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6开纸 张: 宣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583331
编辑推荐
蜀刻精华,海内孤本。
内容简介
本次影印蜀刻本《李长吉文集》四卷,系以国家图书馆藏海内孤本为底本。该本为现存李贺文集古刻本,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字体浑厚,刀法稳健不滞,墨色精纯。原为元代翰林院旧藏,祁阳陈澄中亦曾收藏。
前 言
李贺诗歌由其生前亲自编定成四卷,收诗二百三十三首。至宋代版刻兴起,出现京师本、蜀本、会稽本、宣城本、上党本诸多版本,然大多亡佚。天壤尚存者,有《李贺诗歌编》四卷集外诗一卷,两宋之际刊於宣城,今藏台湾图书馆。另有蒙古宪宗六年(一二五六)赵衍刊《李贺歌诗编》四卷,今藏国家图书馆。问世早者,当推蜀本,即今影印之底本。
蜀刻本《李长吉文集》,凡四卷,收诗三百一十九首。卷首有杜牧序文,惜残损大半。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版式、风格与蜀刻《孟浩然诗集》同。避玄、殷、恒、贞等北宋讳字,曙、桓未阙笔,无南宋讳字,则此本当刊於北宋仁宗时。钤“翰林国史院官书”、“刘体仁印”、“公恿”、“颍川镏考功藏书印”、“祁阳陈澄中藏书记”、“郇斋”等印鉴,当为元代官署旧藏,清初刘体仁曾经手,民国时归藏书名家陈清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此本与蒙古本《李贺歌诗编》等善本自香港购回,入藏国家图书馆之前身北京图书馆,化私爲公,又添书林一段佳话。
蜀刻本《李长吉文集》,凡四卷,收诗三百一十九首。卷首有杜牧序文,惜残损大半。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版式、风格与蜀刻《孟浩然诗集》同。避玄、殷、恒、贞等北宋讳字,曙、桓未阙笔,无南宋讳字,则此本当刊於北宋仁宗时。钤“翰林国史院官书”、“刘体仁印”、“公恿”、“颍川镏考功藏书印”、“祁阳陈澄中藏书记”、“郇斋”等印鉴,当为元代官署旧藏,清初刘体仁曾经手,民国时归藏书名家陈清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此本与蒙古本《李贺歌诗编》等善本自香港购回,入藏国家图书馆之前身北京图书馆,化私爲公,又添书林一段佳话。
评论
还没有评论。