三 Ⅱ区⑦层与F9遗址
(一)房址遗存
(二)出土遗物
(三)年代判定
四 Ⅱ区⑥层与F8遗址
(一)房址遗存
(二)路径遗迹
(三)F8配属院落遗存
(四)家庙格局与南门位置推测
(五)出土遗物
(六)年代判定
五 Ⅰ、Ⅱ区⑤层与F7遗址
(一)房址遗存
(二)F7配属路径遗迹
(三)家庙围墙遗迹
(四)F7南端路面遗迹
(五)出土遗物
(六)年代判定
六 Ⅰ、Ⅱ区④层与家庙F6遗址
(一)房址遗存
(二)围墙遗迹
(三)踩踏路面遗迹
(四)出土遗物
(五)年代判定
七 Ⅰ、Ⅱ区第③层与F3~F5遗址
(一)房屋遗迹
(二)地窑遗迹
(三)院落围墙
(四)出土遗物
(五)年代判定
八 发掘Ⅱ区第②层与F1、F2遗址..
九 发掘Ⅰ、Ⅱ区第①层
肆 墓园神道
一 神道位置
二 神道南端考古发掘
三 神道探沟解剖
四 神道调查与勘探
五 神道遗物
六 小结
伍 家族墓葬
第yi章 概述
第二章 成人墓
一 吕大雅夫妇合葬墓(编号M1)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葬式
(四)盗洞
(五)出土遗物
(以上第yi册)
二 吕大临夫妇合葬墓(编号M2)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葬式
(四)盗洞
(五)出土遗物
三 吕大防墓(编号M3)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四 吕景山夫妻合葬墓(编号M4)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葬式.
(四)盗洞
(五)出土遗物
五 吕省山夫人墓(编号M5)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葬式
(四)出土遗物
六 吕仲山夫人墓(编号M6)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葬式
(四)出土遗物
七 吕倩蓉墓(编号M7)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葬式
(四)出土遗物
八 吕通与妻张夫人合葬墓(编号M8)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葬式
(四)盗洞
(五)出土遗物
九 吕英与妻王夫人合葬墓(编号M9)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葬式
(四)盗洞
(五)出土遗物
一零 吕大圭与前妻张夫人合葬墓(编号M12)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葬式
(四)出土遗物
一 一 吕大受墓(编号M14)
(一)位置与地层
(二)墓葬形制
(三)葬具葬式
(四)出土遗物
一二 吕氏庶母马夫人墓(编号M15)
(一)位置与地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